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84

  ..续本文上一页通给一般人,智慧不够,(为了)容易懂,方便说法可以。“或随转门。”改变一个方法的一种方便的教育法,不是确定的道理。

  “有唯说种是因缘性。”另外有一派说法,只认为一切众生,我们人生来那个种子,这个本身是叫作因缘。“彼依显胜,非尽理说”,也不对。这是为了明显表达出来阿赖耶识功能,我们多生累劫这个种性功能,明显地表达出来它的作用。“非尽理说”,无上真理没有讲完的,也不对。

  那么究竟的真理因缘讲什么?“圣说”,就是佛说的,“转识与阿赖耶,展转相望为因缘故。”我们现在开始修行,一切修行方法(由)思想开始,都是第六意识开始。“六转呼为染净依”,第六意识转了,慢慢修清净了,第七识清净、第八识慢慢清净。清净了以后,一切种子、种性,善、恶、无记的一切等等种性,把它洗炼变成纯净,纯粹白的、干净的、清洁的,这就是佛果。所以“圣说转识”,转识成智是阿赖耶识、八个识整个转了,转成佛境界、圣人境界。“展转相望为因缘”。所以讲因缘是八识自身,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这个是因缘。

  所以诸位今天说诚心在修学佛的人因缘殊胜,殊胜者很难得、很特殊、很特别,所以就:哎呀,因缘殊胜!哎呀,因缘好啊!因缘殊胜啊!变成口头禅了。这个口头禅你真懂道理,包含的哲学道理就严重了。因缘殊胜,特殊、特别;胜,特别了不起的,无上的胜利、了不起的好的给你拿到了,这叫因缘殊胜。要自己要珍重!

  所以我们一切修行都是第六识,第六、阿赖耶识开始修。你看有些人修修,哎呦,搞一点点,我今天进步一点,自己认为……好多狂徒啊!很多学生写日记呀、平常已经不得了!上无诸佛、下无……就是我了!已经不得了了!几乎我这个老师都没有座位了。哎,马上过三天他又不对了,又觉得自己下了地狱了,打摆子一样。在《楞严经》上佛的兄弟阿难自己说:隔日打摆子,一天发烧、一天发冷的,怎么得了啊!你晓得第六意识开始修,你还只一点点影子啊!慢慢来呀!你的第六意识自己都把握不定啊,三天对,两天、四天又不对了,这个叫做你的种子因缘都变了?哪有这样简单啊!啊,有些狂得不得了,“佛法我全懂得。全好了,都悟了!”哎,就差一点可惜她还是女的。不然就马上转身立刻变成一个男人给你看看。我这个话有所指的哟!专门指你们两三个人骂的,指你们两三个女同学骂,这一回给你讲明,免得常常有这些狂的思想。不得了啊!哎,骂也不听。骂她嘛,舍不得,她蛮乖、蛮听话,没有错;不骂她嘛,实在一无是处!你怎么弄嘛!千万注意啊!这个因缘道理你听懂了自己要害怕了,所以学佛我们有这个因缘慢慢来,要姗姗地来。

  第二,因缘第二种,“等无间缘”,你顾名思义,“等”是等流,平等。“无间”,像一股流水一样,流水是每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兜拢来,看起来是一股河流,实际上河流没有河流,是一滴一滴的水。你把它拿来分析了,最后是空的。每一滴的水分子凑拢来的;可是它一股流水它中间没有间断的,没有空隙的,这个缘。这是讲什么?

  “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自类无间,等而开导,令彼定生。”就是说,这个“八现识”,八识、八个现识,“及彼心所”,我们现在心理所起的作用,前生的种子“聚”,这个“聚”字要注意,要把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讲五十一位心所、心理作用贪嗔痴慢等等,一切等等合拢来,《百法明门论》说是一聚,“聚”就是一堆。“前聚”,前面的种子变成现在,现在的现行变未来。“自类无间”,它自身种子变现行,现行变种子,中间插不进去,一点空隙也没有。“等而开导”,这一切等流、平等过去,打开了,走出未来一条路子,不管善路恶路。“令彼定生”,就是因果的道理,由这个因,将来一定得那个果,发生那个果。

  就是刚才我讲年轻的几位女同学一样,就犯这些错误。道理上千万搞清楚啊!你们还年轻,不要认为一下就不得了,没有这回事啊!修行绝对要规矩。你平常听我讲的,我总是八个字给大家讲——老老实实修行,规规矩矩做人。第六意识做到这样你没有不成功的。搞一阵就不老实,不老实就自用聪明,不得了的。但是你也难怪,你那个喜欢自用聪明怎么来的呢?你的阿赖耶识种性就是这样,就这么一个种性。啊,所以要把自己种性要变过来,千万注意!不然你看了这些因缘都使你汗会流的啊!每一句话都是佛法。

  “多同类种,俱时转故,如不相应,非此缘摄,由斯八识,非互为缘。”这个等无间缘的道理,“多同类种,俱时转故”,就碰到了增上缘,还没有,还有增上缘、所缘缘。就是说,我们八识,前生的种子变成现行,生在这个世界上,那正是我们用句普通(的话说),正是因缘凑合,碰到了这个环境刚刚使我碰到。比方,像我们严老师一样,年轻的时候他到印度就去过,他一生的法缘就好,碰到这个,譬如增上缘。对不对?所以有些人,像我们一生,年轻(时候)法缘好,这个法缘好,到处要去找明师求道,那个道、明师会碰上来。常常老师父们跟我讲,他说你做什么啊?我说我出来求道啊!他说好像道来求你!我嘴里还在谦虚:那不敢不敢!心里想:很敢很敢!差不多,是你来找我的,不是我找你!就是法缘嘛,增上缘。所以常常跟你们诸位多结法缘,你他生来世出来,善知识容易遇,法缘会来找你,不要悭吝法。悭吝法,你自己将来学也困难。像我经常说要找一本什么书看,今天动脑筋哪里找啊?这个书找哪一位?哎,明后天就有人给我送这个书来,我常常碰到。因为我也如此啊,碰到一本好的东西,希望巴不得:哎哟你们都看都看都看!希望大家都懂。不像你们,有一点东西就说是宝啊!让你给我讲嘛,“那是秘诀耶!”——一个一个都要受果报的呀!吝法,受果报。

  道是天地间的公道,恨不得你们知道。但是有时候我也不告诉你们,你那个缘不对嘛,那个犟缘——犟头犟脑缘,恨不得给你两个巴掌。嘿,要善缘就碰上了。所以“多同类种,俱时转故”,“俱时转”你的增上缘就好了,同时就转了。

  “如不相应,非此缘摄”,所以这个因缘碰到了,起等无间缘,中间一定有增上缘的帮忙。你刚刚要学佛,结果你碰到一个朋友,两个人同飞机,结果他的皮包里都是佛经,你在飞机上也可以看;然后:你到哪里啊?我到美国。美国哪里啊?我有个庙子认识的,哦你正好!这个就是增上缘。比方啦!我现在编一个故事给你听,随便找一个讲的,就是那么一个增上缘。我也想,譬如有些人经常想来找我这里,当然外面善知识也多得不得了了;但是要跟我俩认识,我也替他可惜,就没有这个增上缘。有时候当面看见我啊,他问:南老师在不在?我说不在。我就走开啦。那就是他的增上缘不好,他自己问我的嘛!啊,我看那个样子,翘头翘脑的一点也不懂礼貌,“请问”也没有,“南老师在不在?”我说不在。嗯,不在就好了。呵!这就是增上缘不好。碰到我,我一看他这个态度,不淳善。所以你们年轻人出门出去访道,有礼貌、很诚恳、很淳善。给人家看到,他问:南老师在不在?我说:他是我哥哥,哎,他不在,我也可以跟你俩谈谈。那就是有增上缘啦!(众笑)对不对?这种事算不定我都会做得出来的,我告诉你!(一笑)

  “多同类种,俱时转故”,增上缘好;“如不相应”,暂时不相合的;“非此缘摄”,不属于等无间缘的范围。这是逻辑问题,叫你认清楚。同类在转,俱时转,“如不相应”,这个因缘并不相合,那就不属于等无间缘。“由斯八识,非互为缘。”所以由这个逻辑的道理、观待道理你懂了,晓得八个识,第八识、第六识,种性第八识我们种子里头有这么一个个性,可是现在刚刚……譬如说,我想发财,我的个性。想去啊,怎么办呢?发财最好的办法嘛,钱来找我啊,那干什么呢?不可能啊,那么最好嘛拿个三十块钱买张爱国奖券吧。这个免得辛苦了嘛,是不是?因为我第八阿赖耶识想发财,就是种子。那么我第六意识现行起来啦,我想想发财最好是不劳而获:哎,不可能!那么稍稍花一点本钱,五十块钱买一张爱国奖券中四百万。我就放了五十块钱上街,电梯一下,出门想去买一个奖券,这个现行起来了。刚刚这里碰到个老朋友:你到哪里?我想上街(我不好意思讲买爱国奖券)。“哎呀!”他说,“我有要紧事找你找了好久。”“啊,这样啊!算了,我们回去了,喝茶吧!”算了,不去了。

  就是这个道理,懂了吧?我编一个故事给你讲。所以八识、第六意识、第八阿赖耶识,“非互为缘”,不是它自己互相不作用。八识、第六识它自己是亲因缘的道理,等无间缘不是这个缘。

  那么讲,“心所与心,虽恒俱转,而相应故,和合似一,不可施设,离别殊异,故得互作等无间缘。”那么等无间缘是指什么呢?“心”,第一个心是心王,八个识是一个心王,这个就是心。心所与心王,对于心所,第六意识所发生百法里头都是心所、心所起的现象,就是心态。“虽恒俱转”,第八阿赖耶识功能能够起心的作用,起心动念。第六识思想,第七识就跟到第六识我执来的;前面五个识在帮忙。“虽恒俱转,而相应故”,心所跟心王,心王是能,一个所、一个能,能跟所两个是互相相应的,他两个能所合和,等于是一个。

  “不可施设,离别殊异”,不能够施设是怎么样?在逻辑上、思想上、分别上不要另外假设把能跟所两个分开了,有能就有所。譬如电——能源,电的功能,电是一个原则,是能。电灯、电话、电视,就是电的功能透过这个机械发出了“所”的作用,电所发的。所以这个心所“不可施设,离别殊异”,所以能在哪里见呢?能也不可见,能在所上见。

  所以空的体在那里见?空的体在相上见。所以你要明心见性哪里见?心态上就见到了嘛!讲过了就空,说空就有,不(就)见到啦?那么简单。…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