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P3

  ..續本文上一頁四叁,宛轉相乘就得十二的數字。(物理作用,只有六位。生理的六根,也只有六個。與時空世界相對,分做十二位。所以身心也只取十二根塵爲基數。)這些數字用時間空間的叁四數再重疊相乘,就可以得到十百千的無窮數目。因此總括始終,六根當中,各各有一千兩百功德。你又當在這些作用中間,決定其本能的優劣。譬如眼晴觀看的本能,只可以看見前面,不能見到後方,前方完全明白,後方完全暗昧、視線旁觀左右,也只能看到叁分之一。綜合眼睛所做的功德並不完全,只能算得叁分的功能,一分卻沒有德業。所以當知眼睛只有八百功德。例如耳聽聲的本能,可以周遍一切處所。十方所發的聲音,完全沒有遺漏。聲音一動,無論遠近,都可以聽得到。靜止的時侯,又沒有邊標可窮。所以當知,耳的功能,圓滿了一千兩百功德。例如鼻子嗅聞的本能,可以使出入的息流通。雖然有出有入,但缺了中間的交互作用,實際鼻子的作用叁分缺一。所以當知鼻子也只有八百功德。例如舌的本能,可以發出言語,宣揚表達所有世間或超越世間的智慧和理論。言語雖然有區域分別的不同,能說各種道理的功能,卻無窮盡。所以當知,舌的功能,圓滿了一千兩百功德。譬如身體感覺知覺的本能,知道舒適與不舒適,不能有中性的知覺,離開了外物,便知道離開的作用,接觸外物就有身和物的作用。因此驗證身體的本能,也是叁分缺一。所以當知,身體的功能,只有八百功德。例如意識的本能,能夠包含十方叁世,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各種事物思惟的法則。無論聖人與凡夫,沒有哪樣不被包容。而且都可以盡其邊際。所以當知,意識的功能,圓滿一千兩百功德。”

  身心超脫的原理:“你現在想逆轉生死欲海的巨流,要返還窮究生死流力的根元,達到不生不滅的自性的實際。應當體驗生理的六種機體,哪個是相合的?哪個是相離的?哪個深?哪個淺?哪個圓通?哪個不圓滿?如果能夠在這些作用上,領悟到圃通的根本,用它來逆轉無始以來互相交織的業力之流,就須要知道用哪一個修怔,容易得達圓通,哪一個不容易得到圓滿。如此選擇比較它的優劣,對于修行證果的時間來說,等于一日與一劫數的出入。我現在完全說明了生理六根的澄湛圓明的功能,本來所具的功德數量。隨你自己去詳細選擇一個可以入門的,我將爲你再加闡發明白,使你能夠增加進步的速度。十方世間的已成佛者,在十八界的身心作用上,隨便用哪一門都能修行,也都能得圓滿無上正覺。在這些生理機能中間,對于他們並無優劣之分。但是你的智慧低劣,不能夠在這許多作用當中,可以自在運用,自使智慧圓滿。所以我才這樣明白宣揚,使你只選定一門深入。只要深入一門,到達真心無妄的程度,身心的六根知覺性能,也就都能一時清淨了。阿難又問:“如何逆轉生死之流,一門深入,能使六根都得清淨呢?”佛說:“你現在已得到須陀恒果。已經滅除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中衆生世間的見解上所斷的疑惑。但是你還不知道生理六根的機能當中,累積有多少生世以來的虛妄習氣,這些習氣,還要修證才能斷得。更何況這些根境作用中間,還有生起,存在、變異、滅亡四大過程中,多少不同的數量和紛繁的頭緒。現在你且觀察顯現在前的六根功能,究竟是一個還是六個呢?假若是一個,耳何以不能見?眼何以不能聽?頭何以不能走路?足何以不能說話?如果六根功能決定是六個,例如我現在爲你們闡揚微妙的法門,你的六根功能,是哪個來接受?”阿難答,“我用耳來聽。”佛說:“是你的耳在所,和你的身體與口,又有什麼關系?何以又用口來問道理,同時身體又起來表示恭敬呢?因此你應該知道,它不是一個就是六個,不是六個就是一個。總不能隨便就說你的六根也是一個,也是六個。一定要弄清楚,六根究竟只是一個功能,還是有六個功能呢?你應該要知道:六根的功能,既不是一個,也不是六個。因爲無始以來,自性圓明,妄起顛倒交互變化,才有一個或六個的作用發生。你得到須陀恒果,雖然六根的外馳習氣已經消除,內在還是有一清淨的境界存在。猶如一個大虛空,包含各類物質的東西。因爲物質的東西形狀各有不同,所現的空間就不同了。如果除去了物質東西以外去看虛空,就說虛空是完整的一個。其實,太虛空,哪裏可能隨你去說成同的或是不同的呢?因此,當然更不能說虛空就是一個,或者不是一個了。所以你的那個能夠了然明白六根根本的功能,也同是這樣的道理。因爲有光明與黑暗等兩種相對的現狀,在圓妙的自性中,膠著澄澄港湛的酶靈明,發生能見的功能。能見的精靈與色相反映,生起變化,就凝聚成生理機能。這個機能,就是眼睛。它具備地、水、火、風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構成如葡萄形狀的眼珠。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飄浮的作用,追逐著外界的色相。又因爲聲音響動與安靜,兩種現象互相激發,在妙圓的自性中,膠著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聞聽的功能。聞聽的精靈與聲音動靜的反映,含藏聲波的作用,就凝結成生理機能。這個機能,就是耳朵。也具備有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構成耳朵猶如卷曲的樹葉形狀。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飄動的作用,追逐著外界動靜的音聲,生起本能的奔流作用。又因爲暢通與閉塞等兩種不同的現象互相激發,在妙圓的自性中,膠著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嗅的功能。嗅覺的精靈與香臭等氣味的反映,吸收香臭的放射作用,就凝結成生理的機能。這個機能,就是鼻子。也具備有四大種性的微妙成分。如一雙垂爪似的鼻子形狀 。四大種微妙生起放射飄動的作用,追逐著外界香臭等氣味而起本能的奔流作用。又因爲淡味與各種變味的兩種現象互相參合,在妙圓的自性中,膠著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嘗味的功能。能嘗的精靈與各種變性滋味的反映,産生能嘗滋味變化性的功能就凝結成生命的機能。這種機能,就是舌頭。也具備有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猶如偃月形狀的舌頭。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變化的作用,追逐著滋味的變化性而起本能的奔流作用。又因爲分離與接觸兩種相反的現象互相摩擦,在妙圓的自性中,膠著澄湛湛靈明,發生能感覺接觸的功能,能感覺的精靈與接觸反映,生起變化,就凝結成生理感觸神經的全部機能。這個功能,就是整個身體,也具備有四大種性能的微妙成分,猶如充滿空氣的皮囊形狀,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感受作用,追逐著外界的感觸而起本能的運動作用。又因爲生起和變滅兩種現象互相連續不斷,在妙圓的自性中,膠著澄澄湛湛的靈明,發生能知覺的功能。知覺的精靈與事物的法則反映,集攬累積事物的法則,就形成身心知覺的機能。這個機能,也具備有四大種性的微妙成分,形成意識思想,猶如陰暗室內看影像的現狀。四大種微妙性能生起放射思想作用,追逐著外界事物的法則。”

  修證自性的法則與原理

  佛說:“如上面所說六根的身心作用,都是由正覺靈明能所發生。人們不能證悟自性本自具足的靈明,反而只認識現行的有爲意識的明了作用,還想用它來明白這個本來靈明正覺的本性,所以才失掉精靈了然的自性功能。膠著妄想動能發生有形有相的光輝。你現在知果離開黑暗與光明,就沒有可見的自體。離開有聲無聲的動靜,根本就沒有能聽的實質。沒有暢通與閉作用,嗅聞的性能就不能發生。沒有變味與淡昧,能嘗的性能就無從發出。不離也不觸,感覺的本能就沒 有。不滅也不生,意識的了知,便無處安寄。你只要不依循動靜、合離、淡變、通塞、生滅、明暗等十二種有爲的現象。“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余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爲用。”任隨你在哪一機能上,自己拔除它的執著習慣,脫開膠著性的黏固作用,使它內在潛伏。(此處所說的內,不是確指身體以內。內是對外說,就是無內外的內。但亦不離于身內的內,這裏全在智慧的明決。)沈潛內伏久久,靜定到極點,反歸到自性根元的真心,就能發明本性的靈明朗耀。靈明朗耀的本性發明以後,其余五根執著習氣的膠固性,也會隨著拔脫,自然全體圓明自在。然後就可以不由外界影響,發起自性的知見功能。這時侯的靈明,不必一定要依附于生理的機能,但也可以寄托于六根而發出靈明的作用,因此六根就可互相爲用了(到這樣才可謂神而通之,就是俗名叫做有神通)你難道不知道在這個法會裏的阿那律陀(譯名無貧,得半頭天眼),雖然盲目而能看見。跋難陀龍(佛經所稱龍神之名,譯名善歡喜),雖然無耳而能聽聲音。 伽神女(佛經所稱女河神之名, 伽是印度的河名),不需用舌頭而能知味,舜若多神(佛經稱虛空神),雖無身體亦能感觸。虛空神本來就沒有身體與接觸的感覺作用,佛施予神力,在自性光明中,照映他暫時具有身體,使他領略感觸的情形。因爲他的性質本來和風一樣,根本就沒有如同人類的身體。還有如一切得到滅盡定功力的人,到了寂滅果位境界的聲聞們,例如現在在座的摩诃迦葉(金色頭陀,傳佛心印,又名大迎葉),很久以前,已經滅除意識的作用。不必如通常人,用思想心念,即能憑自性功能,圓滿靈明,了知一切事物。你要知道,你現在的六根,拔除了執著的膠固性,而能夠圓滿歸伏到自性功能。靜安久久,心性內在,譬如壁玉無瑕,晶瑩發光。但能如此,所有四大種性的微妙放射作用,以及物質世間等一切變化現象 ,都猶如熱湯銷化冰雪。就可以隨時隨地,將一切妄念妄想化爲自性無上知覺。例如一個平常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眼睛上。如果很快地閉上眼睛,眼前就只有一片暗昧現象,六根也就看不清楚。那裏,頭與足,也都一樣是看不明白了。但是這個人用手遍繞身體來摸,雖然看不見六根的形相,頭足卻有不同的區別。這個能夠知覺的功能,還是依舊存在。所以應當知道能看…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