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藥師經念了多久,金剛經念了多久,結果父規反而還被打死,佛法有沒有道理啊?他在電話裏大吼。我說:“這個道理怎麼跟你講呢?你現在情緒不對,先穩定下來。”我說你記不記得金剛經有一段話:“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爲了這兩句話,在長途電話中一個字一個字解釋給他聽。
後來他又寫信來問,根據藥師經該如何如何,已經念滿十萬聲以上的藥師佛,又如何如何,然後還遭遇如此的痛苦。
而且還有要求:“老師你要告訴我,第一,我父親剛剛被打死送醫院那個時辰,我的姊姊剛好肚子痛生下一個孩子,很多人說那個孩子就是我父親投胎的。老師你要給我解答,那個剛出生的外甥是不是我的父親?”
唉!爲人千萬莫當人家的老師啊!什麼事都要負責,都要給他解答。生病找老師,有問題找老師,吃不下飯找老師,大便泌結也找老師......反正啊!做人家老師是倒了八輩子楣,我是深深感到痛苦。如果你們是老師,他的第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答覆?我也沒得神通,就是有神通也不能說,決不能講,否則犯菩薩戒。你們說我該怎麼答?
第二個問題,我一接到電話第二天就請從智法師給他父親作法事超度了,當然現在也已經入棺埋葬了,他要老師顯神通,把他父親複活過來(衆笑),因爲我叫你老師嘛!老師啊!大家都說你有神通,這下你非顯個神通把我父親複活不可!你說這孩子不是發瘋了嗎?
這封信很嚴重,等于外交上“哀的美敦書”一樣,再不然我跟你宣戰了。你說怎麼答?世界上有很多近事男、近事女就是這個毛病,一不對就好像跟老師成了冤仇。這種人還學藥師佛哩!可是你說他有沒有罪過呢?對父母的孝心激動得幾乎瘋了一樣。
然後第叁件事告訴我,本來要出家的,現在不行了,因爲父親被打死,不管怎麼樣,先找個女的給他生個兒子要緊。
這叁個問題都是我很難答覆的。所以你們千萬注意啊!年輕人,爲人千萬莫當人家的老師,當了人家老師,倒了八輩子楣!.
我提這件事要注意啊!你們也會覺得藥師經講得那麼神妙,我們又念藥師經,又念藥師咒,又拜藥師佛,怎麼照樣生病呢?
這個道理我在前面也講過,首先,藥師佛有十二條大願,你檢查自己的行爲,有那一條做到?沒有做到而想得到藥師佛最大感應,未之有也。第二,藥師佛的每一條戒律、心行(心理上的修行),自己反省有那一點做到?沒有做到,要求菩薩感應很難。好比你是部下,長官對你要求的行爲,你做好了沒有?沒有做好,只一味要求上面應該對我好,應該給我待遇高,不可能。
所以,感應道交四個字要特別留意,要想菩薩加庇,你本身不是那個材料也不行。比如杯子裏裝滿了尿,你想裝茶水進去,能嗎?你必須把髒的倒掉,變成空杯,才能再裝茶水,才能感應道交。
所以,一個學佛的人、信仰宗教的人,沒有把自己修持好,一信就要求那麼多,好像念一念藥師佛就有天大的不得了。像這位同學,又要父親好,又要發財,又要公侯萬代......你看多自私啊!如果上帝、菩薩是這樣偏私的話,對不起!我想我是不敢信了。那是偏私,跟普通人一樣,拍馬屁的就照顧,不拍的就不理,這還叫佛叫菩薩嗎?
大家學佛要把道理搞懂。接下來就要講這些道理,學佛要想得感應,要怎麼做呢?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複叁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種種雜色,衆寶華中,自然化生。
這一段是“藥師經”最重要的關鍵,要特別注意。你說沒有感應,現成的就有個例子:有位丁老師,是位醫生,他剛剛告訴我,學佛很多年,奇怪,當他聽到藥師佛發心這一段,突然心境到了另外一個境界,非常平靜,持續好幾天。當然以後怎麼樣我們不去討論,這就是真的、自然的發心。他學醫多半在布施,與藥師經特別有緣,我心裏有數,講這本經他一定到。講別的經、別的佛學課,有時誘惑他,叫他來陪襯陪襯,他說老師啊!不是不來,實在沒有空。這是半真半假的話。這回他也真是沒空,因爲他跟藥師經有緣,有興趣,就來了;他來了就會有這個感應,所以因緣生法,各有不同。
要想得藥師佛的感應,第一,要能受持,受是接受、領受;持是保持。譬如你今天皈依叁寶,或者皈依某某法師,受了皈依,沒有永恒保持皈依時那一刹那的境界,不算“持”,只能算“受”,能夠有受有持才是真修行。
修行沒有成就,是因爲不能受持,所以讀經典、看經典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
受持八分齋戒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注意啊!“八分齋戒”,不管在家出家,這是學佛的初步。什麼是八分齋戒呢?要注意,普通一般人對佛法的經、律沒有研究,一提到八關齋就想到吃素,就想到過午不食,對,但不完全對。
現在我們正式看看經典,一切戒律的根據是經典,好比政府的一切法律是依據憲法,憲法是一切法律之母。一切大小乘的經典是戒律之母,所以真正的戒律必須根據經。現在戒律來了,想修藥師佛、藥師法,要受持“八分齋戒”。拿白話翻譯要加一個字:“八分齋的戒”,就容易懂了,觀念就清楚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人能夠受用保持八分齋的那一種戒律,或整個意念在又受又持中;換句話說,就是當時受戒的境界在一念中一直保持下去。不要說上午念了經,打了坐,心境很好,下午爲了一點小事,又恨人,又罵人,又恨不得殺人。那還叫受持啊?那叫受持魔戒,受持地獄戒,馬上又是一分果報累積下去。
受持八分齋的那種戒,或者經過一年,或者經過叁個月。做什麼呢?這叁個月、一年當中專修,保持那個境界,晝夜不變,一心不變受持八分齋的戒。
“齋”不一定吃素,把齋字解釋成吃素是大錯而特錯,錯得一塌糊塗。但是說齋不是吃素,難道是吃葷?那又不對了。齋是中國文化,語出莊子的“心齋”,心裏一點雜念、妄想、欲念都沒有,保持清淨的念頭叫“齋”。這個無關乎吃素,真的吃素是內心素到了極點,素淨、幹淨到極點叫“心齋”。中國文化幾千年來講齋,是講心的清淨,而不是佛教的吃素。
所以古代的皇帝碰到國家大事或大災難的時候,就要“齋戒沐浴”。譬如有叁百年曆史的清朝,在關鍵時刻,要決定國家重要大事之時,皇帝與皇後、妃子都要分房,不准親近。齋戒沐浴不是光洗頭、洗身體,你以爲光洗了澡就幹淨啦?心裏頭還有一點雜念就已經不是齋了。所以孔子告訴顔回,你要“心齋”,我才傳給你。禅宗也是一樣,你心不清淨,想靠人接引?接引什麼?有很多同學叫老師接引一下,你能夠做到心齋嗎?
所以,能夠在心齋的階段,保持心清淨、念清淨、意清淨,如此經過叁個月,你想想看,不成道也成道了。
吃素歸吃素,吃素在戒律上嚴格而言是不吃葷,葷是指五葷,並不是持齋。一提到八關齋就想到吃素,邏輯觀念錯了,對于佛法的思想也錯了,要特別注意。
我們就依據太虛法師的注解,來解釋八分齋戒,分者,支也,就是說有下列八條戒:一不殺,二不盜,叁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七不坐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
這八條戒,居士、沙彌都可以受,換句話說,不管在家、出家,基本上都從受八關齋戒開始。
小姐們受八關齋戒,香水、口紅都不准擦,當然身上要洗幹淨。頭上不准插花,不准唱歌,不准跳舞。有時洗菜,一高興起來,邊洗邊唱一下歌都不行。
何謂不坐高廣大床
第七條不坐高廣大床,一般人說出了家的沙彌不坐高廣大床,受八關齋戒的出家人、居士,不能坐大床、大椅子。這是什麼道理?一般人不懂戒,好了,爲了守戒,只敢坐矮板凳。我在大陸上看得很多,老朋友幾十歲了,一大把年紀出家。出家同學注意,尤其是老沙彌,佛門是先進山門爲大,那怕他是六歲小孩,昨天出家,你是九十歲老頭兒,今天出家,六歲小孩就是你師兄,而且對師兄要恭敬。早一分鍾出家就是師兄。在大陸上,老朋友出家,我們看到叫老沙彌,實際上他在廟子上是小沙彌。真正的小沙彌,准備受沙彌戒,尚未受的叫“驅烏”,在山裏頭曬谷時趕鳥的,還稱不上是沙彌。那麼這些人怎麼不准坐高廣大床呢?
我過去在廟子上看到這類事,心裏就覺得好玩。我有個老朋友,講起地位都不錯,結果出了家,年齡七十幾,是老沙爾,那時候我還年輕,交了很多忘年之交的朋友。有一次我們在廟子上碰到,我說我要看老和尚,那是老沙彌的師父。他說可別讓老和尚叫我哦!要不然我得端張矮板凳坐在旁邊。我問爲什麼?他說不准坐高廣大床啊!我說:“豈有此理!你這個老不正經,怎麼這樣呢?”他說:“老兄,不要亂來,我現在是出家人。”我說:“我知道,你沒有辦法,我有辦法,你的師父也是我的師父。不過,我是居士,可以在他旁邊坐。”
這位老和尚名氣很大,我一進去給老和尚頂禮之後,老和尚說你來啦!中午在這裏吃飯。我說當然啦!當然在這裏吃飯。我問:“師父!某人在這裏出家?”師父說:“對啊!”我說:“找他也來談談”,師父說:“好嘛!”我說:“不過不准坐在矮板凳上噢!”師父說:“這是廟上一般的規矩啊!”我說:“師父啊!我們倆今天要談一下了,您是我師父,我也皈依您了,我要請教,爲什麼受八關齋戒的人,同沙爾不准坐高廣大床?再說大床有多大?單人床還是雙人床?六尺長還是八尺長?師父請您解釋。”
我那個時候很恭敬啊!說“…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五 持戒·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