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77

  ..續本文上一頁行動,或者講活動,活動裏面得到大自在。第一個他有速疾周遍的能力,速疾是快速,十方諸佛刹土他想到那裏去,他就到了,他有這種能力。而且還能回到過去,又能夠到將來,叁世十方他通達無礙,而且隨念都能夠到達,可見得他活動的力量真正是不可思議。

  

  道理前面都說過,諸位要細細地去揣摩去,我們今天沒有法子,我們不能回到過去,我們也沒有辦法進入未來;這是我們現在流行的口頭禅,時光隧道這個我們不通,他能通達,他沒有障礙,一念一心就沒有障礙,叁心二意就有障礙,這是第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第二是“普門遍入大乘力”,這是講法門,法門無量無邊,所他叫普門,無量無邊的法門他都能通達。爲什麼能通達呢?諸位要知道無量法門都是從一心流出來的,我們今天無論從那一個門入,入進去你證得的是什麼呢?就是一心,所以才說一門通,一切門都通。

  

  像我們這個講堂四周圍開了很多門,不管你從那一個門進來,你一進來之後全都通了。門門都是通一心、一真,所以叫不二法門,那有不一切通達的道理!爲什麼要開那麼多門呢?方便接引,這就是佛的大慈大悲,佛不會勉強你學一樣東西,勉強學,學不好,而且是違背了佛陀教學的精神;他教學的精神,他所提的口號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學佛學了很苦,這不是佛的教學法,那佛的教學法不高明;如果佛的教學法教得每一個人都很快樂,這個教學法高明,好老師。雖然這個老師教我們有成就,但是我們很苦才得到成就,這老師教學法不高明;如果教得我們非常快樂都成就了,這個教學法高明。佛是老師裏最高明的老師,最高明的教學法,所以他無量法門,一定叫每一人修學都快快樂樂,那是真樂不是假樂。所以我們學佛學得很苦,你自己要反省,必定是門道有一點不大對才苦,如果門道對了的話一定是很快樂的,不會學的很苦的。

  

  所以一切衆生的根性不相同、程度不相同、願望不相同、意識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佛就用種種方便,一定是叫你樣樣都適合,你修學起來不費力,很容易就成就了,“普門遍入大乘力”,他有這種特殊的能力。第叁是“智行普修功德力”,我們把這幾句合起來念,“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這叁句都是佛依他自己證得的境界而說法的,所以是隨真谛而說的,令一類衆生從這些法門裏面覺悟、開悟了。修行一定要依靠智慧,智行就是般若波羅密,什麼叫普修呢?修,前面跟諸位說過,修是修正,行是行爲,我們的行爲可以說太多太多了,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身、口、意這叁方面,所以我們叫叁業的行爲。叁業的行爲如果違離了般若波羅密是智慧,如果是迷的行爲把它修正過來是覺而不迷,那就叫智行;一切行爲都能依理智而不迷惑,那叫普修,這樣才成就功德。

  

  功德是指定慧,定就是清淨心,就是一心,慧就是樣樣都明了,所以這個是依真谛。“威神普覆大慈力”著重在慈悲,對一切衆生要以大慈悲心來對待。譬如說我們今天見到一個惡人,有同修告訴我總是看不順眼,那麼在這個時候你就要修大慈心,如果你要是不肯接近,換句話你就是不肯修慈悲心;這個境界就是叫你修大慈悲心,你果然在這裏把大慈悲心修成了,那個惡人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菩薩,沒有他,你的慈悲心從那裏修起?你不能修。所以善財五十叁參裏頭甘露火王,那好凶惡的人,你們一生當中所看到的惡人沒有善財遇到的凶惡,看看經上甘露火王,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那都是我們看到非常討厭的人,不喜歡接近的人;善財童子去參訪他,爲什麼呢?成就大慈大悲;他是菩薩,他是佛,你不願意接近他,那你就是不願意接近諸佛如來。因爲你接近他成就你自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清淨,所以諸佛菩薩一天到晚圍繞著你,你不肯接近有什麼法子。

  

  善財所遇到的,我們天天都遇到,可是說他很幸運,我們一個也遇不到,你錯了,我們天天遇到,可是不認識,不知道那是善友,不知道那是諸佛如來,所以華嚴經給我們莫大的啓示。“遍淨莊嚴勝福力”,最大的福報、最殊勝的福報就是身心清淨,諸位要體認這一點,享福,心地清淨那個享受是至高無上的享受,身心清淨。遍淨的意思就是更圓滿了,就是剛才講的心清淨、身清淨、一切境界清淨,遍淨,無有一法不淨,無有一處不清淨。第, 六是“無著無依智慧力”,這個意思非常地明顯,自行化他都要無所依才能成就圓滿的智慧;著跟依的意思很接近,自己修行心清淨,教化衆生心也清淨,決定不能染著,所以叁皈依裏面是皈依自性覺、正、淨,這個要緊啊!

  

  “定慧方便威神力”,這一句偏重在教化衆生上;沒有定慧,那個方便就成了問題了,佛門裏常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真的!所以慈悲跟方便都要以定慧爲基礎,有定有慧那個慈悲方便就能夠攝受教化一切衆生,那麼由此可知定慧沒有成就,那來的慈悲方便,沒有啊!慈悲是感情用事,方便是不守法度,不守規矩,那那叫方便!所以一定要懂得佛門的慈悲方便是定慧成就之後,就是定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方便。威神力的威是形容,神是不可思議,也就是指教學的方法,身教、言教的方便法不可思議。“普能積集菩提力”,普是普遍,隨時隨地都能夠修集無上菩提。“清淨一切善業力”,這都好懂,“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諸魔在此地我要說一說。

  

  經上把魔歸納爲四大類,第一個是五陰魔,五陰魔是我們本身,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五陰聚集而成的。如果能降伏五陰魔,給諸位說,生死就自在了。能降伏煩惱魔,第二個是煩惱,能降伏煩惱魔,那麼你身心病苦就可以遠離了。所以我們看到念佛人功夫好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怎麼能做到呢?就是因爲他已經能夠降伏一切諸魔力了。生死是魔,這容易懂得。外面是天魔,天魔是指無始劫以來的怨家債主,怨親債主;你要想超越叁界,他要來找你麻煩,爲什麼呢?你過去殺了他,他的仇還沒報,他不會讓你走的;你欠了他的債還沒還清楚,他也找麻煩也不讓你走的,所以臨命終時怨親債主都來了,這是地藏經裏頭說得很清楚。

  

  所以有很多臨終的人,他看到了許多親人都來了,他會說出來,所說出來都是已經死了的家親眷屬,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其實是不是真的家親眷屬?不是的,就是他的怨親債主變現出他家親眷屬的樣子來勾引他,要把他帶去要報複他,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所以一個人在臨命終時這一招,這是決定不能欺騙人的,必須有這個能力才真正是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的舍身如入禅定,這是真有,不是假的。我學佛這麼多年,我所看到的有五個預知時至,無疾而終,那是真正往生,這是我們決定沒有懷疑的,五個都是在家居士。出家人往生那麼自在、那麼清楚的,我聽說最近就是廣欽法師一個,其余我所看到都是害病;那麼他害病走的,魔沒能降伏得住,所以這一點我們要重視。用什麼來降魔呢?也是清淨心,心清淨了,魔不敢惹你,只有你自己有煩惱的時候才會跟外頭魔兩個勾結,這才是有麻煩;自己身心清淨,魔對你也沒有法子。

  

  何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時候,佛力加持,自己本身身心清淨,外面有佛加持,那當然沒有問題。末後這一句“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殊勝的因行都能夠修到圓滿,實際上圓滿也是一念清淨心裏頭才圓滿,心不清淨,怎麼個修法也不會圓滿。所以我們不怕,普賢行實在是無量無邊,那一天才能修得圓滿呢?那一劫才能修得圓滿呢?聽說經上要修無量劫,無量劫不要害怕,此地講念劫圓融,一念就等于無量劫,無量劫等于一念,你幾時到心清淨了,無量劫都修圓滿了;心要不清淨,那還在無量劫去修去,原理原則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那麼今天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把十願講完了,後面還有這麼多,我們看看一次能不能講完,大概要兩叁次。不能略說,因爲句子太好了,句句含無量義。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二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八十七面,“總結大願”,上面我們將十願都講過了,這一段是總結,請看經文“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衆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谛閑大師的注解將這十二句每一句結前面那一願都注得很清楚、很明白,諸位一看就曉得了,大意我們在此地略說一說。第一句就是結淨土願,“普能嚴淨諸刹海”,嚴是莊嚴,淨是清淨,普遍。雖然每一句裏面結前面的別義,可是我們要曉得總別是一體,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修學十大願王以及前面所說的十地品中所講的菩薩十願,都是嚴淨諸佛刹土的行法,向下還要詳細給我們說明諸佛刹土就是我們自己的清淨心,所以心淨則土淨,“普能嚴淨諸刹海”,這個意思才能講到究竟圓滿。

  

  “解脫一切衆生海”,這是成熟衆生的願,菩薩發心要幫助一切衆生證得究竟解脫,這是菩薩的本願,菩薩的存心;如果念念不忘這個心願,那就是修菩薩道、學菩薩行,跟我們華嚴經裏面所講的完全相符合。第叁句說“善能分別諸法海”,這是結轉*輪願。其實此地一共說了八句,每一句都用海來比喻,而八句其實成就一心,一心展開來有八海的作用,你要能從這一方面去體會,經中的意趣就很容易能夠體會得到。*輪,前面長行裏說過,偈頌裏面也談過,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能夠圓滿通達,也是一心所現的,心現心變,如果我們自己心果然能一了,是自己所現自己所變,那有不知道的道理呢!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通達明了就是這麼一個理由,所以由此可知清淨心的重要。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不知道用真心,怎樣勤苦修學都無法成就;果然能夠用真心,一切法沒有一樣不…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