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劍輪修心法▪P6

  ..續本文上一頁告,我們也決心奉行它,但在背後,我們卻一心反其道而行。所以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自今以後我們要避免僞善,並且把全身心投入到佛法中。

  在龍樹菩薩的《友好信函》中曾提及四種圓熟,最理想的一種是內外皆已熟透。僅是外表成熟而內在青澀,則非吉祥。

  023

  我們未曾犯錯,卻被他人公開指責我們的缺點,這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因爲我們曾漠視、看輕他人,特別是同參道友。我們要用慚愧心記住:我們的所作所爲都展現在佛陀和上師眼前。自今以後,我們應該避免不如法的行爲。

  024

  當我們爲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起嗔心時,我們感受到粗心態度所造成的後果會影響他

  人。我們要以慈悲溫和的態度待人,而非敵視、冒犯他人。

  025

  假如我們的雙親和所有的朋友都背離我們而去,我們不可因此而自憐自歎。在過去世中,我們曾期盼以仇恨的心態去傷害、損害他人的人格。我們應該決意不再從事虛誇和不正當的

  行爲。虛飾是不向他人認錯的心理,而虛僞是假裝擁有而實無的品格。

  026

  當我們蒙受痛風或其他毛病之苦時,這是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因爲我們過去不但不顧後果地享用他人盡心的供養,而且還泯失天良。自今以後,讓我們不再把叁寶的供養物挪爲私用。

  我們在菩提伽耶及鹿野苑燃燭供佛,但當我們轉身之際,蠟燭就被取走了。切記不要擅取叁寶物,尤其是僧衆之物。因爲對佛社及法寶的誤行,可經由心靈的修行來淨化,但如果對僧衆犯下錯誤,則必須承擔有待淨化之果。所以要對僧衆常懷恭敬,叁世諸佛也是如此。不敬僧寶即是不敬諸佛。

  027

  我們罹患昏暈及腦中風等毛病,乃是在現世或過去世中,我們曾經破戒、曾經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和對上師的誓約。爲了向上師宣誓,我們必須置金剛杵于頭上加持,既使在家戒的誓言,也應如此遵行。所以奉行對上師的誓約,對成功的修行而言,特別重要,因此應該斷

  絕諸多導致我們破戒毀信的惡行。

  028

  如果我們用功修持,可是卻無法思慮或背誦一字;或無法如其他同修一樣獲得知識;或在坐禅時感到一片昏暗,有如瓶子置于頭上一般。這時必須自我承認:除了自已之外,沒有他人能爲這些事負責。這些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是因過去世中,我們曾蔑視佛法。每當生命中要舍棄某物時,我們總是選擇舍棄佛法。自今以後,我們要聽聞佛法並加以思考。而目前無能力研讀是因爲過去未曾薰習。所以現在不下功夫,將來我們的修行將會更艱難。當我們口渴時,我們無需飲盡整條溪水。同樣,我們無須凡事盡知,我們只求理解趨向解脫之道的次第即可。

  029

  我們在進行正當的活動,如誦經和聽經時頻頻打瞌睡。這顯示我們過去曾對佛經不敬;或者是在經書上放置雜物;或者是把經書放在地上。這些習慣是藐視佛法的傳播、是對智慧法門的不敬,這等于輕視佛。自今以後,我們應該爲佛法忍受所有的艱辛,以來此代替對佛法的不敬。

  雖然噶當派的喇嘛們年紀已經很大,但是每當他們取經典時,一定會站起來以示恭敬。我們對叁寶越尊敬,別人也就越尊重我們。這個教導的重點是:我們所有的苦難皆歸咎于我愛的態度。在此五濁惡世,我們切切要特別小心:不可以批評僧團乃至任何一個出家人;不可以對他們心存惡念。否則,將種下無法親近僧人之因。在錫蘭(今斯裏蘭卡)和緬甸,僧人是深受尊敬的。西藏的第四十七任藏王引進了七戶人家供養一個僧人的習俗。

  執金剛佛和很多上師都說過,一旦觸怒上師,我們此生開悟的希望便成爲泡影了。《劍輪修心法》一書的主要評論者坦巴洛嘉上師說道:「假如我只依賴世俗的權力,我現在便會象一只羊那麼笨,但是我和普通人一樣讀書和供養我的上師們,因此現在我雖然既老又盲,但你們仍尊稱我爲多傑羌(意指活佛)。」

  阿底峽尊者說過:「爲了解脫,我放棄了太子的生活,又經曆了許多困難。因爲過去積集的很多功德,我遇到了神聖的法護上師,他給我佛法的啓蒙並改變了我的知見。我毫無偏見地細讀所有的教理,發現在這五濁惡世中,把我愛改爲利他是最有效的戒律。」

  阿底峽尊者只傳法給仲敦巴優婆塞,他善于調伏住在邊遠地區的居民。雖然阿底峽尊者也爲其他弟子灌頂,但他只將法傳給仲敦巴。此法的精要是把教理和心靈結合起來,假如這中間有隔合,便會失去這個教法的精華。

  發心的動機是最重要的,願我們能運用這些教法發菩提心,並爲一切衆生證悟佛道、爲能擁有這樣難得的機會而感到慶幸。

  030

  我們常被妄念吸引而生起貪欲及欲望,我們往往妒嫉敵人的成功,而對他們的失敗感到痛快。過度耽于睡眠是封閉心態的另一種情況,它們之所以發生是由于我們尚未對死亡警覺,

  否則我們不會那麼嗜睡。

  我們喜好妄想,而且易于分心,以致沒時間修行佛法,而以追求事業等來代替,這反映我們已把死亡遺忘了。由于惡行的驅使,利器之輪回轉到我們身上--想想「施與受」吧!

  從此以後,讓我們努力地培養出離心割斷俗緣並永不離無常想。對無常的覺察是任何修行層次都必須修持的。如果早上不思慮死亡,整個上午便在俗務上浪費掉了;假如在中午和晚上忘了對死亡的警覺,整個下午和晚上也同樣地虛度了。即使你很年輕也要培養無常的觀念,不論你期待與否,歲月不饒人!從前有一個僧人懶惰了一輩子,當他老了,才開始哭泣和惋惜歲月不再。因爲他從沒有預期老年的來臨。

  從進入母胎的刹那起,我們即已漸漸老去。歲月仿佛過得很快,我們已一分一秒地接近死亡,我們一定要建立無常的觀念。

  031

  不管我們多麼希望在修行上有所進展,情況卻總是不斷地惡化。世間事也是如此,想要獲得利益,結果連老本也賠了;播下種子以爲會有大豐收,卻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別人卻

  處處逢源,這種情形的産生意味著在表面的條件以外有別的因素存在,這便是因果律的運作。

  每一個人都想獲得最好的,但由于從前的所作所爲,使現在無法如願。這是因爲在過去世中我們不重視因果,我們對其他衆生打、殺、並犯了偷竊、縱欲等惡行。因爲過去我們做的十不善業,現在利器之輪回轉到了我們身上。

  爲了佛法,我們要尊重並遵守因果律,忍受一切艱辛。

  032

  我們希望以種種的禮拜儀式來消災免難,但往往徒勞無功,甚至病情反而加重。我們不應曲解禮拜的意義,禮拜無效是因爲我們過去積聚了許多惡業。

  這時候我們應該修持「施與受」,並同時想一想:利器之輪是怎樣因我們習慣傾向于邪見,而回轉到我們身上的。此後,我們要盡量避免造惡業。

  033

  縱使我們一再祈求叁寶加被,賜與我們長壽、富貴,但我們卻一無所得,這是因爲過去我們對叁寶不敬、支持歪曲的教義、不信教法、信心薄弱。

  自今以後,下定決心無論面對任何處境,我們只以叁寶爲依歸,以佛陀爲導師、佛法爲指引、僧團爲益友,就這樣以親近叁寶作爲我們的修持重心。

  034

  由于我們退失了願心與承諾,所以遭受中風、各種苦惱和被魔障所纏。很多人因爲心靈被邪靈侵占而瘋狂,其起因是由于對本尊及咒語持否定態度,以及低估了本尊及咒語的效力。

  咒語(曼陀羅)是什麼

  「曼」指心,「陀羅」指保護者或響導。這心靈的守護者指叁乘之道及階位。在密乘的修行中,我們要去除一切的執著。而在顯教中,圓滿修行之道是要降伏所有的邪見。假如我們能這樣去修行,便可達到崇高的境界。

  035

  當我們失去自由,被人放逐或毫無選擇地倫爲奴仆時,意味著我們過去曾經逼使我們的上師及父母離開他們的住所,並驅逐他人遠離家園。自今以後,我們不但不應驅逐他人離開其住所,反而要協助他們尋找依止的歸宿。

  036

  我們再叁遭受到旱災、雹災及其他自然災害;或者我們的牛長得不健壯,我們所播的種子被昆蟲吃了,以至我們得不到任何收成。這是利器之輪的回轉。因爲從前我們不遵守道德,

  而且沒有信守對上師許下的諾言。如果我們的道德漏洞百出,果報成熟時,就會在我們的器世間顯現。

  從此刻開始,讓我們盡可能清淨地維持對密乘的承諾和遵守所持的戒。在家居士應該清淨地遵守自己的清淨戒。這些戒條是佛應衆生所需而製定的,因此是需要修持的。

  037

  當我們祈求富貴卻毫無成效仍然貧困如故,這是過去世吝啬的行爲所至。因爲我們過去沒有供養叁寶,也沒有布施給窮苦的人。我們應該觀想「施與受」,並切記一味吝啬造成的今日的果報。我們應從今起盡未來際供養叁寶、僧伽和窮人。阿底峽尊者曾說:「積聚財富是沒有用的,因爲當我們死後,財富並不能伴隨我們,而在現世中,將財富布施卻是未來的寶藏」。

  佛陀時代,有一對夫婦住在一座富麗堂皇足可媲美財神的寓所。女主人知道阿舍世王是個貪婪、易怒的人,但屋主不顧妻子的規勸,仍邀請阿舍世王前來。國王到來時,女主人邊倒茶邊掉眼淚,並連忙致歉:「我並非不歡迎您,只因您的衣服沾了煙味」。阿世王後來命令這對夫婦把他們的房子與皇宮的對換,結果國王得到的房子竟變成一棟平凡的石屋,而夫婦兩人獲得的王宮變得更加富麗堂皇,這是因爲這對夫婦過去曾布施住所給佛陀及衆生的緣故。

  供養的發心比供養的東西更重要。例如:有一對很貧窮的夫婦,窮得只有一件衣服可穿,他們輪流穿出去行乞。有一天,世尊來到這個城市,很多人來供養他。老婦人見了非常歡喜,她深知自已因爲缺乏福報而無以供佛,遂想盡力供養以免來生更加貧困。于是便問阿難:她可否供養她的、布滿跳虱的臭衣服。而且爲了避免在佛陀面前裸露,還商定次日將衣服擺在石頭上。一切依言進行後,佛陀非常欣慰,並以他的金手拿著這件衣服走了一裏多的路。

  我…

《劍輪修心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利器之輪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