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分身集會品第二)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分身集會品第二)

  道源法師講述

  民國六十四年講于志蓮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能仁佛學院同學依錄音帶共集于海會寺

  民國八十八年釋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靈泉禅寺及海印寺

  分身集會品第二

  “分身”—就是“分身地藏菩薩”。“集會”就是指通通集會到忉利天宮的法會。也就是十叁品中的第二品。剛剛分的正宗分又分四科、第一科“明能化主”:也就是說明能夠教化衆生的主人。就是地藏菩薩。人的身體系由于業力所感,假藉四大五蘊而成:只有一個,不可以分化。而佛菩薩的身體,系由諸功德力聚集而成,爲化度衆生故,可以分身百千萬億個身。或變成百千萬億個種類,如果有特殊的因緣需要,可以利益衆生,又可以從百千萬億個身會歸爲一個身。或從百千萬億個種類而會歸爲一類。十方世界無邊無際,衆生的種類各殊,而所造作之業亦各各差別。墮地獄的亦無量無數。因此所招感的地獄亦無數無量。地藏王菩薩悲願宏深,所以化百千萬億種類的身,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地獄之中,度脫衆生。現在佛陀在忉利天宮爲母說法,闡揚孝道,正是地藏王菩薩發廣大誓願的初衷。所以所有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從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地獄之中,趕到忉利天宮來參加這個法會,聽佛說法,藉此發揚孝順雙親的真谛與方法。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這個世界佛國,每一個都是大數目,百千萬億我們尚可以懂,華嚴經阿僧祇品所講的大數目有一百二十五個,而且數目名、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的無量數的世界,有的是人的世界,有的是地獄的世界:有地獄的世界就有地藏菩薩的分身。在虛空之中有無量世界:無量的地獄之中,就有無量的地藏菩薩,通通集會到忉利天宮裏來。而且還率領其所度化了脫的大衆。來聽佛說法,闡揚其累生累劫敦行孝順父母的崇高德性。並且勉勵衆生向其看齊。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因爲世尊放種種大光明,又出種種微妙音聲的大神通力,普照十方無量世界,加被無量衆生。而這十方無量世界因造惡業在地獄道中受苦的衆生,因地藏菩薩的教化而得到了解脫,亦各有千萬億億的數目之多,每一個人都一樣嚴持各種香和花,以誠敬心來供養佛世尊。

  這裏所謂解脫有大小的分別:得四谛空,便處于偏真涅槃,名“小解脫”。了脫生死(分段生死)仍不處涅槃,繼續用功前進,廣修諸度功德,直到前途路盡,因窮果滿,方趣寂滅:名“大解脫”。所謂供養有叁種:(一)就是利益的供養:即是四事供養:(1)飲食(2)衣服(3)臥具(4)醫藥;這利益供養的對象一般是指僧人,僧人雖然出了家,但他還是需要生活,那麼當下就受了供養的利益。(二)敬心供養:用香沈水香、牛頭、栴檀等名香,花是蓮花、茉莉等表示恭敬之心。你供香獻花,你得依照佛所說的去修行,如果你燒香、供花卻不依照佛所說的言教去修行,佛是不會高興的,而且也表示你不夠恭敬誠心。所以依照佛所說去修行就是供養,是修行身口意供養。以下是第叁種供養,或叫觀行供養。爲什麼要廣修呢?就是爲了要成就圓滿布施的功行,所以必須廣修供養。

  這地方有個疑惑要說明:佛曾問文殊菩薩這個法會裏的衆生有多少?文殊菩薩說不知道,測度千劫不能得知,而這忉利天宮在須彌山頂,它再大總有個範圍尺寸大小,然而來了這麼多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及無數的衆生,連文殊菩薩都觀察不出數目多少,甚至連佛也說以佛眼觀之猶不盡數的衆生數,這忉利天宮怎麼容納得下呢?不但無量無邊的分身地藏菩薩都來了,還帶了無量無邊從諸惡業道中所度脫的衆生,這個天宮怎麼容納得下呢?忉利天天主尚在欲界天,叫釋提桓因,尚未了生脫死,屬于凡夫,但是佛在哪裏說法。佛的正報不可思議,依報亦不可思議,這叫“事事無礙法界”,小大個個無有障礙,亦不生障礙,所以來了多少人都容納得下,這叫“不可思議的境界”。佛的境界在人間也有示現喔!就是四大名山的南海普陀山,這個普陀山有叁個大寺院,第一個是前寺,前寺的觀音殿叫圓通殿,這個圓通殿是個不可思議的寶殿,平常二百個出家人早晚課,不大不小剛剛好,要是趕到法會其間,叁、四百個出家人站進去,也是不大不小剛剛好,要是趕到六月十九日大法會,信徒打齋的時候,出家人一千多人站進去,也是不大不小剛剛好。從來沒有說人多了地方不夠站到大殿外面去拜過,自從有南海普陀山就沒有過發生道場狹窄不敷使用,所以這圓通殿就是不可思議的寶殿。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些同來的這些大衆啊!都持著香花恭敬的來供養佛,皆因爲地藏菩薩的教化,獲得永不退轉無上菩提的緣故,具備了資格身份,最低的修行位階都是十住位的菩薩,他對無上正等正覺永不退轉。梵語阿鞞跋致:華言就是不退轉,修行人所修的功德善根愈增進,永遠更不會退失轉變,所以說永不退轉。言不退轉,有四種的差別:第一“信不退轉”:爲十信位的第六信,因自此以後,更不退失而生邪見故。第二“位不退轉”:爲十住位的第七住,因自此以後,不再退入二乘故。第叁“正不退轉”:爲初地以上,對于所證得的法,不退失故。第四“行不退轉”:爲八地以上,以有爲與無爲之行,皆能修學故。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華言叫無上正等正覺。成了佛就有兩個果,一個叫“菩提果”,另一個叫“涅槃”,菩提就是他的智慧果,涅槃就是指他所證的理體,實際呢,還是一個果。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佛的智慧果。“佛之覺智,超出凡夫之不覺,及外道之邪覺,故曰正覺。”“超諸二乘之偏覺,故曰“正等正覺””,二乘人雖言正覺,但他證的是偏空涅槃,他的覺尚不平等。超諸菩薩有上之覺故曰“無上正等正覺”。因爲叁賢位菩薩上面有十地菩薩,十地菩薩上面還有等覺、妙覺菩薩,到了佛的覺,就沒有再上了,所以說是“無上正等正覺”,這也是佛的德號之一。

  是諸衆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地藏菩薩所度化了脫生死,而且帶領來參加法會的這些大衆們,原本也是凡夫衆生,在無量久遠長的劫數裏,一直流浪于生死道中,並于六道中輪回受苦,受種種煎逼苦惱,無有休息。這些大衆迷失覺性受著輪回,完全仰賴地藏菩薩廣大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及宏誓深遠的願力,才能使令這些大衆都獲得果證,通通都住在于永不退轉的無上正等正覺,仰承地藏菩薩悲願之力得超叁界,複蒙如來的神力加持,得以隨地藏菩薩偕來忉利天宮,因此內心深懷踴躍,瞻仰世尊聖容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形體映徹莊嚴畢備,光明顯耀,能令諸見者不生疲倦。是以大衆眼睛片刻不肯舍離,心想佛太莊嚴了。以前只聽地藏菩薩講佛,從來沒見過,今天才看見活生生的佛,所以歡喜踴躍無比。

  所謂六道之苦,大智度論雲:衆生有叁苦,此衆生光指人類而言。以前曾說過人生的八苦,而這裏講的叁苦:(一)就是身體的苦。指老苦、病苦、死苦。(二)就是心的苦。也就是因貪嗔癡所引起的煩惱之苦。(叁)叫作後苦。也就是因爲造做惡業以後,墮到地獄,惡鬼、畜生所受之苦。

  有些不學佛的人,一聽到六道輪回受苦沒有片刻休息,因爲是凡夫,觀察不到,就講一些話來障礙這個道理說:“今生尚未了,誰還管來生?”這是今天吃飯不管明天的邪知邪見的癡人!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衆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虛空之中的無量世界,凡是有地獄的所在,就有分身地藏王菩薩,現在分身地藏王菩薩通通都到了忉利天宮,這個時候,世尊伸出金色的手臂,來摸這百千萬億無量無數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之頂,以示安慰勞怃之意。這摩頂是禮節,是長輩對下輩人的一個禮節,如同師父對弟子、父親母親對兒女一般。這世尊伸出一個手,要摸這百千萬億阿僧祇菩薩的頭,要摸到什麼時候?這就知道,這叫“一多無礙”的玄妙。前面曾談到“大小無礙”,華嚴經十玄門大小無礙叫“廣狹無礙”。這裏是一多無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世尊一伸出手去摸那麼多個的地藏菩薩頂,一下子就摸完了,這是屬于玄門。這時世尊又說:“我于往昔五濁惡世時,那時衆生都是剛強成性,難調難伏。但是佛大慈悲教化這些衆生,鹹令身心調伏舍離邪見,建立正信,佛先示以四谛之理,使令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次教以戒定慧叁學,以戒律嚴持其身,以定慧令心調伏,叁學既能圓滿修持,煩惱自然斷滅,這些受佛教化已能舍邪歸正的,十人之中已有七、八個,尚有十分之一、二,仍在惡習困擾之中。所謂惡習即是違背正理的行爲,習也就是煩惱妄想的余氣,所以亦叫習氣。

  例如畢陵伽婆蹉,昔爲婆羅門種,常自憍貴輕賤他人,五百世來亦複如是,今逢釋迦世尊會下,用功修行,證得果位,他家以前婢女,亦因修道而成恒河河神。而這畢陵伽婆蹉每次要過河,就用主上威嚇命令喝叱說:“小婢莫(斷)流”,叫他以前的婢女將河水斷掉,分開不要繼續流,好讓他過河。這婢女現在是河神,後來這婢女(河神)不堪其擾,就到佛陀那裏訴苦,佛陀就要這位尊者向河神道歉,但他向她道歉時仍說:“小婢莫嗔,今向汝忏謝!”,由此可見,二乘證果的尊者,其習氣尚存的證明。

  我們總以爲這無量世界是佛少衆生多,這是因爲我們本身是衆生,所以看見的都是衆生。這是因爲我們的善根…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分身集會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