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答疑解惑(2)▪P6

  ..續本文上一頁好,也比較簡單。

  

  ◆居士問:家裏有危重病人,我們應做些什麼,對病人會有所利益和幫助?

  ◇仁波切:最好是請僧人念藥師琉璃光佛的儀軌和經忏,及藥師千供,那是比較好的,是最有效的。如果需要驅魔的話,誦一些般若驅魔經。

  

  ◆居士問:如何幫助患有絕症的病人?

  ◇仁波切:當人得了絕症的時候,一旦精神垮下去,這個人可能死得很快。如果他的精神狀態非常好,那麼,對其疾病的治療會有很大的幫助。爲了讓他減輕病苦的折磨,除了爲他多念藥師佛的咒、無量壽佛的咒、白度母的咒之外,最好讓他多聽一聽自他相換菩提心的修法,這樣如果能改變他的心態,或許還真能得救。

  如果病情真的好轉了,你別以爲自己有那麼大的功力和有那麼大的神通力,把這個病人救活了,別這麼認爲。第一、可能是諸佛菩薩的加持;第二、病人自己的精神在起作用,他心裏的信仰和精神支撐著他的身體起作用。

  以前,很多氣功師發功,結果有些癌症病人確實好了。他還真的以爲自己有多大的功力。實際上,他這麼一瞎鬧,病人從心理上確信“我一定會好”,從精神上戰勝了疾病,所以他可能就好轉了。而我們佛教徒可以通過求諸佛菩薩加持來得到幫助。

  病人在心理上常常有非常強烈的恐懼,我們首先從精神上不讓他恐慌,不讓他垮掉,令他産生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力量,這樣,對他肯定就有幫助。

  

  ◆居士問:如何克服自己的習氣和毛病?

  ◇仁波切: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爲習氣和毛病有粗和細之分,首先要從粗的方面著手。雖然對治習氣和毛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覺得最殊勝的對治方法是“菩提道次第”的實修。

  對治習氣和毛病,簡單的說,就是在生起嗔恨心的時候,念想嗔恨心的過患和嗔恨心的本性等等,以此方法來斷除嗔恨心的生起,然後再通過四力的方式忏悔。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守護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時時刻刻觀察根門生起的煩惱或嗔恨心。比如藏地的奔貢甲大師,他修心時准備了一些黑石子和白石子,每當生起惡念的時候,放一個黑石子;每當生起善念的時候,放一個白石子,前提是他每天都打坐修行,到了晚上的時候,數一數白石頭多還是黑石子多。黑石子多的時候,就罵自己:你算什麼修行人!白石子多的時候,就鼓勵自己:你這個比丘真的是了不起呀!

  若從根本上斷除惡習和煩惱還是要依照道次第,從依止善知識開始,然後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非常認真修的話,叁、五年你一定能修成菩薩。當你生起了菩提心,成爲了菩薩的時候,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在此基礎之上,再修前資糧道、中資糧、後資糧,然後進入加行道,修到加行道忍位的時候,你就不會墮入到惡趣中了。到了暖加行之後你就可以完全有把握了,再精進修行,說不定就能證得佛陀果位。想要即身證得佛陀果位的前提是你必須要修成菩提心,要成爲菩薩,並且還必須要通達性空正見,就是我們常說的“開悟”,一定要開悟,一定要通過止觀雙運的方式了達性空正見,否則,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修得再好也達不到效果。這就是斷除習氣最好的辦法。這些就是令你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實修每一個階段證悟力的方法。

  成佛不是從天上一下子掉下來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地修行,從而産生一個一個的證悟力。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無修道,一步一步地修上去。必須有了前面的證悟之後,後面的才能生起。

  修大乘佛法,一定要修菩提心,要生起菩提心。第一個前提,必須要對輪回有非常強烈的厭離之心,它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那種厭惡之心,而是從根本上認識輪回的根源,並且從心底裏邊産生非常強烈的、猛勵的脫離輪回之心。也就是說對輪回當中的一切榮華富貴、色聲香味觸等法,不起絲毫的貪戀之心,反而起厭惡之心和遠離之心。假如連你自己都不願意離開此地,你又怎會想到把一切衆生從輪回當中解救出來呢?你的厭離心是沒有理由的,也是不堅固的。那麼,盡管如此,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生起菩提心?也會的,通過對佛法的學習,也會有這種可能的。但是菩提心生起了一段時間之後,由于你的想法紮根不深,退失菩提心是極有可能的。就算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當遇到惡緣或違緣時,失退的也還真不少,所以說菩提心不僅僅是要生起,而且還要紮根,讓其變得非常穩固,這很重要。

  如果你如法地實修,那麼以往的一些惡習會隨著證悟的産生而自行消除。比如說,當你生起了如法依止善知識的證悟之後,不了知依止善知識的功德之心,于善知識所造的一些過患,自然就消失了。觀察善知識過患之心,包括其習氣也就消失了,當你修暇滿大義難得之後,你對今生的一些需求心自然就會消失;當你修習了死無常九因相法之後,浪費此生、懈怠、懶惰等習氣,自然也就消失了;當生起了叁惡道苦及皈依叁寶之心的時候,對叁寶的疑心,對叁寶不是非常強烈的信仰,或者不遵守皈依學處等習氣自然會消失;當你生起了善惡因果的證悟力之後,身、口、意造作惡業的粗糙的習氣自然消失;當你以四聖谛、十二因緣方式觀六道輪回之過患,那麼對六道輪回的執著、貪欲等,以及愛和取自然就消失了;當你生起了菩提心之後,那些自私自利之心就消失了;當你修成了智慧波羅蜜的時候,習氣的根源就能夠完全徹底的拔掉。

  所以說,要脫離輪回,必須斷除輪回的根源。輪回的根源是無明。何謂無明?有二種無明,一者因果無明。二者緣起無明。因果無明會導致不斷地造惡業,由此讓你墮入叁惡趣。緣起無明會令你産生非常強烈的我執和法執,這兩個是輪回之根源。

  那麼,要通達這些道理的關鍵是什麼呢?關鍵是實修菩提道次第。對習氣的改變就是一個人心的改變,必須經過漫長的過程。只要你掌握了心理變化過程的規律,自然就了知了對治的方法,那就是菩提道次第。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答疑解惑(2)》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