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回向法界”就是地藏經的經眼,太重要了。這第十品的較量布施功德緣品,幾乎每一段都會勸導衆生要回向法界。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贊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爲喻。
世尊再次爲地藏菩薩說一段:“勸導未來世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其實正是勸導我們能夠聽經聞法的人),現在講地藏經就是大乘經典,你聽了一部地藏經功德很大,甚至于你只要聽聞一句或一個偈頌也好,發起殷勤鄭重的心,贊歎大乘經典,是度人到彼岸成就佛道的舟航,就是因爲你懂得經裏的道理,才會更加恭敬這大乘經典!因爲能令衆生離苦得樂,所以你才會贊歎啊,因爲你贊歎恭敬,所以你就布施種種香花燈塗果樂來供養經典,這個善男女就能獲得無量無邊的大果報。這是指獲得人天殊勝美妙的快樂,但若能將此功德,都把他回向法界,則這個福報更大,大到能令這善男女成就佛道。”因爲這大乘經典的道理是與法界契合的,是遍法界,而我們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以這個殷重誠懇的心,來跟那個遍法界的真如實相相應,所以所得的福報自然是無量無邊了。相反的如果你以輕浮的心,妄想紛飛的心來聽經,則這個福報就很有限了。所謂大乘經典,就是佛對大根機衆生所說的六度萬行之教法,如華嚴般若,方等諸經等。普賢觀經雲:“若有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滅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贊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叁十生中常爲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爲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世尊再爲地藏菩薩繼續說:“若是未來世中有善男子或善女人,遇到佛塔寺宇,或者是大乘經典,如果是要造新的佛塔,或是新的寺宇,或要印新的經典,那我們就必須布施,使他趕快造印完成,造印好了就恭敬供養,一瞻一禮頂禮贊歎,恭敬是心裏邊恭敬,合掌是表示心裏的恭敬。假如是遇到舊的佛塔、佛寺、或舊的大乘經典,已經損壞了破了,那你就趕快修補整理,或者重新刊印流通,是獨自發心去做,或者是勸募大家共同發心來裝修整理,像這樣發心的人則叁十生中常常做諸小國的國王。檀越:檀者檀那,布施之意。越是中國語,其意是超越貧窮,超越生死之意。如果是這個大布施的施主檀越呢,則常爲轉輪聖王,就是統領四大部洲的金輪王,並且還能以五戒十善之法來教化其他諸小國王。金輪王爲什麼稱爲聖王呢?因他以五戒十善化育人民,是人間的聖王。”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地藏菩薩!“未來世中假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夠于佛的教法之中種善根因緣,就是布施供養,或修補佛塔或佛寺,或者是裝修整理修補經典,甚至小到如一毛一塵、一沙一滴水那麼細微的善事,如果能將這些善事回向法界,你在佛法中所做大小善事,所有功德決定要回向法界。則這個人的功德百千生中享受種種殊勝的美妙快樂。”
這地藏經文字很淺顯,往往很重要的句子,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前面談到只要是大乘經一句一偈,恭敬供養就能獲福無量,也許你會問:“我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要讀十六年再念個碩士拿個博士總計也要二十二年,難道這功德會比不上大乘經一句一偈?”不錯!你讀了二十二年盡是世間學問,根本就講不到“遍法界”叁個字,更何況你所學說不定盡是殺生造業的知識,如何製造更殘酷的殺人武器,或如何捕殺更多的魚。就算你再進一步讀小乘經典,也只是自度自覺不會講到遍法界。然而這大乘經典,任何一句一偈都是成佛之因,成佛之種,就如同摩尼寶珠一般,只要一句一偈就能獲大果報!也只有大乘經典才會叫你將功德回向法界,大乘經是叫你度衆生,是爲衆生才成佛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衆生都有機會成佛,從這一品開始,就一直先要國王大臣大婆羅門發心布施,因爲他們是上流社會的人,是富貴的人,佛經上說富貴修道難,除了老病死外,他們事事如意,所以難得發心,不容易發心,所以先勸化他們。再來勸化這一般的善男子善女人,要種善根不怕少,最重要的要在佛法中種善根,如果你光跑到仙廟神廟,是得不到利益的。地藏經前面就說不可以拜祭鬼神魍魉精魅,不但不能獲福反而招禍!你跑外道仙廟,將來豈不也變成外道了。而這部地藏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教導在家人:“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禍、如何不墮叁惡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兒育女平安獲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簡直就是衆生的無限保險公司,如能回向法界,最後還能成就佛道。”這才是真真不可思議的大乘經典。
華手經雲:“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法終不退轉無上菩提,何等爲四:一者、若見塔廟毀壞,當加修治,若塊若泥乃至一磚。二者、若于四衢道中多人觀處,起塔造像爲作念佛善福之緣。塔中畫作若轉*輪,及出家相,乃至雙樹入涅槃相。叁者、若見有比丘僧,二部诤訟,勤求方便令其和合。四者、若見佛法欲壞,能讀誦說乃至一偈令法不絕。爲護法故敬養法師,專心護法不惜身命。菩薩若成是四法者,世世當作轉輪聖王,得大身力,如那羅延舍四天下而行出家,能得隨意修四梵行,命終生天作大梵王。乃至究竟成無上道。是故智者欲求佛道,當作是學。”
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叁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前面一再講要回向法界,結果你不會回向,你偏偏要回向你自家眷屬,是你的父母兒女,或者回向自身的利益,雖然你沒有回法界,這個福報仍然是很大的,大到能叁生享受安樂,舍一得萬報,如你供養布施一塊錢,則來生來世享受一萬元的福報。如此類推就是舍一得萬報,但是你如回向法界,回向法性,法性無邊量,你只要有一滴水般的布施供養,就像將這一滴水倒到大海中,與大海相合,這一滴水變成甚深廣大的海水,不可計量。所以啊!地藏菩薩!這個布施功德的因緣,其事相就是這樣,雖然所布施的財物是一樣的多,但爲什麼所得福報卻是不同,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享用不完的福呢?這都是由于布施者發心不同,回向不同所造成的啊!
“所言眷屬者,天性相愛,更相臣順也。才言自家,便不能念及他人,胞與之義乖矣。”自家眷屬者,五苦章句經雲:“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一怨家:父子互相殺害。二債主:父母財子散用。叁償債:子財供給父母受用。四本願:先世發願善心歡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今凡夫之人,罔識來源,不計無常,而反貪愛。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親族。疾病忽至困劣著床。曉語親族分取吾痛,皆言不能。疾者乃覺,五種親戚,謂當益己,當助汝等,勤勞治生,隨時給足。使身隨貪,自縛自侵。憂念九族,妨廢善行,壞亂善心。老病死來,善惡苦樂,獨自當之,無有代者。未得道者,皆有此念,不能施與,守道爲德。”嗚呼!今世人至死之際,猶複彌留而不察者,如來深爲憐愍,故特點逗此言,令人回施。故言若爲眷屬自身,祗得叁生受人天福果,福盡還墮。故永嘉雲:“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若盡還墮地,招得來生不如意。”所以入道必以智慧爲本,智慧必以福德爲基。譬之鳥備二翼,鲦舉萬尋;車足兩輪,一馳千裏。緣了之資成正因,事度之助開佛性,不可不信也。所以才會稱佛陀爲兩足尊,因爲佛陀福慧圓滿具足。”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