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践性。教即观这一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实践论只不过是关于实践的理论, 它和实践无缘。
灵辩的《华严经论》百卷到法藏的手里是683 年以后的事。所以,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和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交流是从 683 年以后才开始的。这以后, 法藏对理的世界、心识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关心,《探玄记》的十重唯识就是典型。
以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即性无即万有、性无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为基础, 融合了终南山系华严思想的四种法界思想而统一了中国华严思想的大师是澄观(738—839)。澄观是中国华严思想的真正集大成者。他从洛阳到五台山, 把充满民众性和实践性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和充满理论性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融合在一起。在这一点上, 了解法藏华严思想的李通玄的著述、还有前述的《还源观》中已经有中国华严思想大成的萌芽, 但它们都没有以明确的形式将其系统化地融合在一起。
澄观华严思想的根本, 是从李通玄学到的性空即万有、性空即妙用的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 还有同样受李通玄影响, 和性空即万有、性空即妙用内容一致的一真法界思想。然而, 由于澄观导入终南山系华严思想,有时他讲的理事无碍, 其理是总相不可分的, 虽以性空的理为根本, 但其理是别相、可分的理和实体化的理。这一点是澄观华严思想的不足。
这以后, 中国的华严思想以澄观的华严思想为中心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可以说,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方面, 终南山系华严思想不及五台山系华严思想。
南宗禅最根本的典籍《六祖坛经》, 其最重要、最古层的思想是无相戒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还源观》, 它受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影响。南宗禅思想的根本思想以至于原理性的根据不是在中国南方形成的, 应该说它是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成立的。
倡导禅净一致的唐末宋初时期的永明延寿{905—975}, 同样倡导禅净一致的明代学僧云栖 宏(1535—1615), 他们的禅净一致的根本思想来源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性起思想。能够表现云栖 宏这种思想的“华严宝塔”至今还留存在峨眉山的伏虎寺。
临济义玄也受到李通玄光明思想和三圣圆融思想的影响。赵州从谂也受到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影响。南宗禅的《马祖语录》所讲的内容多是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性起思想。黄檗希运(生没年不详)的《传心法要》也颇受李通玄的影响。李通玄对后世的禅者、念佛者以及禅教一致的倡导者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辽代的密教思想、日本空海(774—835)的密教思想也是以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为基础的。韩国的知讷、日本的明惠(1173—1232)都受到李通玄的影响。
宋学的根本思想“理即气”、“理即物(事) ”, 明代阳明学的根本思想“心即理”, 其直接的渊源就是性空即万有、性空即妙用、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 也就是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如果没有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理事无碍的思想, 宋学、阳明学的思想则不可能成立。明代阳明学大家李卓吾(1527—1602)把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改作敷衍, 编成《合论》拔粹集即《合论简要》。
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能忘记, 这就是明末清初的道霈(1615—1702), 他直接继承发展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道霈把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和澄观的《华严经疏》合并编篡为《华严经疏论纂要》。这一典籍是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存在和其流派存在的象征。
现在, 中国和韩国的许多寺院的大雄宝殿中所供奉的佛像, 仍有以毗卢遮那、文殊、普贤为主尊的。这也是来源于李通玄、澄观的三圣圆融思想和三圣圆融观。现代中国人、现代韩国人崇佛的思想根底是与五台山系华严思想的三圣圆融思想息息相关的。
通过以上简单的论述, 我们可知,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五台山华严思想是与中国民众的感性相一致的华严思想。
结语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 以李通玄(传统上被视为异端者)为代表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与中国民众的感性相一致。它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而传统上被认为是主流的, 以法藏为代表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是空谈理论的华严思想。他与中国民众的感性不一致,是一种非民众的、特殊的华严思想。
其次, 历来人们认为中国华严思想缺乏实践性, 而且它是维持唐王朝体制的御用哲学。但这一观点只适用于特殊的终南山系华严思想。主流的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与此无关。五台山系华严思想是扎根于五台山佛教文化圈的荒野大地上, 被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和致力于佛光观、三圣圆融观的实践的人们所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成为代表着中国佛教的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
再次, 中国华严思想一直被禅学思想所吸收。比如, 在五台山佛教文化圈南端的交城县天宁寺, 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从唐代到清代在这里都有体现。
最后强调的是,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五台山系华严思想, 因为只有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充满了实践性和民众性, 并以理事无碍的性起思想融合了中国民众的感性。
《中国华严思想史的再认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与终南山系华严思想》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