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笨!呵。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呀,能所不可“殊异”。
“故得互作等无间缘”,因此能所,“功能”生“所以”作用,“所”起的相里头就可以见到“能”的不生不灭,毕竟空、胜义有的道理,所以叫等流而无间歇的,这叫等无间缘。
“入无余心,最极微劣,无开导用,又无当起等无间法,故非此缘。”如果除了大阿罗汉得道的人到了,证入无余涅槃了,无欲心,一切无漏。这是菩萨第八地、不动地以后,证入无余依涅槃,得涅槃境界,一切寂灭,无欲心。那么所谓能、所的功能,等无间缘的功能最极微劣,它起不了作用了。“无开导用”,它没有另开一个路道去作用。“又无当起等无间法”,也没有说再起心动念来个东西。但是说“最极微劣”不是绝对没有根哦!那个根本功能它寂灭了。“故非此缘”,所以罗汉得道入无余依涅槃的时候,等无间缘这一缘没有了,这个因缘切断了。小乘罗汉入无余依涅槃,大乘菩萨入无余依涅槃好像也没有,但是不是绝对没有。这里有一个话——“最极微劣”,很微妙、很弱的,这股力量很弱。
所以成了佛有情没有情啊?当然有情!有一个朋友、道友尽是问:大梦醒了成佛以后,“谁知成佛更多情”啊!非要度尽一切众生。不过他虽然有情而不留,“最极微劣”。所以那个有情,悟道梦醒、大梦醒了以后那个情不叫做情,叫慈悲心。我们普通所讲情有束缚的作用,不是解脱的。佛菩萨的情,度一切众生、慈悲,自己非常解脱的。关键在此!
那么说,“云何知然”呢?他说怎么样理解到这个道理,知道其所以然呢?他说,那么答复的话,“论有诚说:若此识等无间,彼识等决定生,即说此是彼等无间缘故。”他说这个道理呀,那你不要问了,“论有诚说”,《瑜伽师地论》上。学唯识,《瑜伽师地论》是根本。“论”——大论,《瑜伽师地论》也叫大论。唯识宗的十一部经纶,这个论,唯识《瑜伽师地论》是大论、根本的。他说《瑜伽师地论》上已经有很详细诚恳的报告了,说了。那么,原因就是引用《瑜伽师地论》整个去看了。“若此识等无间,彼识等决定生。”他说那得了无余依涅槃、得了大阿罗汉的人……[断录]
起心动念对凡夫讲;佛菩萨那个不叫做起心动念,换一个名称。总而言之六祖告诉你的:转识成智,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啊!对了!六祖当然答案是对了,这个道理要参!所以他说,得无余依涅槃的人,等无间缘不起作用;如果说得无余依涅槃还有等无间缘的话,那就错了,那就不叫做无余依涅槃了。
“即依此义,应作是说。阿陀那识,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无间缘,下、上、死、生相开等故。”他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晓得等无间缘“依此义”由这个道理应该了解一个什么?阿陀那识,就是《解深密经》唯识宗的五经里头(的一部),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但是稍稍有不同。第八阿赖耶识等于全体的逻辑上的全称;这个阿陀那识等于第八阿赖耶识作用上一个特称,其实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所以,阿陀那识(这个第八阿赖耶识)、三界、九地(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五趣杂居地同四禅八定、九定地)统统可以互相包容,互相为因果,作为等无间缘的。
我们这样讲理论大家听得很痛苦,所以我只好插一些笑话讲一些现实给你们懂,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譬如你说我们大家每一个人,你们到色界天去看过没有?去上过色界天看过没有?有没有?都有去过。我们(拿)身体来比方,这一部分以下(心窝以下)都是欲界,这个以上是色界,这个以上(眉心以上)是无色界。我们思想里头也有哦!有时候我们堕在欲界的好厉害哦!想吃啊、想钞票啊、想抓钱啊,你们谈情说爱那个想疯了,那个是欲界中。有时候你就在这个欲界里头,自己好像非常清静。现在这个环境你看任何人个性,你们任何人都有这个经验,有一阵好像什么最好?爸爸妈妈不要理你,什么人不要问你,找一个清净地方坐一下下,这一秒钟很舒服——就是色界的清净境界,到了色界天了。所以人登高山有时候:“啊,好舒服啊!”——色界的环境。再有时候无色界,连这个都不要了。所以三界的在你现行的心理上都有,你自己没有把握住;把握住了,现在就可以修。所以这个,色——欲界,或者纯欲。这个欲包括男女的爱欲,就是性的欲。其实不只性欲,爱吃的、饮食男女、贪财、贪名一切等等都是欲界。还好高,希望人家拥护、佩服、看到你害怕,那就是欲界。欲界那些天人那个样子就要你众生害怕他,那些塑的天人像,庙子那些神像就是欲界天的天神。你看有些人那个毛病脾气之大!讲到谁看到他都要骂两句,都要人家:你要怕我才对!那都是欲界天天魔的种性。所以自己心上都有。
你要把这个道理晓得了以后,你晓得“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无间缘”。有时候你心情好的时候跟人家来谈话呢,态度也蛮好、神气也蛮好,那你是天人境界跟人家讲话;有时候你那个恨人家的时候,跟人办交涉讲话,你是个魔鬼境界讲话!当然所得的果报是魔鬼的果报。所以要注意哟!你说什么叫修行?我现在告诉你们不是讲笑话哦!你们真懂得修行,应该这些道理自己都懂得。随时都在检查自己这个东西。修行是心行啊!
所以你们有时候有许多同学一天到黑只想穿个衣服,钮扣也不扣,坐在那里光想打坐,万事不管,认为这个是修道。你晓得你堕落在什么界里头啦?堕落在饿鬼道那个孤僻地狱里头去了你知道吗?你还叫修行啊?如果给你这个里头跳出来,你也不过成佛也成一个缘觉、独觉佛——孤峰顶上一个人坐到去,鬼都不来听你说法,你也无法可说。那么将来慢慢堕落了,堕落了以后,业力再重了以后,将来变——神魔!阿里山上一个魔头,谁都不来看你的。有什么用啊!
要注意啊!我讲这些,同学们你要注意啊!自己要反省。
所以修行人在哪里修啊?自己的起心动念,尤其你听了唯识,一点一点你就要看清楚。你以为我现在没有什么思想——没有思想就是无记。无记还要分,是猪的无记还是牛的无记?还是蚯蚓的无记?你都要分清楚,一个修行人自己心理状况是分得那么清楚的啊!分不清楚,你以为打坐坐在那死不楞登的,那叫做饭桶!当然饭吃下去吃饱了坐在那里“呃……”打嗝,然后……这个有什么用啊?你一天的果报都受不了!我不是骂你们,是无限慈悲的贡献哦!真话要讲得重,我话讲得很重,所以是语重心长!这个心是长远为你们着想。不那么在这里讲你们,你们听了就是耳边风,过去了。
所以“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无间缘”。
“下、上”,或者堕落或者升华,在生死轮回中“相开等故”,彼此开发性的。它因为包容万象,等无间嘛,好像一股流水一样转动的、没有间断的。
“有漏无间,有无漏生。”有些是有漏一切众生,有漏的无间,无漏业果所生。“无漏定无生,有漏者镜智起已。”得到无漏果以后,这个定无生,得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有漏,一切起心动念的渗漏都没有,这是怎么样做到的等无间呢?“镜智起已,必无断故。”大圆镜、成佛的境界智慧起来,所以“必无断故”,对于一切有漏之间的众生的心理果报业行、无漏果的圣贤的心理果报业行,他成佛境界大圆镜智来一照,完全清楚。“善与无记,相望亦然”,所以一切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业彼此都看得很清楚。
“此何界后,引生无漏?”何种色界或欲界后?刚才讲到这两句话我跳过去了,你们也有道友注意了,不过他不好意思再问。怎么叫“有漏无间,有无漏生”呢?因为我跳过去,后面有,现在来了。“此何界后”,修行生到哪一界(三界里头欲界、色界、无色界)“引生无漏”呢?所谓哪一界还要搞清楚哦!我们青年同学们希望你们注意,答一下看?欲界初禅,假设我们修定得到了初禅果,生在那一天啊?杨尼彬啊?明光师啊?你两位说,初禅果生哪一天
不过要看(三界天人)表。等到你将来入涅槃的时候:我看看表看我要生哪里去呀?来不及啦!初禅生哪一天?好,你们统统表拿出来了,以后不可以呀!不是为了我的答话,你们自己用功的检查。所以你自己到哪一个境界为什么要问我(而你)不懂呢?就是因为你这些理不熟了。你不要认为光是学理呦,我晓得你们统统答不出来的。依赖笔记、依赖表,在那里白听闹热有什么用啊?这不是浪费米粮吗?!对吧?注意!所以要把三界天人表同九次地定的功夫、做法,这个次序一定要配合好,你只要记一下,你功夫到哪里你自己有个测验的。
那么,我们晓得“此何界后,引生无漏?或从色界,或从欲界。”初禅上升欲界了,定生喜乐,欲界的上层了。你知道吗?初禅生到哪里呀?三十三天在哪一天啊?找到没有三十三天?欲界的三十三天就是帝释天玉皇大帝所住的,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老太太在那里做天主的,她生佛以后上升再到那里做天主,男身。就是三十三天的中天这个以上的。初禅表上都有嘛,我们发的那个表,一看边上一找、一条线就找到了嘛!所以你们在这里学禅的同学这个搞不清楚是很严重啊!一天到黑呀不晓得是……哎呀,“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哪!要去郊游的时候好高兴啊!你们一出门我后面就想起念起两句了:“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啊!
色界,哪一禅才能够升到色界?三禅。几禅?二禅?都看清楚,旁边都有。所以要得无漏果去掉了等无间缘,这个缘不起了。有些从色界,譬如我们得初禅、二禅三、禅,不能说得无漏果,你只得到“禅”。就是初果罗汉初禅、二果罗汉二禅、三果罗汉还是有漏之因哦!无漏果,那超出三界了,大阿罗汉得涅槃才得无漏果,无漏果不在三界表里头哦!三界表里头九次地定的四禅里头有哦!你得了这个禅定,他的果报往生色界天、无色界天的时候,到了色界天最高层——大自在天。天主教所讲的那个天主就是大自在天的那个天…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