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從那來,源源不斷不知道有多少,享用不盡的。其實爲了保全版權,爲了得到一點小小的錢財,把大的財源給失掉了,愚癡到了極處。從前經書流通要靠寫,所以發心書寫,功德非常之大,使法寶能夠流傳下去,現在我們方便了,不須要寫了,我們印經流通。
所以我常常勸大家你們要把錢財存起來,不要叫它貶值,而且源源不斷地保存在那裏,放在什麼地方最好呢?印經最好。放在銀行裏會貶值,你做別的事情,你做買賣會倒閉,都靠不住,都不能夠保持,最好保存方法是印經布施流通,不但你的財富將來源源不斷而來,你的聰明智慧也增長。我告訴諸位你們如果看到我從前的照片,跟我現在完全不一樣,我是一點福報都沒有。所以以前看相算命,連甘珠活佛都給我說、那是以後給我說,從前他不好意思講,他說我很聰明,沒有福報,又短命。是在前些年,大概有八年前了,我們經國先生任第六任總統時候,我們在中國佛教會舉行一次仁王法會時,我又碰到他,他就給我說這些,他說法師你現在這些年弘法,你的相貌、命都轉過來了。
我跟他認識很早,我是民國四十二年認識他的,剛剛學佛的時候認識他的,他住在新北投的普濟寺,我也住在新北投,所以我們常常到他那裏去,晚上跟他聊天,很熟。那個時候他有一個秘書唐老居士,那時候大概就有八、九十歲的樣子,人很慈悲,他說他們常常在背後議論我,當面不好說。我說這個事情我早就知道,不用你們說,我曉得。他說你現在好了,你現在不但有福報,而且壽命很長,他說都是你自己這一生修的。
那麼我修是修什麼呢?就是修第一個,就是印經,布施經書、善書,現在的福報的確我覺得是很大,你看有很多出家人到國外去總是要帶錢到那裏去買房子、去買地、去建道場,很辛苦啊!我現在到國外,口袋兩袋空空,什麼都沒有,走到那個地方都有一些人,法師,你住在此地好不好?我們這裏有房子、有地都可以送給你。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人要送房子、送地,我分身無術沒法子,不敢接受。接受,一年頂多去一個月,一年去一個月要占人家一個道場,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不需要。都是從布施得來的,印經是財、法兩種布施都有了。所以我從到臺北來講經,民國五十六年回到臺北來講經,一直到現在我們所印經的錢沒有詳細統計,概略地估計總超過兩千萬以上,我們印的書一共差不多將近兩百種,種類將近兩百種,數量是決定超過一百萬冊,這也沒有詳細統計,因爲我也不記這些東西,超過一百萬冊了,流通在全世界。
我們曉得的有廿六個國家地區,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同修們轉送的,我們就不曉得了。所以我勸大家一定要發心印經,把你們多余的錢通通印經來修法布施,你們的福慧增長,不要煩愁我將來沒有錢用,不要想這個;到時候什麼樣都圓滿,你想要什麼東西,東西就來了,這個多自在呀!我這些年就有這感應,有求必應,心裏動個念頭要什麼,這個東西馬上就來,馬上就實現,感應不可思議。書寫今天就是印經的功德。第二供養,供養不單以香花供養叁寶,這是講住持叁寶,更重要的是要以經法供養修學的人,無論是出家在家四衆佛弟子,最殊勝的供養是法寶供養,我們以好的經書來供養。
除此之外,後面有開示有這麼一條,如果沒有這一條,講經說法也是供養,這一點諸位不能夠疏忽。尤其是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爲最,送人經書,法供養;你講給他聽也是法供養,乃至于講一句,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可見得法供養功德非常殊勝,大家要修要常常能提得起意念。朋友同學常常在一起聚會的時候,你就給他講佛法,講一句也行,講四句也行;他不曉得,你自己明了我在這裏修法供養,我在這裏修無量無邊的布施,比大千七寶布施他還要殊勝,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雜心閑話,那個時間用得太可惜了,太浪費了;你跟他講佛法,他能聽很好,他不能聽,他總聽進去,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這強迫他聽,不聽也不行,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能夠修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得要會呀。
第叁轉施,肯把自己所收藏的經書,你所珍愛的,你能夠割愛轉贈給別人,這是轉施。或者是我們自己讀誦修學,將功德回向給他人,這也是轉施。所以十大願王末後普皆回向,回向就是轉施,所以這十種行法裏面修十大願王,轉施這一條是特別講的回向。不僅是我們收藏的經書可以轉施與人,而且應當轉施與人。轉施與人你明白這個行法以後,所以我們對于經本要愛惜,特別是繕本書,這我要在此地特別囑咐諸位同學,繕本書你得到了之後,決定不能在書上加圈、加點、在上面寫字,不可以,你要保持他的完整,爲什麼呢?你讀了之後,還要傳給後代;你在上面加上幾句,他也加上幾句,傳到後來就一塌糊塗,所以一定要保持得幹幹淨淨、圓圓滿滿的。
尤其在現在的照相、影印方面,像這些繕本書都可以作爲將來影印的底本用,決定不能在上面做記號。像現在這種印的書無所謂,你怎麼樣寫都可以,所以就是原本可不能動,要珍惜,這是諸位要記住。像現在你看到線裝本的書,決定不能把它糟塌掉了,你要在上面寫字,在上面加注,那就是罪過了。這種書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藏,自己讀誦,可以,讀誦用這個本子來讀誦,那讀得很舒服,那是一種享受,的確是一種享受。那麼將來有機緣,拿去影印作底本。影印往往印刷廠不懂,不曉得珍惜,我們很多的線裝書,一次影印拿回來之後面目全非,看到都痛心。所以現在影印又方便了,好的影印我們先去照相影印,拿照相影印去做版,你的原書永遠能夠保存,所以一定要珍惜繕本書,這是轉施。除此之外,我們道場也能轉施衣物,沒有一樣不能轉施,這是修大福報,是修真正的普賢行願。
你看古來的祖師大德有一生到處建道場,建好了之後就轉施給別人;真正是有德有學能夠弘化一方,但是他的福報不太大,所以大福報的人建了道場就請他做主持,轉施給他,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愈轉福報愈大。譬如說你命裏頭有一個道場,你的道場接受了馬上轉施掉,你命裏頭還是有一個道場,你到另一個地方必定又有一個道場去,這示現。如果你住一個道場,你命裏不錯就有一個道場,沒錯的,你這個道場給人了,你沒有了,又一個道場來了,所以這樣你要是肯轉施,你的道場就是無窮無盡。諸位一定要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所以佛法教我們布施,布是舍,舍不盡的,愈舍愈多,財愈舍,財愈多;法愈舍,聰明智慧愈增長;道場愈舍,道場愈多。
虛雲老和尚,如果他老人家要不舍的話,他一生大概就是一個道場,我們看他老人家年譜,他一生所建所修的道場總是上百了,我沒有統計,我只曉得太多太多了,他一接過來,或者自己建立,建好了之後,自己住不了幾個月,他就去找人去了,就送給人了。道場衰微的時候,請他去做主持,他只要做主持,挂上個名,沒有一兩年道場就興了,興了之後他又找個人來接替,交給別人,自己又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諸位要記住一個原則,轉施使福德智慧增長得最快,真正是無有窮盡,所以這一點要明了。
第四聽聞,就是聽經,除非我們自己沒有時間,或者忙著別的事情,那個地方有法師講經一定要去聽。但是我告訴諸位要聽正法,那個一貫道講經就可以不必去聽,邪魔外道的,我們不聽。講正法要去聽,尤其是你發心講經,講經一定要有法緣,如果你不肯聽經,你不肯聽別人的經,你講經也沒有人願意聽你的經,這是一定的道理,因果報應嘛!你種什麼因有什麼果,我們很樂意聽別人講經,那麼我們自己講經,人家也很樂意來聽,必定是如此。我自己除非是我有講經,時間沖突,否則的話我一定聽經。星期二星期四祥雲法師在那邊講經,我一定去聽,我這裏星期二、四不講經,我就一定去聽。我不講經的時候,附近有別的法師講經,我也去聽,像從前南老法師講經,我去聽,所以是一定要發心聽經。
我在沒有出家的時候,初學佛的時候,幾乎臺北市這幾位法師講經,我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南老講金剛經從頭到尾,我一天沒缺;過去演培法師講經、印順法師講經在善導寺,很少我會缺席的。所以聽經與道場結法緣、與法師結法緣、與聽衆結法緣,這個功德非常地殊勝,不可以不與大衆結法緣,去聽經很重要。第五披讀,披讀就是讀經,披覽讀經,讀經就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這一條也非常重要,接受佛菩薩的教導。這個讀是精讀,披讀是精讀,細心地去讀,一字一句都不放過。讀經,經文裏面有許多不常見的字,讀音一定要去查字典,好在現在字典也愈來愈進步了,像中文大字典收的就相當豐富,許多經典裏面不常見的字,它都有,而且它有國音的拼音,所以應當要勤于查字典。
第六受持,受持是講經裏面的義理,義理明了之後,我們要接受,持是保持,不能把它失掉。義理真正明了通達,常常孕育在心裏面,常常要想著,還要去做,要把它做到,因爲第十講修習,第十條就是要照做,這一條著重在明理。第七開示,爲別人演說,說法要有善巧方便,說法不是很呆板的,要看時節因緣,所以說法也相當不容易,能夠叫大衆歡喜信受,那你就成功了。所以你要看看對方是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程度,應該用什麼方法來給他講,這裏面是時、地統統都有關系;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處所說,除了對他說之外,旁邊還有些什麼人,你統統都要照顧到,使開示能夠達到最大最深最圓滿的效果。
第八諷誦,就是背誦,全經不能背誦,經裏面重要的句子一定要能夠背誦。因爲你不能背誦,你就沒有辦法做到,忘掉了,你怎麼去做呢?所以重要的句子一定要背誦。第九思惟,就是常常想經裏面的道理,也就是拿著經教來反省、來檢點,這是真正的忏悔。那一些教誨我做到了,那些還沒有做到,那些我做得圓滿,那些我做得不夠圓滿,所以要…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