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P23

  ..續本文上一頁同彼",此處的"我",是指發心修菩薩道的行者。即我現在願將自己過去修持種種道行,所得的所有一切善根功德,完全回向于普賢菩薩的大行願中,但願一切智慧與道行都能夠跟普賢菩薩一樣。

  "願身口意恒清淨,諸行刹土亦複然",但願身口意業都清淨,一切行爲以及所在的佛土也清淨。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具有這樣智慧的菩薩就叫做普賢,但願我現在跟他一樣。菩薩以從初發心到完成普賢菩薩的道行,所修的功德皆回向。

  

  我爲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余,未來際劫恒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回向十叁:菩薩進一步圓滿智慧文殊的功德。

  "我爲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遍"是修完的意思。我爲了修完清淨的普賢菩薩行願,文殊師利菩薩的大願。"滿彼事業盡無余,未來際劫恒無倦",我要圓滿他們所有的事業,一直保持精進的修行,到未來劫也永遠不生厭倦的心

  理。爲什麼要向這兩位菩薩參學呢?因爲很多的菩薩都以普賢菩薩的行願爲指導,以普賢菩薩爲老師;所有的菩薩在智慧方面都是以文殊師利菩薩爲老師而成佛,即文殊師利菩薩爲諸佛之師。所以這兩位菩薩都是所有菩薩參學的老師。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我的修行無量無邊,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安住無量的諸行中,得到了一切的神通等等。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文殊師利菩薩的勇猛智慧,普賢菩薩所有的智慧行業,也同文殊師利菩薩一樣。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我今回向在修行中所修集的一切功德善根,跟隨著這兩位菩薩修學,如時常學習他們所有的大智慧、大行願,以及其他的一切。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總結回向:以上的種種回向是一切佛都稱歎的,而此普賢十大行願也是佛所稱歎的,我要毫無保留地回向這一切的善根給一切衆生,爲的是要完成普賢菩薩的殊勝行願。換句話說,是要得到像普賢菩薩所有的特別殊勝功德。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

  

  修普賢行願者說:我願在生命欲結束的時候,盡除一切所有的障礙,面見阿彌陀佛,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意思是說,我修行成就後,就要去見佛,得到佛的授記。一般修彌陀淨土的人,見佛是想去極樂世界繼續修行,但是這位菩薩完成了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後,見佛是讓佛爲他授記。他到了極樂世界,現前已經成就了十大行願,一切已經圓滿了,同時也利樂了一切衆生。

  

  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花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法會中都是清淨衆,那時,我在最殊勝的蓮花中出生,親眼看到如來無量光,現前就爲我授記。

  "無量光"就是阿彌陀佛,是印度話,漢譯爲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之所以叫做無量光,是因爲佛身上的光明沒有限量,能夠照到十方世界,沒有什麼地方照不到的。佛爲我授記之後,我立刻到處化身,此時我的智慧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我願到十方一切世界去度化衆生,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沒有窮盡的時候,我的願望永遠沒有窮盡。

  

  十方所有無邊刹,莊嚴衆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刹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此段以下是偈誦的總結,勸修與贊歎。

  如果有人在十方世界,用莊嚴的衆寶來供養佛,用最安樂的東西來布施給天人,經一切所有的佛刹,經一切所有的劫。又,如果有人于此殊勝的行願,一聽到就生信,而且一生信後,就非常渴望自己依照普賢十大願王去實行,以實現仰求以久的殊勝菩提。換句話說,即是想要完成佛果。此人的功德非常殊勝,勝過上述供養如來,惠施衆生的人所得的功德。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菩薩能夠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的惡道,就能夠很快地見到阿彌陀佛,具足普賢最殊勝的行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菩薩能夠得到長久的壽命,而且經常從善道來人中生,"人中生",佛法稱爲生處尊勝,最適宜修學佛法,所以不久他當成就如普賢菩薩那樣深切的修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過去由于沒有辨別善惡的智慧力,致使造了極惡的五無間罪,念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就能夠很快地消滅那些罪業。消滅罪業的原理是:你以很大的智慧福德推動,使過去所造的罪業沒有機會兌現,但是並不是罪業消滅掉。如果這些罪業能夠消滅的話,釋迦牟尼佛就不會遇到提婆達多來對抗,佛的腳就不會被刺傷,也不會頭痛。就是說,業力因果是隨因緣顯現,當你的善心力量很強的時候,善業全都要顯現;當你的惡心很強的時候,惡的業果的力量全都顯現。因此,如果你現在以普賢行願此善的心力,有了智慧不再迷惑,罪業就不能出現,那你就繼續修善道,過去所造的罪業就不能兌現,如此叫做消滅罪業,並非斷滅見者所說的把惡滅除。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

  

  不但將來出生的家族、種姓、種類圓滿,以及容色姝妙,相好莊嚴,而且智慧也很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叁界所應供。

  

  一切魔以及外道都不能摧毀其道心,值得叁界的衆生所供養。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

  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此菩薩很快就能夠到菩提大樹王下,坐已降魔、成正覺、轉*輪、度化衆生,使諸衆生都得到利益。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如果有人能夠讀誦、受持以及演說此普賢行願,這樣的果報唯有佛才能知道,決定能夠證悟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如果有人能夠發心讀誦此普賢行願,我說他的一點點善根中的每一念都能夠讓他完成圓滿清淨的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這一偈頌是總結回向。菩薩發心修行,都把所得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所以普賢菩薩說:我此所修的普賢殊勝行願,無邊的勝福皆回向;希望沈溺在苦海中的衆生,很快地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經文: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說此普

  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贊言:"善哉!善哉!"

  

  那個時候,普賢菩薩摩诃薩在如來前,說了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語之後,善財童子聽了跳躍歡呼,一切菩薩都非常歡喜。如來贊歎:"很好!很好!"

  

  經文: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刹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

  

  此普賢行願是屬于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的法門,其解脫自在是世間人想象不到的一種境界,這樣殊勝的法門有其不可思議之處,即一念就能夠遍叁世,叁世中有無量的念,每一念都可進入叁世;在一粒微塵中,就可以顯現無量的佛刹,無量的佛刹可在一粒微塵中,如此的不可思議解脫。

  當講此法門時,在諸大菩薩中,以文殊師利菩薩爲首的出家衆,有六千比丘皆是大乘行者;以彌勒菩薩而爲上首的菩薩衆,有賢劫一切諸大菩薩衆;以清淨無垢的普賢菩薩爲上首,皆是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以及從十方世界到此集會的菩薩衆,其數目多到猶如極微塵數。

  "賢劫":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每一次的生成與滅壞,有所謂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其中有一次的成住壞空,一共有一千位賢人成佛,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的第叁佛,第四佛是彌勒佛。賢劫的前一個成住壞空稱爲莊嚴劫,只有叁位菩薩成佛。

  "一生補處菩薩":盡此一生即能補到佛位的意思。爲最後身菩薩的別號,如現居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就是娑婆世界的一

  生補處菩薩;在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雖然阿彌陀佛叫做無量壽、無量光,但是也會涅槃,所有的佛最終要涅槃,所以當阿彌陀佛涅槃之後,觀世音菩薩就在極樂世界示現成佛。

  所謂灌頂,是印度的太子受王位時,取四海水灌太子的頭頂。

  "住灌頂位":在十地菩薩也有灌頂儀式,即菩薩修到十地的果位,就有很多佛爲他灌頂,證實他完成了十地菩薩的果位,然後等待因緣做一生補處菩薩。

  以及其他十方一切菩薩衆,都來參加此華嚴法會,聆聽普賢菩薩宣說十大願王。佛在講普賢行願品的時候,並不是在人間,而是在華嚴世界。

  

  經文: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連等而爲上首,…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