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境界永遠存在,一念萬年,萬年就是這一念。這個中間不是四個字連起不連起,佛的念就是這一念定住了。這樣叫“念住”。
那麼念佛念到這樣,所以叫做“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怎麼不念而念呢?這個時候,你不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四個字不要連,名號不連,你心念、第六意識心念念念在佛上嘛。自然只有佛、只有佛……一路到底的,沒有動過的,這叫念住。念住就是念佛的人講“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就是一心不亂了。就是這一心一念。就是佛的這一念。乃至四個字已經沒有跳動了。那麼定久了、定久了一路一路進步啊,身心起變化。你要曉得,現在無想定是屬于叁禅的境界呦!屬于叁禅。
你們《叁界天人表》一定搞熟哦。大小乘學佛,叁界天人、六道輪回沒有搞熟,你白搞了的。哪一禅的境界是合于哪一天人的境界。後來中國儒家所謂講“天人之際”,就是這個東西呦。我們在座學佛同學搞清楚哦。常常一問你們,天人,哎,這一天“遍淨天”在哪裏?你就搞不清了,“少淨天”在哪裏、“少光天”在哪裏?搞不清楚了。他化自在天在哪裏?你搞不清楚了。所以像密宗有些佛像啊,是他化自在天的境界的那些天人的像,當然不是人間的像。這要搞清楚的。
現在我們回轉來,講本論,就是本經:“立無想名”,所以這個境界“令身安和”,身體已經安和。你要曉得看經典不要馬馬虎虎,經典文字只好這樣記載。我們身能夠安,在座我看哪一個人敢說自己身體安哪?一點都沒有難過、頭腦清楚,做得到嗎?做不到的。不是這裏不舒服,那裏難過,或者身上這裏有一塊,那裏不舒服,胃腸消化不良,都是身不安哪!身安已經很難,和更難。
六脈平和,所以你看中國醫學上、道家有個故事。有一個人蔔卦很靈,學《易經》裏頭一個故事,靈得不得了。結果感動了一個神仙,這個神仙叫呂純陽,神仙來了,曉得他蔔卦很靈;這個人蔔卦還會醫,醫藥靈,反正醫、命、卦都很好,他自己也認爲是半仙之份。結果呀,這個呂純陽來了,感動來了,曉得有這麼一個人。當然呂純陽已經是道家修成的人,故意變化成一個病兮兮的人,讓他來看病。這個蔔卦的先生醫理很高,把他脈一拿,看完了一笑,合合掌,不開方。“哎,你怎麼不出方呢?”他說:“何必呢?你何必來試我啊!”那麼他就問他:“那我的病怎麼樣?還有救還沒有救?”那他說了兩句話:“六脈平和,非仙即怪。”不是神仙就是妖怪。他說:“但是先生呀,你不是妖怪,你是仙,你不要試我。”他自己把卦臺一放,就出來給他一跪,就拜師了。呂純陽被他揭穿了,哈哈一笑,只好把他帶走了,這個徒弟就那麼收了的。
所以醫學道家講“六脈平和”,非常難。這就是講,得了無想定到了叁禅這個境界,出定以後六脈平和。“六脈平和,非仙即怪。”不是神仙,就是妖怪。其實呀,妖怪也就是神仙。因爲人啊對自己待遇好一點,所以我們人修道成功叫做“仙”;狗啊、貓修成功了,就叫做“精”;那些魚啊、泥鳅啊修成功了,就叫做“怪”。其實以怪同精看我們,我們修成功了也是“人精”而已啊!幾個名稱不同。啊,所以我們注意這四個字,特別注意!所以得定的,到了無想定,“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注意啊,這八個字!不要打坐啊,現在要看書,不然你就白在這裏搞了,將來回去呀,“哎喲,我聽是聽過,又看不懂!”那又搞何必一次一聽呢!
“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所以注意,修定的人你說自己打坐定,哪裏得了定?身不安不和不算得定,不可能的。你坐這裏,身體安不下來,這個腿最多你坐兩個鍾頭也不舒服了,這身不算安、不算和啊!所以你沒有得定。“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所以叫做定。這就是說,心理意識是無想,一切思想停止了,得了第六意識叁禅,可是身呢又安,舒服極了;和,百病都沒有了。所以這個境界叫做無想定,“故亦名定”。
那麼下面告訴我們,“修習此定,品別有叁。”你們要注意哦,他說修到無想定,階級還是不同,就是程度不同。“下品修者”,最低的,“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什麼叫做得到無想定了?下等的成就就是說,有時候一下、一打坐、好的時候,身心安和,思想完全沒有,舒服極了,進入無想定。但是啊,孩子叫你“爸爸,媽媽,下來啦!給我拿點學費報名啦!”你學費一拿以後再一上坐啊,我的媽!身不安和了,無想也做不到了。這叫無想定退掉了,所以“現法必退”。
“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不能很快地馬上又進入無想定去。又要慢慢、慢慢,再澄清了、定了、再進。所以我講常常叫你們打坐,你們有時候也很好哇,那是瞎貓撞到死老鼠的!老鼠死掉,瞎子貓跑到前面一下,哎喲,一聞,好,吃到了——不是你抓到的。你說我要入這個定就入這個定,我要入那一種定就入那一種定——行了!說我今天兩腿一盤,我要入定去了,你就入定了。你在哪裏入定?硬熬啊,叫做煎熬!呵,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呀,下品修到無想定境是“現法必退”,現在就退掉;退掉並不是永遠不回頭哦,或者過一陣又回轉來。“不能速疾”很快地又進到無想定的境界裏頭,所以這一類人,就是像我們活著修無想定到這個境界的人,那麼死後升天的果位呢?生到無想天。
“後生彼天,不甚光淨。”無想天是色界,色界沒有肉體的身,沒有我們現在欲界的肉體身。色界是光。可是光還是有個身哦,眼耳鼻舌“身”,還是有個身的。譬如我們做夢,夢裏也有個身嘛,有個自己。所以呀,這一類的人,下品修到無想天,身光不夠亮、不夠幹淨。“形色廣大”,很粗,這個人長得很胖,很高,一砣大胖光,一砣大泡,膨,是不是,呵,而且光又是暗暗的,象牙色的,或者黃種色的,或者是同這個非洲人一樣,黑光的。啊,就是這樣,“形色廣大”。
“定當中夭”,生在天上活不長,半路夭折下來。無想天應是壽命五百劫哦!五百劫哦,不是五百生。這個地球毀了又形成,形成又毀了,一定五百劫,是無想天的果報。但是,無想天不是一定修定的人,一個人做善人,這叁界的天人,極力作善事的人,善行行到了,《大學》儒家“止于至善”的人,他念頭也清了,所以爲善最樂,做善事到了極點,不要修定,念頭清了,如果沒有悟道,有時候也生這種天人。你要注意哦,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貴的哦。所以學佛的人光想學佛,心性、性情一切沒有轉變,善法功德沒有建立,休談了。你以爲光打坐就行了,不行的啊!
現在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先告訴你們,生到無想天還是有身哦。色界是光,色界是光哦。這個最後告訴你們,但要注意這個問題。這個“中品修者”,修無想定中乘的人呢,“現不必退”,這一生隨時會在無想定中。“設退速疾,還引現前。”有時候這個定境界掉了,但是一用心、一定,就回來了,很快就回來。那麼這種死後呢,生彼天當中,“後生彼天,雖甚光淨,形色廣大,而不最極。雖有中夭,而不決定。”說生到無想天,身體的光明情形,也是比較不太透亮、不太美麗,形色也是胖胖的,但是呀,中等胖,不是胖得那麼胖。顔色也不是那麼難看,就是色相也是蠻漂亮的。所以人中的醜陋、畜生中的醜陋等等,都是前生的福報功德。一個人長得自己身體少病少惱,顔色就是色相莊嚴,長得漂亮不漂亮,沒有哪一點不是果報;生在天中也是一樣。所以呀,這種中品修到無想天的天人,他的命運注定也有半途短命而死的;但是並不一定。因爲他既已經到無想天,他再努力一修持,可以轉變。不一定中途短命死掉的。[此時引磬響]那麼快呀?好像在無想天上講話一樣啊!(一笑)休息。
修到最上乘的人,“現必不退”,就是假定我們在座的哪一位道友,現在修到了無想定,他隨時都會在無想定中,不會退掉了,“現必不退”。因此,這個色身我們這個肉體業報完了的時候,在這個世界業報完了的時候,這段一靈清淨,自然就生無想天。所以“後生彼天,最極光淨。”那就是在無想天人裏頭,光明漂亮,形色非常廣大。“必無中夭”,那麼“窮滿壽量”,就是一活無想天上五百劫。五百劫以後墮不墮落呀?叁界天人一樣墮落,“後方殒沒”。道理在哪裏呀?就要了解叁世因果。譬如我們現在一個人,不管是有善念惡念,下一個恒心,修善、行定,你過去的業報,有惡的業報還是帶到的哦,還是帶到哦。比如說,你現在,等于說我們一個人,現在盡量地努力,你看外國小說、中國小說都有,中國曆史也有,一下做了皇帝,從前犯過法的碰到那些執法人嚴肅認真的,也給皇帝講:對不起,以前有個案子你還沒有銷啊!哈,那皇帝也只好想個辦法給他銷一銷案子。等于我們中國的包公,也打得龍袍,雖然是小說,因爲皇帝犯了法了,皇帝媽媽犯了法,那皇帝也有罪,沒有辦法打這個皇帝,包公就叫將皇帝的衣服穿在那裏吊起來拿鞭子打,等于打了皇帝。皇帝只好照辦。這個你看到的是小說,這些小說的故事是根據這個因果律來的。所以呀,生無想天五百劫後不進修,進修了果報再轉化,慢慢來。“後方殒沒”,還是下墜。無想天下墮墮到哪裏呢?或者墮在欲界天人,或者變人,甚至于過去的業報來,就是上次給大家提到佛學裏頭最重要這個偈子: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是因果的道理。
那麼現在說明,“此定唯屬第四靜慮”,這個定境界屬于第四禅天,四禅剛才說過,四禅後面還有四個定境比這個境界高: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叫做四空天,是無色界的。因爲色界的人“滅心”,滅掉這個心念;“成色”,所謂色界還是色界哦,五陰裏頭就屬于,我們大家念過《心經》“照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的色蘊還存在。不過無想天的人,無想天這個“滅心成色”;到涅槃境界,所以真正的佛法,“滅色成心”,那是小乘的涅槃。所以呀,無色界裏頭是滅色成心了。…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