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佛母的家\普光 整理
“結此契。心想阿迦尼瑟吒天宮中毗盧遮那如來十地菩薩圍繞集會中。請准提佛母聖者。乘七寶莊嚴車辂。車辂上有白蓮花座。”(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唐天竺叁藏金剛智譯)
“由誦真言結印加持故。七寶車辂至色界頂。准提佛母並八大菩薩及諸聖衆眷屬圍繞。乘七寶車辂”(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不空奉 诏譯)
在《一切經音義卷第二十叁》中解釋“阿迦尼瑟吒天宮”曰:
“阿迦尼吒天(具雲阿迦尼瑟吒天此雲色究竟天也廣釋如上第二十二卷中)。(T54n2128_p0457a07(00))”
認識叁界
欲界六天
從大地水輪以下,到他化自在天,都叫做欲界,因爲這裏的衆生還有情欲。自下至上,共有六天。
一、是四王天(四大天王,分統四大部洲,離地四萬二千由旬,宮殿齊于日月),
二、是忉利天(梵語忉利,我們叫做叁十叁。中間爲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輔臣,合成叁十叁,故名叁十叁。不是自下至上的叁十叁。離地八萬四千由旬),
叁、夜摩天(這天以上是仙家所不知道的,故道書上沒有這些名號),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每過一劫,都有火災壞之。這中間的壽命長短、宮殿城邑的情形、身衣輕重等都載佛書,不再詳述。
色界十八天
由欲界面上,有色界天在那裏。因爲這上面的衆生只有色身,沒有男女的欲望。自下至上,共有十八天。
一是梵輔天,
二是梵衆天,
叁是大梵天(這叁天叫做初禅,每過一劫,也有火災毀壞),
四是少光天,
五是無量光,
六是光音天(這叁天叫做二禅,每過七劫,就有水災毀壞),
七是少淨天,
八是無量淨天,
九是遍淨天(這叁天叫做叁禅,每過64劫,就有風災毀壞),
十是福生天,
十一是福愛天,
十二是廣果天,
十叁是無想天(這四天至下面色究竟天共九天,叫做四禅,以上叁災都達不到),
十四是無煩天,
十五是無熱天,
十六是善見天,
十七是善現天,
十八是色究竟天(這五天又叫做五不還天)。這十八天都修道行與禅定福樂,只不過他們中間禅定大小深淺不同罷了。
色究竟天上,有摩醯首羅(譯爲“大自在”)天王,威權至尊,是婆婆世界(“婆婆”譯爲“堪忍”,是我們這個世界,衆生安于十惡,忍受叁毒及各種煩惱不肯出離,簡稱忍土的主宰),統轄萬億他化天、萬億化樂天、萬億兜率(譯爲上足、妙足、喜等,對五欲境,知止足)天、萬億夜摩(譯爲時分,隨時受樂)天,萬億忉利(叁十叁)天、萬億四王天、萬億日天子、萬億月天子,欲界各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看見他的情形。
無色界四天
由色界再上,又有四天。
一是空無邊天,
二是識無邊天,
叁是無所有天,
四是非想非非想天。
因爲這裏的衆生色相都無,心識住于微妙禅定,所以叫做無色界。
這是叁界的最高處。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還不了悟“妙覺明心”。因此天福一盡,又入輪回。以佛眼來看,總稱爲未出世的凡夫。
解釋色界天
色,變礙、示現之義。色界,意爲色所屬之界。叁界之一。又作色天、色行天。乃有淨妙之色質的器世界及其衆生之總稱,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處。
此界之衆生雖離淫欲,不著穢惡之色法,然尚爲清淨微細之色法所系縛,故爲別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無色界,而稱色界。此界之天衆無男女之別,其衣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爲食物及語言。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淺深次第而分四地(即四禅天、四靜慮處)。
初禅諸天總稱爲離生喜樂地,二禅諸天總稱爲定生喜樂地,叁禅諸天總稱爲離喜妙樂地,四禅諸天總稱爲舍念清淨地。 據俱舍論卷八載,初禅、二禅、叁禅等叁地各有叁天,第四禅有八天,共十七天,即:
(一)初禅叁天:
(1)梵衆天
(2)梵輔天
(3)大梵天
(二)二禅叁天
(2)無量光天
(3)極光淨天
(叁)叁禅叁天:
(1)少淨天
(2)無量淨天
(3)遍淨天
(四)四禅八天:
(1)無雲天
(2)福生天
(3)廣果天
(4)無煩天
(5)無熱天
(6)善現天
(7)善見天
(色究竟天
順正理論卷二十一釋其名義謂(大二九·四五六中):“廣善所生,故名爲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後殁故、威德等勝故,名爲大。大梵所有、所化、所領,故名梵衆。于大梵前,行列侍衛,故名梵輔。
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轉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
淨光遍照自地處故,名極光淨。意地受樂,說名爲淨,于自地中此淨最劣,故名少淨。
此淨轉增,量難測故,名無量淨。此淨周普,故名遍淨。
意顯更無樂能過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雲密合,故說名雲。
此上諸天,更無雲地,在無雲首,故說無雲。
更有異生勝福方所可往生故,說名福生。
居在方所,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
離欲諸聖,以聖道水,濯煩惱垢,故名爲淨,淨身所止,故名淨居;
或住于此,窮生死邊,如還債盡,故名爲淨,淨者所住,故名淨居;或此天中,無異生雜,純聖所止,故名淨居。
繁謂繁雜,或謂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繁廣天中,此最劣故,說名無繁,或名無求,不求趣入無色界故。
已善伏除雜修靜慮上中品障,意樂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或令下生煩惱名熱,此初離遠,得無熱名;或複熱者,熾盛爲義,謂上品修靜慮及果,此猶未證,故名無熱。
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德易彰,故名善現。雜修定障,余品至微,見極清澈,故名善見。
更無有處于有色中能過于此,名色究竟;或此已到衆苦所依身最後邊,名色究竟;有言色者,是積集色,至彼後邊,名色究竟。
此十七處,諸器世間,並諸有情,總名色界。”
何謂五淨居天
五淨居天,又稱五不還天、五阿那含天或略稱爲五淨居、淨居,爲色界[1]第四禅諸天中的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五天。淨居,爲已證得叁果(不還果)的阿那含聖者才能投生之地。換言之,在淨居天裏,不僅無凡夫,連初果、二果聖者也無,純粹爲證得不還果者才能投生之處。又,投生至該地的阿那含,不會再回到較下層的界地,而會在該地證入般涅槃。
雖然只有阿那含才能投生淨居天,但並非所有的阿那含都一定投生該處,那些擁有較低層次禅那的阿那含,會投生到其他色界諸天。然而無論如何,所有阿那含必定會投生到色界天,因爲他們已經斷除了系縛有情投生欲界的欲欲(k
mar
ga)。[2]色界地,乃生前已修習而證得某種色禅,且至死之時都沒有因懈怠而退失該禅那者死後所投生之地。循此可知,會投生淨居天者,必是生前證得四禅且死時仍無退失該禅那的阿那含聖者。
至于阿那含會投生五淨居的何地,首先,有依其“五根”中何者爲顯著而決定者,亦即:
“信根”較強者投生到“無煩天”(梵文av‥ha、巴利aviha);
“精進根”較強者投生“無熱天”(梵文Atapa、巴利atappa);
“念根”較強者投生“善現天”(梵文Sudar§a、巴利suddassa);
“定根”較強者投生“善見天”(梵文Sud‥§ana、巴利sudassi);
“慧根”較強者投生“色究竟天”(梵文akani·Eha、巴利akaniEEha)。[3]其次,若依《俱舍論》的說明,雜修五品者,可感得五淨居果,所謂:“由雜修五品,生有五淨居。”[4]論中所謂“五品”,即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雜修此五品,則可分別感得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五淨居果。
除此之外,五淨居天在密教裏另有所指,即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東方最北之五尊,或稱五淨居衆、五天子:
(一)自在天子,配于色究竟天;
(二)普華天子,配于善見天;
(叁)光鬘天子,配于善現天;
(四)意生天子,又稱滿意天子,配于無熱天;
五)名稱遠聞天子,又稱遍音聲天子,配于無煩天
報身佛國色究竟天淨土Akanistha
音譯阿迦尼吒、阿迦尼師吒、阿迦膩吒、阿迦抳瑟搋。又作礙究竟天、質閡究竟天、一究竟天、一善天、無結愛天、無小天。
乃色界四禅天之最頂位。色界十八天之一,五淨居天之一。此天乃修最上品四禅者所生之處,其果報于有色界中爲最勝。
關于此天衆生之壽量,大樓炭經卷四謂,壽長百劫,然亦有夭折者。長阿含經卷二十謂,壽長五千劫,或稍減。立世阿毗昙論卷七、俱舍論卷十一謂,壽量一萬六千大劫,身量一萬六千由旬。
“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羅(Mahes-vara)豎生在額頭上的那只“頂門眼”。《在智度論》卷二描繪道:“摩醯首羅天,秦(漢)言大自在,八臂叁目騎白牛。”
色究竟天上,有摩醯首羅(譯爲“大自在”)天王,威權至尊,是婆婆世界(“婆婆”譯爲“堪忍”,是我們這個世界,衆生安于十惡,忍受叁毒及各種煩惱不肯出離,簡稱忍土的主宰),統轄萬億他化天、萬億化樂天、萬億兜率(譯爲上足、妙足、喜等,對五欲境,知止足)天、萬億夜摩(譯爲時分,隨時受樂)天,萬億忉利(叁十叁)天、萬億四王天、萬億日天子、萬億月天子,欲界各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看見他的情形。
色究竟天是凡聖共處的世界,居民中一般天人和菩薩都有。
這裏住的菩薩,主要的任務是完成成佛過程中的報身修行。
佛的色身(有形有相的…
《准提佛母的家(普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