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答疑解惑(1)

  ◆居士问:《菩提道次第广论》和《成就盛宴》哪一部先修?

  ◇仁波切:你错了,修《成就盛宴》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菩提道次第”。不过《广论》你是修不了的,可以看,修是修不了的,为什么呢?你没有办法把《广论》转化为实修次第,因为你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你要实修的话,在《成就盛宴》的正行当中加上《菩提道次第安乐道》或者《速道》的正行修法。你看看《成就盛宴》正行里边红色字的解说,再看看《如意宝梯》便能了知。如果你认为《成就盛宴》和“道次第”是两码事那就错了。实际上《成就盛宴》是修《菩提道次第广论》、《略论》、《速道》和《安乐道》不可缺少的前行和结行的部分,中间正行当中才安插《广论》和《略论》。

  你能够看和学《广论》非常好,修是做不到,之所以宗喀巴大师写《略论》,原因就是他发现很多大德都做不到《广论 》的实修,他才把《广论》当中理论要点去掉,把内容再合理的加以阐述,写下了《略论》,目的就是这个。

  

  ◆居士问:观想佛像时,记不住、观不清楚,怎么办?

  ◇仁波切:我没有说过你必须要记得住、想清楚,因为你不可能想清楚,因为你还没修成禅定。但是你要确信,“诸佛菩萨就在此处!”这很重要。清楚不清楚并不重要,要确信你所想象的诸佛菩萨就在现前,那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说,别忘了在观想的时候,要确信一切诸如来、佛、菩萨就在所观想的目标处,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

  

  ◆居士问:生起依止善知识的觉受,除了流泪之外,还有其它的吗?

  ◇仁波切:有的。身心会发生非常强烈的变化。还有就是会有发自内心的、不需刻意去想的、非常强烈的感恩之心、念恩之心和内心非常强烈地视师父为佛的信心,以及再也观察不到上师任何过患等等的很多表现。流泪只是其中的现象之一而已。

  ◆居士问:语加持里,三个咒轮是什么意思?

  ◇仁波切:语加持里边有阿叻、嘎叻和缘起咒这三个咒轮。阿叻就是“嗡 阿阿 依依 乌乌 日日 利利……”;嘎叻就是“嗡 噶喀嘎嘎盎 杂擦杂杂尼呀……”。其实这两个咒是印度的梵文的字母。因为印度的梵文由16个元音字母和34个辅音字母所组合的,与藏文有所不同。藏文的字母由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所组合的,日文好象由10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所组合的,所以说每种文字里边,语言组合的方式也不太一样。藏文及上面这些文字是拼音文字,就是元音和辅音的组合变成了字。

  一种语言代表的是想要表达的内容,其中包括八万四千个法门。我要讲,你们要谛听的话,唯有我的语言组合与你们的相同一致,才能够形成了你们能听懂的一种格式。佛祖当时讲经说法是通过梵文的16个元音和34个辅音字母所组合而形成的,代表着一切的语言,舌又是一切语言的所缘处,普通凡夫的舌,令它受到佛之殊胜无比的语言的加持,就是声母和韵母咒轮的加持。

  至于缘起咒,是佛教最经典的万法生和灭的思想,所以说“嗡 耶达尔嘛 黑度巴尔巴瓦 黑敦叠 肯达塔嘎多 哈呀瓦度达 叠克加尤尼若达 埃旺巴迪 嘛哈夏尔嘛那耶娑哈” 这是八万四千法门核心的要义,所有大乘和小乘经典的核心内容,佛教最核心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翻译成汉文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做如是说。”就这个意思。

  佛教的观念是:一切万事万物的存在,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切万事万物的毁灭,也是因缘和合而毁灭的,没有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事物,也没有无缘无故毁灭的任何一种事物,这就是佛教的基本观,也叫做缘起观。

  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本质。现象的因果不虚称之为俗谛;本质的体性皆空称之为真谛。因此有了世俗和胜义二谛为"基"础的客观世界。

  那么为了认识这两种世界,主观思想也分为方便和智慧两种。用方便或方便智了知万物现象的缘起和因果不虚;用智慧或究竟智了知一切万物的体性皆空的本质。因此佛教的世界观分为俗谛观和真谛观。真谛观就是对客观世界本质的认识;俗谛观就是对于一切客观世界现象的认识。这种方便智和究竟智称之为“道”。

  由于证得一切万物现象的缘起和本质的体空之后,灭除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及其习气在内烦恼、所知二障,故而得到方便和究竟。

  证得万法本质体空而破除一切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一切着相,及细微习气种子,或者说破除一切遍计所执和俱生我执的二种执着,并断净了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而证得的灭果——就是法身。

  由于证得了万法现象因果不虚,而集聚了三个无量劫以上的集资净障,因而得到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身——方便智。

  这就是法身和色身之“二果”。

  

  ◆居士问:“一切佛菩萨真言成就神通悉地、持明仙”是什么意思?

  ◇仁波切:“一切佛”就是十方一切如来,“菩萨”就是十方一切菩萨,“真言成就”者就是通过修佛法真言而得到了见道位以上的圣人,“神通悉地”就是得到了广大神通的人,“悉地”也是成就的意思,而“持明仙”就是通过修明咒而得到世间八成就等的仙人或者修行者。

  ◆居士问:绕塔时诵绕塔变亿咒如何观想?

  ◇仁波切:你就把佛塔想成真正一切如来所在处,无比恭敬的绕就行了。

  

  ◆居士问:什么是真言行者?

  ◇仁波切:通过修行真言而证得了一定成就的人,叫成就真言行者;相应行者也是这样,他所修的法得到了相应的成就就称他为相应行者。

  ◆居士问:释迦牟尼佛的咒和宗喀巴大师的咒之后,可不可以加自己根本上师的心咒?

  ◇仁波切:可以的,没问题。

  

  ◆居士问:宝瓶气修法在《成就盛宴》里边的哪个位置修比较合适?宝瓶气修法有很多种吗?座下可不可以修?

  ◇仁波切:每次修行之前为了纠正动机,所修的“九节佛风”应该在《成就盛宴》的最前面,就是在第三加行纠正动念之前,毗卢遮那佛八法的修行当中的“数息观”,你所指的“九节佛风”应该在这里修。

  如果是为了健身、长寿而修《白度母如意轮》宝瓶气的修法,最好在《成就盛宴》正行的后面,到了结行的时候,有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和大威德金刚的咒,之后你就把《白度母如意轮仪轨》放在那里面修。

  如果是修无上瑜伽部《那若六法》圆满次第当中的宝瓶气的话,需要修胜乐金刚,当你要念咒的时候,观想就比较合适。

  当然宝瓶气是一个总的概念,所有气、脉、明点三个当中的气的修法都统称为宝瓶气,种类很多、方法也有很多种。

  

  

  ◆居士问:在《成就盛宴》里面所说的“三大事祈请”。“三大事”是什么?

  ◇仁波切:第一个,祈请一切诸佛菩萨加持于我,我等一切众生的相续中,从不如理依止善知识起,直到不修暇满人身大义难得、不修死无常、不修三恶道苦、不修因果业报、不修中士道的轮回之苦、三苦、六苦、八苦等等、十二缘起、四圣谛等等,不修菩萨道当中的自他相换和七支因果菩提心,不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乃至不修奢摩他和毗钵舍那,而生起我执和法执当中的一切颠倒的心,这些业障皆能消除。

  第二个事情就是祈请诸佛菩萨加持于我,令我从依止善知识、暇满大义难得、死无常九因相法开始,到最后智慧波罗蜜当中的万法体性皆空的法为止,一切无颠倒的觉受令能生起,这就是第二个大事。

  第三个,祈请佛菩萨加持于我在修法的过程当中,消除一切内外的魔障,这就是第三大事。

  这三大事祈请就是这样的。

  ◆居士问:照法本念仪轨感觉不满足,如何增加观想?

  ◇仁波切:你说的好!在还没有能够背诵的前提下,这样做也可以的。要想达到更多的观想,你最好把重点放到正行内容当中。以依止善知识为例,按照《速道》总共有七个所缘,按照《安乐道》有四个所缘,把这些内容加进来,之后把

  它背下来。那样打坐修行正行的时间能多一点,你观想的内容自然就非常丰富了。

  

  ◆居士问:《成就盛宴》和六加行的修法是一样的吗?

  ◇仁波切:是的,《成就盛宴》是以六加行的修法为主修。但有什么不同呢?六加行里面只有菩提道次第座上修行的一部分,不象《成就盛宴》中舌加持、变亿咒等修法全有,六加行里面没有那么多,其它的都一样,没有区别。

  总体上来说,六加行是道次第座上的完整修行,而《成就盛宴》是从早上起来到晚上入睡为止,所需要修法的一个完整仪轨。

  

  ◆居士问:《成就盛宴》里边除障的修法是什么?

  ◇仁波切:修法当中消除障碍的方法主要是念《般若心经》,它既能积累功德,也能消除障碍,而且还比较短,才二百八十多个字,非常殊胜。

  另外,《成就盛宴》里面有大威德金刚的咒,也可以消除魔障。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主杰著有一显密经续的论述。他说修佛法当中,三大本尊绝不可缺少,第一个是密集金刚;第二个是胜乐金刚;第三个是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的圆满次第就是把自己现在的这个肉体转化为幻身的修法;胜乐金刚最明显、最完整的修法就是把我们的心变成为空乐无二的光明大乐心的修法;那么消除魔障就莫过于大威德金刚啊!而且他又是文殊菩萨忿怒之显现,所以说修大威德金刚也增长智慧,对于我们了达万法自性皆空、驱魔消灾、息增怀诛事业的成就,也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和因缘。

  

  ◆居士问:观想咒字用藏语好还是用汉语好?

  ◇仁波切:都可以。既然梵文的咒用藏文来念能得到加持力,那就没有理由认为藏文的咒变成为汉文就没有加持力。我认为是否得到加持力关键在于心,而不在于字的模样。

  

  ◆居士问:《成就盛宴》中舌加持咒,怎么观想?

  ◇仁波切:观自成本尊,舌…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答疑解惑(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