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迷。那麼他的這一個受生的這個時間、體量有多大?都是看你業報的發現。
換句話說,我們譬如講,要死的時候,再來轉生的業報在哪裏發現?我們上次拿人道中間大概報告過。死過以後,當我們靈魂再清醒過來,曉得自己死了,這個階段,就是非常快啊,快得不得了!所以一刹那之間——我們注意哦!看佛經,你不要忘記了,把這兩個字一下就把它過去了。(師彈指)這麼一彈指,有兩種說法:一種說,這一彈指之間是二十個刹那,彈指已經相當快了,他說這個中間包含二十個刹那;還有嚴重的講,這一彈指之間是六十個刹那,非常快,快速得不得了。但是你們注意哦,所謂刹那的那麼快速,一萬年不過一刹那,這個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我們要了解哦,現在科學也了解,所謂那麼真講到我們真研究科學,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講時間的這個相對的觀念,那個自然科學的、物理科學的理,同這個人文科學這個心性的道理,這一點是相通的。這個時間你不要看到刹那是那麼短,也就是萬年一刹那,刹那一萬年。所以這一刹之間將清醒的時候啊,我們中陰境界是給亮光嚇醒的,無比的光。
所以上次講到,因此修定的人,必須平常練習到在定境中自性光明已經發現了,能夠定住了,在這個時候,那麼中陰的時候,這個自性光明一發起,那我們形容一句話:哈哈一笑,原來如此!就定住了,定在一片光中,暫時不轉生了。這樣的情形,也可以說是一種“中陰成就”,在中陰境界再成就。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定在一片光中。不過詳細地分析,注意哦,你平常做功夫,諸位打坐學佛也好、修道也好,在座的各宗各派的都有,是不是能夠經常在自性光明一片定中呢?我想很少人有。因爲這個你不要自欺了,老實講你到達那個情況,一望而知,我早就看出來了。自性一片光明定中的人已經有往生的感覺,沒有身體了。譬如你打坐一定,不打坐也可以,站在那裏也一樣啊,只要一進入定的境界,你沒有身體的感覺,就是一片光,光就是我、我就是光。當然這個光不是太陽,不是月亮,更不是強烈的電燈光,都不是。可以說,比太陽、強烈的電光還嚴重——所謂自性心光,就定住了。所謂定住了,就在光中是一點妄念都沒有,所謂七情六欲,貪、嗔、癡、慢、疑,什麼身口意叁業所發動的,一點絲毫都沒有,等于一個鏡子,硬是鏡子擦得很亮的東西,一點東西、有一點灰塵,不要說有一點貪、嗔、癡、慢、疑,或者你覺得很高興:“哎呀,我已經得道了!”已經不行了,這光身馬上變了,已經有染汙了、念頭的染汙,不對了。所以呀,一點都沒有,非常清淨。
那麼在中陰境界,你認爲到達這個——假設你在生修到這個程度,修對了沒有?還沒有。中陰境界,不過是光明一點成就而已,光明成就。這個中陰境界的成就了光明,並不是承認你是得道哦,你沒有證得菩提,沒有大徹大悟,慧解脫不是這個事哦!譬如說有這個定力,有這個定力,那麼這是第一。
第二,當我們這個生命死去,將清醒、中陰生起這個階段,與光幾乎同時一段很空的境界,很空。這個空的境界,你注意,這個裏頭差別又很大。剛才提到光明,曉得無比的光明中間,那是空;因爲空到極點,自性心光發光明。同樣的,同太空科學相同的道理,我們在中陰清醒過來,在無比空進了無比的黑暗,不曉得多害怕的黑暗,那四顧茫茫、黑到極點。你這個時候(如果)說加一點觀念:“哎呀,我下了地獄!”那就是地獄。如果這個人慧力很清楚,所以我常常告訴打坐的同學們修光明定的方法,你們已經學過的,我不是告訴過你們,你們注意,《阿彌陀經》都給你露過消息,講過的: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黃色黃光,換一句話,我給它加上:青色青光,黑色就是黑光,世界上無處不是光、無一而不是光。學過科學我們也知道,紅黃藍白黑光,都是光。白的燈光這個也是光,黑的也是光嘛,那個能量、光的能量,差不多都是一樣,排列不同顔色就不同,所以金剛鑽那麼亮、那麼漂亮、那麼值錢,金剛鑽的能量幾乎同煤炭一樣,只是排列不同。所以在慧上解脫的人,即使這一段空,沒有看到光,黑的正好嘛,黑色黑光,空中就定住了,這個境界認得了。那麼他一定住了以後,這個黑的境界立刻變光明了,所謂放大光明境,照見一切。這就是慧與定在中陰境界的成就,如何求得解脫。
但是這個定的境界,大家年輕同學們聽了要特別注意,不要聽了這個境界打坐起來專門求一段光了、求一點空了,那你又不行了。根本上不是在這個地方。我們先休息一下,前面恐怕盤腿的朋友坐久了不舒服。
我們剛才講到中陰境界,這個同我們切身生死有關系,也同我們現在學佛這個知見,做修養功夫是絕對的關系。一個空、一個光,認識它,這是我們心識在中陰境界認識它,已經非常困難。認識清楚,能夠定住,心念定住了,這個定住是什麼東西呢?就是心念定。這個就更困難。定住了,不能說你了了生死啊!不過在生命的生死的過程中間,你比較自己有選擇的余地,不能說你有絕對選擇的能力,那要慧成就。
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你看淨土叁經,佛經也明告訴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與心光相應的時候,臨命終時,佛光來接引。這個佛光來接引,自他不二的。你自性心光發現了,那是很快的。但是我告訴你,我們談經驗的話,不要瞎吹了!你不要看有許多人,往往我看到許多的朋友,念了一輩子佛,到臨死的時候念不起來。當然念不出聲了,那是嘴念——心念、意識心念上沒有佛了,只有痛苦昏迷的境界。你說以這樣的見解,平常理解不清楚的,到死的時候,一定說會往生或者說一定會怎麼樣,那是靠不住的啊,非常非常靠不住。
倒是普通的人,沒有學佛,也沒有信什麼天主教、基督教,有些人做人很爽朗的、或者臨走的時候還說:死就死!好了就這樣!——哎!很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所以我經常看有所成就的人,不一定在宗教徒裏頭。你注意我的話哦,並不是說,有成就的人不是宗教徒,(而是)不一定在宗教徒裏頭。作爲宗教徒能夠修養到真正的這個正路,也可以做得到。
這個裏頭的道理呢,就要研究了,我只介紹大家《楞嚴經》第八卷關于地獄六道輪回怎麼生的,同心理什麼關系的,千萬要注意。所以,我們平常修道的人,現在修道的人,光講打坐,大家都是喜歡打坐,坐在那裏,第一個你的思想沒有停過,粗的思想就沒有停過,這個思想往來,盡管坐在那裏,熬腿,甚至于熬了一坐叁四個鍾頭,也不過是在那裏熬腿;做了幾十年功夫,好一點的,在細昏沈的狀態,細昏沈好像剛才我講過的,講話也聽見,什麼也清楚,迷迷糊糊的;身體坐著那裏很舒服,哎呀,好像自己覺得一身氣脈打通了,那很舒服;哎喲,一身這裏舒服、那裏舒服,不想動。你說你坐在那裏幹什麼?那可見你的思想都在轉嘛,在貪圖那個舒服對不對?同我們覺得吃冰淇淋舒服、吃咖啡、吃糖舒服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哦!只換了一個,不過你覺得這樣覺得很舒服。然後迷迷糊糊,人家叫你說:某人,你看有人死了,你替我去擡棺材。你一定想這個人討厭,我在修道,他還叫我去擡棺材!對不對?你絕不幹,絕不會肯下來,說:啊?死了要我幫忙?腿一撤,馬上去,你做不到。
實際上你坐在那裏,又在怨恨、又在罵人——貪嗔癡慢俱全的。人家到你面前:討厭!我在打坐,走輕一點也好,衣服刮得那麼大,都是風!你說你在打坐入定嗎?這不是見鬼嗎?定不是這個境界。這個樣子的境界,你說臨命終時,統統都在情緒裏。所以,《楞嚴經》告訴你,你會在定中你會討厭人家,討厭人家這種動作打攪你,這一念就是瞋心。所以,臨死的時候,或者臨死有一念瞋心,《楞嚴經》告訴你怎麼說?“瞋習相交”,這個習氣,怨恨人家的這一念,這個心理作用——相交,“發于相忤”,就是很討厭這個東西,心物兩方面構成了東西了。“忤結不息,心熱發火”,這火災地獄就起來了。瞋是火哦!
所以我們大家學佛修道的,所以第六意識你沒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界都不是定。大家同學們都問東問西的,我今天總統答複你一句,要第六意識真定住了,第六意識怎麼樣定住呢?就是說,我們在禅觀的課上給諸位講得很清楚哦,我經常說,不管小乘、大乘、顯教、密教,什麼都不管,佛說的法十個歸納: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實際上真正的念什麼?念佛先應該念死,佛把它排在第十位,實際上第一位,你上座也好,今天你一開始念佛,你先念死,這一刹那之間,你當成自己“我已經死了的人”,什麼都不管,這個身體也就是死了的人。你不要說“我現在先打個坐,等我下座精神好了,再來給你做事啊!”那是你念活,不是念死,你下不了決心,放不下來。如是念死是第一。
所以我們有名的現代的,當然現在講過時了,叫近代了,淨土宗的大師印光法師,印光法師的房間裏頭你進去,他沒有供阿彌陀佛像的,什麼都沒有,(只挂)大大一個字——“死”,他自己擡頭一看,“死”,念法,念死的方法。所以沒有生死決心的這個心理,修定修不好的。所以大家統統都在玩弄那個色陰境界的感受,這很嚴重啊!你坐在那裏,剛才我們講就是你覺得坐得很好,身上氣脈周流啊,覺得很舒服啊,定境界,清幽幽的,這個是細昏沈,細昏沈就是無明根本。大家有沒有想,而且可以試驗,你這樣坐在這裏很好,現在我拿把刀在你身上割一下看,馬上割得你流血,看你還有這個清幽境界沒有?還有什麼氣血流通、舒服不舒服?你絕對舒服不了了!那麼很簡單嘛,我現在這個舒服清淨境界,是因爲我沒有病,身體很健康,坐在這裏感覺到舒服,這是感覺狀態啊!這個四大肉體活著當然的事情,不算是定境啊!你在這個境界裏頭在攀戀,你到死的時候這四大分開了,你還有這個定啊?不可能的嘛!這是非常科…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