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的研究▪P15

  ..續本文上一頁在這個世界,已只有短短的數個小時了。

  在她往生的前兩天,她停止服用止痛藥。我從莊嚴寺回來,和家人及雷久南一起坐在她房間的地上談話,大約晚上十一點十分左右,她忽然叫我到她的床前,伸出她的雙手叫我握著,看著我。我問她“痛不痛?”她搖頭表示不痛。片刻後,忽然發現她的眼珠不動了,這時她的口稍稍張開,接著,輕微的“浦”的一聲,便什麼都靜止了。接著我們依佛陀的教法,全家和雷博士圍繞在她身邊念阿彌陀佛,至半夜兩點,我請雷博士和孩子先去休息,我繼續握著她的手念佛號八個小時。

  第二天早上,爲她換衣服時,她的身體柔軟,就像是睡著了(經過兩叁天之後,朋友來看還是如此,一如睡中)。換妥她的衣服後,我走進家裏的小佛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八年來她念的《金剛經》課誦本。當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繼續她的功課,繼續念《金剛經》,並把功德回向給她。從此我每日念誦一部《金剛經》,或者至少用半個小時研究各家注解;尤其是去年在紐約僑聲廣播電臺講“《金剛經》的研究”時,更是全心投入研究。我過去雖然陸續念了四十余年的《金剛經》,但遠不如我這二十個月來所得到的多。

  內人往生後數日,我收到加拿大馮培德居士(筆名馮馮)的快信,信中說他那幾天一直在留意我內人的情形。他看到我去莊嚴寺講課,也寫出我課題的一部分。他說我內人的神識,是在清晨五點多的時候離開的。他看到我內人只有叁十幾歲的樣子,穿著白色的衣服,雙手合十,散發著金光,向上升去,金光頂端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也許馮馮所看到的景像我們無法了解,無法證實,但是,最起碼內人在往生時沒有痛苦,去得這麼安詳,這是學佛的人所希望的,也是一般人所希望的。

  十八年來,內人只是念《金剛經》,她並沒有跟我討論或研究過經義,可是她常提醒我要念《金剛經》。從這裏我得到一個很大的體悟,內人往生的情形,可以說和《阿彌陀經》所講的有密切的關系。

  各位都曉得《阿彌陀經》中有這麼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就是說善根、福德、因緣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叁個重要條件。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金剛經》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須菩提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在座的諸位,如果念過《金剛經》,或者受持《金剛經》,並且對其中的一小段,甚至一句兩句經文,心生法喜,那麼我要先恭喜各位了,因爲各位已經不是在一佛二佛叁四五佛種諸善根,而是在無量千萬佛所種了善根,這個善根已符合了《阿彌陀經》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中的第一個條件。

  現在,我們再來看佛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剛經》的福德作一比較,佛對須菩提說:假使有人以滿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金銀珍寶)來作布施,這個人的福德多不多呀?須菩提說:很多,世尊。佛說:倘若有人讀誦《金剛經》,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梵文是以偈爲單位,四句偈就是一小段之意),或爲他人解說,這樣的福德,比前面那個人拿了填滿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還要大。各位,如果您讀過《金剛經》,或者向他人解釋《金剛經》,甚至是經中的一小段,您的福德已經很大很多,您已符合了《阿彌陀經》中“善根、福德、因緣”中的第二個條件。

  接著我們來看往生西方極樂的第叁個條件“因緣”。這個因緣就是各位常挂嘴邊的“阿彌陀佛”。就是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和阿彌陀佛結緣,持名念佛,各位天天念阿彌陀佛的洪名,可以說已經和阿彌陀佛結了緣。

  各位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有九品九生,有上中下叁品,每一品再分上中下叁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等)還有不到下品下生的邊地疑城。因此,各位若單單說要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或者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很籠統的說法。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下品下生,或邊地疑城,這些都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數千萬劫)才能花開見佛,才能聽聞佛法,還遠不如留在娑婆世界,繼續修持較易成佛。所以各位若發願往生西方,願要發得大,要往生上品上生,並且以此爲目標,這就在持名念佛之外,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和阿彌陀佛的悲心相應,受持《金剛經》,是一個容易做到而收效極宏的法門。

  《金剛經》的經文開首時,有這麼一段:“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段經文說,佛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外出乞食時,換上整齊潔淨衣服,持著缽,赤著腳從給孤獨園走到舍衛城(來回約十二英哩),挨家乞食,回來之後和弟子們一起吃飯,飯後還要洗淨雙腳。這時佛陀已是七十歲以上的人了,佛陀身邊有這麼多的弟子,有這麼多的護法,如果佛陀稍稍擺個師父的架子,他身邊的弟子一定很樂意供養他。可是佛陀沒有這麼做,這是佛陀慈悲,要讓衆生有機會種福田,並且以身作則,將真理介紹給世人。如果各位念過《金剛經》,並且深深地體會出佛陀的慈悲,這個慈悲心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慈悲是一樣的,那麼您就符合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第叁個條件“因緣”。再者《金剛經》中的經文“所有一切衆生之類,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是何等偉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時時照著這種願力做人,您就和阿彌陀佛結了很深的緣,您又怎會不上品往生彼國呢?

  因此,我說居和如之往生西方極樂,和她十八年來受持《金剛經》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念佛號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時間來念《金剛經》,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時念,不懂沒關系,日子久了自然能體會其中的意義,進而和阿彌陀佛的悲心相應。

  各位,我們既然來到娑婆世界,有生就會有死,對死我們不要害怕。死的只是我們的軀體而已,我們的神識並不會死的。就像我叁月叁十日離開紐約那天早上,紐約地區下大雪,莊嚴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我坐上飛機睡了一覺,醒來便到了加州,出了飛機迎接我的是蔚藍的晴空,各位想想,這和我們從娑婆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在別人的眼中這個人已經死了,但是在自己的觀念中,並沒有死,而是在刹那之間,這個世界換成另外一個世界的影像而已。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相距十萬億國土,事實上就在您自己的心中。只要您的心念一轉,西方極樂國土就在您眼前。

  各位,我個人五十多年來,學了各式各樣的法門,很慚愧都沒有什麼成就,不過我的一點經驗可以貢獻給各位的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不管您修密也好,修淨土也好,學禅也好,看個人的根基和因緣而定,只要您保持一個悲心,悲心就是您的本性。如何把您的悲心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您會逐漸地感受到,這個世界就是清淨的莊嚴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也許有一天,當您睜開眼睛的時候,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就在您的眼前。所以我衷誠的恭祝各位,遲遲早早,總有一天,當您睜開眼睛的時候,就看到莊嚴美麗的西方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清淨大海衆菩薩。謝謝各位。

  一九八九年四月講于臺灣嘉義香光寺

  (二十二)“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淺談

  楔子

  當我在紐約僑聲廣播電臺講完二十五次的《金剛經》的研究之後,我收到好幾位朋友的信,認爲“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是《金剛經》中極重要的名詞,可是我卻沒有詳加解釋,輕輕帶過。希望我有機會再講的時候,能先以此爲題,加以申述。我很感激這幾位朋友的意見。

  話從唐朝丞相問不空叁藏法師說起

  現在我先給各位講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看各位能得到什麼啓發?中國唐朝代宗皇帝時,佛法十分興盛,那時有一位國師名叫不空叁藏。有一天代宗和不空叁藏在討論佛法,當時的丞相名叫魚朝恩,他對佛法已了解很多,也一同在座。談論之間,魚丞相問國師:“佛說一切衆生都原有佛性,那麼無明從何而起?”不空叁藏說:“你不配問這個問題!”魚朝恩聽了這句話之後大爲不悅,可是在皇帝的面前,不敢發作,只好忍著氣,滿臉氣憤,不空叁藏緩緩的說:“無明即從此而起”。

  各位,現在我想請問您們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問您“什麼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您對他說:“你這個人不配問這個問題。”您看這個發問的人會怎麼樣?有的說“這個人會反問;爲什麼我不配問這個問題?”有的說“這個人含怒形于色”,有的說“這個人會說:你說什麼?”總之,這個人生了氣,如果當時您很平靜的向他說:“朋友,這就是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他也許會因此而恍然開悟,您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了。

  再引述歌利王和忍辱修行人的故事

  我再給各位講一個故事,這是佛陀在《金剛經》中講的,佛在過去世曾有一次是修忍辱的修行人,住在山洞裏修禅。那個地方的統治者名叫歌利王,歌利是殘暴的意思,歌利王則是因爲他的殘暴而得名。有一天歌利王帶了一批宮女到郊外遊玩,到了這位修行者所在的山上,他疲倦了坐下來休息,不知不覺中睡著了。年輕的宮女們看到國王睡著了,就四處散去遊玩采花。其中有一位宮女發現山洞裏坐著一位修行人,她好奇的招呼姊妹們一起去看修行人,並請修行人爲她們說法。當大家正聽得出神時,歌利王找過來了,歌利王見他的宮女們正在聽一位青年的修行人講話,心中很生氣,就跑過去問修行人:“你是不是阿羅漢?”修行人答:“我不是。”國王再問:“那麼你是不是斯陀含?”修行人答:“也不是。”歌利王聽後大聲責備:“你既然還沒有證果,而且年輕,就免不了有貪欲,你怎敢貪色,和我的宮女在一起?…

《金剛經的研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