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與中觀▪P84

  ..續本文上一頁通給一般人,智慧不夠,(爲了)容易懂,方便說法可以。“或隨轉門。”改變一個方法的一種方便的教育法,不是確定的道理。

  “有唯說種是因緣性。”另外有一派說法,只認爲一切衆生,我們人生來那個種子,這個本身是叫作因緣。“彼依顯勝,非盡理說”,也不對。這是爲了明顯表達出來阿賴耶識功能,我們多生累劫這個種性功能,明顯地表達出來它的作用。“非盡理說”,無上真理沒有講完的,也不對。

  那麼究竟的真理因緣講什麼?“聖說”,就是佛說的,“轉識與阿賴耶,展轉相望爲因緣故。”我們現在開始修行,一切修行方法(由)思想開始,都是第六意識開始。“六轉呼爲染淨依”,第六意識轉了,慢慢修清淨了,第七識清淨、第八識慢慢清淨。清淨了以後,一切種子、種性,善、惡、無記的一切等等種性,把它洗煉變成純淨,純粹白的、幹淨的、清潔的,這就是佛果。所以“聖說轉識”,轉識成智是阿賴耶識、八個識整個轉了,轉成佛境界、聖人境界。“展轉相望爲因緣”。所以講因緣是八識自身,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這個是因緣。

  所以諸位今天說誠心在修學佛的人因緣殊勝,殊勝者很難得、很特殊、很特別,所以就:哎呀,因緣殊勝!哎呀,因緣好啊!因緣殊勝啊!變成口頭禅了。這個口頭禅你真懂道理,包含的哲學道理就嚴重了。因緣殊勝,特殊、特別;勝,特別了不起的,無上的勝利、了不起的好的給你拿到了,這叫因緣殊勝。要自己要珍重!

  所以我們一切修行都是第六識,第六、阿賴耶識開始修。你看有些人修修,哎呦,搞一點點,我今天進步一點,自己認爲……好多狂徒啊!很多學生寫日記呀、平常已經不得了!上無諸佛、下無……就是我了!已經不得了了!幾乎我這個老師都沒有座位了。哎,馬上過叁天他又不對了,又覺得自己下了地獄了,打擺子一樣。在《楞嚴經》上佛的兄弟阿難自己說:隔日打擺子,一天發燒、一天發冷的,怎麼得了啊!你曉得第六意識開始修,你還只一點點影子啊!慢慢來呀!你的第六意識自己都把握不定啊,叁天對,兩天、四天又不對了,這個叫做你的種子因緣都變了?哪有這樣簡單啊!啊,有些狂得不得了,“佛法我全懂得。全好了,都悟了!”哎,就差一點可惜她還是女的。不然就馬上轉身立刻變成一個男人給你看看。我這個話有所指的喲!專門指你們兩叁個人罵的,指你們兩叁個女同學罵,這一回給你講明,免得常常有這些狂的思想。不得了啊!哎,罵也不聽。罵她嘛,舍不得,她蠻乖、蠻聽話,沒有錯;不罵她嘛,實在一無是處!你怎麼弄嘛!千萬注意啊!這個因緣道理你聽懂了自己要害怕了,所以學佛我們有這個因緣慢慢來,要姗姗地來。

  第二,因緣第二種,“等無間緣”,你顧名思義,“等”是等流,平等。“無間”,像一股流水一樣,流水是每一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兜攏來,看起來是一股河流,實際上河流沒有河流,是一滴一滴的水。你把它拿來分析了,最後是空的。每一滴的水分子湊攏來的;可是它一股流水它中間沒有間斷的,沒有空隙的,這個緣。這是講什麼?

  “謂八現識,及彼心所,前聚于後,自類無間,等而開導,令彼定生。”就是說,這個“八現識”,八識、八個現識,“及彼心所”,我們現在心理所起的作用,前生的種子“聚”,這個“聚”字要注意,要把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講五十一位心所、心理作用貪嗔癡慢等等,一切等等合攏來,《百法明門論》說是一聚,“聚”就是一堆。“前聚”,前面的種子變成現在,現在的現行變未來。“自類無間”,它自身種子變現行,現行變種子,中間插不進去,一點空隙也沒有。“等而開導”,這一切等流、平等過去,打開了,走出未來一條路子,不管善路惡路。“令彼定生”,就是因果的道理,由這個因,將來一定得那個果,發生那個果。

  就是剛才我講年輕的幾位女同學一樣,就犯這些錯誤。道理上千萬搞清楚啊!你們還年輕,不要認爲一下就不得了,沒有這回事啊!修行絕對要規矩。你平常聽我講的,我總是八個字給大家講——老老實實修行,規規矩矩做人。第六意識做到這樣你沒有不成功的。搞一陣就不老實,不老實就自用聰明,不得了的。但是你也難怪,你那個喜歡自用聰明怎麼來的呢?你的阿賴耶識種性就是這樣,就這麼一個種性。啊,所以要把自己種性要變過來,千萬注意!不然你看了這些因緣都使你汗會流的啊!每一句話都是佛法。

  “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如不相應,非此緣攝,由斯八識,非互爲緣。”這個等無間緣的道理,“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就碰到了增上緣,還沒有,還有增上緣、所緣緣。就是說,我們八識,前生的種子變成現行,生在這個世界上,那正是我們用句普通(的話說),正是因緣湊合,碰到了這個環境剛剛使我碰到。比方,像我們嚴老師一樣,年輕的時候他到印度就去過,他一生的法緣就好,碰到這個,譬如增上緣。對不對?所以有些人,像我們一生,年輕(時候)法緣好,這個法緣好,到處要去找明師求道,那個道、明師會碰上來。常常老師父們跟我講,他說你做什麼啊?我說我出來求道啊!他說好像道來求你!我嘴裏還在謙虛:那不敢不敢!心裏想:很敢很敢!差不多,是你來找我的,不是我找你!就是法緣嘛,增上緣。所以常常跟你們諸位多結法緣,你他生來世出來,善知識容易遇,法緣會來找你,不要悭吝法。悭吝法,你自己將來學也困難。像我經常說要找一本什麼書看,今天動腦筋哪裏找啊?這個書找哪一位?哎,明後天就有人給我送這個書來,我常常碰到。因爲我也如此啊,碰到一本好的東西,希望巴不得:哎喲你們都看都看都看!希望大家都懂。不像你們,有一點東西就說是寶啊!讓你給我講嘛,“那是秘訣耶!”——一個一個都要受果報的呀!吝法,受果報。

  道是天地間的公道,恨不得你們知道。但是有時候我也不告訴你們,你那個緣不對嘛,那個犟緣——犟頭犟腦緣,恨不得給你兩個巴掌。嘿,要善緣就碰上了。所以“多同類種,俱時轉故”,“俱時轉”你的增上緣就好了,同時就轉了。

  “如不相應,非此緣攝”,所以這個因緣碰到了,起等無間緣,中間一定有增上緣的幫忙。你剛剛要學佛,結果你碰到一個朋友,兩個人同飛機,結果他的皮包裏都是佛經,你在飛機上也可以看;然後:你到哪裏啊?我到美國。美國哪裏啊?我有個廟子認識的,哦你正好!這個就是增上緣。比方啦!我現在編一個故事給你聽,隨便找一個講的,就是那麼一個增上緣。我也想,譬如有些人經常想來找我這裏,當然外面善知識也多得不得了了;但是要跟我倆認識,我也替他可惜,就沒有這個增上緣。有時候當面看見我啊,他問:南老師在不在?我說不在。我就走開啦。那就是他的增上緣不好,他自己問我的嘛!啊,我看那個樣子,翹頭翹腦的一點也不懂禮貌,“請問”也沒有,“南老師在不在?”我說不在。嗯,不在就好了。呵!這就是增上緣不好。碰到我,我一看他這個態度,不淳善。所以你們年輕人出門出去訪道,有禮貌、很誠懇、很淳善。給人家看到,他問:南老師在不在?我說:他是我哥哥,哎,他不在,我也可以跟你倆談談。那就是有增上緣啦!(衆笑)對不對?這種事算不定我都會做得出來的,我告訴你!(一笑)

  “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增上緣好;“如不相應”,暫時不相合的;“非此緣攝”,不屬于等無間緣的範圍。這是邏輯問題,叫你認清楚。同類在轉,俱時轉,“如不相應”,這個因緣並不相合,那就不屬于等無間緣。“由斯八識,非互爲緣。”所以由這個邏輯的道理、觀待道理你懂了,曉得八個識,第八識、第六識,種性第八識我們種子裏頭有這麼一個個性,可是現在剛剛……譬如說,我想發財,我的個性。想去啊,怎麼辦呢?發財最好的辦法嘛,錢來找我啊,那幹什麼呢?不可能啊,那麼最好嘛拿個叁十塊錢買張愛國獎券吧。這個免得辛苦了嘛,是不是?因爲我第八阿賴耶識想發財,就是種子。那麼我第六意識現行起來啦,我想想發財最好是不勞而獲:哎,不可能!那麼稍稍花一點本錢,五十塊錢買一張愛國獎券中四百萬。我就放了五十塊錢上街,電梯一下,出門想去買一個獎券,這個現行起來了。剛剛這裏碰到個老朋友:你到哪裏?我想上街(我不好意思講買愛國獎券)。“哎呀!”他說,“我有要緊事找你找了好久。”“啊,這樣啊!算了,我們回去了,喝茶吧!”算了,不去了。

  就是這個道理,懂了吧?我編一個故事給你講。所以八識、第六意識、第八阿賴耶識,“非互爲緣”,不是它自己互相不作用。八識、第六識它自己是親因緣的道理,等無間緣不是這個緣。

  那麼講,“心所與心,雖恒俱轉,而相應故,和合似一,不可施設,離別殊異,故得互作等無間緣。”那麼等無間緣是指什麼呢?“心”,第一個心是心王,八個識是一個心王,這個就是心。心所與心王,對于心所,第六意識所發生百法裏頭都是心所、心所起的現象,就是心態。“雖恒俱轉”,第八阿賴耶識功能能夠起心的作用,起心動念。第六識思想,第七識就跟到第六識我執來的;前面五個識在幫忙。“雖恒俱轉,而相應故”,心所跟心王,心王是能,一個所、一個能,能跟所兩個是互相相應的,他兩個能所合和,等于是一個。

  “不可施設,離別殊異”,不能夠施設是怎麼樣?在邏輯上、思想上、分別上不要另外假設把能跟所兩個分開了,有能就有所。譬如電——能源,電的功能,電是一個原則,是能。電燈、電話、電視,就是電的功能透過這個機械發出了“所”的作用,電所發的。所以這個心所“不可施設,離別殊異”,所以能在哪裏見呢?能也不可見,能在所上見。

  所以空的體在那裏見?空的體在相上見。所以你要明心見性哪裏見?心態上就見到了嘛!講過了就空,說空就有,不(就)見到啦?那麼簡單。…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詩詞輯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