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個腳印,按照依止善知識、死無常、皈依、因果業報、輪回苦、叁苦、六苦、八苦、以及十二因緣和四聖谛,然後七支因果的菩提心和自他相換的菩提心,六波羅蜜,四攝等等,次第進行實修,然後一步一步地生起任運的覺受。當你生起了菩提心的時候,你就是菩薩了,如果你沒有菩提心的基礎,即便你想做大事,想一步登天,修無上瑜珈部的密法,如什麼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或者圓滿次第等,是根本沒有用的。有些人喜歡走老路,按照自己的嗜好去走,這樣很不好。
我是醫生,我絕不敢給任何一個人亂開藥。我開了藥,你不吃,你老願意吃你認可的藥,那麼我真治不了你的病。人往往有些偏執和頑固,一旦遇到自己的頑固和敏感之處就放不下,總是逃避,這就是人的毛病。但學佛者不應該這樣,要坦然地面對現實,該做的事就要全心全力地去做,並且要做得圓滿;不該做的,就一點都不做。
依止善知識最核心、最主要的,就是依教奉行。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就算你依止再多的善知識,做得再好,尊敬和恭敬得再多,也毫無用處。我們修習意樂依止善知識,視師爲佛,見過失則看成是自已的過失,念恩生敬,視師父爲一切智慧、慈悲、德能的集中顯現,如此修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依教奉行。視師爲佛的顯現,你就會依教奉行,如果你認爲他是凡夫,你就不會依教奉行,你還是按照你個人的情感、個人的偏見、個人的頑固等去走老路是不會有所改變的。
我到沈陽來,如果有那麼一點點的功德,或者對你們有那麼一點點的幫助的話,我最希望的就是令你們擺脫你們原有的老路和思想,幫助你們找到一個嶄新的、理性的、合理的、如法的、正確的道路,這是我的希望,我真誠地希望你們也能如此。如是咱們師徒都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希望了。如果只我希望這樣,而你們不希望的話,一半的希望;如果你們希望,我不希望的話,還是有一半的希望,這樣不圓滿。所以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抛棄我們過去的壞毛病,或者說錯誤的認識、錯誤的希望、錯誤的愛好、錯誤的偏見、錯誤的頑執,要建立一個嶄新的自我。
◆居士問:有人爲了修行,父母生病也不照顧,這樣對嗎?
◇仁波切:照顧父母是很重要的!要把照顧父母和修行同時進行,否則是不對的。學佛是爲了利益一切有情父母,如果連對父母的照顧都做不到,就很糟糕了!又何談“爲利益衆生願成佛”呢!
◆居士問:人死了之後,叁天後就火化,是否會有問題?
◇仁波切:其實人死後最不可以碰的時候,就是從將要窒息時,直到最後地、水、火、風漸漸地收攝,進入了明、增、得,這段時間是不能動的。等到進入死光明之後,稍微動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用火燒,什麼時候才能火燒?人的神識離開了身體之後,才可以火燒。一般需要二天半、叁天,或者四天、五天都有可能,主要是溫度徹底地降下之後。火化的時間不取決于叁、五天,而取決于內在心何時離開。一天、七天離開的都有。
◆居士問:我們現在是修小乘好,還是應該修大乘?
◇仁波切:我覺著我們現在還談不上小乘,也談不上大乘,因爲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說修小乘,我們連出離心都沒生起;說修大乘,我們也沒生起菩提心。不過我們追求的方向不應該是小乘,而應該是大乘。當我們生起了菩提心的時候,我們將會成爲大乘修行者。所以,你不要以爲“我就是大乘或小乘,”其實什麼都不是。只要我們努力修行,從依止善知識,暇滿人身大義難得,按照菩提道次第實修儀軌修上去,不出叁、五年,我們可能成爲大乘的弟子,可以做真菩薩,那時候我們才是名符其實的大乘。
◆居士問:無色界天一共四層,是誰在這四層天上修行?無色界天是極樂世界嗎?
◇仁波切:太不是了!無色界天怎麼能跟極樂世界相比呢?無色界天還談不上修行,無色界天的衆生純粹是補特伽羅衆生,當然也有一些菩薩、羅漢這樣的大德修行者,但是一般說起無色界天,第一不是淨土,第二也不具有殊勝的修行條件。無色界天衆生就如同昏倒了的狀態一樣,一“定”之下能夠過幾百億、幾萬億年。他們在這樣的地方,非常安樂,非常舒服地沈睡,他安住在“定”中,毫無搖動的這樣的一種狀態。
無色界沒有肉體,沒有任何色體。極樂世界有淨土、樓閣、有阿彌陀佛,還可以在阿彌陀佛面前聽法。無色界天相互之間看不見,比如你是無色界天,我也是無色界天,可是你我之間永遠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而且無色界天就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極樂世界不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在很遙遠的地方。
◆居士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是執著?
◇仁波切:如果這樣說,發菩提心也可能是執著呀!但是你不求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執著,既然都是執著,你執著好的總比執著世間的貪嗔癡好得多呀!
你什麼時候會不執著了呢?當你了達萬法體性皆空,了達了解一切萬事萬物如夢如幻的時候就不執著了。那個時候你也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但你不會執著,你知道所求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如夢如幻,自性皆空的。求的“我”也是如夢如幻,自性皆空的,所求本身也是如夢如幻,自性皆空的。既然是如夢的人,如夢的祈求,來達到如夢的極樂世界有什麼不好呢?!
今天咱們不是做了放生嘛,其實放生也是執著,因爲現在還沒達到叁輪體空,將來我們了達了萬法體性皆空,仍然會放生,但不會執著,爲什麼呢?咱們了達放生的衆生是體性皆空、如夢如幻的;放生者“我”也是如夢如幻,體性皆空的;放生的行爲本身是如夢如幻,體性皆空。如夢的我,如夢的衆生,做如夢的放生,那就不再執著了。
所以說什麼是執著、什麼是不執著,不在于你所求的對象,而在于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心態來對待。孝敬父母也是執著,不該孝敬嗎?愛護孩子也是執著,不該愛護了?善待老人也是執著,不該善待嗎?不善待,虐待,那就是不執著了?我覺得這是個謬論。
◆居士問:作爲在家人,修行的時間很少,該怎麼辦?將零碎的時間用于修法,可以嗎
◇夏壩仁波切:《成就盛宴》的略軌最適合你修行,因爲這不會耽擱你太久的時間。再者,雖說時間很少,但也不可能沒有時間,如果你精進修行的話,哪怕是早上早起一點,晚上騰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總會有一些時間的。如果你將時間用于聊天、看電視、玩麻將,那就沒時間了。
將零碎的時間用來修法,似乎更適合你們這樣有工作,有家庭的佛弟子,這非常好。一定要學會將生活當中所有零碎的時間用來修行。但不要因爲你的修行,造成家庭的矛盾,生活的困難,這樣一來你將會出現很多很多的違緣。
你們既然皈依了佛門,修學了佛法,就應該做到,在家裏比以前更加地勤快,在工作當中更加地積極,與同事們相處更加地團結和睦,對家人更加地寬容、包容、諒解;對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或者父母,更加地關心、愛護、孝敬;對社會更加的負責任;對國家、對民族更加有愛心;對窮人和困難的人更加有同情心和善心,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人的行爲。
有些人學佛後,裝神弄鬼、瘋瘋顛顛、疑神疑鬼的,這很不好!這就是恥辱。咱們國家有榮辱觀,咱們佛教徒也應該有正確的榮辱觀,要知道哪些是辱,哪些是榮。要做優秀的賢妻良母,優秀的丈夫,優秀的兒女,那才是榮。要做優秀的職員、優秀的領導、優秀的公務員,那才是學佛者的榮。所以學佛以後,表現得比以前更好的話,不但你自己歡喜,周圍很多人會想,“學佛那麼好啊!”你不但利益自己,也利益了他人。
◆居士問:身上帶的佛像或嘎烏盒,上廁所時,是否需要取下來?有人說這是對叁寶的尊敬,也有人說叁寶是不會分別這些的,可以一直帶著,到底該怎麼辦?
◇仁波切:這不是問題!如果一個人把髒與不髒、幹淨的地方與肮髒的地方分得太清的話,分別心會越來越重,那樣得不到上師諸佛菩薩的加持!髒就是淨,淨就是髒。哪有真髒和真淨?說明這種人心中對“髒”特別在意。如果你介意的話,最好不要帶;如果你不介意,心裏不覺得髒,那就沒什麼事。我給你舉一個例子,當你成爲大成就者的時候,破除了我執和法執的時候,美味佳肴和大便、小便一樣是美食,毫無好吃、不好吃的區別。只要你覺得並沒有對叁寶不敬,就可以繼續帶,其實本來也是這樣。如果你心裏有分別心,就不要帶了,那是很麻煩。最好是去掉分別心再說。如果說存在過排泄物的洗手間是髒的話,那麼在此之前,裝排泄物的那個口袋——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最髒的呀?
◆居士問:自己身上不幹淨、不清淨是否還可以打坐,按照原來的功課修下去?
◇仁波切: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面都不幹淨。因爲裏面全都是最髒、最髒的東西,臭不可聞。正因爲有了不清淨——身不幹淨、心不清淨,所以我們才要修嘛!修了之後,雖然身體或許還會比較不淨,但心能達到清淨也就好了,因爲心淨萬事淨、心平萬事平。所以說,只要是你心清淨了,一切就清淨了,你所執的這個不清淨也是清淨的,因此你想辦法把自己的心清淨下來就好了。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答疑解惑(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