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去既不曾真正地存在过、未来也没有、现在更是不存在,它们本来就不曾真实过。
108
业力和愚痴是轮回的苦因,看似具有本体,却缺乏真正实体存在,他们仅是表象而已。
至此,我们以各种不同的推理来证实终极的真理。对于机能作用的层次而言,事物虽是存在的,但却是无实体存在。
109
虽然世间和超世间的现象是无实体的存在,但它们并非是全然不存在的。在清澈的湖中,可以看到月亮的倒影。同样地,因果也只是表象,所以我们应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来证
实它。
110
在梦中,我们身体被地狱之火烧得死去活来,但对未入睡者而言,此火就不存在。尽管火并不真正存在,但对作梦者而言,仍然经历到焚烧的痛苦与恐惧。同样地,地狱炽热的地层和饿鬼道并未真正地、实质地、终极地存在,但对造恶业者来说,当遭到烧、煮或剁碎的痛苦时,他会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所以我们不应该做坏事而造下恶业。.寂天菩萨提到地狱炽热的铁层时说:「所有的恐惧都是负面心态的产物。」
饱受恐惧之苦的人感到他被拖入地牢中,尽管并未真正地发生。所以诸如无明、妄想、我执等应被舍弃的诸事都无实体,但就世俗的观点而言,它们造成各种的影响和无休止的痛苦。
藉三慧之助,我们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能了解空性的智慧为闻、思、修三慧之果,它能断除我爱及我执。
112
当一位音乐家演奏小提琴时,他以悦耳的音乐来安抚悲伤的心灵,那么音乐来自何处
不是由乐器本身,也不是由琴弦、琴弓或者音乐家的辛苦而来。音乐不是由这些单独部分产生的,而是由这些众缘和合而成。当我们沮丧时,美丽的事物可以安抚并鼓舞我们。经由推理,我们基本上能认知并无固有的实体,而这与世俗和机能作用的效力是不可分割的。
113
当我们检视现象界实体存在的因果时,将会发现这些因果并不存在。然而就世俗的观点而言,生灭是有的。在本篇中曾提到两次「表象」:一为因,一为果。
同样地,纵使善行与恶行都是无固有之实,但是在世俗的层次里,我们可强烈地体验到它们引至的果报。如果我们能对「利器之轮」予以重视,就会发现它不但有趣而且效应无穷。
114
当把水注入花瓶时,它不是由第一滴水或第二、第三滴水……个别装满的,而是由一滴滴的水累积而成。
115
我们对快乐与痛苦的体验不是由个别的因素而来,而是众缘和合成的体验。譬如在冬天,并不是第一阵寒风就使我们颤抖,而是风持续吹一阵之后,才使我们感到又冷又冻。
116
能对相辅相成的表象与空性,持彼此不相矛盾的认知,这是多么的殊胜。在世间或超世间的事物中,能见到它们的共存真是微妙至极。虽然仅是俗谛的表象绝无固有的实体,但对那些我执甚深者而言,却看似有实体的存在。能觉察空性与缘起的互补性不相违背是难能可贵的。少智者或对教理少知者无法觉知此事,此知见是上乘之最。
117
当我们开始冥思空性时,应该对此有基本上的了解。首先,透过恰当的推理来证实空性,然后再从事凝神一处的冥思。在一心的冥思之中,相对的现象不会出现,因为它专注于空性上,。空性只有在深度冥思中才会呈现,而只有圣者才具有这种超绝之力。
118
正如物体的无实体性,空性本身也只是名相与概念的转嫁者,所以也无实体的存在。
当十一世纪的岗波巴即将出发至西藏中部时,他的上师米拉日巴尊者赠言曰:「当你忆起你的上师时,观想他在你的头冠上,但记住他也是无实在的本体。当你想到食物时,无论它的味道是甜、是苦,必须能加以区别。即使它是虚幻的,最好也能以三摩地为食。」
就真实存在的观点而言,我们无法说什么是可为、不可为,但从原始的领域来说,最好是将心置于空无上,并且重复地做,不久你就会成为对空性有绝对不变领悟的大成就者。
这种卓越是可成就的,但通常我们都缺乏坚定的毅力。目前,因对已或对人的无力感而使我们处于可悲的状况,这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去培养二种菩提心之故。诸佛都有坚定的毅力,而我们却没有。
119
如前所释,我爱是所有衰败和堕落的根源,而利他却是所有优美品质的源泉。藉由自他相换的修行,为扩充世俗菩提心而打坐。经由逻辑的推理、举例等,以及经由闻、思、修三
慧的洞察力和适当积聚福德,即可修成佛的法身与化身。这样,即可称为自他两利。愿我们都能实现此理想!!!
《剑轮修心法》正文释终
后 记
瑜珈师法护大师是在他隐居的丛林中写下这本书的。他处在的丛林野兽成群,而内在的丛林就是我们的心境。值此五浊恶世,丛林是邪恶横行处。瑜珈大师了知所有大乘教义,而且领受了全部的传承和教导,他全心投入法的领域故被称为「瑜珈」。他的名字称作法护即意指护法者。他的另一名字:西勒拉元西达则意指护戒者。从修行的初级阶段直至大圆满的证悟,他都一心护持佛法,所以用前面的名字称呼他。戒律是所有证悟的基础,而他严持三种戒绝不轻易违犯,因此又以另一个名字称呼他。这位杰出的心灵至友衡诸所学的全部教程,以诗偈的形式将它们摘录成文。
处在这个五花八门的末法时代,人们习于为非作歹。他们的妄念其实就是一个野兽环伺的丛林。瑜珈上师此志不渝,甚至把调伏最愚痴、粗野的六道众生当做他全部修行的目标、谆谆教悔而不弃舍。后来他将心法传授给教理之王--已证得两种菩提心的阿底峡尊者,由尊者将教理传入西藏。
阿底峡尊者的受戒法名为迪般卡拉.斯里面那那,他生于柴霍(今印度孟加拉省)国王家庭中,他的父亲是「法王」,财富可媲美宇宙王。然而阿底峡尊者如唾弃尘土一般割舍了优裕的生活而投向佛法。他曾自述道:「为严朴放弃尊贵,甚至露宿于坟场,为法历尽艰辛之后,因宿世累积的福德,我遇见了最优秀的法护上师。」法护大师成为阿底峡尊者的主要心灵导师,是因为大师授予阿底峡尊者这些有关心灵训练的大乘教理。阿底峡尊者说:「在所有显密教理中,这两种菩提心的教义是佛陀整体思想的精华。此教义能把妄念净化,使受持者如饮甘露。
因为护法上师的赋予,使我能从中得到受用,而不再成为我执我爱的奴隶。」
既然我们已受加被,就应停止被我爱的念头所操纵。而所有加被中,又以心灵的加持为最上乘。我们应该以阿底峡尊者为榜样来修行。
「在看到超越其它的、至尊的两种菩提心教法在印度和西藏盛行时,我──阿底峡已经传播了它。」
「我尽可能广泛学习大、小乘和显密教理,不加杂宗派之见。」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多学习其它的教义思想。「我认为它们都具优点,特别是一般或罕见的大乘教义。但逢此腐化猖獗的五浊恶世,最深奥的密续教义,对于愚痴的学习者来说,有如吃了毒药一般难以消化。但诸如《利器之轮》的教理,在引领他人开悟方面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对任何人皆非鸠毒。当此之时,我们一味渴求著名的经典,而忽视此教义,这并非可喜这事,尤其是当一个人对于修道的三原则:出离心、菩得心与空慧全然不知时,却寻求密教义,这不是好事。」
阿底峡尊者受荐于他的本尊,尤其是圣度母,而将此文与其传承授给仲敦巴。这样作能驯服偏远地区的蛮民。伟大的优婆塞仲敦巴也被称为是的「胜利旗帜」。当时仲敦巴居士是阿底峡尊者最亲的弟子,所以尊者将极密教理传授给他。他行有所成后,传给噶当巴的三兄弟--博多瓦格西、切喀瓦格西和普穹瓦格西。之后,又将教理信托于伟大的喇嘛宗喀巴及其儿子们(师徒之间的亲切称呼)。如此,该教理藉著新旧两代的噶当派广泛流布。
仲敦巴居士和阿底峡尊者将本书由梵文译成藏文。
既已领受本教义,我们就该付诸实行。人身难得、上师难求、佛法难闻,报师恩的最佳方式就是依教奉行。
愿见闻者领受法益,依教奉行!
《剑轮修心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