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問:《菩提道次第廣論》和《成就盛宴》哪一部先修?
◇仁波切:你錯了,修《成就盛宴》的目的就是爲了修“菩提道次第”。不過《廣論》你是修不了的,可以看,修是修不了的,爲什麼呢?你沒有辦法把《廣論》轉化爲實修次第,因爲你目前還沒有這個能力。你要實修的話,在《成就盛宴》的正行當中加上《菩提道次第安樂道》或者《速道》的正行修法。你看看《成就盛宴》正行裏邊紅色字的解說,再看看《如意寶梯》便能了知。如果你認爲《成就盛宴》和“道次第”是兩碼事那就錯了。實際上《成就盛宴》是修《菩提道次第廣論》、《略論》、《速道》和《安樂道》不可缺少的前行和結行的部分,中間正行當中才安插《廣論》和《略論》。
你能夠看和學《廣論》非常好,修是做不到,之所以宗喀巴大師寫《略論》,原因就是他發現很多大德都做不到《廣論 》的實修,他才把《廣論》當中理論要點去掉,把內容再合理的加以闡述,寫下了《略論》,目的就是這個。
◆居士問:觀想佛像時,記不住、觀不清楚,怎麼辦?
◇仁波切:我沒有說過你必須要記得住、想清楚,因爲你不可能想清楚,因爲你還沒修成禅定。但是你要確信,“諸佛菩薩就在此處!”這很重要。清楚不清楚並不重要,要確信你所想象的諸佛菩薩就在現前,那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說,別忘了在觀想的時候,要確信一切諸如來、佛、菩薩就在所觀想的目標處,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這是很重要的。
◆居士問:生起依止善知識的覺受,除了流淚之外,還有其它的嗎?
◇仁波切:有的。身心會發生非常強烈的變化。還有就是會有發自內心的、不需刻意去想的、非常強烈的感恩之心、念恩之心和內心非常強烈地視師父爲佛的信心,以及再也觀察不到上師任何過患等等的很多表現。流淚只是其中的現象之一而已。
◆居士問:語加持裏,叁個咒輪是什麼意思?
◇仁波切:語加持裏邊有阿叻、嘎叻和緣起咒這叁個咒輪。阿叻就是“嗡 阿阿 依依 烏烏 日日 利利……”;嘎叻就是“嗡 噶喀嘎嘎盎 雜擦雜雜尼呀……”。其實這兩個咒是印度的梵文的字母。因爲印度的梵文由16個元音字母和34個輔音字母所組合的,與藏文有所不同。藏文的字母由30個輔音字母和4個元音字母所組合的,日文好象由10個輔音字母和5個元音字母所組合的,所以說每種文字裏邊,語言組合的方式也不太一樣。藏文及上面這些文字是拼音文字,就是元音和輔音的組合變成了字。
一種語言代表的是想要表達的內容,其中包括八萬四千個法門。我要講,你們要谛聽的話,唯有我的語言組合與你們的相同一致,才能夠形成了你們能聽懂的一種格式。佛祖當時講經說法是通過梵文的16個元音和34個輔音字母所組合而形成的,代表著一切的語言,舌又是一切語言的所緣處,普通凡夫的舌,令它受到佛之殊勝無比的語言的加持,就是聲母和韻母咒輪的加持。
至于緣起咒,是佛教最經典的萬法生和滅的思想,所以說“嗡 耶達爾嘛 黑度巴爾巴瓦 黑敦疊 肯達塔嘎多 哈呀瓦度達 疊克加尤尼若達 埃旺巴迪 嘛哈夏爾嘛那耶娑哈” 這是八萬四千法門核心的要義,所有大乘和小乘經典的核心內容,佛教最核心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翻譯成漢文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做如是說。”就這個意思。
佛教的觀念是: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是因緣和合而産生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毀滅,也是因緣和合而毀滅的,沒有無緣無故産生的任何事物,也沒有無緣無故毀滅的任何一種事物,這就是佛教的基本觀,也叫做緣起觀。
客觀世界可以分爲現象和本質。現象的因果不虛稱之爲俗谛;本質的體性皆空稱之爲真谛。因此有了世俗和勝義二谛爲"基"礎的客觀世界。
那麼爲了認識這兩種世界,主觀思想也分爲方便和智慧兩種。用方便或方便智了知萬物現象的緣起和因果不虛;用智慧或究竟智了知一切萬物的體性皆空的本質。因此佛教的世界觀分爲俗谛觀和真谛觀。真谛觀就是對客觀世界本質的認識;俗谛觀就是對于一切客觀世界現象的認識。這種方便智和究竟智稱之爲“道”。
由于證得一切萬物現象的緣起和本質的體空之後,滅除一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及其習氣在內煩惱、所知二障,故而得到方便和究竟。
證得萬法本質體空而破除一切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等一切著相,及細微習氣種子,或者說破除一切遍計所執和俱生我執的二種執著,並斷淨了一切所知障和煩惱障,而證得的滅果——就是法身。
由于證得了萬法現象因果不虛,而集聚了叁個無量劫以上的集資淨障,因而得到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色身——方便智。
這就是法身和色身之“二果”。
◆居士問:“一切佛菩薩真言成就神通悉地、持明仙”是什麼意思?
◇仁波切:“一切佛”就是十方一切如來,“菩薩”就是十方一切菩薩,“真言成就”者就是通過修佛法真言而得到了見道位以上的聖人,“神通悉地”就是得到了廣大神通的人,“悉地”也是成就的意思,而“持明仙”就是通過修明咒而得到世間八成就等的仙人或者修行者。
◆居士問:繞塔時誦繞塔變億咒如何觀想?
◇仁波切:你就把佛塔想成真正一切如來所在處,無比恭敬的繞就行了。
◆居士問:什麼是真言行者?
◇仁波切:通過修行真言而證得了一定成就的人,叫成就真言行者;相應行者也是這樣,他所修的法得到了相應的成就就稱他爲相應行者。
◆居士問:釋迦牟尼佛的咒和宗喀巴大師的咒之後,可不可以加自己根本上師的心咒?
◇仁波切:可以的,沒問題。
◆居士問:寶瓶氣修法在《成就盛宴》裏邊的哪個位置修比較合適?寶瓶氣修法有很多種嗎?座下可不可以修?
◇仁波切:每次修行之前爲了糾正動機,所修的“九節佛風”應該在《成就盛宴》的最前面,就是在第叁加行糾正動念之前,毗盧遮那佛八法的修行當中的“數息觀”,你所指的“九節佛風”應該在這裏修。
如果是爲了健身、長壽而修《白度母如意輪》寶瓶氣的修法,最好在《成就盛宴》正行的後面,到了結行的時候,有釋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師和大威德金剛的咒,之後你就把《白度母如意輪儀軌》放在那裏面修。
如果是修無上瑜伽部《那若六法》圓滿次第當中的寶瓶氣的話,需要修勝樂金剛,當你要念咒的時候,觀想就比較合適。
當然寶瓶氣是一個總的概念,所有氣、脈、明點叁個當中的氣的修法都統稱爲寶瓶氣,種類很多、方法也有很多種。
◆居士問:在《成就盛宴》裏面所說的“叁大事祈請”。“叁大事”是什麼?
◇仁波切:第一個,祈請一切諸佛菩薩加持于我,我等一切衆生的相續中,從不如理依止善知識起,直到不修暇滿人身大義難得、不修死無常、不修叁惡道苦、不修因果業報、不修中士道的輪回之苦、叁苦、六苦、八苦等等、十二緣起、四聖谛等等,不修菩薩道當中的自他相換和七支因果菩提心,不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波羅蜜,乃至不修奢摩他和毗缽舍那,而生起我執和法執當中的一切顛倒的心,這些業障皆能消除。
第二個事情就是祈請諸佛菩薩加持于我,令我從依止善知識、暇滿大義難得、死無常九因相法開始,到最後智慧波羅蜜當中的萬法體性皆空的法爲止,一切無顛倒的覺受令能生起,這就是第二個大事。
第叁個,祈請佛菩薩加持于我在修法的過程當中,消除一切內外的魔障,這就是第叁大事。
這叁大事祈請就是這樣的。
◆居士問:照法本念儀軌感覺不滿足,如何增加觀想?
◇仁波切:你說的好!在還沒有能夠背誦的前提下,這樣做也可以的。要想達到更多的觀想,你最好把重點放到正行內容當中。以依止善知識爲例,按照《速道》總共有七個所緣,按照《安樂道》有四個所緣,把這些內容加進來,之後把
它背下來。那樣打坐修行正行的時間能多一點,你觀想的內容自然就非常豐富了。
◆居士問:《成就盛宴》和六加行的修法是一樣的嗎?
◇仁波切:是的,《成就盛宴》是以六加行的修法爲主修。但有什麼不同呢?六加行裏面只有菩提道次第座上修行的一部分,不象《成就盛宴》中舌加持、變億咒等修法全有,六加行裏面沒有那麼多,其它的都一樣,沒有區別。
總體上來說,六加行是道次第座上的完整修行,而《成就盛宴》是從早上起來到晚上入睡爲止,所需要修法的一個完整儀軌。
◆居士問:《成就盛宴》裏邊除障的修法是什麼?
◇仁波切:修法當中消除障礙的方法主要是念《般若心經》,它既能積累功德,也能消除障礙,而且還比較短,才二百八十多個字,非常殊勝。
另外,《成就盛宴》裏面有大威德金剛的咒,也可以消除魔障。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克主傑著有一顯密經續的論述。他說修佛法當中,叁大本尊絕不可缺少,第一個是密集金剛;第二個是勝樂金剛;第叁個是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的圓滿次第就是把自己現在的這個肉體轉化爲幻身的修法;勝樂金剛最明顯、最完整的修法就是把我們的心變成爲空樂無二的光明大樂心的修法;那麼消除魔障就莫過于大威德金剛啊!而且他又是文殊菩薩忿怒之顯現,所以說修大威德金剛也增長智慧,對于我們了達萬法自性皆空、驅魔消災、息增懷誅事業的成就,也有非常殊勝的功德和因緣。
◆居士問:觀想咒字用藏語好還是用漢語好?
◇仁波切:都可以。既然梵文的咒用藏文來念能得到加持力,那就沒有理由認爲藏文的咒變成爲漢文就沒有加持力。我認爲是否得到加持力關鍵在于心,而不在于字的模樣。
◆居士問:《成就盛宴》中舌加持咒,怎麼觀想?
◇仁波切:觀自成本尊,舌…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答疑解惑(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