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劍輪修心法▪P11

  ..續本文上一頁過去既不曾真正地存在過、未來也沒有、現在更是不存在,它們本來就不曾真實過。

  108

  業力和愚癡是輪回的苦因,看似具有本體,卻缺乏真正實體存在,他們僅是表象而已。

  至此,我們以各種不同的推理來證實終極的真理。對于機能作用的層次而言,事物雖是存在的,但卻是無實體存在。

  109

  雖然世間和超世間的現象是無實體的存在,但它們並非是全然不存在的。在清澈的湖中,可以看到月亮的倒影。同樣地,因果也只是表象,所以我們應以「諸惡莫做,衆善奉行」來證

  實它。

  110

  在夢中,我們身體被地獄之火燒得死去活來,但對未入睡者而言,此火就不存在。盡管火並不真正存在,但對作夢者而言,仍然經曆到焚燒的痛苦與恐懼。同樣地,地獄熾熱的地層和餓鬼道並未真正地、實質地、終極地存在,但對造惡業者來說,當遭到燒、煮或剁碎的痛苦時,他會感受到強烈的恐懼,所以我們不應該做壞事而造下惡業。.寂天菩薩提到地獄熾熱的鐵層時說:「所有的恐懼都是負面心態的産物。」

  飽受恐懼之苦的人感到他被拖入地牢中,盡管並未真正地發生。所以諸如無明、妄想、我執等應被舍棄的諸事都無實體,但就世俗的觀點而言,它們造成各種的影響和無休止的痛苦。

  藉叁慧之助,我們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能了解空性的智慧爲聞、思、修叁慧之果,它能斷除我愛及我執。

  112

  當一位音樂家演奏小提琴時,他以悅耳的音樂來安撫悲傷的心靈,那麼音樂來自何處

  

  不是由樂器本身,也不是由琴弦、琴弓或者音樂家的辛苦而來。音樂不是由這些單獨部分産生的,而是由這些衆緣和合而成。當我們沮喪時,美麗的事物可以安撫並鼓舞我們。經由推理,我們基本上能認知並無固有的實體,而這與世俗和機能作用的效力是不可分割的。

  113

  當我們檢視現象界實體存在的因果時,將會發現這些因果並不存在。然而就世俗的觀點而言,生滅是有的。在本篇中曾提到兩次「表象」:一爲因,一爲果。

  同樣地,縱使善行與惡行都是無固有之實,但是在世俗的層次裏,我們可強烈地體驗到它們引至的果報。如果我們能對「利器之輪」予以重視,就會發現它不但有趣而且效應無窮。

  114

  當把水注入花瓶時,它不是由第一滴水或第二、第叁滴水……個別裝滿的,而是由一滴滴的水累積而成。

  115

  我們對快樂與痛苦的體驗不是由個別的因素而來,而是衆緣和合成的體驗。譬如在冬天,並不是第一陣寒風就使我們顫抖,而是風持續吹一陣之後,才使我們感到又冷又凍。

  116

  能對相輔相成的表象與空性,持彼此不相矛盾的認知,這是多麼的殊勝。在世間或超世間的事物中,能見到它們的共存真是微妙至極。雖然僅是俗谛的表象絕無固有的實體,但對那些我執甚深者而言,卻看似有實體的存在。能覺察空性與緣起的互補性不相違背是難能可貴的。少智者或對教理少知者無法覺知此事,此知見是上乘之最。

  117

  當我們開始冥思空性時,應該對此有基本上的了解。首先,透過恰當的推理來證實空性,然後再從事凝神一處的冥思。在一心的冥思之中,相對的現象不會出現,因爲它專注于空性上,。空性只有在深度冥思中才會呈現,而只有聖者才具有這種超絕之力。

  118

  正如物體的無實體性,空性本身也只是名相與概念的轉嫁者,所以也無實體的存在。

  當十一世紀的崗波巴即將出發至西藏中部時,他的上師米拉日巴尊者贈言曰:「當你憶起你的上師時,觀想他在你的頭冠上,但記住他也是無實在的本體。當你想到食物時,無論它的味道是甜、是苦,必須能加以區別。即使它是虛幻的,最好也能以叁摩地爲食。」

  就真實存在的觀點而言,我們無法說什麼是可爲、不可爲,但從原始的領域來說,最好是將心置于空無上,並且重複地做,不久你就會成爲對空性有絕對不變領悟的大成就者。

  這種卓越是可成就的,但通常我們都缺乏堅定的毅力。目前,因對已或對人的無力感而使我們處于可悲的狀況,這是因爲自己不努力去培養二種菩提心之故。諸佛都有堅定的毅力,而我們卻沒有。

  119

  如前所釋,我愛是所有衰敗和墮落的根源,而利他卻是所有優美品質的源泉。藉由自他相換的修行,爲擴充世俗菩提心而打坐。經由邏輯的推理、舉例等,以及經由聞、思、修叁

  慧的洞察力和適當積聚福德,即可修成佛的法身與化身。這樣,即可稱爲自他兩利。願我們都能實現此理想!!!

  《劍輪修心法》正文釋終

  後 記

  瑜珈師法護大師是在他隱居的叢林中寫下這本書的。他處在的叢林野獸成群,而內在的叢林就是我們的心境。值此五濁惡世,叢林是邪惡橫行處。瑜珈大師了知所有大乘教義,而且領受了全部的傳承和教導,他全心投入法的領域故被稱爲「瑜珈」。他的名字稱作法護即意指護法者。他的另一名字:西勒拉元西達則意指護戒者。從修行的初級階段直至大圓滿的證悟,他都一心護持佛法,所以用前面的名字稱呼他。戒律是所有證悟的基礎,而他嚴持叁種戒絕不輕易違犯,因此又以另一個名字稱呼他。這位傑出的心靈至友衡諸所學的全部教程,以詩偈的形式將它們摘錄成文。

  處在這個五花八門的末法時代,人們習于爲非作歹。他們的妄念其實就是一個野獸環伺的叢林。瑜珈上師此志不渝,甚至把調伏最愚癡、粗野的六道衆生當做他全部修行的目標、諄諄教悔而不棄舍。後來他將心法傳授給教理之王--已證得兩種菩提心的阿底峽尊者,由尊者將教理傳入西藏。

  阿底峽尊者的受戒法名爲迪般卡拉.斯裏面那那,他生于柴霍(今印度孟加拉省)國王家庭中,他的父親是「法王」,財富可媲美宇宙王。然而阿底峽尊者如唾棄塵土一般割舍了優裕的生活而投向佛法。他曾自述道:「爲嚴樸放棄尊貴,甚至露宿于墳場,爲法曆盡艱辛之後,因宿世累積的福德,我遇見了最優秀的法護上師。」法護大師成爲阿底峽尊者的主要心靈導師,是因爲大師授予阿底峽尊者這些有關心靈訓練的大乘教理。阿底峽尊者說:「在所有顯密教理中,這兩種菩提心的教義是佛陀整體思想的精華。此教義能把妄念淨化,使受持者如飲甘露。

  因爲護法上師的賦予,使我能從中得到受用,而不再成爲我執我愛的奴隸。」

  既然我們已受加被,就應停止被我愛的念頭所操縱。而所有加被中,又以心靈的加持爲最上乘。我們應該以阿底峽尊者爲榜樣來修行。

  「在看到超越其它的、至尊的兩種菩提心教法在印度和西藏盛行時,我──阿底峽已經傳播了它。」

  「我盡可能廣泛學習大、小乘和顯密教理,不加雜宗派之見。」爲了了解我們自己的思想體系,我們應多學習其它的教義思想。「我認爲它們都具優點,特別是一般或罕見的大乘教義。但逢此腐化猖獗的五濁惡世,最深奧的密續教義,對于愚癡的學習者來說,有如吃了毒藥一般難以消化。但諸如《利器之輪》的教理,在引領他人開悟方面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對任何人皆非鸠毒。當此之時,我們一味渴求著名的經典,而忽視此教義,這並非可喜這事,尤其是當一個人對于修道的叁原則:出離心、菩得心與空慧全然不知時,卻尋求密教義,這不是好事。」

  阿底峽尊者受薦于他的本尊,尤其是聖度母,而將此文與其傳承授給仲敦巴。這樣作能馴服偏遠地區的蠻民。偉大的優婆塞仲敦巴也被稱爲是的「勝利旗幟」。當時仲敦巴居士是阿底峽尊者最親的弟子,所以尊者將極密教理傳授給他。他行有所成後,傳給噶當巴的叁兄弟--博多瓦格西、切喀瓦格西和普穹瓦格西。之後,又將教理信托于偉大的喇嘛宗喀巴及其兒子們(師徒之間的親切稱呼)。如此,該教理藉著新舊兩代的噶當派廣泛流布。

  仲敦巴居士和阿底峽尊者將本書由梵文譯成藏文。

  既已領受本教義,我們就該付諸實行。人身難得、上師難求、佛法難聞,報師恩的最佳方式就是依教奉行。

  願見聞者領受法益,依教奉行!

  

《劍輪修心法》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利器之輪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