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親能了”,不是真的,不是親因緣所能了的。
“親所了者,謂自所變。”如果能夠真證得親因緣,心能夠了,就是由八識起。七識能變變出來,七、八、第六意識自己的用,自己心裏這些作用、八識作用。親因緣,自己的能變所變的。“故契經言”,所以佛經上講,“契經”,佛說的經,哪一本經?《解深密經》,《解深密經》上說兩句話:“無有少法,能取余法。”一切都是唯心造的,一切都是唯識所生,沒有說另外一個辦法;心外無法,除了心以外,沒有法。所以我們修一切的法,不管你密宗啊、什麼宗啊、華嚴宗,你宗死了吧!乃至揚州粽子啊、湖州粽啊,你什麼粽都沒有辦法。都是唯心自修嘛!“哎喲我今天修這個法好哇!這個咒很靈光啊!”你自己在那裏迷糊,自己搗鬼。“無有少法”,本來就是此心,此心我們本來在這裏頭。“噢,我心裏修哪個法靈光。”靈光不靈光是你心理作用。佛在《解深密經》上說“無有少法,能取余法。”
“但識生時,似彼相現,名取彼物。”所以啊,你說自己與別人、與他心,或者自己與[斷錄]……生病了,我趕快去看他,結果真的生病了、感冒了——似外境起,“似彼相現。”現在只講原理,你說有沒有叫感應的作用?現在不談感應的問題。學唯識要非常邏輯,這個問題只對某一點,你不要岔進來別的問題;“感應”,感應另外再談。所以“似彼相現”,只有這麼一個現象出現。這個現象出現,是虛幻的,還不是真實。
“名取彼物”,好像拿到一個東西。這講什麼呢?我們在這個裏頭曉得一個道理。有些人打坐坐得好,尤其是道家,出陰神、出陽神,自己覺得出去了。那麼功夫很高的離開這個身體,還可以遠遊他方啊。乃至功夫最高的人,極樂世界、什麼世界,正如經典上所講的,一念之間到極樂世界供養阿彌陀佛,所有極樂世界諸佛菩薩都供養遍了,馬上轉到東方、轉到南方、北方,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前面供養遍了——不過一念之間,還坐在這裏。去了沒有?真去了!見到沒有?真見到!那是定境界。那個定境界也如鏡中像,那是陰神。等于說不是這個手端茶杯一樣實際上摸得到的——唯識所現。那麼那個極樂世界是那個極樂世界,你的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你的極樂世界。所以一切境界,善境界、壞境界,說我夢到地獄去了,不得了!打得我一身青了!你醒來身上還真的受了刑罰,有青了;就是上面前兩次講的心物一元的問題,也是心意識作用。
現在講唯識出去的,所以我們有許多修定的人,在這個境界裏自己不知道這個道理,把相似的境界當成神通、當成感應,全錯了!就是自己唯心搗鬼了。所以下面結論,“如緣他心,色等亦爾。”所以我們要攀緣別人心理,自己與他人之間,這心理攀緣同這個色法一樣,你只有這個影像,而不能真實拿到;只拿到影像,不能拿到真實。這是講識,尤其側重這一段,側重于這個第六意識、意識所生的這些境界,是如此。
要想真正做到神通境界感應,那要破了、了了第八阿賴耶識,才有這個,懂得這個道理。懂了以後怎麼樣起神通?像我現在端茶一樣,實際的功夫修持要得意生身以後的事——八地菩薩以後的事。所以不是那麼簡單!因爲一般學佛修道、學禅學密,學了一點點境界,認爲這個就是了——決不是。只能說你用功吧?很用功;有進步吧?有進步。不是這個境界。這個道理。
那麼,“既有異境,何名唯識”。好了,他說根據你這個道理講,那麼你們要提出一個問題,對不起啊,我現在又把原文抛開了。這裏我們剛才講完了,我們這裏很多學禅的,嘴巴會玩禅的很多啊!“啊!自他不二!”自己只管講,都沒有去想,要臉紅的呀!自他不二?你心裏想的就不是我想的,怎麼叫自他不二?我們自他就二!怎麼不二啊?你痛,我在快樂啊!你在發冷,我衣服穿夠了暖和的很耶!自他就是二的啊!不是不二的啊!那個“自他不二”是形而上體來講。你說虛空不二可以呀,東方虛空同西方虛空、南方、北方虛空都是虛空,虛空這個樣子,那是虛空的境界啊!至于南方、東方、西方每一方不在虛空以內的,實際上物質世界那硬不同耶!不要說我們這裏溫度假設今天是十六度的話,臺南算不定今天就是十八度耶!還是那麼小的一個小臺灣來講。自他就是二啊!
至于說臺南的上空同臺北的上空虛空都是一樣,是那個不二。所以千萬不要狂妄啊!“哎!自他不二啊!”許多妄作聰明的人,已經不得了,“噢!悟了!悟了!”言旁一個口天誤,結果誤了一輩子,那真“誤”了。不是這個道理啊!千萬注意啊!老實修行、老實參究啊!你說什麼是話頭?這些就是話頭。
懂了這個,好了,提出這個原文了:“既有異境”,既然說自他——一切衆生心性各有各的自識,“何名唯識”啊?他說那你爲什麼叫它是唯?——“唯”就是只有這個——只有這個識呢?怎麼叫唯識?這是問題。答複問題:“奇哉固執,觸處生疑。”這兩句話罵人的,佛在罵人。他說:奇怪啊!你好笨哪!你怎麼那麼固執!“觸處生疑”,碰到問題就解決不了,到處都是問題,你好笨!好奇怪!那麼固執,不懂得。
“豈唯識教,但說一識。”注意哦!法相唯識就是佛經說一切唯心,不是說十方所有一切衆生就是那麼一個心哦!不是說十方一切衆生只有這麼一個阿賴耶識哦!很多聽到佛學的人、搞唯識都是有這樣觀念:“同一個阿賴耶識。”——是“同阿賴耶識”,不是“同一個阿賴耶識”。所以,“豈唯識教,但說一識”啊!他說你要曉得唯識教只有一個嗎?識只講一個識嗎?
什麼叫唯識?心意識作用。你要懂啊!
那麼他又問了,等于兩人對話:“不爾如何?”他說,假設不是這樣,那怎麼樣呢?這個學生、譬如有個朋友又問了。下面答複,好,你不懂啊?“汝應谛聽”,你仔細聽,我告訴你。
“若唯一識,甯有十方,凡聖尊卑,因果等別。誰爲誰說,何法何求。故唯識言,有深意趣。”他說,你把佛學觀念完全搞錯了。假設十方衆生只有一個識的話,都是一個阿賴耶識,我們不要修了,嘿!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早替我們修好了!因爲他的阿賴耶識已經解脫了嘛,我們跟著解脫了。這不是同《楞嚴經》上佛給阿難說的一樣嗎?佛問阿難:你怎麼搞的?阿難說:我想你是我哥哥嘛,你出家成佛了,我跟著哥哥將來總有一天我也成佛嘛!我想我不要修的嘛!——哪有這回事的啊?親兄弟父子都沒有辦法,各要各人修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修各得呀!諸佛菩薩只是一個指導的明師,他沒有辦法幫你自了。如果是這樣,我們一切衆生不需要修行了,早就給佛度完了嘛!
所以所謂一識啊,硬有十方叁世的不同,還有凡夫、聖人,還有天人、還有地獄尊卑,乃至于一切因果報應、各種差別現象。假使都是一個識的話,只有一個心、一個識,一切衆生、萬有衆生同一個心的,“誰爲誰說”,請問,誰來說法?“誰爲”,哪一個在玩這個玩藝呀?“誰說”,說的要如實呢,那就是佛也是這個心、我也這個心,我就是佛嘛,我說給自己聽啊?“誰爲誰說”。那又“何法何求”呢?何必去求法啊?你們出了家,又去燒了戒疤,在這裏還拼命修,修個什麼啊?不要去燒喽!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他早戒疤都給我們燒好了,他成功了就好了嘛!那我們還要求法嗎?他說:你好笨啊!不過他好在假提出來,是有這樣笨人問的話了,替我們問了,因爲我們也不高明。他說,“故唯識言”,所以真正唯識道理“有深意趣”,你道理要懂。
現在講到唯識,“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所以怎麼叫一切唯心?“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的偈子。唯識各方面都常用:一切唯心,萬法唯識。什麼叫唯識呢?這個識、心意識這個識,這是個總代表、歸納性的名稱。譬如禅宗講明心見性,見個什麼心呢?你說見個裏頭的心,哎呀明天到菜場,現在大概中央菜場買得到,買個豬心來看看我們就明心啦?——那不是的,這是個代名詞。這就是總顯告訴你,一切有情衆生、每一個人,心的作用分成八個識。這要注意哦!前面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第六意識最重要,這個中間的這個老大,造業的都是它;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大家都知道。但是講唯識,八識都會講,六位心所就不容易。恐怕要考試,你六位心所就答不完了。心所起了就有六位,所以要學《百法名門論》,煩惱、根本煩惱等于六個位置。我想今天大家沒有帶《楞伽大義》那本書,開頭那個法相表,如果有帶來,你一翻,六位心所就出來了。
六位包括了五十一位心所,就是說把心分成八識,所起的作用——還是歸納性的,不是詳細分析哦!照現在科學的方法詳細來分析,那就不得了了。所以要六位心所歸納。此心的能變與所變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以這個心啊,能變與所變,變出什麼?相、見,相分跟見分,這個你們書上應該要注起來,不然你將來忘記了,說變“相見”,“哦,兩個人相見面了。”那就不對了。相分,相就是現象;見分,就是精神部分。我們看到現象那個相分,現象界、宇宙萬有就是相分。我們能夠了解看得見宇宙萬有的,不是這個眼睛看見哦!這個見分不是指眼睛哦!眼睛是眼識的作用哦!也代表了眼睛功能的一部分、眼識的一部分。見分,我們心裏了解、明了:哦這個是宇宙萬有。相分、見分兩個。宇宙萬有物理世界是我心識所變的“相分”——現象;精神了解它的,這個是“見分”。
好了,我們現在注意啊,我們爲了大家聽了這個課不要再馬虎,自己就要體會,我們八識也不管,八識跟心所兩個先體會一下。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裏(這是比方哦),或者你們打坐,自己散亂的念頭,自己最煩了,這個念頭不能清淨。這個念頭起來,起念這個當中——心所,一個思想、一個思想就是心所,…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