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事業是建築在大衆的痛苦上,聖人則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英雄與聖人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其實,講到自贊毀他,在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這個社會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人的成就,都是算計了別人,以許多人的失敗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別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薩道。學佛的重點就在這個地方,千萬要注意。
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的果報
佛說一切衆生如果往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的路上走,當墮叁惡趣中,下地獄,變畜牲,作餓鬼。在叁惡道的衆生中,尤其是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的衆生特別多,都是以此爲根本而來。鬼道中的悭貪嫉妒更厲害,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罵人的話:“你這個家夥怎麼啦?撞到鬼啦!”那個鬼跟人有什麼相幹?嘿!他偏要整你一下,爲什麼?嫉妒啊!沒有其他原因,習氣上嫉妒。所以他們在叁惡道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極大的苦楚。
我們先不說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的人死了以後,墮地獄、餓鬼、畜牲道中受苦受罪。我們只要想一想,現實人生在悭貪嫉妒中,當下就已下了地獄,非常煩躁,非常痛苦,怎麼想怎麼不對,睡也睡不好,總想辦法去整人、害人,挑撥是非,搞些明堂,此人的心理就已在鬼道中,畜牲道的樣子和性情都出來了。姑且不論身後的果報,人有這種害人的心理,一望而知。現代心理學已和醫學結合,人的心理有了重大改變,血液細胞立刻跟著變化。尤其發大脾氣的時候,當場抽出他的血液來檢驗,血液都會變色,具有毒性。所以,修行的人不殺生,不吃葷,任何生物在殺它時都會起嗔心,血液含有毒性,吃多了就中毒。
人的心理如果有各種壞心思,久了以後,生理上神經細胞必定跟著變化,不過他自己並不知道。過去在大陸上看到許多死刑犯,他們的樣子的確不同。所以從前作官問案,要先學會看相,犯罪人的樣子就是不同。爲什麼如此呢?心理影響生理,現身就下了地獄。
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
在地獄、畜牲、餓鬼道中受報完了,“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來到世間還不是做人啊!來這個世界還要經過牛馬駝驢的過程,而且還是不好的。畜牲道的生命也有好壞之分,在印度作牛,永遠不會挨打,也不會被宰來吃,跑到人家家裏拉屎拉尿,人家還得馬上供起來拜。印度人崇拜牛,把牛當聖牛看,要作牛也要到印度去投胎,果報總是好一點嘛!
所以作牛作馬也有幸與不幸,作良馬的話,一天到晚喝白蘭地、高粱酒,吃黃豆,那舒服得很,當然跑起路來也很要命,日行千裏,五百裏不走,叁百裏也總要走的;你看作那種拖東西的笨馬,真是可憐哪!你們大概很少見,我們都親眼看到,拖東西的騾瘦骨嶙嶙,瘦得和我一樣還要拖,我現在也變牛變馬了,瘦成那個樣子,每天還要拖。我也知道自己下了地獄境界,我給自己的評語“牛馬精神”就是這個意思。你以爲真要變成畜牲才叫牛馬駝驢啊!
“牛馬駝驢恒被鞭撻”,永遠挨打,爲什麼挨打呢?果報嘛!因爲過去生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的心理所得的果報。譬如婦女們的嫉妒,那還得了!曆史上皇後嫉妒妃子,什麼花樣都想得出來,乃至把妃子的手腳剁了,放在酒缸裏用酒淹死、醉死,叫醉妃,因爲你漂亮嘛!要陪皇帝喝酒,把你醉死。你說那些是什麼果報?你說現在不會這樣,現在各種不同的花樣都有,人的嫉妒心理真是無法形容。
因此,即使地獄罪受完了,還要變成動物被鞭撻,還找不到東西吃。同樣是牛是馬,同樣是動物、生物,如果養在動物園可舒服得很,撞到我們這裏來算不定就被宰掉吃了。
“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沒有吃的、喝的,也沒有好的地方住,又要常常載負重物。佛說由于過去生有自贊毀他、悭貪嫉妒等種種心理,而得到這樣的果報。這種因果報應是宗教的迷信嗎?你仔細研究看看,當一個人有悭貪嫉妒、整人害人、言語傷人等種種思想行爲出來的時候,令對方遭受到比牛馬被鞭撻的痛苦還要痛苦數倍,是不是這樣?是這樣的話,這個回轉來的果報是很自然的。
什麼是果報呢?就是中國文化中所講的四個字:“天道好還”。“還”也就是回轉來,你怎麼樣付出去就怎麼樣收回來,不但回來,連本錢加利息一起回來。中國易經的道理是:“無平不陂,無往不複”,一條平路走久了一定是下坡;也沒有永遠向前走而不回轉的,因爲地球是圓的。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宇宙、地球的物理法則。人到了太空就知道這個原理,把一只手表扔出去,它自然浮一圈又回到原位。人在地球上丟手表會落在地上,那是因爲地心引力的關系。果報就是回旋、輪回的道理。當你起一種心理,悭貪嫉妒,自贊毀他,使人家心裏難受,給人家痛苦,你已經開始自嘗變牛變馬被鞭撻的痛苦果報了。
因果報應是誰作的主?沒有人作你的主,都是你自己造的,這叫自作自受。
至心皈依
或得爲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衆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
佛說有些人因爲過去生這種壞的心理行爲比較輕,“或得爲人,生居下賤”,仍然投胎變人,但是作下等人;“做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永遠不得自由。那麼,佛說,在這樣的衆生中,如果過去生有一點善根,“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當他在造惡業之前,或正在造惡業那一生當中,曾經接觸過佛法的教育,曾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就是聽過那麼一下,多生多世不曉得那一劫聽過那麼一下,這一生在極痛苦中,偶然引發他的一點通力,在凡夫就是憶念,回轉去想到,莫名其妙起一個佛的念頭。這個時候,“至心皈依,以佛神力,衆苦解脫”。
注意唷!你說我們現在念了半天藥師琉璃光如來,也沒有得到解脫啊!你要曉得,“至心皈依”你就做不到。你說我跪下來啦!又磕頭啦!我口袋的錢也拿出來啦!這還不算啊!這不叫至心皈依,因爲你沒有明心見性嘛!“至心”是到達你認識了自己的本心本性,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法——“至心皈依”。那麼,這個時候佛的力量就加庇你了,其實,也不是佛的力量加庇你,而是你自己的力量加庇了自己,這個時候,你心到了,你也就是佛了。所以要至心皈依,一切苦難才得解脫。假使自己沒有達到至心的境界,以妄想心去念,是有效果,種一點善因而已。欲得解脫,必須修持到“至心皈依”。
所以啊!一邊念佛,一邊觀佛理,把理參透,一邊觀心修解脫,沒有不見效的,這一生就可見效。
假使有人如此修持“至心皈依”,此生就見到自己心性了,得到自己本身的佛力加持,解脫了痛苦,還要不要再修呢?那就是禅宗五祖告訴六祖的話:“不識本心,修法無益”,要明心見性,要觀心,那才是真正修行。因爲明心見性以後,你自己的思想行爲、起心動念,善念、惡念一動,自己清清楚楚,因爲“覺性常在”啊!佛者覺也,你的警覺心就高了,這叫真修行。
凡夫衆生自認打坐坐得好,清淨境界啊!我悟道了!好多人狂而妄之,沒得辦法!自己在習氣業力中,自己都看不清楚,那還叫悟道嗎?佛者菩提,菩提翻譯過來是覺悟,你那個覺性不高,一點警覺性都沒有,怎麼叫修行呢?修行就是理性的警覺性特別強,自己的起心動念,一舉一動清清楚楚;是罪是福、是功是過,自己要看得很清楚,這才叫修行。
解脫後要不要修行
所以至心皈依以後衆苦解脫,得了解脫以後,還起修不起修呢?解脫是解脫了叁界六道一切苦難,這只是解決問題了,等于欠了債把帳還光了,但是往後還要不要錢生活呢?那只是解脫,還沒有成就。解脫、般若、菩提圓滿叁者不可缺一。得解脫後正好修行,況且我們連解脫都還沒有做到,妄以爲自己談談禅就悟了道。唉!天地間這一類狂妄之人不計其數,根本上就犯了增上慢。
所以,真得了解脫的人,正好修持,那麼,他生來世“諸根聰利”,六根特別聰明。聰明這兩個字,就是耳聰目明,耳朵靈敏,眼睛好,頭腦清楚。有許多人,耳朵聽力好,眼睛不好;有些人眼睛好,耳朵不好,再不然鼻窦炎,鼻子不好;鼻子好了,嘴不好,或者身根不好,身根的毛病最多了,身根包括心、肝、脾、肺、腎、胃等五髒六腑,乃至肌肉、骨節都屬身根。身心內外絕對健康的人,世界上沒有一個,除了成道的人。所以,要諸根聰利極難。聰明,反應快,智慧極高是利。“智慧多聞”是智慧又高,學問又淵博。什麼都聽過,學過,這還不算,“恒求勝法”,常常學的都是一流的東西,即使學佛,也是碰到第一流的善知識,第一流明師,學得第一流的修持方法。
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常遇善友”這可難了,經常碰到、交到善知識的朋友。我們在座有年紀輕的、年紀大的,想想看,自己在社會上一輩子交到幾個好朋友?半個都沒有,包括你的丈夫、妻子在內,都不是真正知己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所以中國文化始終標榜管仲、鮑叔牙,那是知己;像孔子與晏嬰二人也是知己,孔子贊歎齊國矮子宰相晏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與他作朋友久了,愈覺他可愛,愈對他恭敬,這就難了。
所以,社會上到那裏找一個善友?好朋友變成冤家的太多了。學佛修道,出世法中的善友更難了。善友幫助你向上,不會引你墮落,更不會破壞你向道業的路上走。在這個世界上,我看惡知識、惡友非常多喔!
“永斷魔罥,破無明殼”:永遠斷了生死魔、煩惱魔等等,破掉了無明的外殼,“無明殼”,注意啊!換句話說,我們本來是光明,因…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五 持戒· 等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