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准提佛母的家(普光)▪P2

  ..續本文上一頁身體)分報身和化身兩種,報身常住色究竟天。化身分殊勝化身和一般化身。

  報身是經過福慧雙修後得到的福報,是一切化身産生的源泉,只有登地見道以上菩薩才能看見。

  密教相傳,佛陀示現爲圓滿報身佛之身,于“色究竟天”傳授許多密法。

  色究竟天有兩重,第一重是聲聞、菩薩所處的地方,我們凡夫到不了;另外一層只有佛菩薩才能去,那是最高的一層,所以二乘聖者跟菩薩所處的色究竟天,是化身佛的地方,最高的是報身佛去的地方,只有佛與登地的菩薩可以去。

  彌勒佛所在的兜率天,密宗的報身佛所在的色究竟天,都不只是普通的天界。普通的天是天人所居。

  釋迦世尊所現的身,我們現在看見的,是化身;釋迦牟尼的報身,居色究竟天,爲諸十地菩薩恒常說法。色究竟頂天,是毗盧佛的願力形成淨土,爲諸佛弟子說法處。

  大日經─住心品在金剛法界宮說。金剛法界宮是在色究竟頂天的一處,諸如來及本師佛傳法之處。色究竟頂天是毗盧佛傳法之處,不是一般人所說的“色界天”。

  “金剛持佛”,爲釋迦牟尼佛在色究竟天轉密乘*輪時稱號,亦即爲釋迦佛在演講密法時所現身相,故爲密宗之秘密主。其形象爲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剛杵,左手執金剛鈴,表示金剛部菩薩摧毀敵魔之堅毅智力。

  他受用土的概念

  這一刹土即第七識轉依平等性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無漏純淨佛土因緣成就,隨于十地菩薩所宜變爲淨土,其土即以無漏色蘊四塵或五塵(同上)爲體性,有十八圓滿,如《佛地經論》所說。本刹土即一般所說的華藏世界,份量的大小依窺基解爲隨十地菩薩所宜,大小不定。《智度論》卷五十說:

  (一)叁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化佛世界)一時起,一時滅;

  (二)如是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

  (叁)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

  (四)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

  (五)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報佛世界);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

  龍樹菩薩在這裏舉出了叁千大千世界,佛世界,佛世界海,佛世界種,報佛世界,共五個次第。西藏譯《金剛手灌頂續》說一日月所照臨爲一世界,百俱胝(十萬萬下同)世界爲一叁千大千世界,百俱胝叁千大千世界爲一華藏世界系,百俱胝華藏世界系爲一中系(佛世界海),百俱胝中系爲一大系(佛世界種),百俱胝大系爲一圓滿華藏莊嚴世界相(見克主結《密宗道次第論》,法尊法師譯)。這一次第和龍樹菩薩所說相合,但數量更爲明確。此一圓滿華藏莊嚴世界種即爲他受用身佛毗盧遮那所應化的範圍,詳細的安立如《華嚴經》廣說。

  後代密宗立五部如來的他受用佛土,中央爲毗盧遮那佛土,另外東方有阿觸佛土,南方有寶生佛土,西方有阿彌陀佛土,北方有不空成就佛土。實際上,依《華嚴經》意,像華藏世界這樣的佛土,在十方也是無量無邊不可數計的。他受用身和他受用土也是一合相,因此他受用身量的大小也即以刹土的大小爲範圍,隨地上菩薩的根機而所見不同。

  這他受用身,在經論中也說住色究竟天。這色究竟天依《長阿含經》卷十八,《大智度論》卷七,《大毗婆娑》卷一百叁十叁和一百叁十四,《俱舍論》卷十一,以及《華嚴疏抄》等所說,千四洲日月乃至千梵天爲一小千世界,百萬(千千)日月乃至百方初禅天及千二禅天爲中千世界,十億(百俱胝=千千千),日月乃至百萬二禅天及千叁禅天爲叁千大千世界,第四靜慮其量無邊(經論各說數量不同,茲略取一義)。大毗婆娑說:“由此若依第四靜慮起有身見極難除斷,以執無邊地爲我故。”

  色究竟天爲第四靜慮之極頂,依其爲毗盧遮那住處之義,當即以圓滿華藏莊嚴世界種爲範圍。這一天是色界的邊際,依義當爲一報身佛所化有情所感色法的邊際,所以形量極大。

  准提法流

  唐密一般以准提菩薩接引初機。准提菩薩乃密宗胎藏界蓮花部遍知院中之一尊,原屬他受用身攝。

  但《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不空譯) ,則是佛在逝多林給孤獨園所說,是屬應化身法範圍。所以准提法包括應化和他受用兩部分,由等流法身而入他受用身。

  同時,《七俱胝獨部法》(善無畏譯),則以准提法是七俱胝佛母所加持,統攝二十五部神咒(佛部、金剛部、蓮花部、寶部、羯磨部,此五部各部互攝,共成二十五部),所以有大威力,因此,一般凡夫皆能相應。

  此法緣起,則是佛爲憫念未來薄福衆生而說。經雲:[薄福無善根衆生,但能誦此陀羅尼,皆得菩提芽生,決定菩提成就] 。

  《七俱胝獨部法》雲:[此咒及印,能成就一切白法功德,不揀擇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擇穢淨;但依本法,無不成就]。對世間法合理願望,法驗無不顯著。而按本尊圖像,隨機所感,有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八、叁十二、八十四臂各尊之別。八十四臂尊攝八萬四仟法門和無量偈誦。今通用之十八臂尊,主要攝十八不共法,使當機由肉身證等流法身,再進而證他受用法身。

  准提菩薩由他受用身出到等流法身,爲了普攝群機所以手眼很多,對不同當機示以不同法門,從而引入相應本尊而證即身成菩薩位,對未破俱生我執的當機,則以施無畏印破除六塵見。對未破俱生法執的當機,以把劍手與教令輪身相應,以火大力盡焚賴耶中因緣所生法。

  對己見佛性的當機,則以賢瓶印與正*輪身相應,以水大力普潤諸法種以速開蓮花眼。對求生西方淨土的根基,則以蓮花手與觀世音菩薩相應,導入甘露法門。

  其第二右手施無畏印還在一切旁機行者,無論其根基如何,祗要信心堅定,依法而行,精進不懈,皆可直破叁關(分別二執、俱生我執、俱生法執),破法我二見與般若波羅密多相應。對只求世間福利之人,以本尊印明加持,堅持不懈,亦可得世間法種種成就。

  准提佛母的眷屬

  二龍二天子八菩薩

  經軌雲:“蓮花下畫水池。池中難陀龍王塢波難陀龍王。拓蓮花座。左邊畫持誦者。手執香爐瞻仰聖者。准提佛母矜愍持誦人。眼下顧視。上畫二淨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花鬘向下。承空而來供養聖者。”

  (一)二龍

  難陀龍王(Nanda):

  難陀,梵名 Nanda。又作難途龍王、難頭龍王。意譯爲喜龍王、歡喜龍王。八大龍王之一。與優波難陀(跋難陀)龍王爲兄弟,故一般將二龍王連稱爲難陀跋難陀龍王、難途跋難陀龍王。難陀善能順應人心,以調禦風雨,深得世人歡喜,故有喜龍王等名稱。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及大寶積經卷十四載,此龍王有七龍頭,性頗凶惡,後爲佛陀弟子目犍連降伏。又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法華經卷一序品等皆載,難陀龍王爲護法龍神之上首。 于密教中,此龍王住于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南、西、北叁門內之右側,與各門內左側之跋難陀相對。據大日經疏卷五載,此二龍王頭上皆有七龍頭,右手持劍,左手執□索,住于雲上。[八十華嚴經卷六十四、北本涅槃經卷一壽命品、大日經具緣品、秘密漫荼羅品、法華經玄贊卷二、大日經疏卷十、卷十六、出叁藏記集卷二竺法護譯經條](參閱“優波難陀龍王”6405) p6723

  塢波難陀龍王(Upananda):

  八大龍王之一。難陀龍王之弟。于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之西門及南門。身呈肉色,頭有七蛇,右手執劍,左手開展。 p4177

  佛出生時,世間出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瑞相,天地中發生了六種歡喜震動,放出大片光明,難陀龍王與優波難陀龍王兄弟于虛空中吐清淨水,左雨溫水,右雨冷泉,一溫一涼的爲這位新生太子沐浴,太子出生後,向四方各走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叁界皆苦,吾當安之。”

  難陀、邬波難陀二龍王:

  敘述此二龍王有大威德,飲食與諸天同妙味,且金翅鳥王不能加害。此二龍王常于每日叁時吐出毒氣,致使人民鳥獸不得安住,諸修行比丘容顔憔悴,後佛派大目犍連降服此二龍王,二龍王皈依佛後,常化做長者形來諸佛所,聽聞經法。後二龍王于佛所遇勝光王,因敬法故未禮敬勝光王,勝光王怒而欲殺之,二龍眷屬知而心生嗔恚,猝起雲電下刀杖劍輪欲殺害勝光王及其人民,由目連大慈威力,使刀杖劍輪悉化做七寶;勝光王由佛告知方自知己過,禮謝目連,並向二龍王忏悔罪過。諸弟子遂問佛此二龍王前世所造行業。佛先告誡弟子:

  “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並敘說二龍之本生善惡行業,是“譬喻本生”的形式,亦是“業報譬喻”的性質。

  (二)二天子

  淨居天子

  梵文Suddha,白色色身,一首二臂,頭戴天冠,身駕祥雲,手中寶瓶盈滿寂靜、法喜之甘露,用以灌沐供養婆伽梵本尊。

  “淨居天子”,又稱“淨居處天子”、“不還天子”、“阿那含天子”,是叁果阿羅漢所居住天界的統領者。此天界沒有災患離難,所有的聖者,均安住于寂靜、法喜的境界中。

  依照大日經疏第五卷,淨居天子共有五位,依次爲:自在天子,普華天子,光蔓天子,意生天子,名稱遠聞天子。

  五淨居天

  五淨居天,又稱五不還天、五阿那含天或略稱爲五淨居、淨居,爲色界[1]第四禅諸天中的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五天。淨居,梵文 §uddh

  v

  sa、巴利文suddh

  v

  sa,爲已證得叁果(不還果)的阿那含聖者才能投生之地。換言之,在淨居天裏,不僅無凡夫,連初果、二果聖者也無,純粹爲證得不還果者才能投生之處。又,投生至該地的阿那含,不會再回到較下層的界地,而會在該地證入般涅槃。

  雖然只有阿那含才能投生淨居天,但並非所有的阿那含都一定投生該處,那些擁有較低層次禅那的阿那含,會投生到其他色界諸天。然而無論如何,所有阿那含必定會投生到色界天,因爲他們已經斷除了系縛有情投生欲界的欲欲(k

  mar

  ga)。[2]色界地,乃生前已修習而證得某種色禅,且至死之時都沒有因懈怠而退失該禅那者死後所投生之地。循此可知,會投生淨居天者,必是生前證得四禅且死時仍無退失該禅那的阿那含聖者。

  至于阿那含會投生五淨居的何地,首先,有依其“五根”中何者爲顯著而決定者,亦即:“信根”較強者投生到“無煩天”(梵文av‥ha、巴利aviha);“精進根”較強者投生“無熱天”(梵文Atapa、巴利atappa);“念根”較強者投生“善現天”(梵文Sudar§a、巴利suddassa);“定根”較強者投生“善見天”(梵文Sud‥§ana、巴利sudassi);“慧根”較強者投生“色究竟天”(梵文akani·Eha、巴利akaniEEha)。[3]其次,若依《俱舍論》的說明,雜修五品者,可感得五淨居果,所謂:“由雜修五品,生有五淨居。”[4]論中所謂“五品”,即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雜修此五品,則可分別感得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五淨居果。

  除此之外,五淨居天在密教裏另有所指,即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東方最北之五尊,或稱五淨居衆、五天子:(一)自在天子,配于色究竟天;(二)普華天子,配于善見天;(叁)光鬘天子,配于善現天;(四)意生天子,又稱滿意天子,配于無熱天;(五)名稱遠聞天子,又稱遍音聲天子,配于無煩天

  (叁)八大菩薩

  “准提佛母並八大菩薩及諸聖衆眷屬圍繞”(七俱胝准提陀羅尼念誦儀軌)

  八大菩薩

  各經有六種不同的傳說。

  (一)《般舟叁昧經》所說:

  "飙陀和菩薩(賢護)、羅憐那竭菩薩(寶生)、僑日兜菩薩(星藏)、那羅達菩薩(仁授)、須深菩薩、摩诃須薩和菩薩(大善商王)、因坻達菩薩和倫調菩薩(水夭)。"《八吉祥神咒經》中說此八人求道已來無央數劫,于今未取佛,願使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若有急疾,呼此八人名字即得解脫。欲壽終時,此八人便飛往迎之。

  (二)《藥師經》所說: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經中說有人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未堅定的,臨命終時八大菩薩指示西方道路。

  (叁)《七佛八菩薩經》所說:

  文殊師利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飕陀和菩薩(賢護)、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此八菩薩各說大陀羅尼,脫衆生現在諸苦及叁途苦。

  (四)《舍利弗陀羅尼經》所說:

  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籮、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此八菩薩住在欲天,護念受持趣入一切諸法陀羅尼者。

  (五)《般若理趣經》所說:

  金剛手菩薩、觀自在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才發意轉*輪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此八大菩薩攝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叁種,包括佛教一切真言門及一切顯教大乘。

  (六)《八大菩薩曼荼羅經》所說: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通常所造八大菩薩像多依此經。准提會釋亦采此說。

  

  

《准提佛母的家(普光)》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准提伽陀(普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