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慈舟法師)▪P9

  ..續本文上一頁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發菩提心、求願往生。其次受持五戒、持八戒齋、持戒回向、生中上品。不能盡形壽持戒、而能持清淨戒一日夜者、生中中品。其或不能持戒、而能孝親仁物者。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說阿彌陀佛國土功德、求願往生、得生中下品。其有不能持戒修行、多造惡業、臨命終時生大慚悔、遇善知識、教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生下上品。次有毀犯所受之戒、命欲終時、地獄相現、遇善知識提拔、求生極樂世界、生下中品。又次有造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應墮惡道、經曆多劫、或有恐怖、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求生之心切故、十念亦可往生下下品。此人類往生之品位。乃至畜生之中、若鹦鹉八哥、但能念佛、亦能往生。念佛法門攝及畜生。其圓融普及、非其它法門所能及。福建鼓山放生園。有一放生鵝、見念佛堂中人繞佛、彼亦于門外隨人東西繞之、口中喃喃亦念。一日鵝無病而死、置首于門限。時當酷暑、置之數日不臭、無一蠅集、人皆奇之、施主塔而葬之。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誦普賢行願品爲助行。正助合行、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二亦士用果

  《經》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

  《記》士用果名、已如前釋。凡菩薩得佛授記。還願經不可說長大之劫、于十方世界、行菩薩道。利益衆生、要須智慧、方能應機設化。衆生爲所隨、智慧是能隨。故雲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或有人雲、生西方不好行菩薩道、在娑婆世界則易行。此語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衆生皆貪、故能成就施波離密。娑婆世界衆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則功德大。娑婆世界衆生皆剛強、故在此土行忍辱、則能成就忍波羅密。六度萬行皆好行之、然生極樂世界、縱不蒙佛授記、爲一凡夫、亦具報得神通、勝過娑婆羅漢。如經雲、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薩道乎。

  ○辛叁究竟成佛果

  《經》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

  《記》誦普賢行願品速得成佛。但說久、不可執著定長、說不久、不可執著定短。說不久是攝受語。說久是折伏語。普賢菩薩行願廣大。願久行菩薩行。若有衆生應見佛時未嘗不現佛身、然皆幻化、無衆生相、不妨度幻化衆生。無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轉妙*輪」、即宏法利生、隨衆生根器而利益之。未來劫海無窮盡、而廣行利益衆生亦無窮盡。

  ○丁叁結勸受持叁、一結前勝德

  《經》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記》結持經勝德、勸受持也。前已偏舉諷誦一行、通明五果、今略舉衆行。即書寫、供養、轉施、聽聞、披讀、受持、演說、諷誦、思惟、修習。十中舉四略六。曰受持、讀、誦、廣爲演說。如此種種功德、隨有其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知也。衆生不知、叁乘知不究竟、故曰余無知者。

  ○二正明勸持

  《經》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

  《記》此勸善財及在會大衆。聞此願王、勿生疑心、誠心而受。聞之于耳、領納于心、受持讀誦。爲化他故、又複書寫廣爲人說。

  ○叁重舉勝德

  《經》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記》謂讀誦演說普賢行願品之人、仗普賢願王之力、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報、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有事有理。約事。如常說、距此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名阿彌陀佛。約理。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雲無量光。無量光即如如智。無量壽即如如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豈僅寂光涅槃四德中一樂德而已哉。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動。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舉一具四。凡夫有四倒。無常計常、不樂計樂、非我計我、不淨計淨。聲聞雖翻凡夫四倒、而常計無常、樂計非樂、我計非我、淨計非淨之四倒。大乘菩薩始翻聲聞四倒。成涅槃真常、真樂、真我、真淨之四德。故雲生西方極樂世界。約理即得涅槃四德之樂德。縱不得涅槃四德、而能究竟出離生死、見佛聞法、悟無生已、不久必得圓滿涅槃四德也。

  ○丙二偈頌二、丁初標舉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記》標舉說偈儀也。「重宣」即重頌也。重頌有四義。一爲後來之人得聞故。二雖聞未解、說偈令悟故。叁長行文略、以偈廣之、令了解故。四爲結句易受持故。觀十方之機、即是加被有緣衆生令增智慧也。

  ○丁二正頌叁、戊初頌正示普因二、己初別頌前十門八、庚一頌禮敬諸佛

  《經》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複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記》初二句、頌所禮敬之諸佛。豎窮橫遍也。「所有」乃心中所有亦即法界所有。心即法界故。心包太虛、大而無外、叁世十方佛、皆在心中。第叁句能禮相也。我乃普賢真我、揀非衆生爭人我之虛妄我。真我大公無私愈用愈廣大、真妄皆在一心公私之轉變、心無私、即清淨意。以率身口亦皆清淨矣。第四句能所周遍。「一切遍禮盡無余」者、即一身遍禮多佛也。十方叁世佛、同共一法身。一身禮一佛、即成一身禮多佛。第五句能遍因。普賢行是智慧行、行遍法界、故能禮法界所有之佛以威神力即神通。後叁句別顯禮相。謂多身禮多佛、即自如理智、所起之威神力。故一身能現多身。多身各各能禮多佛、又即如理智起如量智故。能現剎塵身、一一又禮剎塵佛。故有四料揀。曰一身禮一佛、多身禮一佛。一身禮多佛、多身禮多佛。由第一句隨觀智而成後叁句妙境。

  ○庚二頌稱贊如來

  《經》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記》初四句所贊、次四句能贊。初句「塵數佛」者。即無盡佛也。次句無盡塵、一一塵中亦有無盡佛。「深信」即能贊因也。有深信之智、始信塵塵之中皆有塵數佛「充滿」、而爲所贊。各各佛前、以無盡音聲稱贊之。無盡聲者、叁世間所有聲也。如象聲、馬聲、車聲、風聲、雨聲、說法聲。皆以智、轉爲稱贊如來之聲。一一聲又出無盡妙言辭。贊佛功德盡未來劫、贊猶不盡、故曰功德海。又善修觀行者、贊一佛即贊多佛也。

  ○庚叁頌廣修供養

  《經》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記》最勝花鬘、勝過一切也。最妙華鬘、妙有華鬘也。華鬘分說、最勝妙之華、最勝妙之鬘。合說。以最勝妙華、貫穿成鬘、供養如來。佛固不用人供、但行菩薩道要成佛、必須供佛。表法、華者心華、唯心所現。又智慧華也。鬘者鬘網、智慧重重也。「香」表戒定慧香。「傘蓋」表法性理體、爲大白傘蓋也。以傘蓋供佛、願佛蔭覆衆生之意。前二偈皆叁句供具、末一句正供養。第叁一偈表勝解深信。長行先信後解、此偈頌先解後信。衆生對于佛法、或先解後信、或先信後解、各有其義。先解後信、揀非迷信、先信後解。即是從信起解、解以成信。如華嚴經中賢首品、即先信而後解、大開圓解、有深信勝解、即信得澈底。叁世佛者。過去佛久已涅槃、現在佛現座道場、未來佛九法界衆生皆是。乃至一跳蚤亦具佛性、皆未來佛、一一佛前、皆以普賢行願、普遍供養。普賢行願、彌遍法界、豎窮橫遍、無時無處不修供養。

  ○庚四忏除業障

  《經》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縱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記》惡業極多、束廣爲略、不出十惡業。無始即無頭、有二義。一者一一衆生、過去還有過去。過去還有過去、無頭可尋、故曰無始。由無始貪嗔癡惑、使身語意生諸惡業。而此惑業又依無始不貪不嗔不癡之真如、不覺妄有。既稱妄有、實無頭緒、故曰無始。此言無始妄本空。信妄本空、知真本有、即是廣大勝解深信之心。佛之所以爲佛者、空本空之妄故。衆生之所以爲衆生者、迷本有之真故。又者經雲、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似說無明有始。執此而言、諸佛已成佛、還有一念不覺時、如是即爲謗佛。衆生無始、本來是佛、蓋約理接流之談也。有其理而無其事。爲接引衆生故作是說。實因修行人初斷人我執繼斷法我執、進而斷種子習氣。斷至最後一分生相無明、即說是最初起的一個頭。又者現前一念、即是無始。猶如翳眼見空華、又如夢中所見境、皆是無始。雖無始而念念中有也。貪嗔癡若本有實有者、即無人能破、亦即無人能成佛。克其本體、諸佛于成佛證到時、即證到本來是佛。真本有者、以無念故、不貪嗔癡。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貪嗔癡。學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大家聽法要善聽。上次倓老法師講心造諸如來、即是心造諸佛。又雲。及種種五蘊。即心造九法界衆生。並雲。若說是真心造固然好。若說是妄心造則更好。若不善聽、必落儱侗之病。華嚴經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妄心修行、欲成菩提、猶如蒸沙欲作佳馔、縱經塵劫、終成熱沙、非飯本故。是故欲以妄心成…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慈舟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