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觀衆生業緣品第叁)
道源法師講述
民國六十四年講于志蓮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能仁佛學院同學依錄音帶共集于海會寺
民國八十八年釋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靈泉禅寺及海印寺
觀衆生業緣品第叁
梵語毗婆舍那,譯爲“觀”,即是用真智去體察一切事物,俾對一切事物得到正確理地的了解,免去妄加忖度的過失,這就叫做觀。所謂衆生,或譯爲有情。有多種解釋:(一)衆人共生之意。阿含經雲:“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衆共生世,故言衆生。”(二)衆多之法和合而生:是指依一期受報來說,例如法鼓經說萬法和合施設,維摩經謂衆事會合。大乘義章謂依于五蘊和合而生。故名衆生。(叁)經過衆多之生死;指依業力而流轉六道而言。如俱舍光記雲:“受衆生死,故名衆生。”
“業”者造作之意,或譯爲動也;即是動身口意叁業,身體屈伸取舍造作叫身業。口之音聲屈曲造作叫口業。心的種種思惟造作,名叫意業。你一動就是一業。第二種解釋叫因。你怎麼樣招來果報呢?因一動了這身口意任何一業,如果動的善業,你將來得善果,你動惡業,就招惡業的果報。這個善因惡因的因,就是因果之因的意思。而要發動身、口之業,原由于“意”故。叁業均以意爲主。心沒有動這個“意”,不但身不會動,口也不會動。而真正能推動這意業者,實在是由于“思”所引起。這個心有八個心王,心所法就是“心王”,所有的法,有五十一個心所,思想在佛經上稱爲“思”,思是個心所,想也是個心所,可是思心所在前,想心所在後。“思爲心所法之一,以造作爲性者也。”思心一動,起心動念,或叫打主意,叫造作。這個想心所是取相義,必須經過思的境界。這個境界有一個相貌,他心裏在哪裏取這個相,這是想心所。這個思心所並沒有取到外邊的境界,他就起心動念,那就是思心所的作用。是以造作爲性,所有起心動念都是它推動的,所以真正想要實實在在的修行者,在開口之前或動身之前,必須先細細觀察這個“意”。這個“意”正是那個身、口、意的“總動力”。不但必須觀察這個意,再進一步更要小心謹慎的審辨其思,看看思心所是思個什麼?如果所“思”的是惡法,則與叁惡道相應,動了身口就要墮叁惡道。若果你思的是善法,則與人天道相應,動了身口則轉生人天。你如果思無常苦空之理,天天動意去做無常觀、做苦、空的觀,則與二乘人相應,將來了生死出叁界得聲聞緣覺。你要是動“思六度實相,則是菩薩如來。”想要實實在在好好修行,其正本清源之道—就在這個“思”裏頭,時時自己作主人,好好管住你的“思”,不要“思”錯了路,思到惡法,結果全盤皆“輸”!
再講“緣”字,有二義:(一)者攀緣:由心思對向境界而起之作用。攀是取境的意思。攀扯外頭的境界。(二)者叫助緣:由境界而引起心識之變化者。由外面的境界反過來給你幫助給您心動念頭。由外境幫助你的緣叫助緣。“境界雖能輕心,而要以心爲主”。這個用功修行,在緣起上研究境界能輕我們的心。但要以心爲主。要是你對于外面的境界絲毫不動心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則境界與我毫不相幹。或是盡管境界與我不相幹,但你心裏起攀緣之心,則境界才能轉你的心,變成以境界爲主。隨境流轉,墮生死之瀑流。“若能對于順逆之境不起攀緣之心,則境界自無助緣之力用矣。”我們想要用功修行,了生死、出叁界,首先必須看住自己的心,不管是順己意之境,或逆己意之境,均能不起任何攀緣之心,要用功就以心爲主要轉境界,不叫境界轉我的心。境界輕我的心;則變成凡夫。心能轉境,則成聖人。要“轉凡成聖”,就打從這個地方用功,能不被順逆境所轉,則道心現前,就能了生脫死,就能證得涅槃。
地藏菩薩以實相之慧,興無緣慈,運同體悲,如法谛察,倘衆生之遭遇苦難,即前往救護。因爲衆生有種種差別,業緣亦複各異,是故欲度衆生,則必須觀衆生的業緣。若了知緣生之性本空,則不但無衆生可度,而十法界的業緣亦複了不可得。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衆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雲何?
摩耶夫人是淨飯國王的夫人。也就是釋迦世尊的母親,“摩耶”梵語應該叫摩诃摩耶,華言大幻,有兩種意義:一者夫人相好勝妙,莊嚴無比,不是凡夫,簡直是天人變化出生,故叫“大幻”。二者言夫人早已證得如幻的智慧,所以他能成爲佛的母親,這叫大幻。這第叁品由摩耶夫人當機請法,所以就恭敬合掌地請問地藏菩薩並尊稱地藏菩薩爲聖者說:“啓請聖者,這個南閻浮提的衆生,所造的罪業,個個不同,有種種差別,而所受的報應情形,又是怎樣呢?”所謂“聖”,就是正的意思,若能息妄歸真,斷惑證理,妙契正道,了生脫死,就叫聖者。涅槃經雲:“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爲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常觀諸法性空寂故。以是義故名聖人。”有聖戒故名聖人。有聖定慧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舍離、故名聖人。有七聖覺故,故名聖人。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複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地藏菩薩回答說:“這十方千千萬萬的世界裏,以及千千萬萬的國土裏,有的有地獄,有的沒地獄,有的有女人,有的沒女人,有的有佛法,有的沒佛法,有的世界都是菩薩,沒有聲聞緣覺,有的世界只有聲聞辟支佛乘的,有的不但沒有佛,連菩薩聲聞等都沒有。有些國土是五濁弊惡,有的世界系清淨微妙;有些卑劣不淨,有些莊嚴妙好;有些壽命無量,有的壽命短促,造種種的業,受種種的報應,或者成佛成聖超出叁界,或廣造十惡,受叁途之報。這樣的國度和世界,多得說不盡,並非局限于地獄罪報這一途。”大家都會念“阿彌陀佛”啊!這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但沒有地獄,也沒有女人,全部都是念佛生起來的蓮花化生,而且也沒有聲聞、緣覺,全是廣度有情衆生的菩薩。四大部洲的北洲就無佛法,所以我們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又叫叁洲感應,他是佛的護法,北洲既無佛法,自然就無法可護了,所以只有東、南、西叁洲感應得菩薩來護法。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于閻浮罪報所感惡趣。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摩耶夫人再次向菩薩說:“願聽聽有關閻浮衆生因犯惡業受罪報所感召惡趣的苦難情形。”地藏菩薩回答說:“聖母,唯願您來聽受我所說,我就大概簡要的說一說。”佛母回答:“聖者就請說吧!”地藏菩薩跟他說虛空十方世界的衆生種種差別無量無邊,所以摩耶夫人不問其他地方,只問南閻浮提罪報所感惡趣。因爲她是南閻浮提的人,她念念不忘南洲衆生造的罪業情形及墮到惡趣受苦的情形。因衆生造罪孽多,所感地獄亦多,只能粗說,細說則窮劫不盡。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衆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您問的是南閻浮提的罪報及地獄的名號,我現在就給您說說。父母雙親有養育之恩,塵劫頂戴,四事供養,縱使毫無怨言,尚不能報鴻恩于萬一。何況不孝順父母,乃至于將父母殺害,這是五逆大罪之一。一定要墮入無間地獄,受千萬億劫的長時間的苦難。想求出離地獄遙遙無期啊!觀佛叁昧海經雲:“佛告阿難,若有衆生殺害父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揮霍之間,譬如壯士,屈伸臂間,直落阿鼻大地獄中。”阿鼻地獄一日一夜等于閻浮提歲月六十小劫。這樣壽命要經一大劫,如果是五逆者,受罪要滿五劫,所以說求出無期啊!
若有衆生出佛身血,毀謗叁寶,不敬尊經,亦當墮于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或者有的衆生,想傷害佛,令佛身出血,或者毀謗辱罵佛法僧叁寶、或者對于法寶等尊經不恭敬、輕慢汙穢、隨處放置,違犯以上這些重罪,也是要墮落于無間地獄,要經過千千萬萬劫的時間,想要出離都遙遙無期。
這出佛身血,這個罪原是提婆達多所造。佛陀在世時,宣揚教法,諸大國王,長者均恭敬供養,提婆達多看在眼裏想自立新佛,一天到晚想把佛陀害死,每一天佛陀都要進含衛大城托缽乞食,經過山路,就用一塊大石從山上滾下來,想把佛陀壓死,金剛力士遙以金剛寶杵把石頭一擋,大石粉碎,有一粒小石子劃破佛的腳指頭流出血來,普通凡夫出家人持戒清淨,尚有護法神保護,何況天人師的世尊,金剛力士就是護法韋馱尊天菩薩,這個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當下感得大地裂縫,現出地獄推出火車,把這個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活活捉到地獄,叫“活捉地獄”。有佛在世才有這個罪,現在無佛時,如果我們以惡心故意破壞佛像,不管是畫的或雕刻的,也等同出佛身血。如果是清潔佛像整理供桌,不小心碰壞佛像指頭或衣服的貼金等,這不叫出佛身血,但要趕快在佛前求忏悔,這不是惡心。佛陀涅槃以後,這佛像就代表佛寶,佛所講的真理全在經典裏頭,這經典就是法寶,對法寶要恭敬,平常法會誦經,經典都會用蓋經布蓋好,這就是恭敬尊經。有的年輕人,來聽經,將經典一卷往褲子後一插放褲袋裏,這叫不敬尊經,或者放在不淨的衣服中、或放在夫婦房間或床上、或任意挂在壁上、或汙手持經、或用口吹、或任意撕毀、塗寫,這些都叫不敬尊經。佛所說的法猶如法身佛,所以對法身佛不恭敬啊,這罪過是非常重大的。一是要把經典供在佛堂裏頭上香頂禮。阿難請戒律論雲:“僧尼白衣等、讀經律論、行語、手執翻卷者,依忉利天歲數,犯重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獐鹿中,恒被折脊,苦痛難忍。無記戲言捉經律論,亦招前報。或安經像房堂檐前者,依忉利天歲數,八百歲犯突吉羅,傍報二億歲,墮豬狗中。若得人身,一億歲作客棲…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觀衆生業緣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