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想。例如书中在叙述完显教心要后,在密教心要的一开始就说:
“二、密教心要者:
谓神变疏钞,曼荼罗疏钞,皆判陀罗尼教,是密圆也。
前显教圆宗,须要先悟毗卢法界,后依悟修满普贤行海,得离生死证成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好药方,须要自知分两炮炙法则,合成服之方能除病身安。
今密圆神咒,一切众生并因位菩萨,虽不解得但持诵之,便具毗卢法界普贤行海,自然得离生死成就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药,虽不知分两和合法则,但服之自然除病身安。
故首楞严经云诸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与佛自相解了。非是余圣所能通达。但诵持之能灭大过速登圣位。又云神咒是诸佛密印。佛佛相传不通他解。
贤首般若疏云。咒是诸佛秘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但当诵持不须强释。…自古诸师皆说陀罗尼。因位圣贤不能晓解。但信而持之灭障成德…”(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6册页993下7~26行)
这一段很明显可看出,前面所讲的显教心要,到此段就以“持诵密圆神咒”就可具足“毗卢法界普贤行海”的功德来总摄。而且更以病与药比喻来说,认为密咒如病人已经得到妙药只需要服用就可愈病。而不必像显教一样需要得到好的药方还要知道怎么制药的方法,来作成药服用才能治病。
简单而言就是说,有他力加持的意思。密咒就如同诸佛菩萨把他得到解脱的药方磨制成药(陀罗尼)给众生服用,众生只要相信而且愿意服用就能解脱。
如《总释陀罗尼义赞》言:“如来于百千俱胝阿僧祇劫。积集菩提资粮加持陀罗尼真言文字。令顿悟菩萨与此相应。顿集福德智慧资粮。于大乘修菩萨道二种修行。证无上菩提道。”
密咒陀罗尼就是诸佛菩萨将所有功德皆灌注于其中的综合维他命。
另外在《下卷》中言:
“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即以教理行果四法为体。五教中陀罗尼,各总含摄当教中教理行果也”(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6册页1004上8~9行)
这段就说明了分布在五教中的陀罗尼都可以分别总摄五教中的教理行果。这也是这本书中以密咒涵摄显教的论点。
(3)华严与藏密大圆满
黄念祖金刚上师曾言:“华严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华藏世界。一真法界,一真,是大圆满的境界。”(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又说:““大圆满者,诸法起时,刹那圆满。”这个圆满是刹那间都圆满,在大圆满里是这样,华严也是一样。一真一切真,一位一切位,一地一切地,刹那都圆满。一处真了,一切都真了;你证到一个位,一切位都证到了。不可思议,超情离见。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一就是多,一就是一切,念了一个咒就具足念一切咒的功德,礼了一尊佛,就是礼拜了一切佛。刹那都圆满,一切都圆满,因果都同时。”(“抉择见”听闻记)
谈锡永上师也说:
“依照华严家的说法,当日释尊转*轮,实先说《华严》,后来因为照顾众生的根器,才转四谛*轮,为声闻众说法。
假如承认华严家的意见,那么,释迦其实于说法开头即便提出如来藏的思想。在《华严》中,有许多法义跟密乘“大圆满”的法义相同,而密乘的法义则由毗卢遮那佛(Vai rocana)说出,于《华严》中,恰恰便有《卢舍那品》(晋译本),或《毗卢遮那品》(唐译本),此中的关合,研究者实在应该留意。
《华严》中有些品次,其流行时代实在十分早,例如其《入法界品》,龙树论师在《大智度论》中即曾引用,但却名为《不可思议解脱经》,可见此品次实曾单行,且流通时间必在龙树以前。《入法界品》充满密乘的意趣,所以这亦是很值得注意的事。
假如我们能客观一点,认为《华严》中至少有部份法义与“大圆满”法义相同,那么就应该同意藏密宁玛派的说法,至迟在西元一世纪,“大圆满”祖师俱生喜金刚就已开始宣扬法义。《入法界品》的流通,可能就正当俱生喜金刚传法的年代。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经典中凡与“大圆满”法义有关的,都强调为“不可思议法门”或“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例如《维摩》、《华严》,又如《大宝积经·善德天子会》(菩提流志译为《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而凡提到“不可思议法门”的经典,则多少都关系到如来藏思想,这亦是一个很有趣味的问题,足证“大圆满”以如来藏为根,实在是大乘开始流行就有的事。——如果是后世密乘牵强比附,则大乘经典流播初期,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经典谈到如来藏,亦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经典,与“大圆满”的观点一致(例如以文殊师利为主名的一系列经典,以及《华严》等。)”(谈锡永 《楞伽经》导读)
坊间亦有一部书“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欧阳钟裕)慧炬出版社 ”,专门探讨这两者思想的关连,可参详之。
(三)准提独部法与圆教思想的激荡
从上可知道殿大师对于华严思想之尊崇,甚至运用华严教观来解析显密二宗。提出了显圆与密圆论点。
而其所列举的密咒修持中皆是其认为圆密之咒,他说:“依密圆修炼亦分为二。一持诵仪轨。二验成行相。”这里他就点出了以下所列的皆是密圆之咒。
但其实道殿大师虽列出持护身真言、六字明咒、准提咒、一字金轮咒,但其实他提倡的是准提咒,可从以下一句中看出:“如上虽有数道真言。皆是持诵准提真言之次第。”
他提出的另几个咒只是作为准提咒的次第,重点其实是在于准提咒。
为何提倡准提咒呢?其实与道大师偏好圆宗思想有关。
圆宗言一多互融,而准提独部法也揭示了含摄二十五部坛城的思想,而与圆宗起了呼应的共通点。道大师言:
1、先示为何提倡准提咒
“何以多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诵。答云一为准提总含一切诸真言故。准提能含诸咒。诸咒不含准提。如大海能摄百川。百川不摄大海(准提总含诸咒如下所明)”
2、解释准提咒含摄诸部
“云何得知准提总含诸部神咒?
答谓:一藏经中神咒。不出二十五部:
一、佛部:谓诸佛咒。
二、莲华部:谓诸菩萨咒。
三、金刚部:谓诸金刚神咒。
四、宝部:谓诸天咒。
五、羯磨部:谓诸鬼神咒。
此五部每部复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今准提总摄二十五部。
故准提经云: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又云若欲召二十五部天魔等。专诵此咒随请必至。又云五部金刚四天王。共结总持三昧界”
“准提真言既总摄二十五部真言。准提镜坛亦总摄二十五部坛法。谓二十五部中坛法。或用形像印法梵字等。各各不同。今准提镜坛。总摄此一切诸坛法也。故准提经云。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
本来总摄二十五部坛法的特点只有在善无畏翻译的《七俱胝独部法》中有提到,但道大师已经其引申解释为准提咒之特色了。
除了因为崇尚圆宗的思想而提倡准提咒外,并且他认为准提法对众生而言是很方便的法门。
他提出三点作为提倡准提法的理由:
1、 准提总含一切诸真言
2、 准提坛法人易成办(镜坛)
3、 准提不拣染净得持诵
并认为准提是圆圆果海之法。他以宝王经说六字明咒后即说准提咒为根据而言:
“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海也(今密部一切神咒。当显教中所诠法也。实而论之具含能所诠。一切神咒说文。
当显教中能诠言也。今六字准提。当显教中果海也。
问曰宝王经。只言六字大明佛不知得。
云何今说准提佛亦不知得。
答云彼宝王经。说六字大明已便说准提。是知准提同是果海。又佛知佛说者真言。于五部中佛部中收。今准提独出五部之外。若非圆圆果海是何法耶。”
他提出:
1、说六字大明已便说准提。是知准提同是果海。
2、又佛知佛说者真言,于五部中佛部中收,今准提独出五部之外,岂非圆圆果海的论点。
以这两点作为准提是圆密之根据。而又举独部法的特性引申,这就跟上面所说:“准提总含一切诸真言”,是有关连的。这也是道大师为何选择准提咒为主要弘扬的咒。是圆教思想促成其以准提为主的原因。
四、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结论(抉择显密心中心要)
“庆遇述怀者:
谓如来一代圣教。不出显密两门(仁王经钞云。如来一切教。不越显密两宗)。
于显教中虽五教不同。而华严一经最尊最妙。是诸佛之髓菩萨之心。具包三藏总含五教
(梵本有十万偈。此方已翻译者。或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虽文义广博。其中最津要者。唯别行普贤行愿品一卷经文。是华严之关键修行之枢机。可赞可崇。西天道流无不依之修行也)。
于密部中虽五部有异。而准提一咒最灵最胜。是诸佛之母菩萨之命。具包三密总含五部
(梵本有十万偈。此方已翻译者。有诸师诸本。虽仪式稍异。其中最纲要者。准唐善无畏三藏所译一卷经文。是诸坛之领袖七众之药饵。可传可尚。东夏高德无不依之持诵也)”
由此总结内容可看出:
庆遇述怀,是道殿大师感于遇到圣教深为庆幸,并述说他心中的结论及见解:
(一)显教方面:
道殿大师最为推崇华严,而华严其中最津要是:“普贤行愿品”,他说是:“华严之关键修行之枢机”。他说显教中虽有五教的不同分别,但属华严经境界最高最微妙。是诸佛菩萨的心髓法要。包括了三藏五教的教法。
又言:华严经梵本有十万偈,中土已翻译的有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虽然他的文义很广博,但其中唯有普贤行愿品一卷经文,是华严的关键修行的枢纽。
(二)密教方面:
道殿大师说密分五部,而准提一咒最灵最胜,而准提诸译中又以善无畏大师所译:“七俱胝独部法”是最为提纲契领的法门,赞为:“诸坛之领袖,七众之药饵”。
这里道殿大师即是说:
“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万偈之多,汉地已翻译的有各位大师的种种版本,虽然仪式有点不一样,但这些经典之中就属善无畏大师译的:“七俱胝独部法”,是最总摄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译本,是准提法种种坛城中作为主导的一种坛城法,也是能广度七众的法门,因此,可以流传及以此为依怙。东夏的高僧大德没有不依此法而持诵的。”
这一段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总结,通常结论也是最重要的论述,但多数人读显密圆通集都无注意到此重点,宜善思之。
(三)小结:
依道殿大师所作结论,他认为显教最为心要的修法可行持“普贤行愿品”一卷经文,而密教最为心要之修法即是:“七俱胝独部法”。
此结论为道殿大师最极心法要之谈也。
由本文可知华严的教理是很殊胜的。而显密圆通集以华严为主,亦将准提法的内涵升华到大圆满的境界。无怪乎后世有“华严密”之名称出现。此结论之图示如下: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重要思想分析(普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