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是智慧號普賢」,如是普賢菩薩有大智慧,我要同于普賢菩薩,我要證得智慧,號曰普賢菩薩。「願我與彼皆同等」,跟普賢菩薩一樣。
這是發願同于普賢菩薩,我們想到普賢菩薩太高太大了,我們怎麼跟他同等呢?你要曉得,我們發願要成佛,普賢菩薩還沒有佛大、還沒有最高呢!這就是我們中國儒家說:「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堯、舜、禹、湯是人,我也是人,他們怎麼成爲聖人呢?因爲他們做聖人的事,所以成爲聖人,我也要做聖人的事,我也可以成爲聖人。古德講:「彼既丈夫,我亦爾!」他是大丈夫,成了佛;我也是大丈夫,我也要成佛,都發願要成佛,怎麼不能成爲普賢菩薩呢?下面再雙同二聖,同于文殊菩薩,還同于普賢菩薩。
我爲徧淨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余 未來際劫恒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我爲徧淨普賢行」,我要學普賢菩薩的大行。「文殊師利諸大願」,我還要學文殊師利菩薩的諸大願。「滿彼事業盡無余」,發大願,還要學做菩薩的事業,我統統學會。「未來際劫恒無倦」,從不生厭倦之心,長時間的修。
「我所修行無有量」,我所修行的行門,無量無邊。「獲得無量諸功德」,證得功德,也無量無邊。「安住無量諸行中」,一切行門我都安住,不會再退失。「了達一切神通力」,一切神通力,我都能了達。
「文殊師利勇猛智」,文殊師利的勇猛智慧,我也可以得到。「普賢慧行亦複然」,普賢的智慧行門,我也可以得到。「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我現在所修的諸善根,我要回向,隨著文殊、普賢常常修學,願意同于他們兩位聖人。
下面再結歸回向。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就是這十大願王。「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我所修的善根,我把它總回向,爲得普賢的殊勝行門。
這是結歸第十個回向,也就是把前面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恒順衆生,第十普皆回向叁個大願、叁個回向都總結起來。
下面再頌願生淨土。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 利樂一切衆生界
彼佛衆會鹹清淨 我時于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徧十方 普利一切衆生界
我們現在打念佛七,晚上大回向所念的偈頌,就是摘錄自《普賢行願品》這裏的偈頌。
「願我臨欲命終時」,我該活到八十歲或九十歲,臨命終的時候。「盡除一切諸障礙」,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生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我親自面見阿彌陀佛。「即得往生安樂剎」,極樂世界,也翻爲安樂世界,很快就生到「安樂剎」,盡除一切諸障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發願,要真正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要自己作准備,把人間事隨時清理清理,到了臨命終的時候,都清理好了,就沒有障礙。在上海有幾個有名的大居士,他們成立一個往生助念團,有人要往生時,就通知道友來助念。這裏面有一位江味農大居士,他記載往生助念團有一位道友,念佛的功德很好,預知時至,告訴道友:「我今天要往生西方,你們趕快來給我助念吧!」道友都來了,正在幫他助念往生西方,大家幫他助念,他自己盤腿坐在床上默念,念著念著,房間的電燈,忽然大放光明,特別亮起來,大家都認爲一定是佛來了,更加精進的念佛。正在這緊要關頭的時候,突然撞進一位年輕的女人,大哭大叫,拉住這位要往生居士的手:「哎呀!你不要走,走了我怎麼生活呢?」這樣一直叫鬧著,這位要往生的居士說:「不要緊,我給你寫遺囑,你安心好了。」正在對話時,房間的電燈好象滅了一樣,忽然黑暗起來,雖然電燈還是亮著,但是原來的大放光明沒有了,這位年輕的女子爲什麼打閑岔呢?原來是他的姨太太,爲什麼不早安排好,最緊要關頭才要交代遺囑呢?好了,大家再怎麼精進念佛,光明也沒有來,佛也沒有來,這位居士臉上帶著憂愁,很難看的斷氣了,可能沒有生西方了。我們真正發願要生西方的人,都要注意這個事情,不要到了臨終時生障礙。
「我既往生彼國已」,就是生到阿彌陀佛的國土。「現前成就此大願」,你發了十個大願,在娑婆世界怎麼成就呢?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成就。「一切圓滿盡無余」,十個大願都圓滿。「利樂一切衆生界」,生到西方得了智慧,得了辯才,得了神通,你就可以普度一切衆生,利樂一切衆生。
「彼佛衆會鹹清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菩薩都是清淨的。「我時于勝蓮華生」,我當時看見自己在最勝的蓮花化生,那就是上品上生。「親睹如來無量光」,蓮花一開,看見佛的光明。「現前授我菩提記」,阿彌陀佛就授我將來在哪一個時代成佛?叫什麼名號?就像燃燈佛跟釋迦佛授記一樣。「蒙彼如來授記已」,承蒙阿彌陀如來授成佛之記以後,「化身無數百俱胝」,「俱胝」就是千萬,百千萬,分身化身這麼多。「智力廣大徧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這才能滿度衆生的大願。
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在文意上把前面大行大願總結成無盡,再結一下。
乃至虛空世界盡 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這偈頌跟前面長行文的意思一樣,不要再講了。
這再較量較量《普賢行願品》的功德。
十方所有無邊剎 莊嚴衆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 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願王 一經于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 獲勝功德過于彼
「十方所有無邊剎」,無邊的世界。「莊嚴衆寶供如來」,統統用七寶莊嚴來供養佛。「最勝安樂施天人」,我布施一切天衆、人衆,使人天衆得到最殊勝的安樂。「經一切剎微塵劫」,長時間的供佛,長時間的安樂人天,這個福德大不大呢?應該說甚多的福德,下面就較量了。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如果有人對于普賢的十大願王,一經耳根,能生信仰心。「求勝菩提心渴仰」,你發心成最勝的菩提,對于成菩提有個渴養之心。「獲勝功德過于彼」,比前面的功德超勝得多。
下面再說能得到的利益。
即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你學十大願王的行門,惡知識不會跟你接近,遠離一切惡知識,像外道傳教士,這些惡知識自然遠離,你就不會墮到叁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等你報盡的時候,很快就見到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具此普賢最勝願」,你生到西方以後,十大願王統統具足。
此人善得勝壽命 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 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你要是示現在人間都是長壽,能夠善來人中生,能夠得最勝的種種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你不久就能圓滿成就普賢菩薩的大願大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消滅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過去因爲自己沒有智慧,造些最重的極惡的惡業,感得五無間地獄的罪。「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誦普賢十大願王,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墮五無間地獄的罪業,一下就給消滅了。
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鹹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 堪爲叁界所應供
「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鹹圓滿」,要是來人中現生的話,族姓、種類、容色,相好、智慧,統統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一切外道摧破不了你。「堪爲叁界所應供」,叁界的衆生,你都應受他們的供養。
速詣菩提大樹王 坐已降伏諸魔衆
成等正覺轉*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你坐在菩提大樹王下面,降伏諸魔衆,把魔衆降伏好了,「成等正覺轉*輪」,成了佛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諸含識」就是一切衆生,普利一切衆生。我們平常念的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印光大師認爲這四偈只有自利,沒有利他的文,主張把第四句「不退菩薩爲伴侶」,更換爲「普利一切諸含識」,這一句是利他,前叁句是自利。
下面再結勸我們受持,這是流通的意思。
若人于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 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 成就衆生清淨願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及演說《普賢行願品》。「果報唯佛能證知」,得了多少的果報,多少的利益,只有佛能夠知道。「決定獲勝菩提道」,你將來決定能成佛。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無量的大行大願,你是說不完,你要曉得,《華嚴經》是微妙法門,我說點少分的善根吧!「一念一切悉皆圓滿」,你只要依著十大願王來做,你能「成就衆生清淨願」,一切衆生都能成就清淨願。
最後一個偈頌結成回向。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我此普賢殊勝行」,我此普賢殊勝的行願。「無邊勝福皆回向」,無邊的勝福,我統統拿來回向一切衆生。「普願沈溺諸衆生」,普願沈溺到苦海的這些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無量光佛剎」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光佛,普願一切苦海的衆生,趕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現在做的很多法事念的回向偈,就是這個偈。譬如今天受皈依,「我此普賢殊勝行」,可以換爲「我此皈依殊勝行」;要是傳戒,換爲「我此傳戒殊勝行」,受戒亦然,以此類推,這四句就是出在《普賢行願品》,後面再接上皈依叁寶,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上面偈頌講完,再把它總結起來流通。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贊言:善哉!善哉!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普賢菩薩在毗盧遮那佛面前,說十大行願。在佛面前說,是要請佛證明。「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善財童子當機者,歡喜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贊言:善哉!善哉!」如來就證明:你說得好、說得好。
下面再總結流通。
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
「爾時世尊」,就是毗盧遮那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與諸聖者」就是諸大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普賢行願品》,也叫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演說如是最勝法門的時候。
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
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連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
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
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普賢行願品》講到這裏圓滿。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