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倒進去了。所以修道人只好站在旁邊看看,冷眼旁觀:哎呀!愚癡衆生啊!慢慢來。等它轉到這一邊來,說:你不要亂跑吧!向這裏走!他就轉過來了。你現在在頭上拉,拉不動的呀!絕對拉不動。這是真的道理。所以呀,“如有頌言”,所以佛告訴我們:
亂相及亂體,應許爲色識。
及與非色識,若無余亦無。
切!我的媽啊!玄奘法師啊,你老人家這個文字是要了命了!(一笑)他多兩個字都不肯用。不是不肯,因爲當時根據它的梵文來,就是那麼,他不敢亂加,也不敢亂減。玄奘法師非常規矩。怎麼說呢?“亂相”是什麼?我們這個心啊、識啊一動,動則必亂,我告訴你,心念一動、動則必亂。因此啊,世界上有佛法一樣,各個宗教、一切的修道方法,只有說以靜爲基礎,最後也是靜。所以非靜、非修定不可。不能修定是不能得道,理由在此。這個世界一切物理世界越動,“動則易亂”,一動就容易亂;也可以說“動則必亂”,第二句話。第一句話我說的:動則易亂;第二句話:動則必亂。一動是必定亂。第叁句話:越動越亂。就是這樣叁步。亂的現象當中你就看出來了,亂到快速到極點,你覺得不亂。譬如你看一個電風扇、任何一個機器,一開始開動的時候,你還看得出來,它那個電風扇還有扇葉子;等到最後停止了,它慢慢你就看到扇葉子;到它最快的時候,你就沒有看到電風扇裏頭有扇葉子了,也沒有看到是一片了。你要知道哦!所以我們自己你們打坐的時候覺得今天有進步、心很靜。告訴你哦,一點都沒有靜哦!你還在亂呢。不過因爲你自己觀察不清楚啊,在比較相似的、緩慢的動,你覺得很定、很靜——錯了。所以你們修道學佛的人要注意哦!沒有這個智慧,沒有不走錯路的。認爲我也很靜、也很定,你是在一個動亂的另一個動亂。真做到了絕對靜,就是《法華經》上所講的境界:“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包含了整個的虛空,宇宙都包含進來了。
比如,我們大家,尤其跟你們講,你們譬如說都講實際修功夫的很多,你們大家打坐,坐到什麼程度?你們最高明的呀,差一點的不講了;也講哦,差一點的眼睛閉起來,前面黑洞洞的,就坐著這個樣子……(師在演示,衆笑)對不對?啊,因爲我也是過來人。以爲自己入定,所以禅宗就說“黑漆桶一個”,黑漆桶,黑黑的裏面沒有燈光的。你們高明一點的朋友坐得怎麼樣呢?坐得很定了,氣脈動了,有氣到這裏嘛,就跟著它跑,“喔……”,然後眼睛閉著,在黑的裏頭啊有一點點亮光在那裏,高興了,光明來了!(衆笑)對不對?你說你還在亂相中吧?懂了吧?這就是亂相。
因此呢,你爲什麼打起坐來會昏沈呢?因爲你在動亂中,動亂就看不清楚了嘛。剛才我比方那個電風扇動得那麼的快的時候,你看不清楚裏頭東西,對不對?所以你反是覺得自己很靜。因此這個邏輯你就懂了,你那個靜啊,可憐兮兮的在亂呐!所以佛所謂“衆生顛倒”啊!自己那個亂還以爲自己靜:“我還得了道了。”然後:我傳你,你拜我爲師,磕個頭我就傳個正法給你!其實都在亂搞、造業。你知道吧?
所以這個第一個叫作亂相是什麼?是變識,意識的識,變出來的變識,亂相,是識所變的、是心意識所變的。及亂體呢?“亂體”是什麼?心的能變的功能。這個體是心啊(八識心王),心是能變的能,外面物理世界的這些東西是亂相,是相。所以我們看這個物質世界山是真的、河流是真的,兩個人看都是假的:真正一個物理科學家看這個山是假的、看這個河流也是假的;一個物理科學家,看這個香煙缸這個玻璃是假的,顔色也是假的。馬上可以測驗得出來。而且我們跟你講,你們大家戴眼鏡的把眼鏡拿下來,每個人度數不同,你看這個光線,如果拿科學的記錄,都是不對的。就是它是假的。你看起來是這麼一個四方,就是一個假相。這個四方同叁角這個觀念也是人造的。因爲我們覺得這樣叫做四方,這個名相就被四方的觀念困住了。所以我們的人類的腦筋一提一個四方的,自己就有這個形象、名相出來了。你要叫狗、叫一條驢子來,你說這個是什麼樣子?那個驢子裏頭看看,理都不理,它沒有這個方不方、圓不圓的觀念。所以人的這個觀念來了以後,亂相出來了。哎,你們懂了這個理啊,修禅、修定就有進步了。不要被自己的亂相騙走了。“亂相及(能變之心的)亂體”,換句話說,第一句話說,因心的能變的功能,動則易亂,一動就亂了。一動,先是動得慢,慢慢動久了以後變快了,變成心意識的亂相,就形成東西了。所以心念不可以亂動。那所以佛法在哪裏?——覺也,心一動就覺到了,覺到就不敢亂了,就回到那個清淨了,回到真正的自證。
那麼第二層呢?心的能變變起來,變成亂相的色,變成色以後,色就是有我們的身體了。我們這個識、心意識等于什麼?就給它滾進去了。所以父母入胎的時候就被一樣的給它滾進去了。等于我們面粉跟水兩個,比方,把我們的身體父母兩個精蟲跟卵髒、面粉跟水兩個正好一倒,我們是個白糖、或者是個鹽巴,一加入給它一揉啊,出不來了!越揉越進去了,全體面粉裏頭都是白糖、都是面粉,你從那裏解脫呀?對不對?那你必須要由靜定、靜定回來,把每一個都甯靜、甯靜、甯靜——把白糖、面粉、水這叁樣再把它分化了。分化了以後,我白糖再還我本來面目去了。
這個意思不曉得我講清楚了沒有?你們都很懂得,就是我的表達不清楚啊。所以說,等到卷進了以後,“應許爲色(中有個)識”。我們現在身體呢?色法裏頭我們身體就是四大地水火風,我們又有個意識會思想在裏頭。那麼其它物質世界、整個山河大地,所以你說它這個裏頭物理世界裏頭物質的東西它有沒有精神呢?它裏頭有精神。物理世界[斷錄]你不要認爲科學——真正修道成功是科學哦!在這個時代可以那麼講。所以真正有修道成功之人,一定懂科學,懂了科學不敢用。一用了以後給人懂得了、用去了,就會用做殺人的武器,更快。
所以,“及與非色(的)識”,就是怎麼講呢?以及能變,能變的那個東西不是色法,能變的那個不是物理、不是物,那個能、我們心的能、能變的,那個不是物理。但是能變一動了以後呢,它産生意識的作用。因爲我們意識,爲什麼道理呢?我們再說啊,這個話怎麼講,這一句?什麼叫能變之非色?我們識啊,譬如說我們大家坐在這裏,眼睛一閉,不要做到閉,大家眼睛這樣,我們裏頭這個身體腦子裏頭有思想、有意識,這個我們感覺得到,對不對?是不是啊?知道,這個識知道、意識知道。能使意識發動的那個“能”你找不到的。那個不屬于這個色法的。非色法當中。但是它所變呢?所以我們能夠思想作用,是心的“能”發起所變的識的作用。
“若無余亦無”,你必須要了解能變與所變的道理。假使沒有能變、所變這個道理啊,那麼本來就是空的、斷的,什麼都沒有,那就不對了,(認爲)沒有染法也沒有淨法。真有染淨法。真有凡夫與聖賢的不同。所以這個道理呢也講得很清楚了——還是不夠。以現在人、後人沒有辦法徹底了解。你看叁藏十二部裏頭,唯識最高了不起了,對于物理部分,始終佛啊到這裏溜過去了,語焉不詳。這有個秘密、佛的秘密,他不肯宣布。只有一本經——《楞嚴經》,可是大家又說它是僞造的。它一點都不僞造!《楞嚴經》裏頭唯識講得最好,大家沒有覺得。《楞嚴經》說到物理世界怎麼起來的?富樓那提出的問題。但是基本上呢?到了後面佛又是一句話,馬虎眼又打過去了。這個心物之間啊這個東西大……,所以你必須要把佛法、易經、道家的許多的東西參合攏來,會找出一個東西來。可惜我們不想當教主,如果當教主好好修持啊,可另創一教。哈,這個將來的世界,你說唯物的、自然科學的發展還不可限量哦!需要人指導,我相信會有大菩薩出來指導的。這一指導以後,以唯物的物的道理、物理的道理同這個心法的配合,我看未來人成就佛的很快。不過那個時候也許我們這位大肚子老兄——彌勒菩薩他自己來了,也許他來指導,那是成就很快了。可是我們大家要注意這一方面。
現在又說,“色等外境,分明現證,現量所得,甯撥爲無?”就根據唯物物理這個道理來。他說那提出問題來了:哎,外面山河,我們這個人,肉體就是色呀;外境,這個作用我們外面,“分明現證”,擺在這裏嘛,看得見、摸得著,茶杯就是茶杯,這個煙灰缸就是煙灰缸,“現量所得”,那根據你自己所講的,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的境界,這個現量擺在這裏看得見的,“甯撥爲無”?你硬說這個也是空的,是你心的變現出來的——“不撥”,沒有辦法、不能承認、不能接受的!你怎麼可以撥它說沒有呢?
那麼答複的話,他說:“現量證時,不執爲外。”這個裏頭有個東西、有個道理,尤其你們學佛修道的,特別要注意了。他說“現量證時”,什麼叫現量?譬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的現量,我們容易懂,眼睛一擡看東西的時候,這是現量,這一刹那意識沒有管它。譬如我們心裏頭,在街上走路,爲什麼會給車子撞到呢?因爲我們意識另外想事情,所以眼睛看到車子,有時候忘記了是車子撞過來了。眼識看到有個東西,意識不加分別、不曉得它是什麼東西,那個是眼識的現量。耳朵聽到聲音,我心裏想別的,我不曉得你在罵我;有時候自己心裏頭想別的,人家罵你,你只聽到還以爲他在恭維你。那是耳識的現量。他說“現量證時”,它現量的境界沒有界限,可沒有內外的分別,“不執爲外”。並沒有覺得這個聲音是外面、這個眼識是屬于外面。這叫做現量。
好了,我們先懂了這個再說。所以修道的人,達到什麼叫空呢?道家叫做“清虛”,一樣的了,反正名稱不同。什麼道理?第六意識不起作用的時候,清淨現量。不起分別,第六意識完全不起分別;清淨現量,所謂一念不生處。你說我現在意識都…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