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答疑解惑(1)▪P3

  ..續本文上一頁心裏面馬上有非常強烈的、猛勵的、虔敬的信仰之心,甚至痛哭流涕。達到這樣的程度,再一個一個往上修到有任意覺受的時候,你就可以修下一所緣暇滿人身大義難得。大義難得也以這個方式去修,經過叁個階段。但是此時你還不能夠徹底放下依止善知識部分,每天還要從頭修,因爲你雖然是生起了覺受,但紮的根不深,前面的還需要複習,後面暇滿人身也如此生起的時候,然後再修死無常九因相法,此時,重點放在死無常九因相法上,但是暇滿人身大義難得每次打座的時候也要修五、六、七遍,同時依止善知識部分也不可以丟,至少也要複習二、叁次,每座都是這樣。這樣下來,越往下去,前面的根紮得越深,而後面修行內容的證悟力的根還不深。對以前重複的次數多,紮根就深了。如是修下來,用不了叁年、五年,你就可以變成菩薩了。因爲這是生起菩薩心最快的方法,如果不做菩薩,你也沒有辦法做佛,所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居士問:如何修《如意寶梯》?(另一居士問)

  ◇仁波切:修“依止善知識”時,首先你要反複念誦,念誦之後要背誦;背誦之後,對它非常的熟悉;熟悉之後,內容絕不會相互錯亂,也絕不會顛倒,就像我們非常熟悉的父親或者母親一樣,這時你可以進行到第二個所緣。

  比如說修依止善知識八功德。這八功德一個一個倒背如流,而且這些道理也能一個一個理解得非常非常地清楚;這時你可以向下繼續修八過患,八過患也達到這樣之後,你再修意樂依止當中師父爲佛的部分;這個部分也達到非常熟悉的時候,再修斷除見過,就是看師父的過失,實際上是自己的過失,也就是斷除邪見;然後再往下轉到念恩;再往後就是加行依止當中身供養、財供養和依教奉行;之後,把這七個內容合起來、串起來再修,修到非常非常熟悉的程度,這是熟悉階段。然後再重新回到第一個所緣修行。

  然後根據內容思考,直到內心非常地感動,每次觀想起這些所緣,都會淚流滿面。每次打坐要非常猛勵,若未從心底産生覺受和身心的變化,那麼還應延續一段時間;八過患也達到這樣,再修意樂依止當中的叁個所緣;再往下就是加行依止,加行依止修完之後再串修;都達到了這樣程度之後,還不是任運覺受,只是造作覺受已經生起了。

  再重新回到依止善知識的八功德當中去。前面修行之樂依止的選作覺受有什麼特點呢?就是只要不打坐就沒有強烈的內心覺受。那麼再加深修行之後,無論打坐還是不打坐,凡是聽到依止善知識方面的一字半句的時候,內心卻生起非常強烈的信仰,或者淚流滿面等等,達到這樣爲止,再換到八過患等等,串修也達到了這樣覺受的時候,等于你用不著特意去修,有人說起上師的名字,馬上就生起這樣的覺受,那你就算是依止善知識修習到量了,可以轉到暇滿人身大義難得的修行當中。

  暇滿人身大義難得,又要分爲若幹個步驟。第一步就是熟悉階段,第二步造作階段,第叁步任運覺受階段。

  達到任運覺受的時候,再換到下士道修行當中的四個所緣去修。下士道總共有四個:一個是死無常叁根本九因相法;第二個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苦;第叁個就是皈依叁寶及皈依學處;第四個就是因果業報。

  每一個法內部再分成若幹個支分。按照《速道》的要求來看,從死無常開始到因果業報爲止,一個一個地熟悉後,從因果業報再重新回到死無常。可是我覺得非常有學問的大格西可能能做到這個,咱們一般的人可能比較難。我們可以把它分成爲四段:第一段就是把死無常的部分生起造作覺受;之後再轉到叁惡道苦,地獄、餓鬼、畜生一個一個地區別開來生起造作覺受;然後再轉到皈依叁寶的部分;等到這個也生起造作覺受之後,再轉到因果業報的部分,分成這四段。等到因果業報也生起任運覺受之後,把這四部分串起來再修,直到生起任運覺受爲止,這樣對咱們來說比較適合。

  這麼修起來,把念誦的條目一個一個地背下來,那只是第一階段——熟悉階段;第二步的時候是生起造作覺受階段;第叁步的時候才是生起任運覺受的階段。

  你們當中很多人現在能把《成就盛宴》背下來了,我很隨喜。尤其有些做生意、特別忙的人都能背下來了,有好幾個。但是,還是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正行的內容上,這樣一來,雖然現在也在念誦、將來也是誦,但是由于你對正行內容理解的不斷加深,對《成就盛宴》修行的境界就會提高。如果你們認爲先把《成就盛宴》儀軌當中的每一個內容修完了之後,再修正行的內容,這種想法不符合道次第的修行規律。現在你修《成就盛宴》的質量稍微差一點不要緊,你把正行把握好了,以後會加深的。

  像唐詩宋詞,幼兒園也在讀、小學生也在讀、初中生也在讀、高中生、大學生也在讀,讀是讀,但是理解程度大不一樣!

  

  

  ◆居士問:《大威德金剛略軌》中的百字明咒和《成就盛宴》中的百字明咒不一樣?

  ◇仁波切:你是不是說雅麻達嘎百字明?如果是那個百字明就不是金剛薩埵中的百字明,而是大威德百字明。因爲百字明有很多種,觀音菩薩蓮花部的百字明,它是這樣念的:嗡白瑪薩埵薩瑪雅……“班甲”的地方均由“白瑪”替換。大威德金剛的百字明,就是用“雅麻達嘎”替換“班甲薩埵”。勝樂金剛的百字明,也就是說“嗡班甲赫魯嘎薩瑪雅……”所以說“班甲薩埵”的位置由“班甲赫魯嘎”來替換,等等。有很多種,都不一樣。它們用處也不一樣,什麼時候該念什麼就要念什麼,這個不存在“我喜歡念哪個”或者說“不喜歡念哪個”,也不存在哪個加持力大一點,哪個小一點,該念哪一個就念哪一個。就像我們冬天該穿厚一點的衣服,夏天該穿薄一點的衣服一樣,談不上哪個好、哪個差,都是同樣的道理。

  

  ◆居士問:什麼是覺受,什麼是菩提心的任運覺受?

  ◇仁波切:覺就是覺悟,也就是證悟力;受,是這種體驗和感受,這叫覺受。比如說,通過對親近依止善知識的八功德、不依止善知識的八過患、意樂依止、加行依止的串修,最後確定自己的善知識爲一切如來的化身,心裏毫無任何的懷疑和疑慮,並且能視他爲真正的如來,用不著從理論上去想,而是說起名字的時候就流眼淚,全身的毛發立起來,當你隨時都有這種心態的時候,那叫任運覺受。比如說八暇十圓滿人身難得,你要時時刻刻想起人身難得而可貴,即便是吃飯、睡覺、跟別人談話的時候,心裏邊一分鍾都不會忘記,一直想著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積累令我今生和來世、乃至永久安樂的善根當中,這種心念根本不用去想也忘不掉,那就是暇滿人身大義難得的任運覺受。

  再比如說菩提心,無論是睡覺、吃飯、行走、還是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時時不忘“我爲利一切有情父母而今生一定要證得無上的佛陀果位”的心念,就像一個非常疼愛孩子的母親,面臨著孩子明天就要被槍斃的時候,此時吃飯、睡覺、她都忘不掉如何才能解救孩子的這種心情一樣,解救衆生之心忘不掉的時候,那就生起菩提心了,也就是菩提心的任運覺受。

  

  ◆居士問:修親近善知識,生起覺受時就可以往下修了嗎?

  ◇仁波切:是的,生起覺受的時候可以往下修。但是要生起任運覺受,大概要經過叁個階段,一爲熟悉階段,二爲生起造作覺受,叁才是生起任運覺受。在《成就盛宴》正行修法中的紅字部分有詳細的講解,從頭到尾好好地念一下,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居士問:修《成就盛宴》忏悔部分,先念忏悔文,還是先一一發露自己的罪障?

  ◇仁波切:念忏悔文就是一一地忏悔自己的罪障。一邊念忏悔文,一邊想起自己的罪障,那才叫忏悔。如果你想發露自己的罪障,先念幾次忏悔文,按照忏悔文的內容發露,然後把忏悔文裏沒包括的一個一個提出來進行忏悔,應該也是可以的。

  

  ◆居士問:請您開示,“雙身像”所代表的法義?

  ◇仁波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在無上瑜伽部的密法中有雙身像。其實,在無上瑜伽部中,它是智慧和方便的表象。把人類認爲最壞的東西和人類認爲最好的東西連接起來,目的是斷除人們對壞事物排斥的執著和對好事物貪欲的執著。把它們都刪除掉。

  我先說內供,其實內供的供物,實際是人類認爲最髒的,比如大便、小便之類。但是你觀想時把它想成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如來、寶生如來、不動如來,把人們最尊敬、最珍貴的佛和他們的大圓鏡智、平等性智、法界體性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等等,把五智五佛和它們合爲一體。爲什麼?好的東西本來就是好的,你不可能對它産生嗔恨、嫌棄,或者對它産生排斥的執著。唯有你認爲壞的東西,才會對它發生那種極強烈的不悅、排斥。但是在萬法的體性中,哪有絕對的好和壞,你認爲壞的東西,他認爲是最好的,他認爲壞的東西,你認爲是最好的。

  我講這樣一個事:比如說,一個大便,我們認爲那是臭不可忍,在佛法裏面提這個名字都不可以,它太髒了,是不是?可是烏鴉,如果烏鴉信佛的話,你跟它說“你要向佛供養你認爲最好的東西,”很可能它供養的就是這個東西,因爲它認爲這就是最好吃的,你說是不是?其實對食物本身而言沒有什麼好和壞,只不過你認爲好它就好,你認爲不好它就不好。就像東北人看四川的菜又麻又辣,難吃死了,根本就受不了;可是四川的人一看東北的菜,那麼鹹,又沒有麻沒有辣,難吃死了。你說到底哪一個難吃呢?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你認爲哪個好吃,哪個就好吃而已。這就是爲了消除這個依個人主觀意見認定的好與壞。

  其實佛法講的就是一切萬事萬物的體性,或者一切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我們要成佛的時候需要一個方便,一個智慧。方便是大樂,智慧是萬法性空。“女”代表智慧,“男”代表的是方便。在無上瑜伽密法裏面,常常會把爲利衆生而證得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的菩…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答疑解惑(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