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華嚴思想史的再認識——五臺山系華嚴思想與終南山系華嚴思想▪P2

  ..續本文上一頁踐性。教即觀這一終南山系華嚴思想的實踐論只不過是關于實踐的理論, 它和實踐無緣。

  靈辯的《華嚴經論》百卷到法藏的手裏是683 年以後的事。所以, 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和終南山系華嚴思想的交流是從 683 年以後才開始的。這以後, 法藏對理的世界、心識的世界産生了很大的關心,《探玄記》的十重唯識就是典型。

  以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即性無即萬有、性無即妙用的理事無礙的性起思想爲基礎, 融合了終南山系華嚴思想的四種法界思想而統一了中國華嚴思想的大師是澄觀(738—839)。澄觀是中國華嚴思想的真正集大成者。他從洛陽到五臺山, 把充滿民衆性和實踐性的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和充滿理論性的終南山系華嚴思想融合在一起。在這一點上, 了解法藏華嚴思想的李通玄的著述、還有前述的《還源觀》中已經有中國華嚴思想大成的萌芽, 但它們都沒有以明確的形式將其系統化地融合在一起。

  澄觀華嚴思想的根本, 是從李通玄學到的性空即萬有、性空即妙用的理事無礙的性起思想, 還有同樣受李通玄影響, 和性空即萬有、性空即妙用內容一致的一真法界思想。然而, 由于澄觀導入終南山系華嚴思想,有時他講的理事無礙, 其理是總相不可分的, 雖以性空的理爲根本, 但其理是別相、可分的理和實體化的理。這一點是澄觀華嚴思想的不足。

  這以後, 中國的華嚴思想以澄觀的華嚴思想爲中心發展起來。所以我們可以說, 五臺山系華嚴思想是中國華嚴思想的主流。

  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對後世産生了很大影響。這方面, 終南山系華嚴思想不及五臺山系華嚴思想。

  南宗禅最根本的典籍《六祖壇經》, 其最重要、最古層的思想是無相戒思想。這種思想來源于《還源觀》, 它受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影響。南宗禅思想的根本思想以至于原理性的根據不是在中國南方形成的, 應該說它是在五臺山佛教文化圈成立的。

  倡導禅淨一致的唐末宋初時期的永明延壽{905—975}, 同樣倡導禅淨一致的明代學僧雲棲 宏(1535—1615), 他們的禅淨一致的根本思想來源于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性起思想。能夠表現雲棲 宏這種思想的“華嚴寶塔”至今還留存在峨眉山的伏虎寺。

  臨濟義玄也受到李通玄光明思想和叁聖圓融思想的影響。趙州從谂也受到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影響。南宗禅的《馬祖語錄》所講的內容多是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性起思想。黃檗希運(生沒年不詳)的《傳心法要》也頗受李通玄的影響。李通玄對後世的禅者、念佛者以及禅教一致的倡導者所産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遼代的密教思想、日本空海(774—835)的密教思想也是以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爲基礎的。韓國的知讷、日本的明惠(1173—1232)都受到李通玄的影響。

  宋學的根本思想“理即氣”、“理即物(事) ”, 明代陽明學的根本思想“心即理”, 其直接的淵源就是性空即萬有、性空即妙用、理事無礙的性起思想, 也就是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如果沒有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理事無礙的思想, 宋學、陽明學的思想則不可能成立。明代陽明學大家李卓吾(1527—1602)把李通玄的《新華嚴經論》改作敷衍, 編成《合論》拔粹集即《合論簡要》。

  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能忘記, 這就是明末清初的道霈(1615—1702), 他直接繼承發展了五臺山系華嚴思想。道霈把李通玄的《新華嚴經論》和澄觀的《華嚴經疏》合並編篡爲《華嚴經疏論纂要》。這一典籍是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存在和其流派存在的象征。

  現在, 中國和韓國的許多寺院的大雄寶殿中所供奉的佛像, 仍有以毗盧遮那、文殊、普賢爲主尊的。這也是來源于李通玄、澄觀的叁聖圓融思想和叁聖圓融觀。現代中國人、現代韓國人崇佛的思想根底是與五臺山系華嚴思想的叁聖圓融思想息息相關的。

  通過以上簡單的論述, 我們可知, 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五臺山華嚴思想是與中國民衆的感性相一致的華嚴思想。

  結語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 以李通玄(傳統上被視爲異端者)爲代表的五臺山系華嚴思想與中國民衆的感性相一致。它是中國華嚴思想的主流。而傳統上被認爲是主流的, 以法藏爲代表的終南山系華嚴思想是空談理論的華嚴思想。他與中國民衆的感性不一致,是一種非民衆的、特殊的華嚴思想。

  其次, 曆來人們認爲中國華嚴思想缺乏實踐性, 而且它是維持唐王朝體製的禦用哲學。但這一觀點只適用于特殊的終南山系華嚴思想。主流的五臺山系華嚴思想與此無關。五臺山系華嚴思想是紮根于五臺山佛教文化圈的荒野大地上, 被信仰文殊的中國民衆和致力于佛光觀、叁聖圓融觀的實踐的人們所扶持的華嚴思想。它還成爲代表著中國佛教的禅宗、淨土宗成立的基礎。

  再次, 中國華嚴思想一直被禅學思想所吸收。比如, 在五臺山佛教文化圈南端的交城縣天甯寺, 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從唐代到清代在這裏都有體現。

  最後強調的是, 對後世産生巨大影響的是五臺山系華嚴思想, 因爲只有五臺山系華嚴思想充滿了實踐性和民衆性, 並以理事無礙的性起思想融合了中國民衆的感性。

《中國華嚴思想史的再認識——五臺山系華嚴思想與終南山系華嚴思想》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