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个脚印,按照依止善知识、死无常、皈依、因果业报、轮回苦、三苦、六苦、八苦、以及十二因缘和四圣谛,然后七支因果的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六波罗蜜,四摄等等,次第进行实修,然后一步一步地生起任运的觉受。当你生起了菩提心的时候,你就是菩萨了,如果你没有菩提心的基础,即便你想做大事,想一步登天,修无上瑜珈部的密法,如什么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或者圆满次第等,是根本没有用的。有些人喜欢走老路,按照自己的嗜好去走,这样很不好。
我是医生,我绝不敢给任何一个人乱开药。我开了药,你不吃,你老愿意吃你认可的药,那么我真治不了你的病。人往往有些偏执和顽固,一旦遇到自己的顽固和敏感之处就放不下,总是逃避,这就是人的毛病。但学佛者不应该这样,要坦然地面对现实,该做的事就要全心全力地去做,并且要做得圆满;不该做的,就一点都不做。
依止善知识最核心、最主要的,就是依教奉行。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就算你依止再多的善知识,做得再好,尊敬和恭敬得再多,也毫无用处。我们修习意乐依止善知识,视师为佛,见过失则看成是自已的过失,念恩生敬,视师父为一切智慧、慈悲、德能的集中显现,如此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依教奉行。视师为佛的显现,你就会依教奉行,如果你认为他是凡夫,你就不会依教奉行,你还是按照你个人的情感、个人的偏见、个人的顽固等去走老路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我到沈阳来,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功德,或者对你们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的话,我最希望的就是令你们摆脱你们原有的老路和思想,帮助你们找到一个崭新的、理性的、合理的、如法的、正确的道路,这是我的希望,我真诚地希望你们也能如此。如是咱们师徒都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希望了。如果只我希望这样,而你们不希望的话,一半的希望;如果你们希望,我不希望的话,还是有一半的希望,这样不圆满。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抛弃我们过去的坏毛病,或者说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希望、错误的爱好、错误的偏见、错误的顽执,要建立一个崭新的自我。
◆居士问:有人为了修行,父母生病也不照顾,这样对吗?
◇仁波切:照顾父母是很重要的!要把照顾父母和修行同时进行,否则是不对的。学佛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父母,如果连对父母的照顾都做不到,就很糟糕了!又何谈“为利益众生愿成佛”呢!
◆居士问:人死了之后,三天后就火化,是否会有问题?
◇仁波切:其实人死后最不可以碰的时候,就是从将要窒息时,直到最后地、水、火、风渐渐地收摄,进入了明、增、得,这段时间是不能动的。等到进入死光明之后,稍微动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用火烧,什么时候才能火烧?人的神识离开了身体之后,才可以火烧。一般需要二天半、三天,或者四天、五天都有可能,主要是温度彻底地降下之后。火化的时间不取决于三、五天,而取决于内在心何时离开。一天、七天离开的都有。
◆居士问:我们现在是修小乘好,还是应该修大乘?
◇仁波切:我觉着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小乘,也谈不上大乘,因为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说修小乘,我们连出离心都没生起;说修大乘,我们也没生起菩提心。不过我们追求的方向不应该是小乘,而应该是大乘。当我们生起了菩提心的时候,我们将会成为大乘修行者。所以,你不要以为“我就是大乘或小乘,”其实什么都不是。只要我们努力修行,从依止善知识,暇满人身大义难得,按照菩提道次第实修仪轨修上去,不出三、五年,我们可能成为大乘的弟子,可以做真菩萨,那时候我们才是名符其实的大乘。
◆居士问:无色界天一共四层,是谁在这四层天上修行?无色界天是极乐世界吗?
◇仁波切:太不是了!无色界天怎么能跟极乐世界相比呢?无色界天还谈不上修行,无色界天的众生纯粹是补特伽罗众生,当然也有一些菩萨、罗汉这样的大德修行者,但是一般说起无色界天,第一不是净土,第二也不具有殊胜的修行条件。无色界天众生就如同昏倒了的状态一样,一“定”之下能够过几百亿、几万亿年。他们在这样的地方,非常安乐,非常舒服地沉睡,他安住在“定”中,毫无摇动的这样的一种状态。
无色界没有肉体,没有任何色体。极乐世界有净土、楼阁、有阿弥陀佛,还可以在阿弥陀佛面前听法。无色界天相互之间看不见,比如你是无色界天,我也是无色界天,可是你我之间永远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而且无色界天就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极乐世界不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在很遥远的地方。
◆居士问: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是执着?
◇仁波切:如果这样说,发菩提心也可能是执着呀!但是你不求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执着,既然都是执着,你执着好的总比执着世间的贪嗔痴好得多呀!
你什么时候会不执着了呢?当你了达万法体性皆空,了达了解一切万事万物如梦如幻的时候就不执着了。那个时候你也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你不会执着,你知道所求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如梦如幻,自性皆空的。求的“我”也是如梦如幻,自性皆空的,所求本身也是如梦如幻,自性皆空的。既然是如梦的人,如梦的祈求,来达到如梦的极乐世界有什么不好呢?!
今天咱们不是做了放生嘛,其实放生也是执着,因为现在还没达到三轮体空,将来我们了达了万法体性皆空,仍然会放生,但不会执着,为什么呢?咱们了达放生的众生是体性皆空、如梦如幻的;放生者“我”也是如梦如幻,体性皆空的;放生的行为本身是如梦如幻,体性皆空。如梦的我,如梦的众生,做如梦的放生,那就不再执着了。
所以说什么是执着、什么是不执着,不在于你所求的对象,而在于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来对待。孝敬父母也是执着,不该孝敬吗?爱护孩子也是执着,不该爱护了?善待老人也是执着,不该善待吗?不善待,虐待,那就是不执着了?我觉得这是个谬论。
◆居士问:作为在家人,修行的时间很少,该怎么办?将零碎的时间用于修法,可以吗
◇夏坝仁波切:《成就盛宴》的略轨最适合你修行,因为这不会耽搁你太久的时间。再者,虽说时间很少,但也不可能没有时间,如果你精进修行的话,哪怕是早上早起一点,晚上腾出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总会有一些时间的。如果你将时间用于聊天、看电视、玩麻将,那就没时间了。
将零碎的时间用来修法,似乎更适合你们这样有工作,有家庭的佛弟子,这非常好。一定要学会将生活当中所有零碎的时间用来修行。但不要因为你的修行,造成家庭的矛盾,生活的困难,这样一来你将会出现很多很多的违缘。
你们既然皈依了佛门,修学了佛法,就应该做到,在家里比以前更加地勤快,在工作当中更加地积极,与同事们相处更加地团结和睦,对家人更加地宽容、包容、谅解;对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或者父母,更加地关心、爱护、孝敬;对社会更加的负责任;对国家、对民族更加有爱心;对穷人和困难的人更加有同情心和善心,这才是真正的学佛人的行为。
有些人学佛后,装神弄鬼、疯疯颠颠、疑神疑鬼的,这很不好!这就是耻辱。咱们国家有荣辱观,咱们佛教徒也应该有正确的荣辱观,要知道哪些是辱,哪些是荣。要做优秀的贤妻良母,优秀的丈夫,优秀的儿女,那才是荣。要做优秀的职员、优秀的领导、优秀的公务员,那才是学佛者的荣。所以学佛以后,表现得比以前更好的话,不但你自己欢喜,周围很多人会想,“学佛那么好啊!”你不但利益自己,也利益了他人。
◆居士问:身上带的佛像或嘎乌盒,上厕所时,是否需要取下来?有人说这是对三宝的尊敬,也有人说三宝是不会分别这些的,可以一直带着,到底该怎么办?
◇仁波切:这不是问题!如果一个人把脏与不脏、干净的地方与肮脏的地方分得太清的话,分别心会越来越重,那样得不到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脏就是净,净就是脏。哪有真脏和真净?说明这种人心中对“脏”特别在意。如果你介意的话,最好不要带;如果你不介意,心里不觉得脏,那就没什么事。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当你成为大成就者的时候,破除了我执和法执的时候,美味佳肴和大便、小便一样是美食,毫无好吃、不好吃的区别。只要你觉得并没有对三宝不敬,就可以继续带,其实本来也是这样。如果你心里有分别心,就不要带了,那是很麻烦。最好是去掉分别心再说。如果说存在过排泄物的洗手间是脏的话,那么在此之前,装排泄物的那个口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最脏的呀?
◆居士问:自己身上不干净、不清净是否还可以打坐,按照原来的功课修下去?
◇仁波切: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不干净。因为里面全都是最脏、最脏的东西,臭不可闻。正因为有了不清净——身不干净、心不清净,所以我们才要修嘛!修了之后,虽然身体或许还会比较不净,但心能达到清净也就好了,因为心净万事净、心平万事平。所以说,只要是你心清净了,一切就清净了,你所执的这个不清净也是清净的,因此你想办法把自己的心清净下来就好了。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答疑解惑(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