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其平日爲人祝禱,又以水陸焰口爲最要法事。昔者密部絕響,或謂無人傳授,而隨意自作,無知誤犯,似猶可原。然今日研習真言者日衆,人人皆知密咒,非經傳授不可。苟猶沿習妄作,則在法難恕,不但誦之無功,反招大咎,在人爲我慢貢高,盜法師心,墮無間獄。佛之誠言,豈欺我哉。”
原則上“密咒”都是要接受灌頂爲最如法,修法、感應、成就,其實並沒有標准的路徑,佛經上的開示,很多都是因緣而說,切莫執著,萬法唯心造。
因緣不具足的方便探討
若在求法不便,具德阿阇黎難求的情況下,則可以依據諸位善知識的開許來修持,如祈竹仁波切有開許可修持四臂准提佛母。諾那法王也教導衆生不具緣時如何起修的方式。詳細如下:
以下開示只限于因緣不具足(無阿阇黎師傳時),及普傳的咒的情況下所開許,若因緣具足則應于具德上師前求法,此爲尊重法門之表現。
(1)諾那活佛開示因緣不具足時如何受持:
“問:有人聞其友人雲:凡修密宗者,無論持誦何咒,必須經阿阇黎親行傳授與灌頂後,方可持誦;否則即爲盜法,不但無功,且爲有過。不知是何理由?叩求開示。
答:凡經上師傳授之咒,行者持誦功德甚大;如未經上師傳授而自行持誦之咒,則功德較小,其差別只在功德之大小。任何經典,亦未言有盜法之罪,蓋十方諸佛均普度衆生故。再者經上師所傳之咒,行者可以轉傳他人;未經上師傳授之咒,只可自誦自修,不能轉傳于人。若僞說已蒙上師傳授,而轉傳于人,則有妄語之罪。行者如欲持誦某佛之咒,但又苦于無阿阇黎師傳時,可在壇中供一某尊佛像,供養禮拜,至誠忏悔後,即叩求某佛親口傳我某咒,再自誦叁遍,並默想本尊親授于我,一切功德均已賜給于我。如此作法所得之咒,與阿阇黎所傳者功德相等;但只能自修,仍不能轉傳于人。”(錄自:諾那上師開示集)
(2)獅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
○學習持咒及修本尊法是否一定要先受灌頂呢?
◎如果是普遍流行的咒,例如觀音六字大明咒、度母咒、彌陀咒等,即使沒有傳承也可以修,這並無盜法或不如法之嫌,大家毋需擔心。但如果能得該本尊之灌頂或口傳,則更加好了。爲甚麼呢?因爲你的修持更具足了由本師釋迦牟尼至自己之清淨及從未中斷過的傳承加持,所以會變得更有力量及更易成就。如果是其 他的咒及法門,則必須先得具有傳承及有作灌頂上師資格的明師授灌,最好又再求受傳承導修開示,這樣是最圓滿的。否則只得口傳及導修開示也可,其至只得口傳也可以去修。較深妙的法門,必須從師受灌頂,再得口傳,再得傳承導修開示及上師之個人心要傳授,這樣才最圓滿。而且並非只受一次,每逢有機緣時都要多受同 一法門及本尊之灌頂及重複聽受講解。有關經典的修學,雖然並不需要任何灌頂,仍以得到口傳及傳承法師之講解釋義爲最佳,因爲曆代不斷之口耳傳承是有其殊勝加持力量的。
(3)金剛准提母法門導修\祈竹仁波切
一般來說,受過此傳承法門之灌頂或隨許者,可以自觀化爲本尊身相。沒受過此法門之灌頂或隨許者,不是不能修這個儀軌,但就不宜自觀爲本尊,這類的人可以在誦至自化本尊時,改爲觀想本尊在面前即可以了,誦念內容不變,其他地方也不變。這是如法的。
(4)多識活佛網上問答
問:念佛菩薩心咒和聖號有什麼異同?是否只有灌頂後念心咒才能取得成就?
答:基本一樣,但心咒最好要得到傳承,有傳承的加持力。在密法中,有些咒語必須要灌頂才能念誦的,比如無上密中大威德、空行母等;有些沒有灌頂也可以念,主要下叁部的,比如六字真言等。但即使下叁部,最好也要得到灌頂傳承。
(5)印光大師文鈔(傳說爲大勢至菩薩化現)嘗開示雲:
複德培居士書四 :
“密宗不經阿阇黎傳授,不得誦咒結印,否則以盜法論,此系至極尊重之意。若有有道德之阿阇黎,固當請彼傳受。若無,則自己至心誠誦,即有感應。既有感應,當不至有罪。若定有罪,未經傳受念結,均當遭禍,今爲一喻。如讀書人按書所說而行,即爲聖賢之徒。而以身率物,令一切人皆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即是不據位而教民,亦能移風易俗,補政治之阙歉,則無有能議其非者。若自以爲我之所行,超過地方官之所行,即發號施令,以實行其勤政愛民之道,則迹近反叛,必致國家以刑罰加之矣。祈詳思之,自無疑誤。當此人民困苦艱難,一無恃怙之時,不仗佛菩薩經咒之力,其能安甯者鮮矣。若死執未經傳授,念咒結印,皆犯盜法之罪,然則未經傳授之人民與孤魂,均當不蒙其法益。彼既能蒙其法益,此必不致因依法修持而遭禍。若以此推之,固兩相成而不悖也。(六月初五 日)”
複崔德振居士書五(民國二十一年):
“(其五)佛法圓通無礙,密宗固有不經阿阇黎傳授者,則爲盜法,此乃極其尊法之意,非令永斷密宗之謂。若依汝說,未受叁昧耶戒,不可念蒙山施食。何但蒙山施食,即一切咒皆不可念,以未經阿阇黎傳授故。然自古至今,普通人念大悲、准提、各咒,有感應者甚多。乃至儒者由碑帖而知有心經,病瘧而力疾念之,瘧鬼即退。若如汝說,當瘧鬼更爲得勢矣。今爲汝說一喻,譬如盛德君子,以身率物,一鄉之人,聽其指揮,悉皆安分守己。其人之以身率物,勝于官府之發號施令,切不可以其德化勝于官府,即效官府發號施令,則人皆以爲友叛矣。但自修持則有益,若自僭冒則有罪。如此,則不至斷滅密宗,亦不至破壞密宗矣。今人多多是以凡夫情見說佛法,故致遍地皆成荊棘,無處可下足行走矣。僭冒者,謂妄充阿阇黎也。作法何礙,畫梵字作觀,均可照儀軌,但不可自命爲已得灌頂之阿阇黎耳。彼能知此義,則光之喻更爲明了矣。今人學佛,皆是瞎用心,弄成法法互礙,一法不成了,可歎之至。”
(6)佛學問答類編 (密宗第十一)李炳南老居士(傳說爲地藏菩薩化現)解答
問:佛母准提陀羅尼經內有印契觀,如無上師灌頂,可以如行持否,密咒一項,須法誦幾遍始有感應。(某居士)
答:准提咒極爲普通,有“顯密圓通”一書,記載頗詳。不必有師,即可修法,茲檢一冊敬贈,恐貴處或無流通也。再有奉告者,學宜博,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行宜專,所謂一門深入也。然行分正助二功,必擇一作正,余者爲助,方有重心易成。
(7)東密上師王弘願阿阇黎說過:“況灌頂受法,惟兩部爲嚴,若顯密雜部,如釋迦如來所傳密咒,更未嘗以爲沾沾矣!法華般若,暨一切顯教之經,大抵皆說咒加持,而未嘗有灌頂師受之囑。即大悲、准提、陀羅尼集經等,純說密咒者亦然!”
結語
上文中諾那活佛強調說明只可“自修持誦”,不可妄言爲他人說:“此咒已蒙某某上師灌頂傳授…”,或自己無“阿阇黎”資格而爲他人行“灌頂、傳法”動作,這是相當危險,不但會破壞密法的弘傳,甚至整個佛陀正法也會陷入滅法危機。
如果從另一種角度來思考,佛陀慈悲傳法,有可能會因爲未來衆生“無緣”接受“諸佛密咒”的灌頂而“自修”,反遭降罪嗎?況且佛陀開示在許多的密乘經典中,佛陀最後不都是說明希望此經此咒“流布于閻浮提”,更希望將此殊勝之法,願廣傳于世,並咐囑于某菩薩、諸天、護法以神力護持,不令斷絕,如:《寶箧印陀羅尼》、《佛頂尊勝陀羅尼》、《大悲咒》、《楞嚴咒》等……。
如果說某些密教經典上所載之咒、法,如“未經灌頂”,不能持誦、不能修持,那麼有許多的密法,必定是無法廣傳,而且大大提高了“密法斷絕”的機率及可能性。如果說非要一定有“阿阇黎”灌頂不可,那麼無法接受灌頂的人,多到不數清,並且這樣一定會造成密咒經典的“斷絕”及“消失”;況且,佛教也可能因爲“密咒的失傳”或“只有少數人會持誦密咒”,而導致衆生及佛法難以受到保護,以致佛陀的正法將有面臨消失的可能,如:《楞嚴經》中的“楞嚴咒”……等密咒。
東密上師王弘願阿阇黎說過:“況灌頂受法,惟兩部爲嚴,若顯密雜部,如釋迦如來所傳密咒,更未嘗以爲沾沾矣! 法華般若,暨一切顯教之經,大抵皆說咒加持,而未嘗有灌頂師受之囑。即大悲、准提、陀羅尼集經等,純說密咒者亦然!”
但這不代表說“所有的”密法密咒,皆可“自修持誦”。所以諾那活佛有開示:“密宗上師所傳的特別法,是不許向別人說明及無上師指導自行修持的,說了,就失去密意和成不到佛果。”
本文所說的是最理想的修學狀態,當然每個人接觸准提法都有不同的因緣,這無法去否認,也不能說絕對不如法,否則就很容易就斷了衆生的因緣。
若在因緣具足的條件之下,則必須求具德上師傳授。印光大師也說:“密宗不經阿阇黎傳授,不得誦咒結印,否則以盜法論,此系至極尊重之意。若有有道德之阿阇黎,固當請彼傳受。”
印光大師更說:“僭冒者,謂妄充阿阇黎也。作法何礙,畫梵字作觀,均可照儀軌,但不可自命爲已得灌頂之阿阇黎耳。”
其實密續所說最主要的就是怕師心自用,自封上師之輩。若存有我慢、師心自用等態度而不求法,甚至無傳承開許自稱上師這更爲嚴重。對于准提法門將不是常態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會導致法門的衰微。
《准提法之密教修持探討(普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