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39

  ..續本文上一頁,四果才是真正的果地,那麼他所有的功德我皆隨喜。

  

  一般講功德是講定慧,那麼戒算不算功德呢?如果這個戒,因戒得定,那個戒是功德;修戒律而不能得定,那個戒是福德,就不是功德了,它所感得的是人天福報,那麼這是功德與福德我們必須要能夠檢別。要修學真實的功德,這就是說的戒定慧,如果從義理上來講就是修覺正淨。覺正淨的定義、形象一定要搞得很清楚,爲什麼呢?因爲在現前這一個時代我們佛法是衰到了極處,這是我們必須要覺悟的,佛法衰到極處的時候,衆生必定有很大的苦難,不可以不知。現在這個時代跟楞嚴經上講的完全一樣,妖魔鬼怪也都出家了,也都披上了袈裟,也都在那裏講經說法;那是邪,那是正,你沒法子辨別;在這個時代你能夠遇到正法真是你前生多生多劫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能夠接觸到正法。

  

  但是接觸到正法你相不相信呢?很難講,爲什麼?邪太多了,信邪的人太多太多了,那麼多人信他大概是真的?恐怕是有點東西?這裏雖然講正法,沒幾個人,恐怕這個靠不住;你還是要走邪路,這個難啊!這個時候是確確實實法弱魔強,那麼你這一生跟到魔去學,這一生必定空過。那誰是魔呢?誰是佛呢?這個話很難講,剛才講了,魔王力量太大了,徒衆太多了,勢力強大,你得罪他可是招惹了很大的麻煩,所以真正善知識對魔王也不會說的,也不, 會告訴你某人怎麼樣,不會講的。那麼衆生跟到魔去,那沒有法子,他自己沒有善根,那有什麼法子,只好讓他去了。所以看到他墮地獄,看到他墮火坑,沒法子救他,不救他隨他去還好一點,你愈救他,他造的罪業愈重,誹謗正法;他反抗,他信邪他不信正,他贊歎邪誹謗正。所以在這個時期佛菩薩不出世,道理就在此地,這個世間亂了,佛菩薩離開了,走了;諸位一定要記住曆史上有教訓,印度亂了,佛法到中國來了;中國再亂了,佛法又到別的地方去了。

  

  你看在佛經教裏面交代後世弟子,邪見稠林,不轉*輪,衆生知見都是邪知邪見,這個地方不能講經說法,不能弘法,應當要遠遠地離開。守護正法就守住自己,等待因緣,那麼一生當中遇到一個兩個學生,能夠傳授下去,好好地保持到,到將來魔的力量弱了,法有機會弘揚的時候,下面再發揚光大。這個事情不是在一生的事情,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那時就不行,他就沒有法緣,那麼只好等,等到一個慧可傳給他;慧可也沒法子弘揚,也在那裏等;等到道信,一個傳一個,一直傳到第六代慧能大師,這個因緣殊勝了才能發揚光大。所以他們一代一代地守住,能有一兩個人守住就好,命脈就不斷,雖然不能發揚光大,正法命脈不斷。正法決定叫我們自己得清淨心,就是覺正淨;凡是邪法必定是與這個相違背的,你修學的時候你心得不到清淨,你見解不是正確的,你心地是染汙的。如果諸位能從這上去觀察,邪正就不難辨別了,這是一種智慧的觀察,違背了覺正淨,絕對不是正法;能夠叫我們覺正淨天天增長,叫我們迷邪染天天減少,這決定是正法。

  

  所以在今日之下,我們唯一可以依賴的,一定要依賴經典,要依賴古大德,現在的人靠不住;我們學印光法師,學蕅益法師,學蓮池法師,決定沒有錯。他們的著作都流傳在世間,著作很多,只要依個一種、兩種就行了;我這個道場就是依祖師的法門,我們修淨土依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依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依印光大師文鈔裏面的開示,我們走這一個路子,循這一個目標去努力,不是這叁個大師的東西我們不看,縱然要參考也參考古大德的一些著作,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唯一能夠避免邪魔外道擾亂的一個辦法。今天這個世間是險道,非常危險的道,稍稍不留意就走入了邪途、岐途去了,所以說護持正法談何容易呀!所以隨喜決定隨喜別人的善法,決定把別人一切惡法,從自己見聞覺知裏面掃得幹幹淨淨。

  

  正如前面我跟諸位提的六祖大師的開示,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不見,實在講就是心裏面不執著,不執著別人的過失,不說別人的過失,心裏面沒有別人的過失,口裏頭不說別人過失。但是別人的過失清清楚楚,不是不知道,如果完全不知道,那你是個白癡,你是愚癡,連善惡好壞都不分了;自己心裏清清楚楚,可是絕不執著。不執著是沒有嗔恚心,佛對于魔沒有嗔恚心,魔把佛法破壞盡了,佛也沒有嗔恚心。其實魔那有那麼大的力量呢!真正把佛法破壞盡了,魔是個帶頭的,是衆生沒有福啊!衆生要親近魔,把佛法滅掉了,那有什麼法子!是因緣和合,衆生要不聽邪,魔有什麼能力?魔沒有能力呀!衆生修邪是自己毀自己,那有什麼法子呢?那麼換一句話說,你要成就是你自己成就自己,你要毀滅也是你自己毀滅自己,所以佛眼睛裏面看得清清楚楚,決定沒有嗔恚的念頭,他也不會責備人的,那麼像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明了,應當要隨喜要學習的。

  

  南部我不知道這個法師住在什麼地方,好像是在臺南高雄一帶,有一位老法師年歲很大了,開心法師;我這次回國來跟他見過一次面,很難得,正知正見,真正不容易;這個人雖然看起來很土,沒有念過書,沒有認識什麼字,他是斌宗法師的徒弟。像這樣正知正見的人,很少見到,我是這麼偶然一個機會見了面談了幾句話,覺得很難得,不容易,很不容易,諸位將來有機會可以向他請教請教。

  

  再看下面經文,“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不學菩薩就不能成佛,前面講實在講它都有道理,爲什麼呢?一切衆生根性不相同,志趣不相同。譬如有很多同修,他就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各有志嘛!還有很多衆生,他不願意成佛,不想成佛。有一些人,我當個羅漢就好了,他的志願就這麼大嘛!還有的人連羅漢都不願意當,我來生在人天就好了,做人蠻好嘛!他喜歡做人,喜歡享天福。所以佛隨著衆生的願望,都能叫他滿願;你隨喜六道之善,得人天福報;隨喜二乘可以證阿羅漢、辟支佛果;隨喜菩薩可以成佛,佛真是大慈大悲,對于一切衆生沒有一絲毫的勉強,你願意到那裏去,你就到那裏去。佛決定沒有名聞利養,決定不要我這個道場要多少人,要多少徒衆,要怎麼樣。佛沒有這個念頭,並不以此爲殊勝。

  

  所以道場的莊嚴殊勝不是人多,是什麼呢?這個道場就是一個人住個小茅篷,身心清淨第一殊勝,是以清淨爲莊嚴,以清淨爲殊勝。菩薩是效法佛的,是不畏難,不怕苦,幫助一切衆生。所以菩薩的事業太廣大了,世出世間所有的事業幾乎都是菩薩事業,尤其是我們在華嚴經五十叁參所看到的,五十叁位善知識代表世出世法各行各業,全是菩薩事業。難行,無論在那一方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像布施,不但外財能舍,舍得很幹淨,頭目腦髓都能舍,沒有一樣不能舍的。人家向菩薩乞求,菩薩沒有說不滿衆生願的;衆生沒有乞求,菩薩主動地布施,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這是我們應當要隨喜,應當要學習的,要效法菩薩舍己爲人。

  

  我們今天六根的作用,都是爲衆生而施舍的,我們每一天讀經要用眼睛讀經,爲誰呢?爲一切衆生,舍我們的眼力布施衆生,這怎麼說呢?如果不是爲衆生講經,開導衆生,利益衆生,我讀這個經幹什麼啊?我不要讀啊!我一天到晚念一句阿彌陀佛,我決定往生,我看這個經幹什麼?用我的舌根每一天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勸勉大衆,這個也是以舌根布施給衆生,六根的身分是這樣地布施衆生。諸位要記住不是說衆生要眼睛,眼睛割給他;衆生要我舌頭,舌頭割給他,不是這個意思。用我們自己的身分努力從事于幫助一切衆生的工作,這個就是舍,舍眼、舍舌、舍你的頭腦,你要思維要去做,雙手要去做,舍你手;你腳要走,舍你足,一切身分統統布施掉了;無條件地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難,的確是很難,難行能行,要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我一切造作是爲利益、爲報酬、爲自己,那就不是布施供養了;布施供養是沒有想到對自己的報酬,沒有。那麼如果衆生不供養,不供養舍盡了就沒有了;如果衆生有供養,有供養就舍不盡,永無中止地修布施,修隨喜,這個叫行菩薩道,菩薩念念爲一切衆生。那麼像我剛才所說的,我們把衆生暫時把他放在一邊不理會他了,我們老實一心念佛,先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倒駕慈航再來,行不行呢?行,不是不行,的確行。可是這個裏頭有一樁事必須要明白,在沒有緣的時候可以,我想幫助別人,他不接受,那只好暫時舍棄,自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如果有這個緣分那就不應該,我願意幫助人,有許多人樂意接受,這個時候你必須要犧牲,要行菩薩道。這個事情是外面緣成熟與不成熟來決定,而不是自己決定的。

  

  像印光大師住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生沒有法緣,印光大師講經沒有人聽,我想可能是他是山西人,山西口音太重,在南方講經沒有人能聽得懂,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可是他講經沒有人聽,他用另外一個方法,他用文字,他的文字也很巧妙,都是給人寫信,所以他不是對大衆的,他對某一個人的。那一個人向他請教,提出些問題,他一定很詳細地在文字上說明,所以以後得力于在家的弟子把這些信件收集起來,都公開了,在報紙雜志上公布了,這才讓一切大衆普遍都得到利益。你看他的東西全部都是書信,文鈔裏頭都是書信,到以後大家知道,對他景仰尊重了,所以以後有些序文請他來寫,他也很樂意,所以一生以文字來弘法,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明白,都要隨喜;講不行,沒有人來聽,用文字,那麼現在還有錄音錄影都可以利用。不能對多數人,對一個人對兩個人也行,菩薩總是盡到了弘法利生的行願;這個路走不通,走另外一條路,條條路都走不通,趕緊念佛求生西方再乘願再來。

  

  但是要曉得還得要與衆生結緣,這點很重要,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爲什麼有的人法緣那麼好呢?緣結得多;…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