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回向法界”就是地藏经的经眼,太重要了。这第十品的较量布施功德缘品,几乎每一段都会劝导众生要回向法界。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世尊再次为地藏菩萨说一段:“劝导未来世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其实正是劝导我们能够听经闻法的人),现在讲地藏经就是大乘经典,你听了一部地藏经功德很大,甚至于你只要听闻一句或一个偈颂也好,发起殷勤郑重的心,赞叹大乘经典,是度人到彼岸成就佛道的舟航,就是因为你懂得经里的道理,才会更加恭敬这大乘经典!因为能令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你才会赞叹啊,因为你赞叹恭敬,所以你就布施种种香花灯涂果乐来供养经典,这个善男女就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大果报。这是指获得人天殊胜美妙的快乐,但若能将此功德,都把他回向法界,则这个福报更大,大到能令这善男女成就佛道。”因为这大乘经典的道理是与法界契合的,是遍法界,而我们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以这个殷重诚恳的心,来跟那个遍法界的真如实相相应,所以所得的福报自然是无量无边了。相反的如果你以轻浮的心,妄想纷飞的心来听经,则这个福报就很有限了。所谓大乘经典,就是佛对大根机众生所说的六度万行之教法,如华严般若,方等诸经等。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世尊再为地藏菩萨继续说:“若是未来世中有善男子或善女人,遇到佛塔寺宇,或者是大乘经典,如果是要造新的佛塔,或是新的寺宇,或要印新的经典,那我们就必须布施,使他赶快造印完成,造印好了就恭敬供养,一瞻一礼顶礼赞叹,恭敬是心里边恭敬,合掌是表示心里的恭敬。假如是遇到旧的佛塔、佛寺、或旧的大乘经典,已经损坏了破了,那你就赶快修补整理,或者重新刊印流通,是独自发心去做,或者是劝募大家共同发心来装修整理,像这样发心的人则三十生中常常做诸小国的国王。檀越:檀者檀那,布施之意。越是中国语,其意是超越贫穷,超越生死之意。如果是这个大布施的施主檀越呢,则常为转轮圣王,就是统领四大部洲的金轮王,并且还能以五戒十善之法来教化其他诸小国王。金轮王为什么称为圣王呢?因他以五戒十善化育人民,是人间的圣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地藏菩萨!“未来世中假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够于佛的教法之中种善根因缘,就是布施供养,或修补佛塔或佛寺,或者是装修整理修补经典,甚至小到如一毛一尘、一沙一滴水那么细微的善事,如果能将这些善事回向法界,你在佛法中所做大小善事,所有功德决定要回向法界。则这个人的功德百千生中享受种种殊胜的美妙快乐。”
这地藏经文字很浅显,往往很重要的句子,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前面谈到只要是大乘经一句一偈,恭敬供养就能获福无量,也许你会问:“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读十六年再念个硕士拿个博士总计也要二十二年,难道这功德会比不上大乘经一句一偈?”不错!你读了二十二年尽是世间学问,根本就讲不到“遍法界”三个字,更何况你所学说不定尽是杀生造业的知识,如何制造更残酷的杀人武器,或如何捕杀更多的鱼。就算你再进一步读小乘经典,也只是自度自觉不会讲到遍法界。然而这大乘经典,任何一句一偈都是成佛之因,成佛之种,就如同摩尼宝珠一般,只要一句一偈就能获大果报!也只有大乘经典才会叫你将功德回向法界,大乘经是叫你度众生,是为众生才成佛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成佛,从这一品开始,就一直先要国王大臣大婆罗门发心布施,因为他们是上流社会的人,是富贵的人,佛经上说富贵修道难,除了老病死外,他们事事如意,所以难得发心,不容易发心,所以先劝化他们。再来劝化这一般的善男子善女人,要种善根不怕少,最重要的要在佛法中种善根,如果你光跑到仙庙神庙,是得不到利益的。地藏经前面就说不可以拜祭鬼神魍魉精魅,不但不能获福反而招祸!你跑外道仙庙,将来岂不也变成外道了。而这部地藏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教导在家人:“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祸、如何不堕三恶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儿育女平安获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简直就是众生的无限保险公司,如能回向法界,最后还能成就佛道。”这才是真真不可思议的大乘经典。
华手经云:“佛告舍利弗,菩萨有四法终不退转无上菩提,何等为四:一者、若见塔庙毁坏,当加修治,若块若泥乃至一砖。二者、若于四衢道中多人观处,起塔造像为作念佛善福之缘。塔中画作若转*轮,及出家相,乃至双树入涅槃相。三者、若见有比丘僧,二部诤讼,勤求方便令其和合。四者、若见佛法欲坏,能读诵说乃至一偈令法不绝。为护法故敬养法师,专心护法不惜身命。菩萨若成是四法者,世世当作转轮圣王,得大身力,如那罗延舍四天下而行出家,能得随意修四梵行,命终生天作大梵王。乃至究竟成无上道。是故智者欲求佛道,当作是学。”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前面一再讲要回向法界,结果你不会回向,你偏偏要回向你自家眷属,是你的父母儿女,或者回向自身的利益,虽然你没有回法界,这个福报仍然是很大的,大到能三生享受安乐,舍一得万报,如你供养布施一块钱,则来生来世享受一万元的福报。如此类推就是舍一得万报,但是你如回向法界,回向法性,法性无边量,你只要有一滴水般的布施供养,就像将这一滴水倒到大海中,与大海相合,这一滴水变成甚深广大的海水,不可计量。所以啊!地藏菩萨!这个布施功德的因缘,其事相就是这样,虽然所布施的财物是一样的多,但为什么所得福报却是不同,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享用不完的福呢?这都是由于布施者发心不同,回向不同所造成的啊!
“所言眷属者,天性相爱,更相臣顺也。才言自家,便不能念及他人,胞与之义乖矣。”自家眷属者,五苦章句经云:“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一怨家:父子互相杀害。二债主:父母财子散用。三偿债:子财供给父母受用。四本愿:先世发愿善心欢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今凡夫之人,罔识来源,不计无常,而反贪爱。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族。疾病忽至困劣著床。晓语亲族分取吾痛,皆言不能。疾者乃觉,五种亲戚,谓当益己,当助汝等,勤劳治生,随时给足。使身随贪,自缚自侵。忧念九族,妨废善行,坏乱善心。老病死来,善恶苦乐,独自当之,无有代者。未得道者,皆有此念,不能施与,守道为德。”呜呼!今世人至死之际,犹复弥留而不察者,如来深为怜愍,故特点逗此言,令人回施。故言若为眷属自身,祗得三生受人天福果,福尽还堕。故永嘉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若尽还堕地,招得来生不如意。”所以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譬之鸟备二翼,鲦举万寻;车足两轮,一驰千里。缘了之资成正因,事度之助开佛性,不可不信也。所以才会称佛陀为两足尊,因为佛陀福慧圆满具足。”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