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奘法師把它解釋了。
那麼剛才我叫大家注意,一切法“轉,謂隨緣施設有異。”怎麼叫做“轉”呢?一切法無主宰、非自然,皆是因緣所生。因緣道理我們曾經講過,不過將來還要重複,大家容易搞不清楚、容易忘記了。現在把因緣這個道理再次翻一翻,只曉得這個觀念。所謂“轉”啊,就是說(“謂”是“講”)“隨緣”隨一切的緣,“施設”假設的建立有一個差別的作用,這個謂之“轉”。這個文字懂了。文字懂了沒有用,他講的是什麼啊?
他說,宇宙萬有的現象的發生,都是心識的轉變的一個變相,都是變相。這個變相是唯識的道理。我們如果有人研究密宗的,所以大家要注意,經常正告你們青年,青年人現在喜歡學密宗,認爲密宗挺神秘的——密宗不神秘,密宗所有的法門叫做“大神變”。換句話,宇宙萬有一切都是變相,拿我們現在觀點說就是化學物理的變相。所以神通也不稀奇,宇宙萬有的發生也不稀奇,都是有一個東西,“變相”。所以我們一切衆生學佛也是變相的轉相——緣轉,把這個惡的業緣轉過來變成善緣就叫做學佛,只是轉相而已。所以天堂有沒有?有!地獄有沒有?一切皆有。但是這些“有”都是轉相而已,是一個大神變而已!所謂大神變,就是叁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轉變,變的太奇妙了!這個奇妙的形容詞就叫做“神”,是這麼一個大神變。如此!好,這一段我們把它又了解了。
下面,原文又來:“如是諸相,若由假說,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識所轉變而假施設。”這四句話又是一段。“如是諸相。”他說好!假使一個人問問題、討論,這個**論就是對論、論辯,是對話。他說我承認你剛才前面所講的叁個理由,“如是諸相。”可是這個世界上,“如是”就是這樣,你看這樣多、這樣多,山是那麼高、水是那麼深,水綠山青;男人就是男人的樣子,女人就是女人的樣子;狗就是狗,貓就是貓,一切的相不同。“如是”,你看,就是這樣、這樣,一切的現象。
“若由假說。”你說完全是心意識所變出來的假象,那麼講一切的現象這個觀念、這個名詞就是假說的,沒有真實的東西。“依何得成?”那麼宇宙的山爲什麼那麼高?海爲什麼那麼深?草爲什麼那麼綠?花爲什麼這樣紅?怎麼樣生出來的啊?——心識所變。那好了!現在我們這個講臺上沒有一個花,我們大家一起來,心裏頭想:這個講臺上出來一種蘭花。我們想到明天、後天,想一萬年它也出不來啊!——哎!你說唯識唯心所變嘛!萬法唯心、一切唯識啊!唯心所造,你造出一個來呀?!你說我到街上去買——那是物質的啊!他說請問你。問題問得很厲害呦!
“如是諸相,若由假說,依何得成?”
有沒有想過?同樣的,我們想到一個經典,唯識學家所不承認的《楞嚴經》,《楞嚴經》第四卷上,佛的大弟子富樓那也問過佛:既然我們自己的本性、心性的本體,所謂“妙湛總持不動尊”,本來是清淨圓明,雲何複生山河大地?怎麼樣造出這個世界來的啊?第一念是怎麼來的?世界這個力量怎麼來的?本來清淨嘛!既然清淨,爲什麼多余這個世界啊?如果其他的宗教學(說)上帝創造了世界,我很埋怨這個上帝太多余了!你不要造這個世界,不造我們大家不是更清淨嗎?造了世界又有戰爭,鬧了半天,又蓋房子、又拆房子,搞了我們又吵架、又打官司、又起煩惱,你不是吃飽了飯沒有事嗎?不造這個世界不是蠻好的!(一笑。)學其他宗教哲學就要反問這個問題了。這裏頭也類同地提出來這個問題。
“若由假說,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識所轉變而假施設。”答複你。所以宇宙萬有、一切的現象,強調地,都是唯心所變、唯識所變。怎麼樣變?叁個字要注意:能變的——本能功能發動了。我們現在科學上用“功能”這個名詞也是佛學裏頭來的、唯識學來的。“功能”這兩個字是唯識學,尤其是玄奘法師特別用。宇宙一切功能;“能變”是一切的功能,“所變”是一切現象。這個所變的現象是什麼?轉變來的。能變、所變、轉變,叁個觀念一定把握住。
不是講學理呦!你們諸位將來**的人要注意喲!所以你們作功夫各種境界不要來問我了,那都是所變、轉變的階段,有什麼值得問?!什麼境界都沒有稀奇![斷錄]
……一個人生下來,一個小孩子歲數會長大,長大了也是個轉變,長大了以後下一步怎麼樣呢?下一步變老了嘛!老了以後怎麼樣?變死了嘛!很簡單的。能變、所變、轉變,那有什麼稀奇嘛!****。
“彼相皆依識所轉變而假施設。”因爲變的這一切現象都是不存在的,不是永恒存在的,無常的。但是在不存在的萬有現象、無常的中間,我們爲了一切衆生認清楚自己生命的本來,在教育的方法上,只好一個假設的建立(“施設”就是建立)這些名相的方法。
譬如我們手裏端的這個叫暖水杯、茶杯,假使我們中國人開始把這一個東西名稱叫做“馬桶”,我們現在一定是翻譯爲馬桶,把馬桶叫茶杯,一定是“哎,我們上茶杯去。”這是人爲的假立,它不是真實的;是假的、設施的。我們現在翻譯過來這個叫電燈,如果當初那個翻譯過來的人叫它“電亮”的話,我們現在一定講不叫開電燈——“開電亮”。這些名字都是假設的。所以一切名相皆是假設。
好了,現在剩下一個問題嚴重了!好,你說一切現象都是假設,本來能變的功能都是什麼東西?——識!心意識這個識。什麼是“心”已經困擾我們幾千萬年,現在又來個“識”。呵,我就是不識,怎麼辦?(一笑)什麼叫做“識”?講到這裏我們稍稍要注意了。
學禅宗人經常問一個問題,禅宗祖師喜歡用一句話:“離心意識參!”現在最近有個同學問:老師啊!什麼叫心意識啊?這叁個名稱硬不同,邏輯範圍不同。
譬如我們講八識,整個八識包括第八阿賴耶識、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前五識,八個識合攏來是一個總體,叫做心王(心)。“心”是個總代名稱。換一句話,我們中國佛學由梵文翻譯成中國的佛法以後,這個“心”字,我們常常*****,因爲中國佛經裏頭詞彙不夠,有時候佛經裏頭那個“心”字翻譯叫***;現在思想的就是唯識講心所的妄心,也用這個“心”字。有時候我們佛學裏頭,(尤其是)禅宗裏頭特別多,提到這個“心”字,指本體的,也用這個“心”字。所以本體心同現象的能所、這個所起的心,兩樣的;可是一個名詞在代替。所以我們常常這一個名詞搞錯了的。但是這個是叫“心”,就是這個心——本體,這是代號。意是第六意識。
所以前兩天我告訴兩個同學,他懂了以後,今天有一位同學告訴我,昨天懂了以後,心理上、做事情也大概好了。我說你不要用腦,你知道嗎?西方人講用腦。第六意識的用在腦裏頭。我們常常思想、妄想在腦裏頭用;“心”,硬是心髒部分啊!你心髒並沒有思想的,但是心的確是一部分。我說你平常做事,把心沈到心髒這一部分來做事,少管腦;你就不同!記憶力增強了,定力夠了。這位同學馬上懂了,去試用一下,到今天爲止告訴我:老師啊!好了!懂了。
是真的呀!第六意識是腦意識。所以西方人只認到意識這一層,心(心髒部分)還沒有搞清楚。
其實你們諸位打坐去參話頭也好、觀想也好、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都在用第六意識、在用腦——錯了!所以不能得定、不能證道。心,你硬放到心髒部位*,有絕對的道理!你不相信你去試!這是科學。
你不要拿現在科學,講這個心髒是沒有關系、心髒屬于一個機器;我並不是講心髒就是心啊!可是你使用的部分——“心”主要在這裏。所以念佛你在心中念,不要在腦中念。你想在腦中學佛、念佛修道、觀想……修叁大阿僧祇劫,給你加兩倍吧!九大阿僧祇劫也不會成功!我可以斷定。同此說者是佛說,非此說者是魔說!我會斬釘截鐵地告訴諸位這個法門。
至于阿賴耶識藏在人體哪一部分?這一問題將來講到阿賴耶識再說。
所以講,意與心不同。
這兩個問題解決了。
識是個什麼?這個討厭了!我作一個比方。我們看流水,你們現在人在中學都學過物理的,我問問你們,水有沒有皮啊?(下面同學回答:有啊!)對的,水有皮的。所以中國話來講。你放一個縫衣服的針,如果橫著輕輕放下去,沈不下去,那個水皮、表面**。你如果尖尖地放下,一下就到底了,對不對?我們叫水表面上有一種不沈的力量(水面的張力)把它浮住的。等于我們人的肉體外面有層皮膚,就是水衣了。對不對?不相信回到實驗室做一下試驗。不要實驗室,回家拿一個碗水,完全把它澄清了以後,你把一個縫衣針輕輕這麼一放,就浮住了。
爲什麼我要講這個問題?“識”,比方,是心、意那個外面的一層作用就是“識”。所以“識”很難解釋。照傳統的唯識的學問翻過來,叫“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能夠起分別作用的這個叫做“識”,不起分別作用那個叫做“智”。“智”跟“識”的差別。
但是講了半天,分別不分別一樣啊!我們自己找不出來。在唯識學裏頭就是叫“了別的是識”,就是分別的意思。但是玄奘法師爲什麼不肯用“分別”這個名詞呢?他硬改了一個字,用“了別”,有他的道理呦!你們千萬注意這個翻譯的地方。“明明了了”。譬如我們眼睛好的時候,看東西一看就知道了;不近視、不散光、也沒有色盲、很好的眼睛,前面東西一照就清楚了,非常明了。到你眼前就已經知道這個確確實實白的、紅的,一刹那之間;不要用意識思想已經知道了,這是“識”的作用。所以識別、了別。所以心、意、識硬是分叁層。
識,是最前頭的,識別,就是了別的作用。剛才我問大家水有沒有皮,就是**的意思。****識是心、意的變相,能變之謂心;所變的是意、識,是(心)變出來的。這要千萬搞清楚!
爲什麼要把它搞清楚?你們這樣懂了以後啊,你修行、打坐、參禅,**很快就會成功了。所以有時候你…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