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抗拒了。因爲它是舊的觀念。時代不同,描寫那個所謂惡鬼、地獄這各種的現象。那麼,我希望,我自己也希望自己,當時有一個願望,有一天我把這一卷同未翻譯得完的,要詳細給它補(翻)出來。不過一方面時機還沒有到,二方面也坐不下來,每天忙得亂七八糟的,也快要墮到地獄境界呀,已經到了邊緣了。這個所以沒有時間坐下來,“純想即飛”,飛不起來了(一笑)。所以說沒有那麼多的清閑。
所以我們曉得“想”與“情”,這是用中國文字的這兩個字的解釋,所以“沈下水輪”,因此我們曉得,情感非常重、普通講情感重,就包括了這個人對肉欲生命、肉體的感覺,對世事磨練,這個牽扯非常重的人,實際上我們現在活著,即身已經等于下了一半的地獄。很多的痛苦的事,人世間很多很多痛苦的事。譬如一個我們大家沒有事的人,我們人世間,不曉得一個事業、事情多的人的痛苦。事情多那真是痛苦!譬如前天有個朋友來,他就講:我能來,一天很忙的中間,跑到這裏來,幾分鍾時間,他覺得有逃難逃出來了的這個感覺,哎呀,好舒服的樣子!他就是那麼一句話,我就拍掌贊成,哈哈大笑!道理是什麼?深深懂得這個味道。可是一般人不容易懂得,他沒有這個經驗,沒有經驗怎麼理解?經驗不是聰明能夠理解得到的。換句話說,世界上有許多人一天到黑呀,無聊得閑無所事,那麼他應該輕松了?——他正在情多中。他那個無聊的事情、沒有事情做啊,使他的情感在那個沈悶的痛苦中。不管忙碌與普通的清閑,都不真叫做“想”,所以《楞嚴經》上所講“純想即飛,純情即墮”,這個對于生死之間的道理要非常注意!
我現在講生死之間,多半牽涉到生命的實際,請大家注意啊!比如在我所認識的朋友,因爲我也可以說認識人也不少。至于過去幾十年以及現在幾十年中間,譬如我所曉得有兩叁位朋友,純粹的學者,對于學問是愛好、興趣,而且他的學問是專搞思想的。現在有兩位是兩夫妻,到七八十歲,一根白頭發都沒有,專門讀書搞思想的,性情也很柔和,兩夫妻如此。那麼實際上我們因爲朋友很熟,談到人生、談到家庭、談到生理的問題,他就告訴我。我說你們兩位白頭偕老,哈,不能叫白頭,我說是黑頭偕老,七八十歲一根白的頭發也沒有,這個“黑頭偕老,感情很好,很美滿。”他們倆笑笑,沒有答複我的話。因爲我下面一句話,不誠實的話;因爲他們兩位一生沒有生過孩子。所以我說很美滿哪,他們只是笑笑。後來慢慢談到生活,我說你們兩位,房子那麼大怎麼住啊?“反正我們幾十年他住他的地方,我住我的房間。”那麼可見他們生活啊,在所謂男女的情愛方面,沒有這回事。兩個人都是搞思想的,非常清華。那麼不單七八十歲,沒有白頭發,而自己呢生活都還是過得我叫他“清教徒”一樣,簡單得很,除了學問有興趣以外,一切世間東西對他沒有什麼誘惑、沒有興趣。那麼這一類佛經上有,這一類人死了以後,他生來世還是學問家、還是哲學家。要想成佛呀,叁大阿僧祇劫還要加兩倍,因爲這個思想的轉變非常難的。所以你要注意《楞嚴經》後面“五十種陰魔”,“十種識”都在思想方面的偏差,就是學佛的人特別注意呦!你一個見地一點的偏差、走開了,已經落入識陰的、見解上的陰魔。這個叁大阿僧祇劫轉不回來的。思想的這個有這樣困難。
所以我們平常的念佛、修一切,大家普通以爲念佛,我不要打坐,也不要修禅。很多學佛的人講這些話,笑都不好笑,只好聽到,就是:“是啊、是啊。”有時候我嘴裏講:“是啊、是啊。”我嘴裏那麼講,我心裏在忏悔:“妄語!妄語!根本說的假話!”因爲我真要講的話:“不對!”那很難看的對付他。可是人嘛,何必當面給人家難看呢!“是啊、是啊。”這個實際是應酬話、心裏頭很痛苦的妄語。
我們曉得修淨土也好,修任何法門,沒有把思想的定住的,一念不能定住,你什麼學佛也好、修道也好,不要說這一生,你修一百生都是浪費,都是欺騙自己,不對的!而且我們曉得“定”在什麼地方?比方任何一個宗教徒,尤其是學了佛法的,他自己那個觀點拿得非常牢,你再講什麼,拿佛經教他證明修證,他不會改變的。他也同樣在打妄語應付:“哎呀,南老師啊,你真高明啊,你講的真好!”我一概不聽的,因爲我已經看出他的心裏,一點都沒有接受的,所以只好不理。他這個就是凡夫的定見。
你以爲定、什麼叫定?現在我們注意,每一個人,自己那個思想觀念見解認得很牢,把握的很住,怎麼樣也不會轉變的,這是你凡夫的定,這就是凡夫業力的定見,這叫做“定”。不要以爲打坐叫做定哦!打坐是修定之一。
所以我們練習打坐、坐起來,中間見解上、修持上沒有一點中心,那統統是空坐。這個空坐,是練習昏迷,換句話是大無明的境界。你們不要認爲自己打坐坐得好,越坐得好無明越重、智慧越沒有。貪戀那個迷迷糊糊身體上舒服,坐在這裏很安詳。哦,又氣脈動了、任督二脈通了、奇經八脈通了、又是什麼叁脈四輪通了,一天到黑在身體上、在境界上玩。注意哦!越是功夫好了的朋友特別要注意啊!以爲修道幾十年,對不起,犯了四個字,已經墮落了:“純情即墮”,你不要以爲修了幾十年的功夫,最後是一無用處;比普通不修的還墮落得厲害。因爲他坐在那裏百無所事;是在定境界,一天迷迷糊糊——理智不清。理智如果真清了,不要說“明鏡也非臺”更高了,早就“心如明鏡臺”了,對于叁千大千世界中是一切照見清楚了。連生來死去,都沒有看清楚,這個定境是極大的無明!越是功夫做得好的人,多半在受陰境界裏頭,被感受所困。
但是,要不要打坐、要不要修定呢?要啊!你中心也要有主啊!所以修定第一步,必須要你系心一緣,這是呆板的事,必須要系心一緣。譬如我們念佛,這一聲佛號就是系心一緣。真念到定,所有其他的思想切斷了。[斷錄]
這個統統在“純情即墮”,墮落這個情的境界,不過呢也不會變成餓鬼、畜生道,因爲你坐在那裏,坐了幾十年,少造了許多惡業啊,善業沒有做嘛,惡業也少造一點。不過他生來世啊,修得好也可以變成一個人,變成什麼人?笨人而已,變一個笨笨地、傻傻地,本省的話變成“ong人”了,變成頭腦昏昏的、莫名其妙的一個家夥而已。是真的呦!我不是嚇唬你們啊。所以對定要研究好。
所以“純想即飛”,這個“想”要注意,不是普通叫你亂想,就是觀想那個觀點、系心一緣這個想,一定要搞清楚,修定要修好。
那麼現在我們回轉來,上次報告到,當我們四大分散要死的時候,人要真正死亡那一刹那,完全不知道了,在那個大痛苦、等于我們一個人給人打得就是要你死,那個一身的痛苦啊,那受不了,那四大(地水火風)的分散,一下,快要真斷氣、斷完了的時候,四大分散完了,有解脫之感,就昏過去了。上次我跟大家講過,這個時間、死亡的時候,這個時候叫“識”,不叫中陰身,你中陰身還沒有生起來呢!那麼等于我們人世間的時間二十幾個鍾頭或者叁十多個鍾頭,兩叁天的時間,不一定;有些人快一點、有些人慢一點,是業力的分配不定,要詳細講到這裏,麻煩得很了。譬如,這個人善報多,死了要升天,看哪一種天,欲界天的人,還有五欲身,同我們一樣的,有身體,不過比我們身體高明,好得多了。欲界天的低層,還是同我們一樣,胎生。(卷七終)玉樹臨風二校完。
唯識與中觀(八)
……差不多,據說,當然,我沒有辦法找他們來生給大家看(一笑);大家也沒有這個功德可以上去。那麼在兩邊,脅膀的兩邊出生。到了欲界的上面的生命,肩膀上生,是肩窩這裏生的,向上走了。欲界還要五欲身,同我們一樣的肉體。所以老實講,如果完全站在這個立場,不作現代科學知識的分析,神仙傳記上很多的神仙,一看,拿這個觀念來看,是欲界天的天人,的確有這個神仙,佛也承認有這個仙道,《楞嚴經》上跟你說明白得很,仙道是有,有十種仙道、十大類,壽命可以活得非常長,《楞嚴經》說得很清楚。有靠藥、修丹藥煉成的,有靠修煉精神煉成的,佛怎麼樣說呢?“未得證入”,因爲他沒有大徹大悟,所以仙道他不屬于魔道、也不屬于外道,就是仙道一種;可是沒有徹悟、沒有見道。相反的呢?假設他功夫走的是這個路線,他一旦大徹大悟悟道了,他也是佛了。佛的秘密都在裏頭,告訴你他說了一半,下一半你自己去參這個話頭。那麼這一類的還在欲界裏。
色界的色界天的人身呢?沒有肉體,只有光、光彩,大概那個生命我們不可想象。那麼,生的不同(于)媽媽身上生,從父親頭上、頭頂裂開生,而(且)生得很快。所以我說,你看佛學,你不管他對與不對,他所講的世界上的婚姻製度,欲界(天)的婚姻製度,已經與我們人世間不同;色界的婚姻製度也不同。我們欲界的婚姻,男女生人,是要“五欲相觸”、“叁元和合”,才受胎、受生。所謂五欲,大的五欲:色、聲、香、味、觸;小的五欲來講,就是:笑、視、交、抱、觸。五欲相觸、叁元相合,才生人。
色界呢?就不是了,這兩性之間,就是人世間我們中國的文學所謂“一見鍾情”,相視一笑,眼睛看眼睛,同魚一樣,看了半天,一笑,懷孕了。不像欲世界那麼低了,以色界看欲界的人很低了。懷孕了以後,但是他照樣受生,男性頭頂上生。
你把佛學裏頭這個婚姻製度,這些行爲把它累積起來。可惜你們沒有時間好好地寫,很好,很有趣味,一定是全世界暢銷的書。
到無色界的生呢?連光彩都沒有,沒得生了,沒這個身體;有生命,沒有身體,所以叫無色界。
就是說,我們要死,這個人善報是生天的,叁界裏頭還分很多種。這個時候的中陰身,就死過去了。如果這個人生天的,這個時間的長短呢,看生哪一界不同,沒有時間性。至于他的中陰呢?這個昏迷時間很短的,如果善報大的人,幾乎沒有昏…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