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福德,總修啊!那麼供養非常重要,世出世間法都講求。
在世間法來說,在中國孔老夫子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生從事于教學,他沒有做其他的事業。換一句話說,他的生活沒有來源,沒有依靠。他教學是私人教學,那個時候政府沒有辦學校,國家又不給他薪水,他生活怎麼辦呢?學生供養。而學生供養是隨著學生的家境,老師決定不計較的,不像現在收學費,規定一定多少,沒有。你有能力,多供養一點;沒有能力,少供養一點;在非常清苦、清寒的學生,老師還要供養他,他是一個很可教的學生,但是家境太困難,沒有辦法生活,老師還要貼他。那麼佛法,諸位曉得更是一種盡義務的教學,絕對不講求報酬的;如果沒有人供養了,他只好走,此地沒有人供養,到別的地方去,爲什麼?這個地方活不下去了,生活不下去了,那只有到別的地方去,所以出家人是雲遊四海,那個地方有因緣;實在講就是那個地方人肯供養,他才可以住下來嘛!到這個地方沒有人供養,那沒飯吃,只好到別的地方去了,到處去托缽。
那麼我們要想真正把個好的善知識留下來,叫他住在這個地方,在那裏教學,那一定要修供養。供養不在多,這個諸位一定要明了,供養一多就害人了,就把人害慘了。初發心出家,真是個個都是菩薩,到最後一接受供養,供養多的時候,個個都還俗了,都回家了。出了家,他沒有産業,什麼都沒有,錢一多了,好,人家供養一個房子送給他,他有了家了,出了家,把他送回去,你回家好了,回了家了;銀行裏頭也有存款了,跟世俗人有什麼兩樣;出家人叫人瞧不起在此地,佛法的衰,衰在此地。佛規定的對出家人的供養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沒有聽說供養房子的,沒有,決定沒有。維持一個最簡單的生活,他什麼都沒有,心決定在道上;如果他有了,心裏就患得患失,他有貪欲,貪心也增長了,貪不到,嗔恚心也增長了,那造的罪業也太多太多了。
出家人爲什麼造那麼多罪業?每一個在家人供養的都有責任。所以佛法滅,滅在那裏?出家人固然不好,在家人害的呀!害慘啦!所以這個要知道。尤其是出家人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心,人家供養的時候又不能不收,收了怎麼辦呢?趕緊布施掉,不能留,留了之後決定墮阿鼻地獄,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毀滅佛法墮阿鼻地獄,萬萬不可。我在國內外講席上,我都勸勉大衆,供養是必須的,不能過分,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而且供養要平等地供養,一個道場要興,一個地方上佛法要興,必定是高僧大德人數要多才能興。一個人兩個人,沒有辦法,所以僧團最低限度是要四個人,四個出家人以上才是一個僧團,不足四個人不能稱僧團。龍天護法護誰?護持僧團。
今天我們要找一個道場,四個人以上在一塊共住,能夠守六和敬,能夠同一羯磨,我們找不到。所以今天這個世界上沒有道場,沒有一個真正佛法的道場,我們感覺到非常地悲哀。佛法自從釋迦牟尼佛起,佛法生活方式是民主自由,他是真正做到了。所以羯磨呢,就是會議,它是民主製度,四個人在一塊,無論什麼大小事情,四個人開會,多數贊成通過,沒有說那一個人作主的。佛在世也是一樣,有什麼事情宣布,它這個通過的方法是默認,宣布之後大家不講話,就承認,就通過了;如果有意見,你就提出來說。羯磨是梵語,翻成中國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開會,就是議決,在我們中國過去方法叫羯磨,就是開會、會議、決議,所以佛法是民主自由。不能守六和敬,不能做羯磨,就不是佛法的道場。
所以諸位你們將來看什麼樣道場,要從這個角度上去觀察,它是真正的道場,還是虛有其表的道場,不難得知啊!供養說廣修,因爲它的範圍非常之廣泛,剛才跟諸位說了,因爲你性德廣大,你要不廣修,性德不能夠顯現。前面跟諸位說明十願,願願都是顯性德的,那麼這個地方所說的,注解上偏重在事,其實理事它都具足,這個注解在事相上,“廣羅五塵貴品。修飾百味珍馐。陳供法界如來。奉養十方海會。”這些講的都是說在事相上。諸位聽我剛才所說的似乎只是我們在家信徒對出家法師要供養,我們學生對老師要供養,那麼出家法師跟做老師怎麼樣呢?他也要廣修供養,供養之後有多余的呢?就要布施,不能放在那個地方。
那麼還有人說,我供養的錢放在銀行裏,攢,攢到一筆相當數字了,我再來做一個好事情,這樣好不好呢?不錯啊?實際上不可以。爲什麼呢?你的心已經攀緣了,心不清淨。隨手布施,心清淨,不攢積,有多小舍多少,清淨,這樣才如法。底下一段講境界相也非常地廣大,跟前面一樣“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這個也是叁種無盡,佛刹無盡、諸佛無盡、菩薩海會無盡,都是我們供養的對象。“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這是能供之心,跟前面兩段意思也相同。
如果沒有普賢行願的法力加持,自己甚深信解就做不到,所以這個十大願王的的確確不是一般人能夠修學的,爲什麼?他沒有這麼大的心量。這個心量實在是太廣大了,決定用的是清淨心、平等心來修這個法門。那麼下面舉所供之物,“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這一句是總說,底下就舉幾個例子。“所謂華雲,鬘雲。”這是花,鬘也是花,花穿成花環就叫做鬘,印度人有這個習俗,花穿成一串套在脖子上,這是花鬘。“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那麼這是舉幾個例子,在這一段注解裏面寫得很詳細,諸位自己去看。
經文裏面有幾個字是必須要曉得它表法的意思,這是我們在經上常常會看到的,它用雲,花雲、鬘雲、天音樂雲,它都用一個雲, 在華嚴經上我們見到太多,一切經上也常常看到。雲代表非有非無,我們看到雲彩,坐個飛機到上面去看沒有了,代表非有非無。我們要不要用這些供呢?要供。能不能執著呢?不能執著。誠心誠意去修供養而不執著,無分別無執著,雲是取這個意思,這叫真正供養,才能顯自己的性德。那麼世間人供養,他著相了,著相有沒有福?有福。著相的福小,福報小,人天善果,小果,不能稱性。因爲普賢十願,願願都要顯性,著相就障礙了見性,所以它用這一個字。而且還有一個常用的字,就是用天,天不但是有尊貴的意思、高顯的意思,同時有自然的意思,天然之物。這個取隨緣而不攀緣,這個就是天然,就是自自然然地供養,不要刻意去尋求,刻意尋求又是攀緣心了。
攀緣,心就不清淨;隨緣的心是清淨的,所以它有這個意思在。供花,花代表因,所以所有供養,諸位要曉得都是供養自己的法性,依養自己的自性,見到花想到自己要修因,花代表因行。花非常美,想到我們現在自己有許許多多煩惱,煩惱是迷失自性而生的、變現出來的,所以煩惱與性德是一個東西,迷了是煩惱,悟了是性德,性德美呀!真善美呀!所以覺悟之後,把所有醜陋的煩惱都變成真善美慧的性德。那麼它在具體代表在經上講,代表六度,代表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如果加上十度就後面是,方便、願、力、智,這個就十波羅密,也就是菩薩修學的十個綱領;所以供花代表這個意思,看到花了,念念不忘修六度因行。所以它供在那裏不是好看的,它裏面代表有意義的,是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讓自己迷失了自性,它取這個意思,所以供花。
那麼供音樂,前面說過了,音樂是表稱贊如來的意思。所以我們用梵呗、歌詠、贊佛,這是音樂;前面跟諸位講過很多,它的作用非常廣大,效果非常地殊勝。傘蓋,傘跟蓋是兩種東西;傘是遮太陽的,遮陰的,也可以遮雨的,古時候傘圓形的,諸位在寺廟裏面你還能看得到。蓋是寶蓋,蓋是防灰塵的,那麼這也是裏面有表法的意思,這就是預防五欲六塵,不讓五欲六塵染汙了自性,取這個意思,你一定要懂得。所以佛門裏一切的陳設全是教學的藝術,它叫你一看,你心裏就體會了。我們在這個世間,無論在什麼所在,心地要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你自性上好比就有了傘了,有了蓋了,取這個意思。
衣服表忍辱,忍辱衣。衣是禮,在儒家是禮,行禮的時候,要穿上禮服。衣服遮羞的,有忍辱的意思,所以見了衣,穿上衣,就要曉得修忍辱波羅密,就是曉得修禮敬諸佛,它代表這個意思。所以供養衣服。香代表的意思尤其是多,我們贊子裏面有戒定真香,所以香表戒、表定、表慧,五分法身相,表解脫,表解脫知見。在我們初學人來講,它表性香,它又代表性,所以佛門裏頭香用得非常廣泛;家裏面有佛像的時候,可以燃香,在佛像前面燃香,它代表這個意思。如果自己聞到香、燃香的時候,心裏面不能想到戒、定、慧、五分法身香,你這個香沒有供佛。這供佛是供自性佛,你能夠想到這些,提醒你自己信解,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它能提醒你這個,這就是供養自性真佛。
燃香供佛是供這個,這個彩畫、泥塑、木雕的佛,它不須要供啊!這個是代表形象,表法的;真真是自性要能夠回光返照,那麼這種設施才能收到教學上的效果。所以處處提醒自己自性要覺,不能迷;自性要正,不能邪;自性要淨,不能染,沒有一樣設施不是提醒自己的。所以供佛你要曉得是供自佛,不是供他佛;因爲自佛常常會忘掉,用個他佛,一看那個,哦!我也是佛,常常能夠警覺,能夠醒悟,是這個意思。種種是多,香的種類很多。塗香,我想你們女同學天天都要用,香水、香粉塗在身上,都是塗香。你們塗了有什麼用處呢?有沒想到戒定慧,有沒想到性香?沒有想到,所以你們迷失了。從今天起就要覺悟了,噴一點香水要想到這是供養佛,供養自性…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