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想。例如書中在敘述完顯教心要後,在密教心要的一開始就說:
“二、密教心要者:
謂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皆判陀羅尼教,是密圓也。
前顯教圓宗,須要先悟毗盧法界,後依悟修滿普賢行海,得離生死證成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好藥方,須要自知分兩炮炙法則,合成服之方能除病身安。
今密圓神咒,一切衆生並因位菩薩,雖不解得但持誦之,便具毗盧法界普賢行海,自然得離生死成就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藥,雖不知分兩和合法則,但服之自然除病身安。
故首楞嚴經雲諸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余聖所能通達。但誦持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又雲神咒是諸佛密印。佛佛相傳不通他解。
賢首般若疏雲。咒是諸佛秘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不須強釋。…自古諸師皆說陀羅尼。因位聖賢不能曉解。但信而持之滅障成德…”(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993下7~26行)
這一段很明顯可看出,前面所講的顯教心要,到此段就以“持誦密圓神咒”就可具足“毗盧法界普賢行海”的功德來總攝。而且更以病與藥比喻來說,認爲密咒如病人已經得到妙藥只需要服用就可愈病。而不必像顯教一樣需要得到好的藥方還要知道怎麼製藥的方法,來作成藥服用才能治病。
簡單而言就是說,有他力加持的意思。密咒就如同諸佛菩薩把他得到解脫的藥方磨製成藥(陀羅尼)給衆生服用,衆生只要相信而且願意服用就能解脫。
如《總釋陀羅尼義贊》言:“如來于百千俱胝阿僧祇劫。積集菩提資糧加持陀羅尼真言文字。令頓悟菩薩與此相應。頓集福德智慧資糧。于大乘修菩薩道二種修行。證無上菩提道。”
密咒陀羅尼就是諸佛菩薩將所有功德皆灌注于其中的綜合維他命。
另外在《下卷》中言:
“梵語陀羅尼;此雲:“總持。”即以教理行果四法爲體。五教中陀羅尼,各總含攝當教中教理行果也”(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6冊頁1004上8~9行)
這段就說明了分布在五教中的陀羅尼都可以分別總攝五教中的教理行果。這也是這本書中以密咒涵攝顯教的論點。
(3)華嚴與藏密大圓滿
黃念祖金剛上師曾言:“華嚴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華藏世界。一真法界,一真,是大圓滿的境界。”(華嚴念佛叁昧論講記)
又說:““大圓滿者,諸法起時,刹那圓滿。”這個圓滿是刹那間都圓滿,在大圓滿裏是這樣,華嚴也是一樣。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刹那都圓滿。一處真了,一切都真了;你證到一個位,一切位都證到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一切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念了一個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禮了一尊佛,就是禮拜了一切佛。刹那都圓滿,一切都圓滿,因果都同時。”(“抉擇見”聽聞記)
談錫永上師也說:
“依照華嚴家的說法,當日釋尊轉*輪,實先說《華嚴》,後來因爲照顧衆生的根器,才轉四谛*輪,爲聲聞衆說法。
假如承認華嚴家的意見,那麼,釋迦其實于說法開頭即便提出如來藏的思想。在《華嚴》中,有許多法義跟密乘“大圓滿”的法義相同,而密乘的法義則由毗盧遮那佛(Vai rocana)說出,于《華嚴》中,恰恰便有《盧舍那品》(晉譯本),或《毗盧遮那品》(唐譯本),此中的關合,研究者實在應該留意。
《華嚴》中有些品次,其流行時代實在十分早,例如其《入法界品》,龍樹論師在《大智度論》中即曾引用,但卻名爲《不可思議解脫經》,可見此品次實曾單行,且流通時間必在龍樹以前。《入法界品》充滿密乘的意趣,所以這亦是很值得注意的事。
假如我們能客觀一點,認爲《華嚴》中至少有部份法義與“大圓滿”法義相同,那麼就應該同意藏密甯瑪派的說法,至遲在西元一世紀,“大圓滿”祖師俱生喜金剛就已開始宣揚法義。《入法界品》的流通,可能就正當俱生喜金剛傳法的年代。
還有一點應該注意的是,經典中凡與“大圓滿”法義有關的,都強調爲“不可思議法門”或“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例如《維摩》、《華嚴》,又如《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菩提流志譯爲《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而凡提到“不可思議法門”的經典,則多少都關系到如來藏思想,這亦是一個很有趣味的問題,足證“大圓滿”以如來藏爲根,實在是大乘開始流行就有的事。——如果是後世密乘牽強比附,則大乘經典流播初期,不應該有那麼多的經典談到如來藏,亦不應該有那麼多的經典,與“大圓滿”的觀點一致(例如以文殊師利爲主名的一系列經典,以及《華嚴》等。)”(談錫永 《楞伽經》導讀)
坊間亦有一部書“一乘圓教與大圓滿見(歐陽鍾裕)慧炬出版社 ”,專門探討這兩者思想的關連,可參詳之。
(叁)准提獨部法與圓教思想的激蕩
從上可知道殿大師對于華嚴思想之尊崇,甚至運用華嚴教觀來解析顯密二宗。提出了顯圓與密圓論點。
而其所列舉的密咒修持中皆是其認爲圓密之咒,他說:“依密圓修煉亦分爲二。一持誦儀軌。二驗成行相。”這裏他就點出了以下所列的皆是密圓之咒。
但其實道殿大師雖列出持護身真言、六字明咒、准提咒、一字金輪咒,但其實他提倡的是准提咒,可從以下一句中看出:“如上雖有數道真言。皆是持誦准提真言之次第。”
他提出的另幾個咒只是作爲准提咒的次第,重點其實是在于准提咒。
爲何提倡准提咒呢?其實與道大師偏好圓宗思想有關。
圓宗言一多互融,而准提獨部法也揭示了含攝二十五部壇城的思想,而與圓宗起了呼應的共通點。道大師言:
1、先示爲何提倡准提咒
“何以多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誦。答雲一爲准提總含一切諸真言故。准提能含諸咒。諸咒不含准提。如大海能攝百川。百川不攝大海(准提總含諸咒如下所明)”
2、解釋准提咒含攝諸部
“雲何得知准提總含諸部神咒?
答謂:一藏經中神咒。不出二十五部:
一、佛部:謂諸佛咒。
二、蓮華部:謂諸菩薩咒。
叁、金剛部:謂諸金剛神咒。
四、寶部:謂諸天咒。
五、羯磨部:謂諸鬼神咒。
此五部每部複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今准提總攝二十五部。
故准提經雲: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又雲若欲召二十五部天魔等。專誦此咒隨請必至。又雲五部金剛四天王。共結總持叁昧界”
“准提真言既總攝二十五部真言。准提鏡壇亦總攝二十五部壇法。謂二十五部中壇法。或用形像印法梵字等。各各不同。今准提鏡壇。總攝此一切諸壇法也。故准提經雲。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
本來總攝二十五部壇法的特點只有在善無畏翻譯的《七俱胝獨部法》中有提到,但道大師已經其引申解釋爲准提咒之特色了。
除了因爲崇尚圓宗的思想而提倡准提咒外,並且他認爲准提法對衆生而言是很方便的法門。
他提出叁點作爲提倡准提法的理由:
1、 准提總含一切諸真言
2、 准提壇法人易成辦(鏡壇)
3、 准提不揀染淨得持誦
並認爲准提是圓圓果海之法。他以寶王經說六字明咒後即說准提咒爲根據而言:
“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體便是圓圓果海也(今密部一切神咒。當顯教中所诠法也。實而論之具含能所诠。一切神咒說文。
當顯教中能诠言也。今六字准提。當顯教中果海也。
問曰寶王經。只言六字大明佛不知得。
雲何今說准提佛亦不知得。
答雲彼寶王經。說六字大明已便說准提。是知准提同是果海。又佛知佛說者真言。于五部中佛部中收。今准提獨出五部之外。若非圓圓果海是何法耶。”
他提出:
1、說六字大明已便說准提。是知准提同是果海。
2、又佛知佛說者真言,于五部中佛部中收,今准提獨出五部之外,豈非圓圓果海的論點。
以這兩點作爲准提是圓密之根據。而又舉獨部法的特性引申,這就跟上面所說:“准提總含一切諸真言”,是有關連的。這也是道大師爲何選擇准提咒爲主要弘揚的咒。是圓教思想促成其以准提爲主的原因。
四、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結論(抉擇顯密心中心要)
“慶遇述懷者:
謂如來一代聖教。不出顯密兩門(仁王經鈔雲。如來一切教。不越顯密兩宗)。
于顯教中雖五教不同。而華嚴一經最尊最妙。是諸佛之髓菩薩之心。具包叁藏總含五教
(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或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雖文義廣博。其中最津要者。唯別行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可贊可崇。西天道流無不依之修行也)。
于密部中雖五部有異。而准提一咒最靈最勝。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命。具包叁密總含五部
(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有諸師諸本。雖儀式稍異。其中最綱要者。准唐善無畏叁藏所譯一卷經文。是諸壇之領袖七衆之藥餌。可傳可尚。東夏高德無不依之持誦也)”
由此總結內容可看出:
慶遇述懷,是道殿大師感于遇到聖教深爲慶幸,並述說他心中的結論及見解:
(一)顯教方面:
道殿大師最爲推崇華嚴,而華嚴其中最津要是:“普賢行願品”,他說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他說顯教中雖有五教的不同分別,但屬華嚴經境界最高最微妙。是諸佛菩薩的心髓法要。包括了叁藏五教的教法。
又言:華嚴經梵本有十萬偈,中土已翻譯的有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雖然他的文義很廣博,但其中唯有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的關鍵修行的樞紐。
(二)密教方面:
道殿大師說密分五部,而准提一咒最靈最勝,而准提諸譯中又以善無畏大師所譯:“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爲提綱契領的法門,贊爲:“諸壇之領袖,七衆之藥餌”。
這裏道殿大師即是說:
“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萬偈之多,漢地已翻譯的有各位大師的種種版本,雖然儀式有點不一樣,但這些經典之中就屬善無畏大師譯的:“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總攝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譯本,是准提法種種壇城中作爲主導的一種壇城法,也是能廣度七衆的法門,因此,可以流傳及以此爲依怙。東夏的高僧大德沒有不依此法而持誦的。”
這一段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總結,通常結論也是最重要的論述,但多數人讀顯密圓通集都無注意到此重點,宜善思之。
(叁)小結:
依道殿大師所作結論,他認爲顯教最爲心要的修法可行持“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而密教最爲心要之修法即是:“七俱胝獨部法”。
此結論爲道殿大師最極心法要之談也。
由本文可知華嚴的教理是很殊勝的。而顯密圓通集以華嚴爲主,亦將准提法的內涵升華到大圓滿的境界。無怪乎後世有“華嚴密”之名稱出現。此結論之圖示如下: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重要思想分析(普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