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會性法師)▪P14

  ..續本文上一頁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叁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重頌第叁、廣修供養願。

  願以勝妙花、香、伎樂、傘蓋、衣服、燈燭等,一一皆如須彌山多,仗普賢行願力故,以廣大勝解心,深信叁世諸佛,願遍諸佛前,廣修供養。

  僅重頌財供養,證明財供養即法供養,故不重說。

  修財供養,觀叁輪體空,便是法供養,財、法並具,不偏一邊,義含在中。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重頌第四、忏悔業障願。

  此偈大家甚熟,“我”或更改爲“往”。往昔無始所造諸惡業,皆因貪、嗔、癡叁毒,叁毒是造業根源,身、口、意是造業的工具,因叁毒推動,從叁業造作,而種下無量無邊苦果,今于佛前,求哀忏悔,悉使清淨,不障道業。

  平常求忏悔,念此四句,至心禮敬亦可。

  十方一切諸衆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重頌第五、隨喜功德願。

  十方世界六道衆生,及二乘聖者,不論有學、無學乃至諸佛菩薩,所有功德,我皆深心至意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于無上妙*輪

  重頌第六、請轉*輪願。

  “世間燈”,佛也。燈能化暗爲明,佛教導衆生,能去衆生迷蒙,啓智慧光,如巨夜明燈,照耀漫漫長夜。

  “十方所有世間燈”,指十方一切佛。“最初成就菩提者”,如釋迦牟尼佛于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便前往勸請諸佛說法,利益衆生,使離苦得樂。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刹塵劫 利樂一切諸衆生

  重頌第七、請佛住世願。

  諸佛化緣盡,欲示現入滅,我皆至心懇請,祈佛久住世間,法燈焰續,利樂衆生。

  己二、合頌後叁願

  所有禮贊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 回向衆生及佛道

  此偈前叁句,總牒前七願功德。開頭“所有”與第叁句末“諸善根”,盡括攝七願。所有“禮”敬諸佛功德,所有稱“贊”如來功德,所有廣修“供養”功德,並所有“請佛住世”、請“轉*輪”、“隨喜”功德、“忏悔”業障的功德善根,我悉回向一切衆生,回向無上“佛道”。令衆生皆擁有善根福德,速成菩提。

  所有善根回向衆生,即恒順衆生,回自向他;回向佛道,即常隨佛學,也是回因向果,回向真如實際,故標合頌後叁願。

  戊二、總頌行願分七

  行、願合頌。有願無行,是虛願,有行無願,謂盲行,所以,須願行並具,如鳥雙翼,缺一不可。

  下文可說是合頌常隨佛學與恒順衆生,兩願合並,再詳頌之,文長分七,先:

  己一、略頌第八願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叁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兩首八句,文淺易明,且長文已說。

  發心隨十方諸佛修學佛法,以圓滿普賢大士的種種行願,等同普賢。願效法菩薩,供養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天人師”,佛十號之一,爲九界獨尊號。佛是九界導師,但叁途迷深、修羅嗔重,唯人、天能解、能行,叁世聖賢,皆于人道成就,故稱“天人師”。常隨佛學的目的在“一切意樂皆圓滿”,求獲普賢行願,廣利一切衆生,隨心所願皆得圓滿。更願普隨叁世諸佛,親近受教,福慧圓具,速證菩提。

  己二、廣頌第九願分四

  詳細重頌“恒順衆生”願,文分四段。

  庚一、願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所有十方一切刹 廣大清淨妙莊嚴

  衆會圍繞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衆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余

  文有八句,前二句,明佛刹莊嚴,次顯能依衆會。“十方所有諸衆生”下,正申發願,願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十方佛刹,廣淨妙嚴,海會大衆,于菩提樹下,圍繞諸佛,恭聆法音。普賢行者,親近如來,恒順衆圭,願一切群萌,離憂愁苦惱,得涅槃安樂,獲佛法深益,滅除種種煩惱。

  庚二、願隨形六道說法度生

  我爲菩提修行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 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鸠槃茶 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衆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

  願化六道身以度衆。

  我爲求成佛道,曆劫修行,願得宿命通,知過去、未來諸事,若生人趣,常得出家,嚴持淨戒,以身作則,不犯輕戒。“無垢”,垢是垢染、肮髒之意,無垢即無垢染、不肮髒,若犯輕戒,如衣染垢,須加洗滌,方複清淨。今嚴持戒律,微細戒也不犯,謂“無垢”。“無破”,不犯根本重戒,出家者犯重戒,如器皿破碎,不能使用,亦如斷頭,不能延續僧脈,受戒後,不違重戒,清淨梵行。“無穿漏”,穿漏是比喻,如渡海者,愛惜浮囊,不使有裂縫,免遭生命之危,顯持戒嚴謹,不漏落叁塗。行者當修持淨戒,生天上人間,保持慧命不失,具宿命通,延續所修,易得成就,這是菩薩行者的主要條件。然後化他,弘法利生,不舍天龍八部等一切衆生,具語言叁味,如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普攝六道,度諸苦厄。

  庚叁、願在塵不染勤修勝行

  勤修清淨波羅密 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諸惑業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精進修習六波羅密,純爲衆生,非爲名利,沒一點副作用。不管如何顛沛困苦,“恒不忘失菩提心”,盡除煩惱垢,成就衆妙行。于世間修行,能滅惑種、業因並諸魔境,雖處五濁,猶如蓮華出汙泥而不染,生于水而瓣不沾水,截惑業魔繩,得大解脫。

  行者不但即世間而不染,修學菩薩道,“亦如日月不著空”,不被衆生轉,不執空性中,不偏空、有,得大自在。

  庚四、正頌隨順

  悉除一切惡道苦 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于刹塵劫 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衆生 盡于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 圓滿無上大菩提

  願悉拔衆生苦,等與究竟樂;經微塵劫,恒處十方,利益無盡。我盡未來際,恒順衆生,方便度之,念念不忘普賢行願,期圓成無上菩提果。

  己叁、廣頌隨學義分叁

  上僅略頌,故又詳明,文分叁。

  庚一、明隨學根本

  所有與我同行者 于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 爲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于我常生歡喜心

  所有與我共修普賢行的同參道友,生生世世共聚一處,叁業清淨,互勉互勵,願共住道友,做我教授善知識,示我普賢廣大行願,增我道業,並願與我常共集會,提攜教誨,對我常生歡喜心,不相舍離。

  隨學之本在“常親近善知譏”,不論教授、同行,皆生生不離,共行共勉,方能恒修願行,直至成就。

  庚二、願永劫隨學

  願常面見諸如來 及諸佛子衆圍繞

  于彼皆興廣大供 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 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 盡未來劫常修習

  願時時親觐如來,及海會圍繞衆菩薩,盡未來際廣修供養,毫不疲厭。願持諸佛勝妙法,學佛所學,行佛所行,不違佛教,光顯一切菩提行,證出世間無漏慧,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無間歇,恒常懇切修習。

  庚叁、頌隨學功德

  我于一切諸有中 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 獲諸無盡功德藏

  “諸有”,指叁界六道,有輪回,有生死。簡稱叁界爲叁有,欲有、色有、無色有;處中說九有:欲界,五趣雜居地爲一有,色界之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四地四有;無色界之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四有,合起來共九有。詳分二十五有,俱舍論偈雲:“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禅四空處,無想及那含。”總不出叁界輪回生死。

  行者于叁界中,恒修福慧。因定慧生諸權巧,方便度衆,而得究竟解脫,獲無盡功德寶藏,乃常隨佛學之殊勝妙處。

  己四、加頌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分二

  所謂“加頌”,因前無明文,僅隱含其義,此以偈加頌品題也。分二:庚一、頌不思議解脫境界。庚二、頌普賢行願。庚一又分四:

  庚一、頌不思議解脫境界分四

  辛一、塵刹小大相入不思議

  微塵刹土之空間,互相融入不思議。

  一塵中有塵數刹 一一刹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衆會中 我見恒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刹海 一一毛端叁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 我遍修行經劫海

  顯微塵刹土,大入小,小入大,不可思議。

  一微塵裏現無數佛刹,是小中現大,一一刹有難思議佛,每一佛都處在衆會中,爲海會大衆所圍繞,願能參與殊勝法會,親見無量諸佛,恒常開演無上菩提的修行妙法,令我及衆生,增進福智,圓滿所學。無量諸佛恒演菩提法的情形,如海之深廣無盡。頌文“海”字,表甚深、廣大、無窮無盡之意。並于毫毛端,見叁世佛,處微塵刹,轉妙*輪。不但空間上,大入小,小容大,橫遍十方,就是時間上,也豎窮叁際,盡攝過去、現在、未來無余。雖佛無量,國土無邊,我猶發願,深入微塵刹海,追隨諸佛修學,盡未來際,無間歇,不疲厭。

  如是境界,非凡小所能思議,如毗耶離城維摩丈室,僅一丈四方,竟容叁萬二千個高廣寶座,並無量人天,甚不思議,凡夫往往不信。玄奘叁藏留學印度,參禮毗耶離城,室頂已毀,牆壁仍存,見小小之室,何能廣納,不免心生疑惑,逐步而量,從東牆往西壁,近在咫尺,由朝至暮,屢行不到,看似在前,卻碰摸不著,始深信不疑。

  大入小尤不可思議,只能依文解說,無從顯示,乃佛之境界也。

  辛二、音聲一多無礙不思議

  一切如來語清淨 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 一一流佛辯才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 于彼無盡語言海

  恒…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會性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