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P16

  ..續本文上一頁悅帝利是梵語,未翻成中國話,所以不知其意。鬼王只問母姓氏,爲什麼要先回答父親姓氏呢?蓋多數地方,以婦必從夫而得以彰名,所以往往先舉其夫之名,而後始知其婦姓氏。

  無毒合掌啓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叁日。雲承孝順之子,爲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婆羅門種地位高于國王大臣,他們自認是大梵天所生,所以死了也歸大梵天,不會墮地獄。佛陀就以因果律來破除他們這種不正確的知見。並不是婆羅門種高貴就升天,而是你自己造了升天的善業,假使你造惡,照樣墮地獄,就如悅帝利罪女!這無毒鬼王看見聖女到地獄來,既不是來受罪的罪人,一定是聖女,現在一聽說他母親叫悅帝利,屬婆羅門種,本已下地獄,又承這聖女孝順之孝行,使母親得脫地獄,所以更加恭敬,馬上合掌來啓拜聖女。惟願聖女趕快返回你的本處,你不要再這樣憂愁憶念與悲哀眷戀著你母親。這個罪女悅帝利,已經于叁天前就升天了,聽說是承蒙他孝順的兒女爲他母親修福供佛,大興供養于覺華定自在如來塔寺,以此功德福力,不但悅帝利女得脫地獄苦報而生于天上,其中無間地獄的罪人,亦憑資布施功德福力,同時通通都已感生天上去了!

  這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已經入涅槃了,怎麼供養他能獲得大福力呢?這是因他雖入涅槃,佛像尚住持世界之間,而聖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目的是度脫母親出地獄,怎麼連其他同在無間地獄的罪人也都升天了呢!這個完全是“有緣”兩字,悅帝利罪女他增長邪見譏毀叁寶,合該墮地獄,但他怎麼能得度,因他跟女兒“有緣”,有一個宿福深厚,衆所欽敬,而且行住坐臥諸天護衛的女兒,懂得恭敬叁寶大興供養,所以賣家宅求諸供具以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就是這母女之緣,這孝女報母恩把母親給超度了,這個道理懂了,還是從這“有緣”上解釋:這些無間地獄的罪人,怎麼會同一個時間跟悅帝利罪女墮入無間地獄呢?也是“有緣”。中國有一句話:“同船共渡,前世有緣”連同船共渡,都不是簡單的事,都是要前世有結這個緣才能同上一條船。爲何說得這麼嚴重呢?要是平平安安的渡過去,問題不大,要是遇見風浪,一下子把船打翻了,全部淹死了,要是前生不結這個緣,怎麼會同上一條船。所以同一個時間墮在同一個地獄,又藉著悅帝利之女供佛的功德,全給超拔升天了,這叫“同船共渡,前世有緣”。再舉個例子解釋這疑問,譬如有個有錢的人,而且他是做大官,有一天他父親坐船到遠方,或者要到外國去,船走到外海,遇到臺風,這個船遇到危險了,就打電報回去求救,這一接到緊急電報,而且船裏坐著一位大老官的父親,于是就派了空軍、海軍去救援,結果全船的人都沾上了這個位大老官的光,全得救了,就是這個“有緣”!同時也給我們衆生啓示:“要與衆生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還要隨時贊歎別人隨喜功德!”才能結個好的“有緣”。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善男子,世間有四種恩:一、父母恩,二、衆生恩。叁、國王恩。四、叁寶恩。如是四恩,一切衆生平等荷負。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說不能盡。”大涅槃經雲:“甯以一日受叁百矛,不于父母生一念惡。”梵網經雲:“孝順父母師僧、叁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爲戒,亦名製止。”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亦雲:“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縱然無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鬼王承聖女問其母墮生何處?現在鬼王已經一一清楚回答並敘說其母所生處所,並給介紹地獄大概受苦情形。問答已畢,更無余事,所以合掌而退。這婆羅門女當下像在夢境一樣的又回到家,回來了還是在自己的房間打坐念佛。從這件事令他大徹大悟,徹底的悟到“因果本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絲毫不爽。”—過去只是聽人家講,作善升天堂,作惡墮地獄。但誰也沒看到天堂或地獄。所以信心不堅固,這時親自到地獄中,親自看見地獄這麼苦,而且作惡一定要墮地獄。雖然他沒上過天堂,那麼反過來想到,作善一定升天堂。這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絲毫不會錯。不但是事相親眼所見,相信不疑,這個因果分明之理照樣相信不疑。“衆生的業力不可思議,佛的法力也不可思議”。衆生造了惡業,要墮到地獄,他這個業力不可思議嘛!這是由他自己造出來的嘛!而你供養佛,就能把墮地獄的人超度出來,就是佛的法力不可思議。再來又了悟心力亦不可思議,這就悟到根本的理論。你說佛力不可思議,爲什麼佛不直接顯神通救度地獄的衆生呢?佛的法力雖然不可思議,但是衆生的業力更是不可思議,業力把它給障住了。今天悅帝利女能升天,是因爲有婆羅門女的孝順之心非常深重,倍于常情衆生之分,被婆羅門女所感動。由此可知佛力雖然不可思議!但更顯出婆羅門女的心力更是不可思議。就是因爲他悟到這心力不可思議的道理上,所以就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發大願,就是前面長者子所發的具足叁心的大菩提之願。第一的“長遠心”:長遠大願,願我盡未來的劫數,對于一切造罪應受苦的衆生,都將廣設種種方便法門,我通通要度脫他們得到解脫而後已—這就是“廣大心”及“第一義心”。這個弘誓大願,就已經包括這叁個大心。

  我們聽經學佛,要聽到那裏,學到那裏,前面的長者子聽到佛給他說法,只聽到一句:“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他當時就發大菩提心。而這婆羅門女,只親自到地獄裏去看一下,當下就發了菩提心!在人間的生老病死苦已經夠苦了,等到看了地獄受苦的情形,那才是真苦,爲了要所有衆生都能離苦得樂,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救度衆生。我們在聽經法會,天天講“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要真發,不要只是隨文念一念就忘了。我們要發菩提心要怎麼發呢?就像婆羅門女一樣,在佛像面前發願:“我弟子道源從今天起,發菩提心,盡未來劫,若有罪苦衆生,我通通廣設方便,救度他們。”這就是一個菩提種子!若未真發,這個菩提行根本建立不起來。因爲“以願引行”,沒有願引導?怎麼能行得下去呢!例如我們以前在大陸發了菩提願,要行菩薩道,到了臺灣,不管怎麼苦,怎麼累,都要行下去。

  舉個笑話故事:例如你以前在大陸,是個作賊當小偷的,這逃難到了臺灣,還是作賊當小偷渡日子,因爲他立願要作賊當小偷,到處偷人家的東西財物,他在大陸作賊,到了臺灣還是賊,爲什麼?立願立錯了嘛!所以你一定要堅定信心,發菩提心度衆生。而且不要求名求利,如果還是求名求利,那不是跟作賊一樣嗎?叫做“佛法中的賊”。所以你一定要當菩薩不要當凡夫。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世尊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當時那位無毒鬼王,就是現在的財首菩薩。那位孝順的婆羅門聖女,就是這位地藏王菩薩。”這是總結忉利天宮神通品的一段文,緣于文殊菩薩請問佛世尊,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由此可知地藏菩薩因地所做,皆是符合一個“孝”字,所以佛說:“孝名爲戒,孝是至道之法。”上來已經把地藏經叁大分之一的序分講完。序分又分兩小科:(一)通序:又叫證信序:敘述六種成就。(二)別序:又叫發起序。

  正宗分:分四科

  第一科:明能化主:就是第二品分身集會品

  第二科:明所化機:就是第叁品觀衆生業緣品、第四品閻浮衆生業感品。第五品地獄名號品。

  第叁科:明度脫緣:就是第六品如來贊歎品。第七品利益存亡品。第八品閻羅王衆贊歎品。

  第四科:明成佛因:就是第九品稱佛名號品。第十品校量存施功德緣品。

  流通分:分二科

  第一科:別流通:就是第十一品地神護法品。第十二品聞利益品。第十叁品囑累人天品前段。

  第二科:總流通:就是第十叁品囑累人天品後段。從“爾時十方如來”開始到經文完爲止。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