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34

  ..续本文上一页为人的啊!这是一。

  第二,有些入胎呢?出胎以后有些得道的人,譬如说刚才第一下讲,有人能够确定,自己这一生还没有修成,但是硬要违反这个自然,脱开了业果报应,那很难哦!不过将来成功出来,不晓得要多少的功德才能转化得了,很难转化。不愿意再入胎怎么办呢?在中国道家叫做“夺舍法”,夺胎。夺胎有两种:一种是,这个不是中阴了,直接这里死,这个灵魂道还没有成,可是阴神是有,还不散,但是入胎呢?在那个中阴境界上也能够得定、能够作主,但是没有“了”,没有得到空性,菩提还没有证果。那这么办呢?那据说,看到某某母亲怀一个胎儿,这个胎儿一生下就会死,他的业报如此;然后等这个孩子一生,马上自己的这个灵魂,就从这里一钻,进去了,抢这个房子。不过“夺舍法”有些人,那都是再来人,很多。教义有规矩的,生来了以后,还是装起来,不是有许多人生来就会说话吗?历史上很多,现在也很多,生来就会讲话;“夺舍法”这个力戒不可,要装起笨,要装起婴儿,然后了解了这个家庭了,哦,这个叫姑姑,这个叫阿姨,这个叫婆婆,这个叫妈妈,再开始慢慢学话,慢慢学爬,实际上他都会了,都会走了,飞都会飞了。那么这一种有许多是“夺舍”来的。

  有许多“夺舍”呢?其他的生物,修成功了的中阴身,或者游魂野鬼、所谓鬼仙(鬼道里头的仙)。像你们扶鸾的呀、圆梦的呀,这些都是鬼仙搞的玩意,没有真仙真佛来的。有些鬼仙业报该得人身的时候,他违反自然的规律,违反业报,他“夺舍”,硬把别人婴儿的灵魂挤走了,自己硬挤进去,抢这个房子,等于不好的房客抢劫我们的房子一样。这一类最后还是遭果报的。所以陈先生问啊,是不是有胎儿出生以后再入胎?就是这一类。大概如此,因为详细呀,太多了。详细我们这个生死问题,我每次都给大家讲,我要好好给你们讲、好好讲,我也讲了几十年,好好讲,从来没有兑现过,因为专讲这个问题非常麻烦、非常麻烦。

  现在正有位小法师叫他集中这个资料,集好了看找哪一位同学能够把它编出来,用现代话写出来更好,不过不晓得哪一天完成。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了解了生来死去,都是唯心所造的,实际上,“一切种子如瀑流”,所以我们现在学佛,念念能够空,空得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自己的脾气情感,随时来的时候把它转化得过来,哈哈一笑能够打开来,先学弥勒菩萨的一笑,一切能够转化得了,碰到那一个中阴、任何生死境界,才能转化得了。现在目前自己的心理变化、情绪的变化,每一天受自己的思想、情绪所左右,妄想停止不了、情绪空不了,说能够学佛、这一生想成佛,不要做梦了!什么打坐坐得好,没有用的。但是为什么我也主张打坐呢?在打坐上定力都定不住啊,那个境界更定不住啊!不要抓到我一句话,现在有些同学要搞错了:“啊,老师又讲啊,不一定打坐就是道啊,要多做事啊!”那是我给那些坐久了、得了一点点定力的同学讲啊!不是给你们腿子不会盘的讲啊!话又不会听,怎么得了嘛!好了,我们今天到此为止。

  我们现在唯识的研究,还在《八识规矩颂》第四个阿赖耶识的颂的第一首,那么上次我们根据第一首的讲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生死的这个问题。上次所报告的非常地简单,因此有许多同学提了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再补充。所以这个人,我们上一次有一个声明,只讲到人道中的生死,实际上生死这个问题,所谓三界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三界。六道大家都晓得的,天、阿修罗、人——上三道,畜生、恶鬼、地狱——下三道。这是非常简单的分类。那么中间这个变化,所谓唯识的、心识的(就是灵魂),生死投胎的这一种,这个降生的,生与死这个降生的这个因果报应,不是迷信的,是纯粹科学的,这个科学(是)我们借现在这个名词,所谓要有理论、要有事实实验的。

  那么有同学问,生死的这个实验在什么时间看到呢?我们自己能够证到生死,很不容易了,我们现代人差不多要到三禅定以上,定力到三禅定以上,而且三禅定到四禅定这个之间,还要有发现了神通的人,那么对一切众生的生来死去,自然看得很清楚。尤其对自己的生死果报啊,几乎是有也很明白了。

  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现在喜欢讲禅宗,我们都看过禅宗六祖的传记,也看过他的经典《六祖坛经》。六祖有一次晓得有人来杀他、行刺他;名气太高了,尤其当时所谓学派的这个争论。那么他自己就坐在那里,夜里就等着,拿个二十块钱(我们现在比方了),摆在那里,果然夜里有人进来杀他,他就笑一下,他说:我没有欠你命债,只欠你钱,过去欠你钱。那么把这个事情说穿了,所以那个人就受他的感化,皈依了他。譬如讲这一类的事,为什么知道?就是定力到了,差不多都是自己清楚了。所以,生死要真正地了啊,分两方面的路线:第一所谓定,第二是慧。我们学禅、学密、学净土、学等等,这是练习修定的功夫。那么假定,定不到,说能够了了生死,不可能的。定到了以后,了生死呀,还是小乘的。就是说,自己生死看得清楚、果报看得清楚,可以勉强地停留住,这个是“小了”。比如下一生,我准备怎么样投生、准备怎么样,这是“小了”。大的了生死必须要慧了,非要大彻大悟以后才能知道。

  这些东西大家参考什么地方呢?我可以向诸位讲,很重要的地方啊,就是《楞严经》有一卷几乎我没有翻译的,为什么把它落下来不翻译?第一很辛苦,翻起来很难,文字觉得很明白了;第二点,翻译了的时候,一般人不大容易信。那么要把它变成现代的文字、现代观念,使一般人真正相信了解,这个花的功夫啊,等于新再写一部《楞严经》,比这样还要多,很困难!而在这个佛经里头,关于这个阿赖耶识,我们生死来去、怎么样投胎,哪一界往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投胎的时候,它的个体有多大,譬如说比我们现在的身体大吗?小吗?或者生在哪一界的时候,体型的大小、形状、乃至入胎胎儿的第一个礼拜、第二个礼拜、第三个礼拜、第四个礼拜,他那个变化的形状,都说得很清楚。尤其我们现在有《大藏经》啊,这个随便买,这个经论里头这许多资料把它集中起来,也并不太困难,不过散见于各个经论里头,这里有一段、那里有一段,多得很;把它总起来麻烦。

  那么《楞严经》上面呢?大要的这个原则,非常扼要地讲了。比如,他讲生命的来源,如果诸位,假使自己家里买得有《楞严大义今释》,我告诉诸位,在卷八,《楞严大义今释》这个新印有原文的这个本子,五百一十二页这里开始就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一个差不多这一卷我不翻、没有翻过白话。原因:很明白了,我看起来觉得很明白了、都是白话了。不过现在的人看,也许有困难;而道理非常多,我们现在摘要地说一下。

  “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这一段,主要的,我们先看这一段经文,“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就是我们觉得生下来以后,一切业力,第六识、第七识、第八阿赖耶识都在活动,这个习气累积越来越厚——“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人到死的时候,四大分散,这个意识啊流变,“临命终时,未舍暖触”,就是这个死的人身体上,温暖还存在,“一生善恶,俱时顿现”,在上次报告过的,四大分散,那个要死的人,他那个境界差不多都是比我们现在做恶梦还可怕,非常可怕!而这个身体呢,觉得很痛苦,这个时候,“死逆生顺”,死,看起来是倒转来,在我们的习惯性,活着是应该的,死了是舍不得了,“死逆生顺”。“二习相交”,就是我们人的习惯,都是这个生命不愿意死掉,所以我们人类的习惯,有一句中国文化里头的名言:“乐生厌死”,乐生,是愿意的,就是有病有痛,乃至于病得还能够剩一点点知道一下都还想活着,不肯死、讨厌死。这个究竟呢?生与死之间这个讨厌这个问题,我们插一个笑话,我们正在讲庄子,庄子我们看《齐物论》上提到过,庄子是拿一个很幽默的话来说。他说,万一死了以后,比现在好的话,那个时候不晓得多大的后悔!可是那个庄子是以笑话的姿态来讲。我们现在并不是讲死后的好与坏,可是人的习惯,对于这个生命,最痛苦,一天到黑生病,一天到黑痛苦,他也愿意活着;对于死去总觉得是可怕的,所以,楞严经上说,“死逆生顺,二习”——自己的观念、习惯,“相交”——在矛盾,自己的观念习惯在矛盾。这个对于死亡的当时,发生的痛苦更加重。

  那么然后讲到六道的中间,生命关系,“纯想即飞”,一个思想多的人,那么就是上升;“纯情即堕”,这个情、情感的情就包括我们人的个性、习气,心理上的思想的习惯与生理上、身体上的感受的习惯,尤其是喜、怒、哀、乐,身口意三业,这个统统属于一个字:“情”,感情的情。所以纯想的就“飞”——上升。譬如我们讲,念佛,这个大家知道;或者信其他的宗教,祈祷,想升天国,想到上帝那里去。或者有些人信各种宗教都有,世界上宗教,大宗教现在五个,小宗教还有两三百个。那不是宗教也叫宗教,有几百个呢,都在玩弄这两方面东西——“想”跟“情”两个。所以我们在这里研究宗教的心理,特别注意,太宗教化的情绪,还是“纯情”,不一定是对的,真正的宗教的哲学是思想升华。“纯想即飞,纯情即堕”。

  那么,“七情三想”,七分感情成分,感情的成分重——七分;思想的成分轻,只有三分;“沉下水轮”。“七情三想”——七分情,三分想,生命的堕落——“沉下水轮”。乃至变龙、变鱼、变谁呀,沉下去,“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等等,再说下面: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这一段很多,文章非常美,生死的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但是,保险你们青年同学们读不下去,其原因是什么呢?一看,什么地狱啊讲得活龙活现,老实讲,你感情上就反抗了…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