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山河大地?佛在《楞嚴經》上的答複,因爲文字翻譯的中文太美、太好了——“覺明爲咎”。無明哪裏來?變成中文,一句話、四個字:覺明爲咎。換句話說,明極了而生無明了。那好了,那我們不要明極了多好呢!所以怎麼樣是“覺明爲咎”?所以叁藏十二部所有的佛經統統看完了、翻完了,這個問題還是個吊在那裏的大問題。
所以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佛法對于心性之學,一切凡夫如何修持而至成佛之路,非常清楚!世界上沒有一樣學問、沒有一個宗教、沒有一個哲學能夠與佛法相提並論。但是關于這個宇宙的哲學、科學的最後的問題,佛有點留一手,故意沒有講出來講完的樣子,好像是這樣。這值得我們一參哦!
其次在《楞嚴經》上佛又說到兩句話,諸法一切“非因緣、非自然性”。佛經處處講因緣生法,那麼結果在《楞嚴經》上提出兩句話:“既非因緣”,不是因緣所生;“又非自然”。所以大家很迷惘。甚至有一年在一個地方打七,還有兩位老居士、大居士,關于這兩句話——“既非因緣又非自然性”,好像在休息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好幾位居士在討論,講南老師一定搞錯了,沒有這個話、沒有這個道理,怎麼既非因緣,又非自然性?我順便過來就聽見了,我也不說話。後來有一位大居士(也是老居士),過來問我,我說:是啊!我剛才旁邊聽你們討論的很熱鬧。後來我說,這不是我的話哦!佛說的。當然(如果)佛也錯了,那就……我說,你們居士們怎麼不去看看全部《楞嚴經》啊?實際上這兩句話上次我們提到過,佛是對本體而講,形而上那個道體本來無生,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它是個實相的實德,它本身既非因緣、又非自然;是講體、心性之體。講用呢?一切萬有的用,非自然、也沒有主宰,都是因緣所生。這是佛法佛學的一大結構,這個體系的中心。
提到因緣所生,好了,我們更注意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這一次的課程總題目是“唯識與中觀的研究”,好像我們都在講唯識,沒有提到中觀,實際上處處是中觀。提到“中觀”,是一個佛法的學術的名稱,這個名稱屬于修持證道用的,在方法上稱爲“中觀”;在哲學的理論上是“中道”;在思考觀待的道理上就是“中”。所以有人認爲佛法的中、中觀、《中論》同“中”字的道理,同中國儒家的《大學》《中庸》這個“中”有相同之點。這是個學術上的大問題,自有他的道理。現在我們不牽扯到這個問題的發揮,只提到中觀的《中論》,龍樹菩薩的《中論》上所講第一個偈子(《中論》我們的翻譯是“論”,經、論,佛說的謂之經,菩薩、大菩薩們所作的都謂之論。)龍樹菩薩講般若性宗性空的道理,唯識講勝義有的道理。龍樹菩薩《中論》,《華嚴經》實際上是龍樹菩薩出來,可見龍樹菩薩並又不止于只講空,《華嚴經》也是唯識宗的最基本的大經。所以在唯識論也提到中、中觀的問題。可是龍樹菩薩在《中論》上第一首偈子就告訴我們:“諸法不自生,也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我們假使去看龍樹菩薩的《中論》,多半用這樣的偈子、相關的語句說明一個最高深的《中論》中觀的道理,形而上本體的道體,另外一個代名詞叫做“中”。爲什麼取名爲中呢?非空非有,不是空的;不是空就是有了?非有,也不是有的。那麼是怎麼樣呢?即空即有,就是空的、就是有的。換句話說,有的時候就是空的,空的時候就是有的。這是看起來很滑稽的矛盾的廢話一樣,實際上(是)菩薩見道最重要的證成道理與觀待道理。
所以“諸法不自生”,宇宙萬有任何一個東西沒有自己發生的,都有它的來因。就是上帝創造的話,上帝是自生的嗎?也不是,也有個根根。一顆稻子、一顆麥子、任何一個水果的種子不自生,不是天上掉下來、空中生有生出一個東西,沒有這個東西。世界上不管物質、不管任何的生命,沒有一個自生的。自生,比如說我們現在這個臺子這一邊什麼東西都沒有,它自己或者生出一個金子的人、黃金的人、黃金的蛋——不可能!不自生。那麼因爲宇宙萬法不自生,所以找到最後啊,認爲有一個造物之主,有個創造萬物的全能的主宰,或者是個能力、或者是個什麼東西,不管了,這就是他生。好像我們這個生命、宇宙萬有後面有個主宰的,龍樹菩薩說:“也不從他生”。不是他生的。他生非同類,不能生萬物。人生人、馬生馬,麥子的種子生麥子、稻子的種子生稻子,沒有另外一個主宰存在的,不從他生的。這是古代兩派的哲學思想。唯物論的哲學家,其中(主張)物質生命自主的,認爲宇宙萬有自生自滅——錯了!不是自生自滅。宗教家或者有所信仰(的人),自己生命解決不了問題,心上寄托給別人的,認爲在我們生命以外另有一個主宰的,那麼就批駁他說:“不從他生”。
那麼一切萬有是共生?譬如說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共有才生出一個孩子來;陰陽相合才生出萬有來——不是這樣,共生也不對。有些生命不是這樣共生的。共生的道理很多,不只一個陰陽相對;很多共同合作生出來,不是這樣。譬如現在我們講,假設舉一個理由,醫學上現在正在試驗造人——試管嬰兒。那麼如果拿試管嬰兒來講是共生的。一個玻璃瓶子,有水、人工製造、醫生,還要一個人,有一顆精子做種子,造出一個試管嬰兒。那麼你可以想這是共生啊(假定啊,如果詭辯的話),但是你在思想上注意,第一顆那個男性的那一顆種子不是共生的,就是追究最初那個東西來源。所以宇宙最初有個東西是共生的,如果是兩個陰陽生的話,好,請問這兩個陰陽(是)誰生他的呢?如果是自生也不對,他生也不是。那麼這個共生又是哪裏來呢?這個世界上先有雞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先有什麼?地水火風先有地?先有水?先有火?先有風?都是問題,所以諸法不是共生。叁種,不自生、不他生,沒有個他力作主的。所以因此有人說佛法是無神論者,錯了!這個不是這個觀念,這個問題不要搞錯了。
所謂不共生,既然不是,那是怎麼來的?佛法不是無神論者,“不無因”,不是無因生的。宇宙萬有的生命最初就有他的因子。現代科學稱爲因子,唯識當時翻譯叫種子,就是第一因;有個因子來。有因才有緣,不過現在我們還沒有討論到第一因。第一因就麻煩了!因緣以外的本體,佛學取了一個名詞,從唯識方面叫“真如”。請問這個真如由哪裏來?這是第一因。所以“能生萬法者”從哪裏來?當然,到此佛、佛經上這種問題往往置答,不答複你,大部分靠你求證。因爲第一因的本身不自生、不他生,他就是因。因即是果,因果同時,所謂《華嚴經》的表達:花果同時。所以講《法華經》爲什麼佛要用蓮花來代表?世界上只有這個花——蓮花,花果同時來的。花中有果(就是蓮子)、果中有花。諸法不共、不無因生。那麼結論,“是故(因爲這個道理)知無生”,《中論》提出來的。
什麼叫無生?無生是沒有嗎?不是沒有的意思。生而不生。雖然生生不已,變化無常,周流六虛,變動不拘。生而不生,當下即是,當下即空,這就是中觀“中”的道理。
那麼現在重點是提出來宇宙萬有照《中論》以下的意思,宇宙萬有皆是因緣生法。換句話說,有爲法都是因緣所生。那麼我們修道呢,是證有爲的後面——無爲法,無爲就是涅槃、就是真如、就是道體。所以菩薩要證到無生法忍,才能夠見道體的自性、真如。所以無生者不是說沒有生——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無生,既非講它是絕對的沒有,也非說明它是如何的有。這個道理我們了解了以後,抓住一句重點:“不共不無因”,是有因生的,一切萬有都有因。
那麼再看唯識論所講因緣,他加詳細的分析,因緣具備了四個,因緣是第一,第二等無間緣,第叁所緣緣,第四增上緣,四種緣。緣者,就是一個連鎖一個來的,謂之緣;因就是一個,緣是一個一個連鎖來的。換句話,因緣的本身互相爲因緣,前因變成現在的所緣,這個緣就是前因的果了——前因後果。這個現在的果又變未來的因,是互相爲因果的。那麼這個因緣,第一,提出因緣本身,“一因緣”,所以大家在這裏搞不清楚,特別注意哦!對世間特別注意,因此我想了一下,好像好多同學很吃力、搞不進去。當然研究唯識已經夠吃力了,能夠真鑽得進去的人恐怕不少,諸位特別要對自己注意。不要覺得自己已經聽懂了,真聽懂了很受用了、很了不起了。很難懂!現在尤其對于因緣,“一因緣。”我們先講原文,都注意一下。
“謂有爲法親辦自果”,宇宙萬有的一切有爲法,無爲是道體、空性。形而下的宇宙萬有,它生命的來源一切的來源怎麼來的?“親辦自果”,不是依仗他力,沒有一個主宰,“諸法不自生,也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生”。現在講因,因這個東西是“親辦自果”。換句話你要曉得因緣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是無神論者,所謂講批駁他力的神、我,真正的生命一切是自主的。換句話每一個衆生自己就是神、就能自主。爲什麼我們生命不能自主呢?因爲我們被善、惡、無記叁性、染緣所困住了,所以返回不到清淨自性、形而上的道體。形而上道體清淨自性一動、一起行(行爲那個行,就是五陰裏頭的行陰),那麼它是輪轉無窮。
注意,這句話裏頭又有問題來了,又産生一個大哲學問題了:這個宇宙萬有原始東西究竟是動的還是靜的?這裏又有一個問題在中間。所以行陰一動,輪轉不休。那麼誰主宰啊?——無主宰、非自然,因緣所生,“親辦自果”。自己生的因,自己死的果。所以這個中間因緣的本身有兩種,所以“此體有二”,分析觀待道理,就是在邏輯辨別上分成兩種,一個是種子,二是現行(現在的行爲),現在的行爲就是前面種子的果。
“種子者謂本識中,善染無記”,這叫叁性。你注意,在這裏的翻譯沒有說“善、惡、無記”,注意喲!《成唯識論》叁性裏頭沒有一個“惡”字。普通我們講唯識把這…
《唯識與中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