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也不貪:你們去玩吧!說你那怎麼……?他說:我想偷一點才舒服啊!他的八字裏頭一算呢,算命裏頭就有這個種子。我們那裏還有一個人,就是老太爺,很有錢,喜歡討飯,他一年總要出去討個把月飯,不然就病了。硬是睡人家街*口給人家罵,他說他喜歡,噢,這個舒服!奇怪,你看人所以許多個性就是這樣!這是種子帶來的。所以對子女的教育大家都要搞清楚。學教育教學生的人更要懂這個。
就是說現行“謂七轉識”,由第八阿賴耶識、第七識末那識(就是我執),我的本相就出來了。我們講:哎,我的個性如此!這個就是第七識作用。這個人的天才喜歡愛畫畫、喜歡愛吹牛或者是喜歡一聲不響,他的第七識受這個種子(第八阿賴耶識)的影響。
七轉識就包括了第七識、第六識、意識思想,這個人天才有人喜歡生來什麼事情不肯做的,喜歡學佛、搞打坐,你看像我所接觸的很多年輕人,很煩!經常有人像年輕人寫信來:哎呀,什麼事情不想幹,就是要出家,再不然學佛。十個啊,九個半是神經病,真的有問題!不然一看,今天也有嘛,我說交給他們回,我就不回了。也是一個年輕人,常常一天都要好幾封信,又要拜老師啊,又是如何如何。不是病,就是身心都在病苦中。你說我也沒有能力,(要是)有能力辦這麼一個幼稚園,收羅天下可憐人啊!然後弄一個可憐的學校,可憐大學,然後弄一個可憐的禅堂,然後就弄一個可憐的墳墓,一路就把他可憐下去就算了!真是啊,講這些人真可憐!但是我看到也生氣,一個人怎麼會搞成這樣?自己頭腦不清。那很多很多!然後你說他一個年輕人寫這麼一個求救的**,最後又自己稱一個什麼“居士”,名字也不寫,寫個什麼居士,再有些寫“某某山人”,去你的!(衆笑)教育都不夠的。你還“山人”,還是鬼人呢!你要人家幫忙嘛,你要寫一個像我叫什麼名字吧?他要寫個山人啊、居士的,現在年輕人這個教育啊!所以活該!是不是?所以我是不做菩薩,我做菩薩也是做那一種菩薩:聽不聽?不聽打死你!那就很簡單。你要慈悲?慈悲那不行的。(一笑)
這七轉識,這就是第六識,他的個性帶來的。“及彼相應所”,“相應心所五十一”就是貪嗔癡慢,個性不同,第六識,所變的相分——現象,見分。拿人來講,(相分是)他所變的相貌、環境,見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就是他的見分。所變出的相分、見分,它的性能——性質的功能,界——叁界。或者有許多欲望大的,有許多好色的。你們男女之間有許多是好色啊、有許多是好欲啊,這個中間差別很大啊!有許多是不好色也不好欲,喜歡談情說愛,那是情啊!這個叁界九地等等的差別。阿賴耶識現行起來,這個現行就是種子變來的。
“除佛果善,極劣無記,余熏本識,生自類種。”怎麼說?除了成佛了,成佛是止于至善了。空了嘛,畢竟空。現行不起作用——還是起啊!哎,我這句話講錯了,佛起不起現行作用?佛起就是“現”,起喲,不然佛怎麼度衆生啊!只有施出去,沒有收回來,純善無惡,所以等于《大學》講的“止于至善”。除了佛果善,而且他的現行,佛已經不留痕迹了,這個現行啊,有沒有因果呢?有因果!什麼樣果報呢?得涅槃果報,涅槃就是佛,佛就是涅槃,就不談了。
除了佛以外,還有普通的人,“極劣”,最下等的無記、白癡,乃至下等低等的生物。所以我經常跟朱文光他們研究,這個細胞啊究竟算是有記性、無記性?有生命、無生命?還不敢確定它。大概是無記性的,無記是無記,絕對昏沈。絕對最白癡,絕對屬于無記果裏頭。這個無記果裏頭,他現行,他一邊做一邊無心的嘛,一邊無心他這個現行又變成種子了。所以除了最高的佛境界、最低的無記以外,除了這兩種以外,凡是所有一切衆生,“余”,其余的;“熏本識”,一切現在的行爲都是慢慢熏習阿賴耶識。“生自類種”,生出自己同樣的性質相合的那個種性,變成來生的種子。
所以我們老師經常講:哎呀,你講啊盡管講,有些人反對罵你,不要緊!給他罵就是了。他只要聽你一講,看你的東西一看,一入人耳,在他耳朵裏一鑽、眼睛一看,這第八阿賴耶識種子給他種進去了。叁大阿僧祇劫,不曉得經過萬萬億年,不曉得多少多少億年以後,哎,“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他這一點、聽過一次經典的善根,將來爆發成種子,就能成佛。所以啊,未曾成佛,先結人緣、先結法緣就是這個道理。乃至你講了,他恨你、罵你、反對你,他善根種子給他種下了,將來因緣成熟它就爆發。所以啊,這個是現行。“此唯望彼,是因緣性。”他說這個作用它本身是回頭看自己,本身看自己,根性不同,這叫做因緣。
“第八心品,無所熏故,非簡所依。”第八阿賴耶識,整個的八識心王,就是心了。這個“心”注意啊,千萬不要偏向于我們現在心理思想這個心;包括心物一元的宇宙萬有本體,你叫它上帝、叫它神也可以,給它一個名稱都可以。這個東西,它“無所熏”,它不熏別的,等于說他是個白紙,白紙還不對,(那還)有形的。等于這個虛空,虛空你拿大便、最臭的熏它,這個虛空裏頭臭得不得了,等一下氣味過了虛空還是不留這個臭;你拿香的熏,虛空還是不留這個香。香[斷錄]
“無所熏故,非簡所依。”簡就是簡便(不是簡單的意思),選舉投票選舉那個“選”字的意思。“非簡所依”,本性它無所依。所以善、惡、無記,它自體皆空、畢竟空。空不是沒有,聽了不要變成無神論,那是笑話、小孩子講的話。所以這個心“不受所熏”,剛才我們比方,你看香臭在虛空、這個空間不留的,它過後都不留。它“獨能熏故”,它都有熏其它的功能,它有這個功能。但是它不熏,不起熏的作用。它有這個能,等于我們比方說它有這個電,電是能,看不見摸不著,它能力無窮大。也等于說我們兩個手這樣一摸你看沒有關系,再擦一下就不得了,會發電,自己也受不了了。它空的、能熏的。“極微圓故”,所以心之體最微妙,微妙得不是你思想可以推得到,所以叫不可思議;最圓滿的。“不熏成種”,它本身不是種子哦!所以剛才說: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你不要想到我們心體也是種子,就錯了!等于我們宇宙萬有的這個種子,剛才講蘋果的種子、稻子種子、麥子種子這都是現行。這個種子最初那個稻子、麥子、蘋果,最初最初……宇宙還沒有開辟以前,它哪裏來的?那個東西是本體問題了,那個叫做心。要搞清楚,“不熏成種”是這個意思,這是講種子。
至于現行呢?現在的行爲是種子來的。種子是第八阿賴耶識、第七識,有我就是種性來的。有了“我”,我的個性不同,這是種性來的。你看所有的人,你看我們在座的人,或者你家庭的兄弟姊妹,沒有一個相貌、種性相同的。乃至我們這個肉體上每一個細胞。爲什麼這個身體那麼壞?你的身體怎麼那麼怪?叁天兩天就起變化,脾氣就不同。你看有叁天學學佛啊,好像好得不得了,自己覺得是世界上最大最大、大大的善人;再過叁天就下地獄了,變畜牲都不如,這個性就起來。每個細胞裏頭都有他的種性不同。前念是好、後念是壞,這個種性不同。這個就是現行的作用。
“現行同類,展轉相望。”在現行的時候的因果、因緣呢?我們年輕時候受後天的教育,受來就是現行第六意識去接受了,這個現行呢?同類現行引發了現行,因爲年輕受的教育,到了中年老年發的思想都在這個裏頭想。就是所謂共産黨人講唯物論的,他深懂這個東西,現在這個心理學是唯物的,我叫他是所謂“雞蛋心理學”,是呆板的。所以這個狗啊,你拿個盆子一敲,它就來吃飯;你不添飯在裏頭,盆子一敲,它口水流出來了,這個心理反應。心理反應是“現行同類”。“展轉相望”,由這個現在的心理,因爲我們受的後天的教育,思想、習慣變成一個現行的心理狀況,它的互相爲因果“展轉相望”,它本身看本身。
“皆非因緣,自種生故。”這個不屬于因緣的範圍。因緣只講種子生出來現行,現在的現行變未來的種子。我們現在的心理作用呢?由過去受的教育、昨天聽的話,今天越想越氣,這個本身不屬于因緣。同類現行生現行,“展轉相望”,這屬于等無間緣。很平等的沒有間斷的,這個思想流下去像一股流水一樣,沒有斷過,(像)一個瀑布。你看那一股流水怎麼樣流?它永遠都是這樣流;等無間,沒有間歇過。所以這個現行的心理作用,“皆非因緣”,這個不屬于親因緣的範圍,因爲“自種生故”。這就是已經由你根本的個性的那個種子啊,就是個性如此就是如此。所以有些人個性如此,你怎麼樣思想教育……所以我講啊,人到老了一看啊,我說:人啊,教育真對人有效果嗎?我現在都懷疑起來!自己都累死教了一輩子,也許自己錯了,但是我覺得改變不了人多少。真可怕!這個種子真可怕!它“自種生故”。
“一切異類,展轉相望,亦非因緣,不親生故。”所謂“同類展轉相望”,習慣、思想相同,這個不屬于這個因緣,“自種生故”。什麼叫“一切異類展轉相望”呢?現行生起現行——所緣緣。由我年輕的思想,喜歡這樣,受家庭環境影響、教育的影響,喜歡這個。後來碰到這一類的東西相同的,特別有趣,喜歡,去追求了。“展轉”是所緣緣,也並不是本身的因緣。因爲“不親生故”,不屬于自己天生帶來第八阿賴耶識所生的,所以不屬于親因緣。因緣是叫做親因緣。下面還有叁個緣是疏因緣,但是因緣的作用是一樣的。
“有說”,另外有人講,“異類、同類現行,展轉相望,爲因緣者。”過去這些大師們有一些理論,認爲“異類”不同類、不同性質,“同類”同一個性質,“現行”現在心理行爲,互相爲因果,“展轉相望”,這樣這個原則之下就叫作因緣,有這樣一派理論。他說這個不對的。“應知假說,或隨轉門。”這是教育上的方便,假定的說法,爲了普…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