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地獄名號品第五)
道源法師講述
民國六十四年講于志蓮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能仁佛學院同學依錄音帶共集于海會寺
民國八十八年釋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靈泉禅寺及海印寺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中
地獄名號品第五
全部地藏經分上中下叁卷共十叁品,上來第四品已講竟,今當講第五品。在叁惡道中,餓鬼畜生的苦事比起地獄輕微,尤以地獄的苦楚最爲慘烈。例如:八寒八熱等無間地獄。前面經文:光目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普賢菩薩在聞說衆生業感品之後,跟著就問地獄的名稱。因上文只說到衆生業感種種差別,是先受花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而未指出地獄的名稱,所以普賢菩薩請求地藏菩薩詳說,使未來衆生知所畏懼。地獄梵名“泥犁耶”或“那落迦”、“捺落迦”等華譯爲不樂、不自在、可厭、苦具、苦器、無有等。地獄立于何處?依地藏經言,則在叁海之內。如准婆沙論則說在南閻浮提之下。實則地獄有多種,或在地下、或處地上,或居空間。今取最卑下之意故言地獄。名者名目號者稱號,因衆生造種種之雜業不同,故受報于地獄之中的等次亦有種種差別,各各不同,所以其名號亦別。由于名目繁多,稱號不一,須詳加說明,使令衆生知所警惕。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白地藏菩薩言:仁者,願爲天龍四衆,及未來現在一切衆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衆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衆生,知是果報。
這以下經文是普賢菩薩請問地獄名號,及罪苦衆生受報的地方。由于普賢菩薩證得體性周遍之理,願行彌滿法界化度衆生莫不周極,所以名之曰“普”。位鄰極聖隨緣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故名曰“賢”。又“德無不遍曰普,佑上利下曰賢”。普遍的彌滿法界無處不是他行菩薩行的所在所以叫“大行”。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之智德、證德、慧德相對。即理智一雙,定慧一雙,行證一雙。故能于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衆德所以叫“普賢”。文殊駕師子侍佛之左方,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方,此“理智相即”、“定慧相如”、“行證相應”者即毗盧遮那法身佛是也。華嚴經之所明,即歸于此一佛二菩薩之法門,故稱爲“華嚴叁聖”。今地藏經地獄名號品由最高之普賢菩薩爲當機者,蓋欲令衆生勿以地獄名號之粗淺而忽略之也。
“位”是指普賢菩薩的地位,“鄰”是鄰近、接近。最極的聖位就是佛。接近佛的極聖之位故稱爲賢。又佛有萬種功德,所以又稱“萬德莊嚴”,而普賢菩薩主持了諸佛的理、定、行叁德,與文殊菩薩的智、慧、證叁德相對稱。這普賢與文殊是毗盧遮那佛的兩位侍者,合稱“華嚴叁聖”。造這個“華嚴叁聖”的像,就是標這個大乘法;文殊菩薩騎獅子侍佛左方,表示他的智慧毅力像獅子一樣,能降服外道斷除煩惱。普賢菩薩駕六牙白象,表示他的定力、行力。這兩位菩薩相對合起來就是理智相即,能證的是智慧,所證的是理體。分別智與理則不究竟;能證與所證沒有兩個,智即是理,理即是智,這叫理智相即。初聞大乘法之高深道理不易懂,今舉“含蓋相符”來比喻說明:含就是盒子的底,盒子的上面就叫蓋;如果你把盒子的蓋子蓋在盒子底,這樣決定是兩個,如果你把盒子蓋蓋上以後,這東西就叫盒子,沒有兩個東西。沒蓋之前有所謂能蓋、有所蓋;等蓋好以後“能”與“所”不能分了,分不開了。能證的智慧與所證的理體亦是如此,等你證得究竟之處,就是佛,再也沒有兩個法了。以下的定慧相如,行證相應亦複如是。有普賢菩薩的大行,才能有文殊菩薩的證果,這叫行證相應;即是毗盧遮那法身佛也。華言叫遍一切處,就是法身佛,也叫報身佛。這華嚴經所說明的法門,也就是這一佛二菩薩的法門;亦即是“理智相即、定慧相如、行證相應”的法門,所以這一佛二菩薩合稱“華嚴叁聖”。這表示華嚴經是圓頓大法。
前面談到優填王造釋迦牟尼佛的像,世尊給那栴檀佛像摩頂授記,世尊涅槃之後,就由佛像來住持佛教,有些外道不懂得佛像是說法的表征,說我們崇拜偶像。假如你中間供的是釋迦牟尼佛,兩邊的侍者就不是文殊與普賢兩位菩薩。而是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理解佛法之義理第一。而迦葉尊者是行苦行持頭陀行第一,表示修行用功者不怕辛苦。一個表行,一個表解。這兩個合起來就是一個釋迦牟尼佛。要解行並重,行解相應方能成就佛道。又“西方叁聖”:中間阿彌陀佛,兩邊是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慈能與樂,悲以拔苦,是利他的。大勢至菩薩修的是念佛法門,是表的自利成就,這自利利他則是阿彌陀佛。而主持佛教的佛寶就是釋迦牟尼佛。這些千萬要記得不要弄錯。
現在要講地獄名號品由位鄰極聖的普賢菩薩來做當機者,目的就是普令與會大衆生殷重心,不要因爲地獄名號粗淺而任意把它忽略了。讓你生個恐怖心;害怕因造惡而墮入地獄受苦,這叫“怖心難生”,如果怖心生起,不但不敢造惡,又反過來還去行善,自然能去與法性相順,將來一定會解脫得度,一定會成佛成等正覺。
這普賢菩薩對著地藏菩薩說:“仁者!希望你能爲天龍八部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衆弟子,以及現在未來的一切衆生;這些都是未得道果的衆生!不知娑婆世界,尤其是閻浮提內一切造罪業應受苦報的衆生,他將來投生及受報的地方,及地獄的名號,以及作何等惡事應受何等惡報,請地藏菩薩詳加解說,使令未來末法衆生,能知道造惡業要受如此痛苦慘烈的果報,而發心向善早求出離。”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說地獄名號,及罪報惡報之事。
仁者,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邃,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獄,名大阿鼻。
“仁者”是菩薩間相互的尊稱,是慈育之意。亦即行仁慈以化育衆生之意。我承蒙佛陀的威德神通,以及普賢大士慈悲加被,就大概的略說地獄的各種名號,及罪報惡報的事情。仁者!閻浮提東方有一座山,名號叫“鐵圍”;這山黑暗深邃,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裏面有一座大地獄叫“無間地獄”。還有一重地獄,名叫“大阿鼻”。
“大阿鼻”又言極無間獄,即是說墮生在這層地獄的衆生,所取罪苦相續不斷,沒有絲毫的間歇,所以叫做極無間。又說這層地獄裏的衆生,受極大的苦惱,業盡方畢。于其中間無遮無救。故連目連尊者雖得大神通之力,亦不能救拔墮在地獄受苦的慈母。所以叫做大阿鼻。因緣僧護經雲:“爾時世尊,複告僧護:有九種人常處阿鼻大地獄中。何等爲九:一者食衆僧物;二者佛物;叁者殺父;四者殺母;五者殺阿羅漢;六者破和合僧;七者破比丘淨戒;八者犯淨行尼;九者一闡提。是九種人恒在地獄。”
複有地獄,名曰四角;複有地獄,名曰飛刀;複有地獄,名曰火箭;複有地獄,名曰夾山;複有地獄,名曰通槍;複有地獄,名曰鐵車;複有地獄,名曰鐵床;複有地獄,名曰鐵牛;複有地獄,名曰鐵衣;複有地獄,名曰千刃;複有地獄,名曰鐵驢;複有地獄,名曰烊銅;複有地獄,名曰抱柱;複有地獄,名曰流火;複有地獄,名曰耕舌;複有地獄,名曰剉首;複有地獄,名曰燒腳;複有地獄,名曰啖眼;複有地獄,名曰鐵丸;複有地獄,名曰诤論;複有地獄,名曰鐵呋;複有地獄,名曰多嗔。
這二十二個地獄名稱系阿鼻大地獄的眷屬獄。亦是阿鼻地獄所管轄的小地獄。觀佛叁昧海經亦謂:阿鼻地獄縱廣正等八千由旬。有七重鐵城、七重鐵網、七重刀林乃至八萬四千。諸惡劍林等地獄以爲眷屬。這二十二種地獄,都是以刑具而得名,現在向下逐一解釋:
第一—四角地獄:凡是在人間喜歡算帳、刻薄成性,或僧人聞婦女歌舞戲笑心生愛染。或世人喜歡殺生或叫人殺生斬斫動物的手腳,割裂他的背肉,死後就墮此地獄,此獄縱廣正等五百由旬,四周以熱鐵爲壁。上火徹下,下火燒上、或空雨火雨熱鐵,令諸有情,從頂至足,成爲灰末。業力所感,故四方奔逐,亦複如是受極苦刑。所以叫四角地獄。
第二—飛刀地獄:亦即刀輪地獄。若有世人聚衆鬥戰,任意殺害衆生性命,死後墮此地獄;此獄四面刀山,空中有八百萬億極大刀輪,隨次而下猶如雨滴。一著罪人身體,首足分離血肉狼籍。
第叁—火箭地獄:亦即鐵機地獄,有一鐵床,縱廣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誋總,有萬億鐵弩旋頭,百億鋒刃,鐵機一開動,同時弩發,一枝枝都射入罪人心裏,世間自有愚癡衆生,爲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順善教,殺害衆生等諸罪人,死後墮此地獄。
第四—夾山地獄:即是兩邊鐵火焰山合夾罪人,令成肉泥,或叫堆壓地獄。夾罪人身粉碎爛盡,奇巧業風一吹罪人複活,兩山再次夾碎罪人。世人惡業盈滿,死後墮此夾山地獄。
第五—通槍地獄:亦即刀矛地獄,世人喜歡製造刀矛槍劍等殺生利器,殺生害命猶好戰鬥,死後墮此地獄。此獄有諸刀劍、矛戟、槍械等鋒利無比,穿透罪人胸背,受種種鑽刺苦刑。
第六—鐵車地獄:亦即熱火車獄。世人生爲屠肆者,以屠殺爲業,截殺衆生手足耳鼻及頭頸身體,死後墮此獄中,熱鐵傷身,爲鐵火車所輾,罪人輾研碎末。
第七—鐵床地獄,以熱鐵所製的床,令罪人臥,遍體焦炭。世人貪惑滋多染愛不淨,邪淫邪行,通奸害命作諸不淨業,命終之後墮此鐵床地獄。
第八—鐵牛地獄:用熱鐵製成的牛,見諸罪人或用角觸、或使蹄踐踏、橫行怒哮、骨肉爛靡悲慘啼叫。世人蠻橫無理、惱亂有情欺壓善良、魚肉鄉民,死後墮此獄中。
第九—鐵衣地獄:以熱鐵爲衣,致令身體焦爛,痛苦無量。沙門不著袈裟,喜著俗服诳惑白衣。或喜鞭笞捶撻衆生,或以刀杖斫衆生死後墮此獄中。
第十—千刃地獄:即以百千劍刃…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地獄名號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