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P9

  ..續本文上一頁我已經得到阿羅漢道,好久都沒有疾病的事,何以今天忽然心痛

   難道是道力退失了嗎?這時我的那個小弟子來了,告訴我剛才的事。我就同他說:“你再等我閉門入定之時,看到了室內的水,就立刻開門入內,拿出這塊瓦片。這個孩子聽了以後,當我再度入定之時,果然又看到了滿室是水,那塊瓦片清楚就在裏面,他就開門把瓦片拿走。我出定以後,身體也就恢複如初。後來又跟著很多位佛學習。到了山海自在通王佛世世,才能夠忘去身見(感覺)的作用。與十方世界所有的水分與大海水,完全合一,證入真空的自性。悟徹水大種性的自性功能,與人我自性真空妙有的功能,都是同樣沒有分別的。現在遇到吾佛,得到童真菩薩的名號,入于菩薩之林。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清通達佛的果地,我是從觀察水性一味流通的自在功能,得入無生法忍的境界。我認爲要求得圓滿無上正覺,修谛觀水性法門,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一)依風大種性悟明自性無礙的修法:琉璃光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在過去很久遠劫以前,有一位無量聲佛出世。開示菩薩本覺自性的妙明真心。觀察這個形成世界種性,以及形成一切衆生身體種性的,都是妄緣攪亂的風力所生。我就在這個時候,觀察空間時間裏的運動。以及身體與心念的活動,都同是這個風力的作用,其中並沒有什麼不同。那時,我就覺悟得,這一切動力功能的自性,來時既無固定的方所,去了也無固定的所在。盡十方世界所有的物質微塵的動力,以及衆生顛倒妄動的本能,都是這種風力的虛妄作用。大而言之,由叁千大千世界以外,而至于這個世界以內。所有一切衆生,好像在一個瓶子裏面,裝了很多的蚊蟲,瞅瞅亂叫。那都是身體以內的方寸之地,鼓動著一股風力氣機,狂亂嘈鬧。(世界與衆生生命存在的動能,都是一股氣的作用。天地在大氣中運行不息,才有古往今來的存在。衆生也依大氣而生存。人身猶如一個小天地。生命的存在,全憑方寸之間一點氣機的往來。一氣不來,生命就告死亡。妄念之動,必與氣息相依,念動之時氣必動。換言之,氣動念跟著就動。修持的人,有時雖要求念靜或念止。但因氣息不得靜止, 所以妄心也不能止息。譬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並非是樹不靜,只因樹是依風而動。風不止時,所以樹也不能自靜。因此西傳密宗或他家的修持方法,有專依氣息來修持。先使氣脈開解。心息相依。然後到達氣住脈停,心空境寂的境界。這一類的修持法門,都是依止風大種性而修的方法。)我遇到無量聲佛的教誨,不久就得到無生法忍。當時心開意解,就見到東方不動佛(親見自性本覺不動的真佛)國,就爲不動佛座下的法王子。並且能夠同時事奉十方一切諸佛。身心朗然洞澈,內外無礙而光明自發。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從觀察風力氣息無依的性能,悟到無上正覺自性的真心,證入正定的叁昧境界,合于十方諸佛所傳的微妙心法,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二)依虛空而悟到性空的修法: 虛空藏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與釋迦牟尼佛,同時在過去劫定光佛前,證得無邊無際的性空法身,那時手裏拿著四個透體通明的大寶珠,照明了十方世界。所有微塵佛國,在這光中,化爲虛空。並且又在自己心中,觀想顯現出一個人的圓鏡。從這個大圓鏡內,放出十種微妙的寶光,照耀于十方世界的虛空中。所有一切世界中的佛國刹土,同時也都反射到這個大圓鏡中,參入我的身內。我的身體,與虛空合成一片,彼此不相妨礙。這個身體,就能夠通過任何微塵國土,廣做一切佛事,都可隨意自在。(這是一種用鏡壇的修法。在西傳密宗修法裏,叫做幻觀成就。效力最大,成就也很快。楞嚴咒壇的修法,也同此理。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這一種修法,很容易生出實際的解脫覺受。如果沒有經驗過來的人的指點,也很可能入魔。這點須要特別注意。)我修得這種大神力,是由于我仔細觀察地、水、火、鳳的四大種性,並無固定的性能可資依止。妄想生滅的現象,也沒有實體可得,等于虛空一樣。一切佛國,也都是同一自性的本體。因此發明,悟得自性,得到無生法忍的境界。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從觀察虛空自性的無邊際,證入正定的叁昧。若要求得神通妙力和圓滿自性光明,這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叁)依心識見覺悟徹自性的修法:彌勒苦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在很久遠的劫數以前,有一位日月燈明佛出世。我從他出家。但是我心裏還重視世間名聲,喜歡在貴族或士大夫中住來。那時日月燈明佛就教我修習唯心識定,證入正定的叁昧。(唯識觀法。先須理解叁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原理。然後認識見覺心識的生起作用,都是依他而起的。心意識的作用,是因外界所引發的,又說是勝義法相的幻有。外界引起心意識以後,一般人就堅執我意,以爲那是實在的。故簡稱這種作用,叫做遍計所執。如栗不執著這種遍計所執,也不再依他而起,空無所有,就是法性的畢竟空。然後空有都不執著,就是心識自性寂然不動的圓成實相。這種方法,完全先利用思惟觀察而修,不必再依止別的作用。)我就依這叁種事理來思惟觀察。曆劫以來,事奉過無數的佛。漸使追求世間虛名的心,完全歇滅。這樣修持,等到燃燈佛出世, 我才得成無上妙圓的識心叁昧。證得虛空無盡中的佛國刹土,所有的淨與穢,有與無,種種現象,都是我的自心功能所變化顯現的境象。由此了解萬有功能。都是唯心識的變現。就是一切諸佛,也都是從心識的自性所産生。因此現在得到吾佛的認可證明,預記我遞補下一次的劫初,在這個世界上成佛,住持教法。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從觀察十方世界的萬有現象,都是意識所變。證到識心自性,本來圓滿光明,因而進入圓成實相的境界。遠離依他而起的心意作用。滅除遍計所執的執著習慣,得到無生法忍,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四)念佛圓通的修法:大勢至菩薩,與他共修的同伴五十二位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有一位無量光佛出世。先後十二位佛,都用同一的名號相繼住世教化,達一大劫之久。最後的佛,名爲超日月光。他教我修習念佛叁昧。如何叫做念呢?譬如人們,有一個人專心憶念思想他;另一個人,卻總是忘懷不想這個想念的人。這樣兩個人,雖然遇見了,也等于沒有相逢。必須要這兩個人,彼此都互相憶念,彼此都相思不忘。日久功深,憶念衆切。不但一生一世,就是經過無數次生死轉世,也就同形影一般,不能分離。你要知道,十方一切佛,憐惜憶念一切衆生,猶如慈母憶念子女一樣。如果兒子違背了慈母,自己逃避母愛,遠走他方。慈母盡管在想念兒子,又有什麼用處呢?如果這個兒子想念母親,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樣。如此母子二人,雖然曆劫多生,也不會遠離散失了。如果衆生心裏真切的在憶佛念佛。即生現在,或者將來,必定可以見佛。自性真心的自性佛,和我們衆生,並無遠近的距離,用不著假借其他方法。只要自心得到開悟,見到自性的真心自然就心開見佛了。所以念佛法門,必須要隨時隨地念念不忘,猶如做染香工作的人,日積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氣。所以這種方法,也叫做香光莊嚴。我開始修習的方法,便是從一心念佛,得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現在轉來在這個世界上,教化普攝一般念佛的人,歸到清淨光明的淨土。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對于六根門頭的修法,並無選擇其利鈍的分別心。只要將六根作用,都歸攝在念佛的一念。不妄想散亂也不昏沈迷昧,就是自性的淨念。這樣念念相繼無間,自然就可得到念佛的叁昧,才是第一妙法。”

  (以上《楞嚴經》第五卷竟)

  (二十五)依音聲而證耳根圓通的修法:觀世音菩薩起立自述說:“我記得過去無量數劫以前,那時有一位觀世音佛出現世間。我就在佛前,發起求證自性正覺的菩提心。觀世音佛就教我,從聞、思、修、(聞聲、思惟、修證)叁個階段去修持,證入如來的正定叁昧。 我最初在耳根聞聲的境界中, 就入于能聞的自性之流,亡去所聞的聲音之相。再由這了無所聞的寂滅中進修。有聲與無聲的動靜兩種境象,雖都了然無礙,而卻一念不生。如此漸加精進,能聞與所聞的作用功能, 都渙然冰釋淨盡。至于能所雙忘,盡聞無相的境界也無所住。從此所覺與能覺也都空了,空與覺性就渾然一體,至極于圓明之境。由此空與所空都滅,自然就滅盡生滅的作用。于是絕對真空的寂滅自性,就當下現前。由此忽然超越世間與出世間所有的境界。十方世充;立即洞澈圓明,獲得兩種特殊妙性的功能。一、上合十方一切諸佛,本無自性的妙覺真心。所以與一切諸佛,同樣具有大慈的能力。二、下合十方一切六道(天、魔、人、畜生、餓鬼、地獄)中衆生的心慮。故與一切衆生,同樣具有悲心的仰止。因爲我誠心供養觀世音佛,所以蒙佛教授我修如夢似幻的由耳根聞聲熏習能聞性空的金剛叁昧。我因爲修得與佛具有同樣的慈力。所以此身能夠成爲叁十二類變化身。隨時隨地,爲救度衆生,應化顯現于人間世。(現世音菩薩叁十二應化身的妙用,具如原文不譯。若用現世間有限的智識去忖度,也許覺得是宗教上神話的說法。其實,都是真實不虛的,自有他的至理存在。從理論上說,叁十二應化身,都不外身口意叁門所發生的神通妙用。一是身能得到神而通之的妙用,能對機設教,變現各種不同的身教法門。二是口能講說無量不同的法門,都能契機契理,使人領悟受益。叁是意得神而化之的妙用,能夠觀察一切衆生的根機,設立各種不同的教法,使其都得利益。)又因爲從耳根聞薰,得能聞性空的金剛叁昧,得到無爲而生起作用的妙力。與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衆生,生起同一悲仰的心情。能令一切衆生,于我身心中,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

《楞嚴大義今釋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