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23

  ..續本文上一頁能“切斷衆流”,這個念頭空不掉,這還不叫做空。這只是第六意識的叁際托空。但是我們要知道哦,第六意識的叁際托空是容易的。

  在道理上我們要了解,我們這個人,嬰兒投胎,就有了我們這個生命。這要第八阿賴耶識入胎。(陳祖光先生特別請你注意啊,到了那個講第八阿賴耶識你再提醒我注意講人怎麼樣投胎出胎的事啊,我要詳細報告一下。)我們人第八阿賴耶識入胎以後,慢慢胎兒成長,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前五識、前五根都成長了。第七識跟著,當然發生“我”,與生命俱來人就有“我、我”這個觀念,這個第七末那識的作用。但是嬰兒出生的時候沒得第六意識哦,所以嬰兒沒有意識分別心,一個剛生下來的嬰兒你拿牛奶喂他(與)你拿大便的紙去喂他都差不多。你說那麼有沒有分別?嚴格講有分別。牛奶放他嘴裏(會吃),苦的藥放他嘴裏他還是不大接受。但是那個不接受的不是意識,那是“五陰”的感受的“受”。真正意識完全是像我們現在的人——思想清楚、分別觀念大,這是意識。所以啊,我們要知道,等到嬰兒這個頭頂上那個“嘣嘣跳”的這個地方一封口了,開始會講話,意識慢慢形成了。

  所以我經常說,我們普通罵人,像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家罵:“老奸巨猾、老頑固。”哎,我承認。爲什麼?這個意識,由嬰兒到老大這個年齡,越老越頑固,這個頑固就是現行,又變來生的種性了,這個習慣就變種子了。所以這個意識是後天慢慢塗上的。譬如我們的言語啊、思想啊、習慣啊,就是一個嬰兒生下來,你不會講英文,不會講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這個都是後天意識給你加上的,乃至也不會講中文啊!就是我們中國人能講中文,這個也不是嬰兒先天帶來,也是第六意識加上的。

  第六意識後天一切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等,讀書學識,這都是意識慢慢、慢慢給你累積起來,累積這個意識的現行,變來生的種性。所以我們這一生的生下來的相貌、態度、習慣等等是前生的根、作今生種子帶來的現行,這講到意識。

  那麼這個意識我們了解了以後,所以這個意識後天的加上,我們容易把它切空了的,容易把它空靈了。

   譬如說,我們講一個現實的,聽了唯識以後,尤其對中年以上的朋友應該注意。有些人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不管你修道(與否),大部分是失眠、睡不著。其實啊老年的睡不著很天然的,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什麼可怕叫做失眠。因爲人在意識當中後天有些習慣,都認爲人應該睡眠多少——不一定的。我常講的臺大有一位教授,也常見面了,很多年前來問我,他失眠叁十年,他來問我的時候六十歲了、六十多一點。我說:“哎呀!你真是的!這不是問題,你盡考慮這個問題。”“哎呀,我總覺得不好嘛!”我說怎麼呢?他說:“我總想這個不正常嘛,人總要睡眠。”我說你今年六十幾啦?“六十二啊。”我說你沒有死吧?他說不是開玩笑吧?我跟你倆講話你怎麼講死呢?!我說你這樣失眠叁十年沒有死掉,已經六十幾,精神蠻好,那個睡眠對你有什麼關系嘛!而且你活六十年等于別人活一百二十年,別人一半還在床上黑夜過來。啊,你黑夜還清醒,不是比別人都劃得來!爲什麼有這個觀念?睡眠完全是習氣,你知道嗎?修道的人要斷除了“財、色、名、食、睡”,特別是飲食睡眠修持上還要特別把它斷除了,既然自己不想睡,還認爲是毛病,這個就是在修道的人,那不是愚蠢到極點嘛?!本來還想斷除睡眠,拿道家來講,功夫到家的人有一句話:“身輕如葉”。身體輕到像個樹葉都在虛空中飄一樣;“晝夜常明”什麼叫晝夜常明?白天黑夜都是亮的,沒有昏迷(睡眠是昏迷、無明),晝夜都常明,永遠都是光明、亮的在那裏。你還不好嗎?哈,我們在座就有一個老修道的朋友,今天還跟我講這樣的話,所以我講你該打屁股,道理都不懂,還說修道呢!

  但是老年人,自然睡眠少了。嬰兒的睡眠就多,年輕人睡眠譬如說,中學生階段我們像經常有許多家長啊、教導的老師都不知道,所以小孩子眼睛都搞壞了。中學生小學生我們現在的受教育的小學中學這個階段的兒童,真的睡眠要十二個鍾頭。結果我們現在教育製度之下,十個鍾頭也睡不到了,背那麼重的書包,又拼命地用腦子,真可憐!糟蹋自己的根苗!實在不應該!可是誰也不懂。所以這個年齡要十幾個鍾頭睡。

  當然普通人老年上愛睡。像人家問我,說你睡眠(怎麼樣)?我說我沒有睡眠(問題),老了,那個不要緊,分期付款,有時間就睡,沒有時間不幹了。但是真要使我睡得痛快(得)滿足二十個鍾頭。這一覺睡上二十個鍾頭以上,那麼我今天總算過了瘾了,覺睡夠了。可是平常沒有機會睡覺,還不就是算了,怎麼辦呢?!

   睡眠、飲食、男女等等都是意識習氣;這個習氣不能斷,不談修持作功夫。但是我們講到失眠是什麼道理?譬如我們覺得失眠,你說失眠的那個痛苦、那個是病態(還)是什麼?第六意識作用,(同)生理沒有關系。(同)生理有關系啊,你感覺上,或者血液流動非常快,躺在枕頭上,也聽到心髒的咕咚、咕咚,氣血在流動,好像血壓一量馬上高。你們還有一個啊,現在人一般很習慣的隨時量血壓,我從來不量的。人家問我,我說現在血壓正在高。像我現在你來量我可能就高。因爲我故意把精神要提上來。不然我要睡眠去了,要休息了,誰願意講這些話?什麼八識?九識我也不管!但是爲別人只好提起精神來,強調它。啊,這個血液會向上沖的。血壓高與低不是決定健康不健康的絕對的問題,有關聯(而已)。可惜一般人有一點點的皮毛的醫學常識,經常注意自己的血壓,沒有病也找個心理病來,這叫做是“恐怕血壓病”,這不是完了?但是你那個睡不著,血壓還是會高的。如果你心理呀,第六意識曉得、知道了,他不要睡。

   我們睡眠是兩種,所以佛在經典上佛這個問題答複得很好,過去,有弟子們問佛,(不是這本經典。)人爲什麼會睡眠?佛說兩個因緣:一,心疲勞,思想心理的疲勞會睡眠。一個人碰到倒黴了、心思灰心到極點,就一天到黑想睡了,什麼精神都沒有。一種是身疲勞,體能的疲勞,要睡眠。心裏並不想睡眠,可體能過分疲勞,他要睡眠。所以佛說:“睡眠者,有二因緣:一心,一身。”(一個是)四大疲憊,一個是心理疲勞。但是這是普通人。

   如果是一個修持的人,身、物,身與心兩個一元的,又進一步了,那可以停止了睡眠;乃至靜坐入定,它不但替代了睡眠,比睡眠恢複身心的疲勞比睡眠好。因爲我們這樣躺下來睡眠,這個五髒六腑是折疊在一塊的那麼一坨擺在那裏,你仰著、這樣擺著、後面趴著(都是)。只有坐起端正,以背脊骨爲中心,它這個心肝脾肺腎很整齊地挂著,它是完整地挂著,不容易疲勞,所以睡眠久了很疲勞。

   那麼以中國的醫學講起來,久睡傷身體,睡眠過度了。久睡就傷氣,元氣受傷。久行——這個做事多了、勞動多了,不使它休息呀——傷血。很多啦,譬如久坐傷肉,久站傷骨。所以人體自己要調平這些道理,都出在《黃帝內經》裏頭,有書自己去看了,不要貪便宜。像某一個同學說啊:“哎呀,老師,我們不行的啦,腦子也不如你,多聽聽你講,免得我省了看書的力氣了。”這成什麼話?這都不對的。這都自己不檢討、不反省,不是修道人的話。道是智慧的透明。那如果不靠自己,那叁藏十二部,佛對成佛的經驗都擺在那裏,那你說我出幾萬塊錢買一部大藏經,佛成就的功夫智慧都在大藏經裏,你把大藏經煎湯吃下去了,你不是成佛了?那不行的呀!非要自己參究(不可)!同時你要知道,我有時候給你們講的並不是書上看來的呀。但是你翻開書去看,決定有;我還可以說出哪一本書上的,(而)那一本書我摸都沒有去摸它,第幾頁我都可以告訴你。噢,所以要自修啊!不要貪這個便宜。講到這個意識的這個作用。

   所以我們人睡不著的時候,你如果能把意識叁際真能夠空了,不配合生理血液的循環,不理會這個身體四大,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最起碼,你會睡著了。高明一點,身心兩個分開了。分開了什麼情況呢?那就也叫做定了,那(是)真正的定境了:你看到自己身體在那裏睡,看到身體還在打呼噜,“哧呀呼啊”呼吸來往,自己這個清醒的、清明的這個意境啊就照見這個身體。所以有時候自己還可以偶然跟自己開個玩笑:格老子你給我睡好一點啊,精神睡夠一點等一下起來我要用你的啊!——這個肉體我們要借用它的。——就是這樣一個境像。所以第六意識,是這麼一個情況。假定我們修定的作功夫,到達了這個境界,你說以禅宗來講,“叁際托空,意識清明在恭”,算是開悟沒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認爲“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哪個經典告訴你“就是這個”?那是誘導方法,不得已。

  所以《法華經》上說:“指黃葉爲止兒啼”。佛說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因此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總而言之,“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是大徹大悟的話。佛說一切法,爲度一切心,我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呢?

  那麼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等于一個小孩在哭、哭了,沒有辦法哄他,只好拿著一個樹葉子、黃樹葉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黃金,你不哭我就給你。”把小孩子哄得了不哭,就好了嘛!管它是真的金子假的金子。所以佛在《法華經》上說:一切法都是“空拳诳小兒”。說你不要哭,我給你糖吃,你哭不給你,你停了哭我給你。實際上,這個(拳)裏頭沒有東西,一切法皆是如此,空拳诳小兒。

   所以在意識清明這一段,有時候學禅的人給他一個方便說:“你這個就是了。”你認爲清明這個就是了,是什麼?哈!現在告訴你,第六意識偶然清淨的現量的一面,還是意識的境界。你所謂空,還是意識上的空嘛。對不對?你不清醒睡著了以後你還有沒有這個空…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