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德
戊一 超頌勝果
己一 顯極樂勝果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親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首句願我,改是人,則彌顯矣。不生華藏,願生極樂,有四意:一、有緣故,二、使衆生心歸一處故,叁、不離華藏故,四、彌陀即本師故。
己二 總收行願無盡
乃至虛空世間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戊二 追頌校量聞經德
十方斯有無邊剎,莊嚴衆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前偈能校,後偈所校,文並可知。
丁二 追頌五果
戊一 頌增上果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戊二 頌等流果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戊叁 頌離系果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戊四 頌異熟果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成圓滿;
戊五 頌士用果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叁界所應供。
戊六 頌究竟果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言速詣者,如我本師釋迦世尊,未成道前,苦行六年,知非究竟;即思過去諸佛,皆詣菩提樹下,降伏魔軍,成等正覺;即離其處,詣尼連河,剃發沐浴,複食乳糜,氣力平全;詣菩提樹,即成究竟果也。
丙叁 頌勸囑受持
丁一 頌前諸行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丁二 頌顯勝益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丁叁 結成回向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甲叁 結歸
乙一 結彰衆喜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
乙二 歸功佛說
丙一 釋尊印贊
如來贊言:善哉善哉!
此品能說者,普賢;所說者,行願。能導者,普賢十願王;所導者,海衆歸極樂。佛在師子頻申叁昧中,通身暢然,便夭夭申申,從叁昧安詳而起;遂印之曰,善哉善哉!謂妙極妙極矣!
丙二 經家歸功
丁一 功歸佛說
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
言歸佛說者有二意:一、凡諸法會,佛爲化主;說雖通五,經佛印可,即爲佛說。二、華嚴九會,以皆不起菩提樹王,遍一切處,一時頓說,故雲佛說。佛爲能說,諸聖爲能聽。演說下,即所說所聽也。
丁二 時衆受持
戊一 列持衆
己一 菩薩衆
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
此一段文,衆列四類:文殊,及六千比丘,是一類;彌勒,並賢劫諸大菩薩,是一類;無垢普賢,暨灌頂菩薩,是一類;十方塵數菩薩,是一類。六千比丘言成熟者,即文殊辭佛,往于南方;舍利弗亦辭佛,領自徒衆有六千人,海覺比丘而爲上首。至于中路,舍利弗勸令歸依文殊;文殊如象王回旋,觀諸比丘,爲說十種無疲厭心。何者爲十?一、積集一切善根心。二、見一切佛,承事供養心。叁、求一切佛法心。四、行一切波羅密心。五、成就一切菩薩叁昧心。六、次第入一切叁世心。七、普嚴淨十方佛剎心。八、教化調伏一切衆生心。九、修一切劫中成就菩薩心。十、爲成就一切衆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塵數波羅密,成就如來十力;如是次第,爲成熟一切衆生界,成就如來一切力心。諸比丘聞已,得普照法界。清涼序雲:「象王回旋,六千道成于言下。」即指此也。言賢劫者,今是住劫,應名善賢。得名所以,如大悲經雲:「此大千世界,初欲成時,有大水聚。淨居天子,觀此大水,見有千莖諸妙蓮華,各有千葉,金色金光。知有賢人一千,同劫成佛,故名賢劫。」言一生者,唯有人中一次受生,故雲一生。當紹前佛之位,名補處也。言灌頂者,亦名受職。剎利王子受職,父王召集宰輔大臣,諸王眷屬,齊已,取金瓶置四大海水,以灌王子之頂,名灌頂位。菩薩受職,亦複如是,文繁不引。
己二 聲聞衆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連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
舍利弗,婆羅門種。姓拘粟氏,即王舍城,提舍論師之子。父名提舍,母名鹙鹭。即梵語舍利,連父母而受稱故名。年纔八歲,名振四方。與大目連,少而爲友。形容矮小,事山阇耶外道。知非究竟,遂與同學,別訪明師。後值佛弟子馬勝,聞一偈法,即獲須陀洹果。阿含叁雲:「我弟子中,智慧無窮,舍利弗是。」故雲大智。目犍連,摩诃沒特伽羅子,姓也。名拘律陀,王舍城婆羅門種。與舍利弗同師,聞舍利弗說佛偈悟道,亦得初果。各領徒衆百人,投佛出家。經七日後,獲阿羅漢果。增一雲:「我弟子,神足輕舉,飛到十方者,目犍連第一也。」
己叁 雜類衆
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
天,豎有二十八,橫論叁十叁。梵語忉利,所以翻爲叁十叁也。龍有四:一、持天宮殿,不令墮落,名天龍。二、人間興雲致雨,名人龍。叁、能持山河大地,名地龍。四、守護王庫,名王龍。又有四:一、蚻龍,有角者是。二、鷹龍,有翼者是。叁、蛟龍,有鱗者是。四、骊龍,有如意珠者是。龍有五障,不能下雨:一、火大增盛。二、風吹雲散。叁、修羅收雲入海。四、雨師放逸懈怠。五、衆生造孽過重,龍天瞋責,雨亦不下。五中隨有一障,即不下雨也。夜叉,亦名藥叉,此雲輕捷。雌者,名可畏攝。地行者,食啖生靈。雄者,名藥叉,有翅能飛空,唯吃孩兒;居下天,守天城門也。幹闼婆,此雲尋香行,亦食香神。天帝須樂,身有異相,便往奏之,是作樂神也。阿修羅,此雲無端正,男醜女美,有天福,無天德,故稱非天。迦樓羅,此雲金翅鳥,身有四寶色,翅羽嚴麗,故以名焉。緊那羅,此雲疑神,形容似人,體是畜生,頭有一角,故人疑之,名疑神也;是天帝之歌神。摩侯羅伽,此雲大腹行,即蟒蛇蝦蟆之類,年久不死,即成神也。此等繇佛慈悲,早令種諸善根;以其戒緩乘急,希法雨以潤萌芽,冀智藥以除衆苦,故來法會,作外護衆也。
戊二 總彰受行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科雲總彰受行,通前諸衆。文殊所問經雲:「聞說歡喜,信受奉行,有叁種意:一、能說人清淨,不爲取著名利之所染故。二、所說法清淨,以如實知法體故。叁、得果清淨,陳事既周,時衆獲益故。」聞法者,積善于胸懷;受導者,奉言以行學。即所謂各禀習學,流通于未聞也。釋全文竟。(完)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谛閑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