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P18

  ..續本文上一頁說這樣不好,應專修一門,一門深入,專念阿彌陀佛。這老太太就改了,就專修淨土。改了之後,只是叁年的時間。這一天,到了吃飯的時候,老太太不出來,推門進去(國外老年人的房間不鎖門),一看老太太坐在床上。一看,沒氣了。再一看,遺囑寫好了,在腿上。再一看,兒孫的孝服都做好了,寫了名字放在床上。事前她早知道什麼時候往生,很從容鎮定,把這些事都辦好了。別人睡覺,她就縫這些孝服。吉祥往生,端坐而化,一共就叁年。這是專一的好處。

  底下是引中國陰符經的話:“所貴絕利一原”。什麼叫“絕利一原”呢?陰符裏是這麼說的,陰符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著作,楊仁山老居士主張,是黃帝所著的,這是黃帝的作品,內容很深,楊仁山的意見:後人以爲陰符是兵法的書,還有人以爲是道教講丹學的書,那就是謬解。在中國古老文化裏頭,它是很深入的一部書。其文雲:“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原,用師十倍”。瞎子善用耳朵,聾子眼睛好,“絕利一原”,絕利(專用)于一個根源一件事情,就如“用師十倍”,就與打仗一樣,你就有十倍的兵力。所以,大家把它當兵法體會,文中“用師”是譬喻,不是打仗。“絕利一原,用師十倍。叁反晝夜,用師萬倍”。瞎子耳朵靈,所以,古時候的音樂家,故意把眼睛戳瞎,耳就靈了,什麼聲音差一點都可以辨別,高一點、低一點、快一點、慢一點,他都知道。聾子眼睛好,就是絕利一原的道理。耳目最重要,你只剩了一樣,那一樣它就突出了。

  你老分神,什麼也放不下,這個我也要修,那個我也要照顧,弄得很雜。以前有一個老修行修得很不錯,專心修持幾十年,她可以隨意到天堂和幽冥去找人,她能預知許多未來的事。但是她的最初師父是道教的,叫她起了誓,她道教師父的咒語不能不念,她就不敢放棄,結果叁皈依不清淨了。臨終情形不好。所以,我們不要搞得太雜,東一下、西一下。

  “絕利一原,用師十倍”,專一就增加了十倍的兵力。“叁反晝夜”,就是相續。專一就顯出力量來了,而且你能繼續,什麼情形之下都能繼續,就等于萬倍的兵力了。夏老師常說:“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集中就是所貴的絕利一原,再能持久,沒有不成功的。

  “切忌回頭轉腦”,回頭轉腦見禅宗的公案(注),時間不夠不說了。總之,不要徘徊觀望,這又出點什麼,那又出了什麼奇異功能。現在一個最出名的大氣功師,不說他的名字了,是上海開山的氣功師。後來得了前列腺炎,小便不通,中毒,一天就死了。他修氣功,應當是通的,他怎麼不通呢?所以,我們不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搖搖晃晃,走走停停,而是要勇猛前進,一往直前,這就是所貴的絕利一原,所貴的專一持名。

  【注】回頭轉腦馬大師見僧下垲,乃召曰:“大德。”,僧回首。大師雲:“從生至老,只是者漢,回頭轉腦作什麼?”。僧言下領旨。

  《古尊宿語錄》卷卅二。

  【又問:子欲闡念佛法門,何不以淨土諸經爲導?而力主華嚴,據果論因,恐難合轍。】

  第二個問題,你要是提倡念佛,淨土宗有很多經。你幹什麼要主張華嚴呢?這合轍嗎?

  【答:子不讀無量壽經乎,經中敘分,首述普賢行願。勸進行人,叁輩往生,俱雲發菩提心。終之以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縱修功德,還墮胎生。然則誠欲坐寶蓮華,登不退地,必也依文殊智,建普賢願,回向往生。今此華嚴,正當其教。至觀經上品上生者,必誦讀大乘方等經典。言大乘方等,則又莫若華嚴最尊第一。因果無差,有何纡曲。】

  淨土經中,《無量壽經》是第一經。《無量壽經》一上來,是序分諸大菩薩的聚會,序分中諸大菩薩怎麼樣呢?共同點呢?來的許許多多菩薩,“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來到釋迦牟尼佛的會上,聽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這些大菩薩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講《華嚴》沒錯。講《無量壽經》,來的人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華嚴講到最後,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即是普賢大士之德。這不一致了嗎?這第一個論點。

  第二,行人叁輩往生,共同的條件,不管是上輩、中輩、下輩,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這麼二句話。你要往生,這是必須的。叁輩往生,不落邊地,都得發菩提心,都得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當然,也可以稍微廣一點。蕅益大師勸參禅人說:你並不需要把你的參禅換成念佛,你只要把你功德回向淨土。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擴大一點,參禅也可以,你持咒也可以。蕅益大師閉關,閉的是往生咒的關。但往生的正宗是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又有一個比方。咱們考大學,你高中畢業考大學,這是最正宗的。所以,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等于高中畢業考大學。修其他,你持咒修密參禅念經,也都可以往生。這是什麼呢?這是同等學曆,沒有高中畢業,你有同等學曆,也可以報考。你也能考上。但是一個大學裏頭,班上問問,多少是高中畢業生,多少是同等學曆呢?當然是高中畢業生多。所以,大家要百分數多,那就是念佛。但是,不排除其他。有的人就絕對了,認爲你不念佛就往生不了,一般是如此。你如果不上高中,你要具備高中生的同等學曆,難啦。你要有智慧,你或者一邊工作,一邊還自修,還要無師自通,難,但不是不可以。

  一個共同點,是發菩提心。所以,要智慧。菩提心初步得“大”智慧。這“大”,是絕對殊勝的意思,不是個兒大。“大”智慧、“大”願力、“大”慈悲,叁者自然結合的心叫菩提心。所以,你需要智慧,要往生。

  《無量壽經》彌勒和阿難都是當機,前半段是阿難當機,後頭是彌勒菩薩當機,當來的佛,下面一個佛就是彌勒菩薩,還是淨土法門。《無量壽經》中釋尊對彌勒說:彌勒,你看到邊地沒有?怎麼其中的人不是蓮花化生?不能見佛?《無量壽經》裏說:他不了佛智。不了佛的不思議智,不了佛不可稱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對這不了解,縱然修功德、念佛,還只是胎生,不是蓮花化生。這個胎生不是父母所生的意思,就是你生的是邊地,不是在九品蓮花池內出生,這叫胎生,不是真要需要個父母。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沒有世俗的這些事情。所謂胎生者,只是不能見佛。所以,這麼來看的話,你要有這些智慧,不然怎麼了解?怎麼能發菩提心?所以我常說,念佛往生是易行道,是與別的法門相比,這個是最容易的。但是如果認爲這個法門就好像悠悠忽忽輕輕松松鬧著玩似的,就能往生,這就錯了。還是需要“翹勤發願”,“翹”是殷切堅貞,“勤”是勤奮不懈,還要讀誦大乘。

  所以要登寶蓮花,登不退地,必須依文殊的智。文殊的智慧第一件事,前頭講過了,就是一心叁昧,一心億佛,專持名號。要有文殊的智慧,要有普賢的大願。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回向往生。所以,要往生,要依靠文殊,依靠普賢。那麼,華嚴不是正好嗎?華嚴的叁聖,文殊、普賢就是左輔右弼,正當其教。觀經上品上生,一定要讀誦大乘。大乘方等經中誰是第一?華嚴是第一,華嚴是最尊、第一。因此,他就回答了,弘揚淨土,爲什麼引用華嚴。

  【又問:華嚴法界,密義重重,以無量修多羅而爲眷屬。雲何唯一念佛法門而能普攝?】

  “華嚴法界,密義重重”,華嚴講一真法界,後頭又講四法界等等,(清涼國師將之分爲四法界)其中密義重重無盡。“以無量修多羅而爲眷屬”,修多羅即經卷,以無量經典作爲眷屬,一切經典都是《華嚴經》的眷屬。是這麼深奧,這麼廣大,你怎麼就用一個念佛法門就能包括華嚴無盡無邊深奧的內容?能普攝嗎?華嚴這麼廣大,這麼深奧,就能用一念佛法門包括無余嗎?

  【答:誠如所說,教指宏深。但入道初心,自有方便。入此一門,乃能遍徹無邊法界。是故善財童子于普賢一毛孔中,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盡未來劫,念念周遍無邊刹海。此念佛人亦複如是,以一念本無量故。】

  答雲,誠如你所說,華嚴教義很深。“但入道初心,自有方便”,但初入

  道的人,求成佛,定要有一個方便。粗淺的說,方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要有一個辦法,這辦法是大家做得到的,好做的,才行啦!不然那麼廣大,從哪裏入呢?有一個方便門,入了這一個門,你就能透徹,進入到無邊的法界。又引證華嚴經的例子,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有人在觀音菩薩旁畫一小孩,(現在承德的善財童子畫的是一老頭,最特別了。)童子,菩薩有時稱童子,如文殊師利童子。不要把他一定認爲是個孩子,就表示其心是赤子之心,所以,稱爲童子。善財童子在普賢菩薩一個毛孔裏頭,他走過了不可說不可說佛刹那麼多微塵的世界,這多麼廣大的世界啊!不可說不可說,多得不得了的佛刹,佛刹裏有微塵,像微塵那麼多的世界都走過了;可是沒有出普賢菩薩一個毛孔(以上表空間),而且是“盡未來劫(表時間),念念周遍無邊刹海(表空間)”。

  這就回答了,爲什麼一個念佛法門能包括全部華嚴經。那麼多不可說微塵數的佛世界,那麼長久的多劫時間,不是在普賢菩薩一個毛孔裏頭都包括了嘛!這就是華嚴的特點。我們難懂就在這,我們是在錯覺之中,認爲:大的能包括小的,小的就不能包括大的。華嚴是小的可以包括大的。多就包括一,十個手指頭包括每一個手指頭。要說一個手指頭包括十個手指頭,這腦子又不行了。(請問如何在手上畫出一個手指與其他部份的分界線?不能啊,掌上之指,彼此相連,是一整體)。一裏頭有多。一小時有六十分,一分鍾有六十秒,一小時有多少秒,這好懂。一秒裏有多少小時,多少年,這又不好懂了。這一種只承認大的包括小的,長時間包括短時間,多包括一,正是咱們衆生的執著。因此,在其實的本體之中,沒有這些。所以,在華嚴經中,一就可以包括多,一個芥子就包括須彌山,一彈指就包括多少劫,叁大阿僧祗劫成佛,爲什麼頓教一彈指成佛?因爲叁…

《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訪美雜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